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高度近视眼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眼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采用HPSonos1000 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对23例高度近视眼患者、20例轻中度近视眼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的眼动脉、后睫状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结果 高度近视眼组与正常组及轻中度近视眼组血流参数比较: 眼动脉血流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 0.05); 后睫状短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其它两组, 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轻中度近视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与后睫状短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可能应用于研究其病理改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探讨病理性近视及中低度近视、正视眼多普勒球后血流变化特征,及与病理性近视特征性改变(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的关系。方法 对20例(40眼)正视眼、20例(40眼)中低度近视眼及病理性近视眼20例 (40眼 )分别记录其等效球镜度数、眼轴、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程度、多普勒球后血流参数等并对所取得数据采用SPSS 21.0对病理性近视眼球后血流进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球后血流较正视眼及中低度近视眼球后血流明显下降;偏相关性分析显示CRA的PSV与眼轴(r= -0.40)、年龄(r= -0.33),CRA的RI与年龄(r= -0.43),PCA的PSV与年龄(r=-0.57)、BCVA(r=0.43)、视网膜脉络膜萎缩(r= -0.42)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病理性眼球后血流的改变与眼轴(AL)、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高度近视眼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高度近视眼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对23例高度近视眼组,20例轻中度近视眼组及1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眼动脉、后睫状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结果表明:高度近视眼组与正常组及轻中度近视眼组血流参数比较:眼动脉血流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睫状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中度近视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度近视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与后睫状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可能应用于研究其病理改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分析病理性近视眼球后血流变化特征,探讨其与病理性近视特征性改变(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及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正常视力者(正常组,40只眼)、20例中低度近视者(中低度近视组,40只眼)及20例病理性近视者(病理性近视组,40只眼),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其等效球镜度数、眼轴、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程度及眼球后多普勒血流参数,并对病理性近视眼球后血流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病理性近视组与中低度近视组和正常组比较,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EDV、RI,以及睫状后动脉PSV、EDV、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低度近视组各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偏相关性分析显示视网膜中央动脉PSV与眼轴和年龄均呈负相关(r=-0.40、-0.33,均P0.05),RI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P0.05),睫状后动脉PSV与年龄、最佳矫正视力及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程度均相关(r=-0.57、0.43、-0.42,均P0.05)。结论病理性眼球后血流的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其与眼轴、最佳矫正视力及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程度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Pentacam系统获得的近视眼的前节各部位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应用Pentacam系统对436只近视眼球进行检测并获取数据,计算各部位数据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按等效球镜数据,将人群分为超高近视组、高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进行分析.按性别分组及眼别分组的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分析(秩和检验).[结果]眼前部组织和近轴部位数据变化小,前节后部和周边部的数据变化大.超高度近视组的房角,较其他各组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角膜最薄处厚度、角膜容积和瞳孔直径方面,男性数据与女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左右眼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entacam系统进行眼部检查,速度快,操作简单,一次检查获取数据功能强,数据结果符合人体解剖特点和生理变化,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学生眼屈光状态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长沙市小学生共1045例(2090眼)进行视力、电脑自动验光、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学生父母的屈光状态、学生的用眼和生活习惯等。【结果】在2090眼中正视眼1254眼(60.0%),远视眼84眼(4.0%),近视眼752眼(36.0%),低度近视602眼(28.8%),中、高度近视150眼(7.2%)。在752例近视眼中,左眼367眼(17.6%),右眼385眼(18.4%),左眼与右眼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生1098眼有360眼近视(32.8%),女生992眼392眼近视(39.3%),男生与女生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着学龄增加,正视眼检出率由1年级72%降至6年级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近视检出率由1年级21.3%升至6年级5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眼距离近、父母均近视、作业时间长、用电子产品时间长、缺少户外锻炼是小学生近视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学生近视屈光状态随年龄呈显著递增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与遗传、用眼习惯、作业时间长、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缺少户外锻炼等密切相关,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B超对近视眼全方位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美国Zamax-1000型机械扇扫诊断仪对160只正视眼,364只近视眼,双盲法观测124只眼进行了全方位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玻璃体腔长度是判断眼球屈光状态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程度。方法 以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部分近视患者,应用眼科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对82例(164只眼)患者的近视屈光程度和屈光各要素(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眼轴长度(标准化回归系数b’j=0.909)及玻璃体腔长度(标准化回归系数b’j=0.893)均与近视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用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分析法分析玻璃体腔长度、晶体厚度及前房深度各屈光要素,其中玻璃体腔长度对眼轴长度的影响最大。结论 眼轴增长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中、高度近视眼作用更为显著;眼轴长度的增长基本为玻璃体腔的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6例(68只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冷”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效果、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42只眼(61.76%),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只眼(17.64%),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超高度近视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6例(68只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冷"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效果、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42只眼(61.76%),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只眼(17.64%),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超高度近视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RNFL)变异情况及其与屈光度、年龄、性别和眼别的关系。 方法 选择高度近视172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测全周和各象限RNFL的厚度,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全周及4个象限的平均厚度与屈光度、年龄、性别和眼别的。 结果 高度近视172只眼RNFL平均厚度分别为全周(112.523±12.053)μm、上方(134.942±21.016)μm、下方(135.488±25.058)μm、颞侧(112.198±27.145)μm,鼻侧(68.3895±17.554)μm;高度近视RNFL全周平均厚度与屈光度的偏相关系数为-1.225,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5.415,与年龄的偏相关系数为-0.117。RNFL上方平均厚度与年龄的偏相关系数为-0.623,与眼别的偏相关系数为4.780。RNFL下方平均厚度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6.632。RNFL颞侧平均厚度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10.048,与屈光度的偏相关系数为4.264。RNFL鼻侧平均厚度与眼别的偏相关系数为-6.905。 结论 年龄、性别、屈光度是高度近视患者RNFL平均厚度的影响因素,眼别是RNFL上方和颞方平均厚度的影响因素,RNFL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为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诊提供依据,对加强高度近视患者病情进展的监测和健康宣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共98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I组眼轴长度(27.00~29.59)mm 35只眼,Ⅱ组眼轴长度(29.60~32.19)mm 30只眼,Ⅲ组眼轴长度(32.20~34.70)mm 33只眼,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最佳校正视力≤0.1者7眼(7.14%),0.2~0.4者19眼(19.39%),≥0.5者72眼(73.47%)。其中≥0.5者I组34眼(97.14%),Ⅱ组23眼(76.67%),Ⅲ组15眼(45.4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充分矫正屈光不正,解除光传导通路障碍,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视网膜功能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近视眼患者15例30眼,术前经严格检查后行LASIK。术前、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裸眼和矫正视力,散瞳验光测量屈光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AB超测量角膜厚度及眼轴长度.角膜地形图扫描,间接眼底镜散瞳下检查眼底,并行视网膜电流图、视觉诱发电位测定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 LASIK术后早期眼压无明显变化,视觉电生理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降低(P〈0.05),术后1~6个月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LASIK对近视眼患者术后的视网膜功能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4~14 岁低视力儿童的屈光状态。方法对228 例4~14 岁低视力患儿(376 眼)行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前组中远视72 眼(53%),近视56 眼(41.2%),混合散光8 眼(5.9%);学龄组中远视96 眼(40.0%),近视132(55.0%),混合散光12 眼(5.0%)。学龄前组远视发生率高于学龄组(P<0.05),学龄组近视发生率高于学龄前组(P<0.05)。两组的屈光不正程度均以高度为主。经屈光及低视力助视器辅助下有27.4%的低视力患儿视力得到提高,裸眼视力较好儿童的视力提高人数较多(P<0.01)。结论低视力儿童屈光状态4~6 岁以远视为主,7~14 岁以近视为主。低视力儿童的屈光不正程度以高度为主,部分低视力儿童经屈光矫正后视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高度远视儿童屈光结构的影响以及治疗效果。方法:101例202眼低视力儿童分为复健组49例(98眼)和对照组52例(104眼),分别采用康复训练仪进行代偿训练及配戴对焦镜与配戴矫正镜及遮盖治疗等。治疗前后检测2组儿童的视力、屈光度、K值、屈光结构及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复健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屈光度及K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结构比较,复健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晶体曲率变凸,眼轴增长,诱发电位N75和P100振幅明显升高,P100潜期明显缩短(P〈0.05,0.01)。结论:康复训练可增加睫状肌的调节功能,使晶状体的曲率发生改变,近点更近,远点更远,是提高高度远视儿童视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在分析测量不同屈光度近视眼角膜厚度分布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测量55例(109眼)近视眼患者中心角膜厚度.结果 高度近视眼与中低度近视眼在角膜中央区角膜厚度与近视屈光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能方便、准确、无创地测量不同屈光度近视全角膜厚度,应用于屈光手术术前、术后检查,用以指导制订手术方案、排除圆锥角膜等手术禁忌证,在角膜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近视眼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与眼轴、眼压等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中度近视(26例,52只眼)、高度近视(23例,44只眼)患者和正常人(25例,50只眼)的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小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以及眼轴、眼压等进行检测。结果:近视眼患者眼动脉的PSV、EDV及RI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的PSV、EDV比正常人低(P<0.05),RI比正常人高(P<0.05);中度近视眼组与高度近视眼组比较,睫状后短动脉的EDV、视网膜中央动脉的EDV、RI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视眼眼轴、眼压与正常人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视眼眼底血管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屈光度进一步加深、视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