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14 282份标本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就诊人群中抗核抗体(ANA)、抗心肌抗体(HM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等自身抗体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与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4282份临床血清标本中ANA、HMA、PCA、SMA、LKMA和AMA,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AMA—M2亚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这些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NA、HMA、PCA、SMA、LKMA、AMA和AMA-M2在14282例就诊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41.23%、0.19%、3.26%、10.25%、0.11%、11.90%和6.96%。女性中ANA、AMA和AMA-M2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人群中ANA、PCA、SMA、AMA和AMA—M2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SMA为P〈0.05,其余P〈0.01)。在系统性硬皮病(SSc)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ANA阳性率达94.6%和93.9%,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SMA阳性率64.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中AMA和AMA-M2阳性率最高,分别为83.2%、70.2%,但其他疾病中也有5.4%-22.6%和1.8%-12.9%不等的阳性率。结论 SLE、SSc、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和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中的主要阳性抗体为ANA,AIH患者主要为ANA和SMA阳性,PBC患者主要为ANA、AMA和AMA—M2阳性。但是,同一种自身抗体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如AMA可出现在AIH、SS和PM/DM中;一种AID可同时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如AIH息者可出现ANA、SMA、AMA和AMA—M2同时阳性。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综合分析,重视抗体滴度在AID诊疗中的作用,以避免片面根据某种自身抗体阳性所致的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献血者自身抗体出现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九江市中心血站HCV抗体筛查阳性献血者108例,另选取同期HCV抗体筛查阴性献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检测,分析自身抗体分布特征。结果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献血者自身抗体Ig G阳性率为46.3%(50/108),高于对照组的3.33%(1/30),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自身抗体可在同一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献血者中检出,但以单一抗体出现为主。五种自身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ANA阳性率最高30.6%(33/108),其次为SMA13.9%(15/108)、AMA11.1%(12/108)及LKM4.6%(5/108)、PCA1.9%(2/108)。结论 ANA和SMA是丙型肝炎献血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抗体出现可呈多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ANA、SMA、AMA)和类风湿因子(RF)与不明原因肝炎及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浊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分别检测不同类型肝炎患者血清中RF与ANA、SMA、AMA4种自身抗体.结果RF在不明原因肝炎组和病毒性肝炎组(以下依序称两组)阳性率分别为32%、6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6.63,P<0.01);自身抗体在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1%、10%,两者差异显著(χ2=13.53,P<0.01);RF阳性者中自身抗体在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9%和15.8%,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14.93,P<0.01).对RF阳性定量并按浓度(IU/ml)分成50~344、345~676和>676 3组,在3组中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1.9%、25.8%、40.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而RF高含量组在不明原因肝炎和病毒性肝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RF和自身抗体对肝炎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在丙型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33例丙型肝炎(HCV)患者和4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中相关的自身抗体。结果233例HCV患者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抗核抗体(ANA)44.6%(104/233)、抗平滑肌抗体(SMA)18.0%(42/233)、抗线粒体抗体(AMA)14.2%(33/233)、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1)1.7%(4/233)、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LSP)10.7%(25/233)、抗细胞骨架抗体(CS)7.7%(18/233)、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6.0%(14/233)、抗心肌抗体(AHRA)6.9%(16/233)。HCV组和AIH组ANA和SMA检测结果比较,HCV组ANA、SMA抗体1:10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69.2%、27.9%,ANA及SMA抗体以低滴度为主,AIH组ANA及SMA抗体则以高滴度为主(62.2%、28.9%)。ANA抗体高滴度(1:1000)的HCV患者ALT、ASr、Tbil、GGT、IgM的水平明显高于低滴度(1:100)患者(P〈0.05),而IgA和IgG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H组抗LKM-1检测阳性率高于HCV组。结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滴度较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滴度较高,HCV引起的自身免疫紊乱是造成机体免疫损伤、加重丙肝病毒血症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自身抗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出现的自身抗体。方法对3000例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进行过自身抗体检测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0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6例,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1.2‰。3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有29例自身抗体检测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抗核抗体(ANA)66.7%(24/36)、抗平滑肌抗体(SMA)16.7%(6/36)、抗线粒体抗体(AMA)19.4%(7/36)、抗肝脏特异蛋白抗体(LSP)2.8%(1/36)、抗细胞骨架抗体(CS)19.4%(7/36)、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5.6%(2/36)、抗心肌抗体(AHRA)8.3%(3/36)。ANA、SMA和AMA阳性的拟诊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一步检测AMA亚型-M2、抗肝肾微粒体1(LKM-1)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结果全部阴性;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混合型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其阳性率分别为95.2%(20/21),60.0%(9/15)。自身抗体阳性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其免疫球蛋白升高的比例比自身抗体阴性的要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滴度较低;自身抗体(尤其是ANA、SMA和AMA)阳性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在拟诊药物性肝损伤时要注意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排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儿童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探讨其自身抗体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84例慢性乙型肝炎儿童、69例慢性乙型肝炎成人和15例正常儿童抗核抗体(ANA)的阳性率、滴度、核型和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的阳性率。同时检测患者的ALT、AST,对慢性乙型肝炎儿童取肝活检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组总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9.0%,较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为低(P<0.05)。(2)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组检出的ANA以低滴度(1:100)为主,有3例滴度为1:320;ANA核型全部为均质型;仅有1例SMA阳性,未见其他自身抗体阳性。(3)慢性乙型肝炎儿童自身抗体阳性组的ALT、AST水平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4)慢性乙型肝炎儿童自身抗体阳性组肝脏病理G>2者占43.8%,较自身抗体阴性组G>2者(16.2%)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儿童中也有一定比例存在自身抗体,但较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低。自身抗体的产生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检测慢性乙...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特点,探讨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5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组)、3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IH组)和10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LSP)、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抗心肌抗体(AHR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II型抗体(AMA-M2)、肝溶质抗原I型(LC-1)等自身抗体,并进行分析。结果 HBV组ANA、LKM-1、SAMA、AMA-M2、APCA阳性率分别是12.67%、0.67%、0.67%、0.67%、0.67%,而且阳性滴度都低于1∶320,阳性结果中89.47%滴度都处于1∶100,均低于AIH组,以高滴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DNA阳性组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DNA阴性组(P0.05),ANA阳性组和阴性组肝功能有差异,ANA阳性组的AST、ALT明显高于ANA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比滴度较低;HBV引起的自身免疫紊乱尤其是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是造成机体免疫损的机制之一,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联合生化指标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已确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1例(PBC组),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病毒性肝炎组),体检健康者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2-酮酸脱氢酶复合体(M2-3E,又名BPO)、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LC-1)抗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胆汁酸(TBA)等肝功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BC组ANA阳性率为97.50%,荧光核型分别为胞浆颗粒型56.10%、核颗粒型21.95%、着丝点型7.32%、核膜型7.32%和核点型4.88%。PBC组ANA及AMA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ANA=83.12、79.35,χ2AMA=58.61、54.58,P0.05)。PBC组AMA-M2、M2-3E检出率分别与病毒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AMA-M2=71.93、63.14,χ2M2-3E=78.77、69.36,P0.05)。PBC组GGT、AL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GGT=492.50,UALP=300.50,P0.05)。结论 PBC患者可检测出AMA、AMA-M2、M2-3E等自身抗体,尤其是AMA-M2与M2-3E联合检测并且生化肝功指标升高,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谱的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43例肝病送检样本中81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将其分为3组:(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8例;(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0例;(3)重叠综合征13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抗线粒体M2亚型。结果 743例中诊断为AIH、PBC和重叠综合征分别为送检标本的5.11%、4.04%和1.75%,总计10.9%。AIH患者ANA阳性率为78.9%,AMA及M2亚型阳性率为18.4%,SMA阳性率为7.89%;PBC患者ANA阳性率为73.3%;AMA和M2阳性率为26.7%;重叠综合征患者ANA及AMA阳性率为100%。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非病毒性肝炎诊断时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慢性HCV感染者肝脏详细病理改变,探讨慢性HCV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胃壁细胞抗体(PCA)。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CVRNA载量、HCV基因型,同时检测肝功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依据Ishak病理评价方案对肝活检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总体评分和详细组织病理评价。结果 15例(23.81%)慢性HCV感染者自身抗体阳性,其中ANA阳性9例(14.29%)、SMA阳性2例(3.17%)、AMA阳性3例(4.76%)、PCA阳性2例(3.17%),包括ANA、SMA双阳性1例。自身抗体阳性HCV感染者年龄显著大于自身抗体阴性HCV感染者[(44.80±9.61)岁vs.(34.04±13.18)岁,P=0.005],自身抗体阳性HCV感染者血清ALT、AST、GGT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炎症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自身抗体阴性HCV感染者,其中融合坏死和点灶状坏死较重,未见其他临床指标和组织学差异。结论 HCV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会导致以融合坏死和点灶状坏死加重为主的肝脏组织学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与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AIH筛选和确立相应的实验辅助诊断指标.方法收集34例AIH患者血清,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中RF,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NA、ASMA和AMA.结果患者血清RF的阳性率为67.6%(23/34),ANA、ASMA和AMA的阳性率分别为52.9%(18/34)、17.6%(6/34)和11.7%(4/34),3种自身抗体检出的总阳性率为58.8%(20/34).统计分析显示,RF阳性率与3种自身抗体检出的总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20例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均为RF阳性.进一步分析显示,血清RF含量与3种自身抗体阳性率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 AIH患者血清中RF阳性率与其ANA、ASMA和AMA 3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密切相关,提示RF与ANA、ASMA和AMA均可作为实验诊断AIH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CV抗体及HCV-RNA阳性患者血清29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LKM-1)和抗肝细胞浆Ⅰ型(LC-1)等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297例丙型肝炎患者中,98例患者至少一项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2.9%,其中ANA检出率为32.9%,SMA检出率为1.3%,LKM-1检出率为3.0%,LC-1检出率为0.3%,抗体检测阳性率与作为阴性对照的HB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检测中自身抗体以中、低浓度抗体为主,主要以ANA为主.抗体滴度≥1∶100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LT,AST,Tbil,GGT及IgG含量明显高于抗体滴度<1∶100患者,但ALP,IgA,IgM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感染过程中可引发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出现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可造成一定的损伤.注重自身抗体及其浓度的检测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不孕妇女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ANA诊断不孕症的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2 939例不孕妇女(实验组)与同期无不良孕产史的308名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ANA,采用免疫印迹法(LIA)测定其ANA谱。比较2个组检测结果,分析自身抗体与不孕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中检出ANA阳性316例,阳性率为10.75%;对照组检出ANA阳性6例,阳性率为1.95%。实验组与对照组ANA阳性滴度占比最高均为1∶100。实验组常见ANA核型为颗粒型(64.24%)、核仁型(19.31%);对照组常见ANA核型为颗粒型(83.33%)、均质型(16.67%)。实验组ANA谱检测,各类抗体均有检出,抗SS-A抗体检出率最高(23.03%),ANA阴性者也有ANA谱检出,各抗体类型阳性率不同。ANA与ANA谱联合检测,实验组阳性率为20.42%,对照组阳性率为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是不孕的病因之一,ANA与ANA谱联合检测诊断不孕症的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自身抗体及其检出率,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22例临床确诊的ALD患者、100例健康人及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Ⅱ型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12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分为3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3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83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8例。结果 AIH组ANA、ASMA、抗LKM-1、抗SLA/LP的阳性率分别为80.65%、45.16%、12.90%、16.13%;PBC组ANA、AMA-M2阳性率为84.34%、89.16%;PSC组检测到ANA阳性1例(12.50%)。结论大多数ALD伴有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出现;ALD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水平,而病毒性肝炎诱导的自身抗体水平滴度较低;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肝病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核型与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对2 32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确诊及疑似患者ANA和ANAs进行检测,分析ANA核型和ANAs检测结果。结果 2 325例患者中,检出ANA阳性896例,阳性率为38.54%,女性患者阳性率(45.46%)高于男性患者(18.46%,P0.05),常见荧光核型为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核仁型;检出ANAs阳性816例,阳性率为35.10%,阳性率较高的分别为抗干燥综合征(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等。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1.66%。结论 IIF法ANA检测结果和LIA法ANAs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一致;二者联合检测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6.
自身抗体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HA)患者多项自身抗体的检测,探讨原因不明性HA患者的发病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对96例原因不明的HA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精于抗体(ASAb)和抗双链DNA抗体(dsDNA),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斑点法检测可抽提核抗原抗体(E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结果原发性和继发性HA患者ACA、EMAb、ANA、SM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之间dS-DNA、Sm、URNP、SSA、SSB、Scl-70、To-l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数原因不明性HA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主要有ACA、EMAb、ANA、SMA等,体内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是原因不明性HA的原因之一,对不明原因HA患者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对明确病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572-1573
目的 评价血清Smith抗体(抗Sm)、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核糖体P蛋白(抗rRNP抗体)、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抗Sm、AnuA、抗rRNP抗体采用LIA法,抗dsDNA、ANA采用IIF法.结果 62例SLE患者抗Sm、AnuA、抗dsDNA、抗rRNP抗体和ANA阳性率分别是34%、61%、55%、19%、98%,五种自身抗体联合监测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自身免疫性抗体在不同类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探讨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61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已型肝炎患者3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损伤者23例)、56例健康体检者体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①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非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52.4%、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为24.3%、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为12.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率为21.7%;②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病例组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其滴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④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结论]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诊断、鉴别、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其他肝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及ANA谱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接收的1 400例进行ANA谱及ANA检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及随访,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ANA谱及ANA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ANA谱及AN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1 400例研究对象中ANA阳性者368例,其中267例为首诊患者,101例为复查患者;抗双链DNA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SS-A/Ro-52抗体和抗Scl-70抗体均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达,其次抗La/SS-B抗体、抗Jo-1抗体、抗Rib-P抗体、抗His抗体、抗SM-D1抗体和抗U1-snRNP抗体也在多项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达;101例复查患者的ANA滴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400例患者中女性ANA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NA谱在不同疾病中的不同抗体阳性率有所差别,ANA阳性率存在性别差异。ANA谱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免疫印迹法)对诊断和指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的抗核抗体(ANA)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的特异性ANA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SLE患者(SLE组)、8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IIF、IBT检测血清中的ANA。结果 SLE组ANA阳性率(96.25%)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32.50%)和健康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荧光模式主要是颗粒型(43例,53.75%)、均质型(16例,20.00%)、胞浆颗粒型(14例,17.50%)。SLE组ANA的阳性率为97.5%,其中抗nRNP/Sm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和ANA谱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