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结1例罕见双上腔静脉的宫颈癌患者PICC置管的尖端定位及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基于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MDT)协作下罕见的双上腔静脉患者PICC尖端位置的确认及精准定位;特殊病例档案建立及跟踪随访;PICC携管期间延续性护理(包括主观感受的询问、带管宣教、疑难问题的解答、导管位置的跟踪);PICC相关并发症(穿刺点渗液)的护理。基于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MDT协作及专科护理,PICC导管最终留置115d顺利完成治疗拔除。  相似文献   

2.
阮燕萍  余元明  俞洋  朱逸 《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19-1121+1125
目的分析PICC置管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患者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伴发疾病种类、体质指数、住院期间主要治疗、PICC置管部位、置管静脉、导管类型、带管住院次数、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总留置时间等因素,分析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导管类型(BD PICC导管)、患者居住地(非城镇)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均次住院留置时间(14d)是保护因素。结论导管类型、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患者居住地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合理选择导管类型,规范进行导管维护,加强出院带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和控制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使用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行PICC置管的413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置管期间血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13例患者置管期间发生血栓16例,占3.87%;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导管尖端位置、既往血栓病史,活动量少、肥胖、血红蛋白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 APTT)是出现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要重视肿瘤患者置管后血栓并发症,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和处理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白血病化疗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16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中PICC在白血病化疗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60例患者中12例(7.5%)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与置管感染与置管时间、化疗疗程、换药次数、穿刺次数、患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PICC置管过程中主要感染危险因素有置管时间、化疗疗程、换药次数、穿刺次数、患者年龄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预防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丁瑶 《天津护理》2018,26(4):458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放疗晚期肿瘤患者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7年1月住院行联合放化疗且留置PICC导管患者673例,诊断分析其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化疗联合放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159例,静脉炎发生率为2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睡眠不良、置管次数、浅静脉化疗、放化疗疗程、机体免疫状态、血栓形成及置管部位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次数、浅静脉化疗、放化疗疗程、血栓形成等因素是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正常免疫状态对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发挥保护性作用。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炎发生与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预防措施,降低PICC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PICC)置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PICC置管的常规维护及换药,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静脉血栓、导管漂移、导管脱出、导管破裂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的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是否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研究因素与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结果: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共发生16例PICC导管相关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14%。不同性别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其危险因素,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295例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常见的并发症有:穿刺失败、送入导管时遇到阻力、置管部位外周静脉炎、穿刺点疼痛、穿刺点出血、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置管肢体肿胀,认为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及做好置管前后的观察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极低出生体重PICC置管患儿资料,其中有11例(12. 50%)患儿发生PICC导管异位,命名为发生组,其余77例患者命名为未发生组,分别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置管前机械通气、置管时间、置管静脉、操作者层级为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置管静脉为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及置管静脉,因此,应通过恢复标准体重、评估血管、测量置管长度等预防和矫正置管位置。  相似文献   

10.
肖淑宁 《当代护士》2008,(11):69-70
总结295例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常见的并发症有:穿刺失败、送入导管时遇到阻力、置管部位外周静脉炎、穿刺点疼痛、穿刺点出血、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置管肢体肿胀,认为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及做好置管前后的观察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血液病患者应用PICC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期间的维护管理。方法:对32例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在置管期间严格管道管理,尤其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护理。结果:32例病例均成功进行PICC置管,置管期间无1例因导管并发症而拔管。结论:血液病患者应用PICC置管.护理方便,无禁忌证;而有效的、正确的导管维护管理.则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ICC置管24 h后患肢疼痛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PICC置管患者120例,统计置管侧肢体VAS评分5分的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对危险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显示,制动时间1~4 h、焦虑抑郁情绪为独立危险因素,与疼痛的发生呈正相关。相较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心理状况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动时间长、焦虑抑郁情绪为引发患者PICC置管后24 h患肢疼痛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加强功能训练和心理护理,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保障其身心舒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收治的120例老年肿瘤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1—12月,n=60)及对照组(2014年1—12月,n=60),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PDCA护理管理,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PICC相关性感染、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对护士沟通能力、责任心、PICC操作技能、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PICC意外事件等护理质量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老年恶性肿瘤PICC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患者 PICC相关感染及护理意外事件,延长患者留置导管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在留置PICC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至4月收治的72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2017年5至7月收治的72例患者为干预组,在传统照护基础上给予4周居家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和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护理可有效提高留量PICC肿瘤患者导管自我管理及自我护理能力,减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张素丽 《浙江临床医学》2014,(10):1683-1684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技术(PICC)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胃肠外营养、长期输液的患者,随着技术的普及,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也日益突显,如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移位等。PICC管移位是指在置管过程中,导管前端未进人中心静脉而误进入颈内静脉或滞留在外周静脉,或置管后患者肢体频繁活动使导管漂浮到颈内静脉。PICC管移位可造成患者疼痛不适、输液困难,并失去应用价值,而且还会发生一些特殊的危险,如椎体旁积液、房颤等。现回顾性分析5例PICC管移位原因和当时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儿发生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282例,记录置管1个月内CRBSI发生情况。根据CRBSI发生情况,将282例血液肿瘤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2例PICC置管患儿中25例发生CRBSI,发生率为8.87%;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置管季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是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儿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儿CRBSI发生率较高,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重症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患者,对其置管前进行评估、置管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置管后加强护理。结果:PICC导管留置时间2~19d。1例患者于置管第4天,由于护士冲管操作不当引起堵管予拔除导管,其余患者均保留至出院或治疗终期,未出现其他导管相关性合并症。结论:PICC为重症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ICC导管置入术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研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结果:239例PICC导管置入术中穿刺成功237例(99.16%),穿刺失败2例(0.84%)。渗液4例(1.67%),渗血2例(0.84%),导管堵塞2例(0.84%),导管完全脱出1例(0.42%),导管部分脱出2例(0.84%),机械性静脉炎8例(3.35%),导管感染2例(0.84%),静脉血栓3例(1.26%)。操作后进入颈内静脉10例(4.18%),腋下静脉2例(0.84%),胸壁浅静脉1例(0.42%)。结论:PICC置管可以减少肿瘤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周围组织的坏死,但PICC导管置入术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应从多方面分析原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科白血病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26例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尤其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护理。结果:26例病例均成功进行PICC置管,置管期间有8例渗血,4例导管堵塞以及3例静脉炎出现。结论:PICC在血液病化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而有效的护理,则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469例乳腺癌患者均行PICC置管治疗,探讨穿刺部位、穿刺次数、置管时间以及化疗次数与PICC置管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发生感染与患者PICC管的穿刺部位和穿刺次数不相关(P〉O.05),而与PICC置管时间及化疗次数相关(P〈O.05)。结论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患者的置管时间及化疗次数,患者PICC置管的时间越长及化疗次数的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就增加;在置管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注意伤口的干燥与无菌,避免不必要的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