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杰  王戈  王兴和 《现代康复》1999,3(8):928-929
目的:探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对31例脑卒中偏瘫手应用促通技术治疗,并通过Brunnstrom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6阶段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Ⅳ级由4例提高到13例,Ⅴ级由2例提高到6例,Ⅵ级由0例提高到4例。结论:提示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促通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疗法组和现代理疗组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患总的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下肢,腕和手的功能及平衡,感觉,关节运动,关节疼痛方面的功能均有显改善。结论: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偏瘫患整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促通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疗法组和现代理疗组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患者总的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下肢、腕和手的功能及平衡、感觉、关节运动、关节疼痛方面的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偏瘫患者整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神经促通技术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核心康复技术,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它是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确保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采用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34例,与单纯电针治疗的31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5.
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对偏瘫痉挛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神经促通技术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核心康复技术,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它是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确保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采用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34例,与单纯电针治疗的31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进行引入中式手法的综合促通技术治疗和传统综合促通技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对应用不同治疗技术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较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1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初期.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较传统综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春景  周宁 《中国康复》1994,9(1):19-21
近年来我们应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技术对30例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显示经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有显著的改善,提示脑卒中偏瘫的综合康复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 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 治疗60 次) 分别用卓大宏1967 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 例患者中,有效的为21 例, 占77 .78 % , 对27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 所得的分数进行t 检验, 结果显示 P< 0.001 ,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林国徽 《现代康复》1999,3(9):1050-1051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治疗60次)分别用卓大宏1967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例患中,有效的为21例,占77.78%,对27例患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所得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0.001.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临床体验。方法:应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法治疗脑卒中50 例,于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 分期进行康复评价。结果:训练后下肢Brunnstrom 分期Ⅳ- Ⅵ级比率由40% 提高到96% ,其中能独立步行的比例由原来的26% 提高到92% ,步态优良率达84% ,训练前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通过提高髋膝踝关节肌肉控制能力,可以提高步行能力和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下肢Fugly-Meyer评定(FMA)、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FAC、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对偏瘫患者可更好地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PNF)对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40例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PNF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按常规康复治疗,PNF组加用PNF技术,包括徒手接触、简短口令、牵伸、拉挤等方法刺激关节,反复收缩与节律起动激活伸屈肌等。结果:上肢功能Brunnstrom分级和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率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治疗30d时,PNF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0d时,对照组也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NF对偏瘫患者早期有明显疗效,但远期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 :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对35例脑卒中患者瘫痪下肢进行康复治疗 ,另29例作为对照组,用FUGL -MEYER评分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运动疗法组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 ,有助于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予以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20d;于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表(China Stroke Scale,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估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EU、ARAT、MBI、FIM评分高于对照组,CSS、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活动能力、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训练组)和观察组(躯干强化训练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性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以综合性规范化康复治疗结合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躯干损伤量表(TI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TIS、FMA上下肢运动功能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TIS、FMA下肢、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能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活动能力、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尤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早期药物治疗、良肢位摆放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拍摄双肩关节X射线片并进行指诊,测定两侧肩峰至肱骨头的间距( AHI)评价肩关节脱位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 FMA)评价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AHI评分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 P<0.05)。结论 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体神经促进技术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本体神经促进技术(PNF)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行膝关节闭链PNF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发生膝过伸患者7例,对照组18例(P<0.01);治疗组起立-行走计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对患者膝关节进行PNF训练可以减少膝过伸的发生,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 对比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 ,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 (包括药物治疗、Bobath疗法、PNF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2 8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结果 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 ,平衡功能、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 ,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 ,康复组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与药物治疗相比 ,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提高平衡功能、运动功能、ADL的积分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社区康复治疗中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204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06),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NF。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 平衡量表(BBS)和静态平衡测定仪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及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睁眼与闭眼模式下,观察组轨迹长度、轨迹总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中应用PNF 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综合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5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综合使用Bobath疗法、Brunnstrom疗法、Rood疗法、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及心理疗法等技术对其进行3个月的康复,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康复治疗前后MBI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并与运动功能和心理恢复相关(P<0.01)。结论 康复可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