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前后NK细胞活性和T细胞转化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 军事训练第二个月(应激期),新兵NK细胞杀伤活性和T细胞转化功能与训练前期(基础期)和训练期第三个月后(恢复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军事训练应激期,新兵NK细胞杀伤活性和T细胞转化功能明显升高.结论 军事训练可改变新兵NK细胞活性和T细胞转化功能状态,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与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SLE患者治疗前后和11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3^+T(总T)、CD4^+T、CD8^+T、NK细胞、CD4^+CD25^+T、CD4^+CD25^-T细胞。结果:SLE活动期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导致CD4^+/CD8^+比例降低(P〈0.05),CD4^+CD25^+T、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而CD3^+T、CD4^+T细胞、CD4^+CD25^-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患者SLEDAI评分下降而NK细胞和CD4^+CD25^+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上升(均P〈0.01);SLEDAI评分与CD4^+CD25^+T细胞百分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SLE存在CD4^+T、CD8^+T细胞亚群分布和活化的异常;CD4^+CD25^+T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且量的变化与疾病活动相关;NK细胞数量虽然也明显降低,治疗后也上升,但量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在梅毒患者免疫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荧光抗体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在CD3^+CD4^+辅助性T细胞(Th)中的比例。结果 血清固定组梅毒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一期、二期及潜伏梅毒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梅毒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血清RPR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造成的免疫抑制可能在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武警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知信行情况,为新兵新圳期间及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武警某部新兵583人,比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来源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新兵心理健康水平情况。结果新兵心理健康知识得分(46.08±14.34)分,态度和信念得分(76.98±10.98)分,行为平均得分(74.88±11.80)分;高中文化及以上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牢与信念持有率水平均高于初中及以下组(P〈0.01,P〈0.05),而不同地区来源、足否为独生子女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某部新训期新兵心理健康知信行水平较低,要加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3例银屑病患者进行PAS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全自动酶标仪对患者组和15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gM、IgG、IgA及补体C3、C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患者PASI呈正相关(r=0.845,P〈0.01);补体C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与患者PASI呈负相关(r=0.699,P〈0.01)。而CD3^+及CD4^+T细胞、IgG、IgM、IgA及补体C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CD8^+T细胞百分率及补体C3水平与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凋亡及其免疫表型,探讨二期梅毒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二期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人PBLC免疫表型与细胞凋亡。结果:梅毒患者外周血111细胞及Tn/Ts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Ts细胞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淋巴细胞两组问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患者PBLC及CD4^+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及CD19^+细胞凋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患者PBLC凋亡率与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675,P〈0.01;r=-0.782,P〈0.01),CD4^+细胞凋亡率与CD4^+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0.813,P〈0.01)。结论:二期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淋巴细胞凋亡过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Caspase-3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20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SLE患者及10例正常人对照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其Caspase-3及TRAIL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SLE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TRAIL-R1表达显著降低(P〈0.05);SLE患者治疗前后CD8^+T细胞Caspase-3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P值分别〈0.01和〈0.05);SLE患者治疗前CD8^+T细胞TRAIL-R2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P〈0.05)。结论通过调节SLE患者T细胞TRAIL受体表达以抑制其凋亡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玫瑰糠疹发病与人类疱疹病毒-7(HHV-7)的关系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玫瑰糠疹发病与HHV-7的关系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玫瑰糠疹患者HHV-7阳性率(88.8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2.78%,X^2=9.68,P〈0.01);玫瑰糠疹患者CD3^+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5.09,P〈0.01),CD4^+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t=2.07,P〈0.05),CD8^+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4.76,P〈0.01),CD4^+/CD8^+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1.12:1.30,t=4.31,P〈0.01);HHV-7感染者CD4^+/CD8^+值明显低于HHV-7非感染者(Z=4.9525,P〈0.001)。结论:玫瑰糠疹的发病可能与HHV-7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在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联合光疗中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稳定期自体表皮移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前后的20例白癜风患者及19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稳定期白癜风移植患者接受照光前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比正常人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NB-UVB始疗后的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较照光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白癜风光疗中起一定的作用,NB—UVB光疗可能通过增加调节性T细胞数量来促进移植后复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及皮损周边CD8+细胞毒T细胞(CD8+CTL)增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分黑素细胞组、CD8+CTL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细胞计数法检测卡泊三醇处理前后细胞数变化情况,ELISA测定卡泊三醇处理前后分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细胞计数法检测卡泊三醇处理过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在添加与不添加抗人IL-6抗体时,黑素细胞及CD8+CTL数量的变化。筛选10^-8、10^-9mol/L卡泊三醇用于实验。结果在凋亡检测中发现,CD8+CTL与黑素细胞共培养中黑素细胞有显著凋亡。加卡泊三醇后黑素细胞组的黑素细胞计数与未加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黑素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CD8+CTL组和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的CD8+CTL细胞数也明显增加(P〈0.05)。与黑素细胞和CD8+CTL单独培养组相比,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分泌的IL-6、IFN-γ和TNF-α显著减少;经104mol/L卡泊三醇处理后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分泌的IL-6减少更加明显,与未加药组减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而IFN-γ和TNF-α在加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在卡泊三醇处理过的共培养组中添加5mg/L抗IL-6抗体后,黑素细胞显著增加,而CD8+CTL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t=3.15,P〈0.05)。结论白癜风皮损处的CD8+CTL对黑素细胞有一定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卡泊三醇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6的分泌,从而减少CD8+CTL对黑素细胞的杀伤,可能是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及对照组(n=40).所有患者均给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去除疣体,局部伤口愈合后外用咪喹莫特,研究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3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集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对照组复发率(35.00%)高于研究组(11.90%),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CD3^+、CD4^+ 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上升,CD8^+ 百分比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相比,研究组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5%,对照组为42.50%,两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能提高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常,与咪喹莫特联合应用可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皮肤性病科门诊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74名,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用微波将疣体彻底去除,并予以肌注干扰素(100万u/d)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1mg/d)肌注,疗程30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上升,CD8+T淋巴细胞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CD8+T淋巴细胞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CD8+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五肽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型的动态平衡,提升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复发性尖锐湿疣(CA)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和感染模式,以及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据纳入标准,选择135例初诊CA患者,将治疗3个月后疣体复发患者81例设为复发组;疣体治疗消失后,随访3个月内未复发患者54例设为治愈组;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HPV亚型;在治疗和随访3个月的截止点采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和治愈组HPV感染均以低危亚型HPV6/11为主。复发组单一亚型感染40例(49.38%),混合亚型感染41例(50.62%);治愈组单一亚型感染36例(66.67%),混合亚型感染18例(33.33%),两组HPV感染模式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2=3.93,P0.05)。复发组外周血T细胞与治愈组比较,CD3+总T细胞[(68.13±8.03)%]降低,CD4+T细胞百分率[(32.42±4.88)%]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38.61±4.19)%]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复发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PV亚型混合感染模式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异常是促使尖锐湿疣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香蓝驱毒颗粒对扁平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IL-2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扁平疣患者给予香蓝驱毒颗粒30 g,每日2次,治疗6周。检测治疗前后扁平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数为32.25±1.83、CD4~+/CD8~+比值0.79±0.26及IL-2水平为2.24±0.68,治疗后上述3个参数分别为39.89±1.25、1.68±0.21和4.44±0.62,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香蓝驱毒颗粒能增强扁平疣患者的免疫功能及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联合伐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选择复发性GH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伐昔洛韦胶囊300mg,2次/d,饭前空腹口服,连用4周。观察组患者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局部涂擦,4次/d,连用10d。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随访6个月及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值较前明显上升,CD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及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6.19%和47.6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2%和73.81%(χ2=4.14和6.04,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GH能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能降低其复发率,具有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及其与总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荧光酶联免疫法对1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和18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总Ig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CD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E增高特应性皮炎组CD4+、CD4+/CD8+比值均高于IgE正常组(p0.01,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p0.05),CD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E正常组CD4+、CD8+、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特应性皮炎存在免疫功能失衡,表现为CD4+T细胞增多,功能亢进,CD8+T细胞不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变化与总IgE水平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5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d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血必净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必净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7d,两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血必净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d,两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必净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纠正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起到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CD4+T淋巴细胞、皮损组织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以及其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CA患者CD4+T淋巴细胞、皮损组织中及血清IL-17、IFN-γ的水平,并与20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CA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IL-1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皮损组织中IL-1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样IFN-γ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中IFN-γ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引起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IFN-γ、IL-17在CA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黄芪颗粒对斑秃患者临床疗效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照组55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日3次。治疗组58例,加服黄芪颗粒,4g/次,日2次,疗程共3个月。流式细胞仪检测斑秃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CD4~+T细胞明显高于疗前和对照组,(P0.05;P0.01)。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