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培养的第5~8代成纤维细胞,在含有0.1—3g/L己酮可可碱的环境中培养。应用噻唑蓝(M1T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GF—β1表达,RT—PCR检测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0.1~2g/L己酮可可碱能明显抑制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呈明显的量效一时效关系,抑制作用在浓度2g/L时达到最高。浓度为0.5~2g/L时己酮可可碱能降低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TGF—B1表达,1或2g/L时己酮可可碱能降低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论己酮可可碱对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TGF—β1以及I、Ⅲ型前胶原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内皮素-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瘢痕疙瘩组织的表达情况。 方法 组织活检标本分为 3组,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用地高辛标记的 cDNA探针,采取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内皮素-1和 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真皮组织内内皮素-1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萎缩性瘢痕和对照组。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真皮浅层血管和部分真皮成纤维细胞。瘢痕疙瘩组 6/8例真皮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 mRNA阳性,且呈弥漫性分布;萎缩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 mRNA无阳性着色。结论 内皮素-1和 bFGF mRNA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内皮素-1和 bFGF可能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真皮乳头层成纤维细胞(Fp)、网状层成纤维细胞(Fr)和肌成纤维细胞(MFB)在瘢痕疙瘩皮损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2019年5 - 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5例瘢痕疙瘩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20 ~ 50岁,取皮损组织,以15例年龄匹配的女性乳房整形术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CD90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从3例正常皮肤和3例瘢痕疙瘩组织中分离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10 ng/ml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处理两组细胞0 ~ 48 h,观察细胞表型的变化,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FAP、CD90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皮肤组织中,FAP+/CD90-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FAP-/CD90+细胞集中在真皮深层,CD90+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组织深层可见大量FAP+和CD90+细胞,大量CD90+细胞同时表达α-SMA。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TGF-β1处理24 h时,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α-SMA+细胞荧光强度(21.058 ± 0.709、27.112 ± 0.097)均高于未处理组(11.312 ± 0.636、21.306 ± 0.464),t值为22.430、13.370,P < 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TGF-β1处理48 h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P、CD90、α-SMA mRNA相对表达水平(92.610 ± 3.667、1.366 ± 0.105、3.240 ± 0.141)与蛋白表达水平(0.652 ± 0.073、1.046 ± 0.119、0.946 ± 0.117)均高于处理前(均P < 0.05)。结论 瘢痕疙瘩组织真皮深层的CD90+(Fr)细胞异常增生,提示针对真皮深层异常增殖活跃的FAP-/CD90+(Fr)细胞群进行定向干预可能提高瘢痕疙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内皮素-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瘢痕疙瘩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组织活检标本分为3组,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采取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内皮素-1和bFGFmRNA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真皮组织内内皮素-1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萎缩性瘢痕和对照组。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真皮浅层血管和部分真皮成纤维细胞。瘢痕疙瘩组6/8例真皮成纤维细胞内皮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TGF-β1与瘢痕的关系。方法: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MMP-1和TIMP-1的水平。结果: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MMP-1和TIMP-1的生成量显著高于正常皮肤( P<0.01);TGF-β1显著降低瘢痕成纤维细胞MMP-1的生成量( P<0.01),其作用在10~50 ng?mL呈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的TGF-β1对TIMP-1的生成量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TGF-β1在瘢痕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皮肤肿瘤     
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染色体分析;雷公藤多甙片对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影响的研究;曲尼司特胶囊治疗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瘢痕疙瘩一家系谱;棘层松解角化不良性表皮痣并发色素性毛表皮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又被称为间质胶原酶1)蛋白的分泌合成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Northem杂交技术检测了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合成分泌和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浓度为(151.02±27.70)pg/mL;加入10^-9M和10^-6M含地塞米松培养基24小时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浓度分别为(121.27±45.57)pg/mL(P〈0.05)和(101.78±35.82)pg/mL(P〈0.01)。加入地塞米松24小时后,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的表达被显著抑制,经密度扫描定量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大约36%和53%。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合成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可能是地塞米松在抗瘢痕疙瘩纤维化作用中,尤其是纤维化形成后,疗效欠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增生性瘢痕在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人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另外,分离和培养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中成纤维细胞,RT-PCR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在转移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Ⅰ、Ⅲ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HE染色可见正常皮肤细胞和微血管数目较少,早期瘢痕增多,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生期瘢痕成纤维细胞和微血管增多.随病情进展,微血管呈缩窄倾向.消退期瘢痕成纤维细胞减少,微血管狭窄或闭塞.成熟期瘢痕见微血管、成纤维细胞数目进一步减少,微血管管腔小,大部分开放.RT-PCR检测结果发现,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TGF-β1、VEGF和Ⅰ、Ⅲ胶原mRNA有较低表达,早期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VEGF和Ⅰ、Ⅲ胶原mRNA表达水平开始升高,在增生期表达到达高峰,消退期瘢痕的表达开始下降,到成熟期表达最低.结论 增生性瘢痕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功能存在动态改变,这种动态改变与瘢痕的发生和消退成熟的病理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β在瘢痕疙瘩组织和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瘢痕疙瘩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份瘢痕疙瘩和10份正常人皮肤标本PDGFR-α和-β蛋白的分布.体外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瘢痕疙瘩组织中PDGFR-β表达明显增高,而PDGFR-α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似与瘢痕疙瘩的临床生长状态有关.在边缘充血、浸润生长明显的皮损,PDGFR-α呈强烈表达;而在边缘稳定、无明显浸润态势之皮损,PDGFR-α呈低表达.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PDGFR-α比PDGFR-β表达更为丰富.结论 两种PDGFR的表达增高导致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PDGF敏感性提高,决定了PDGF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2组,即强脉冲光( IPL)照射组和未用 IPL照射的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2组细胞的TGFβ受体Ⅱ、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IPL照射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TGFβ受体Ⅱ、Smad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IPL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增强,其在IPL非剥脱性嫩肤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豚鼠皮肤萎缩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取实验用成年豚鼠20只,于脊柱旁两侧A,B,C三处皮肤分别人工造成萎缩性瘢痕后,实验组在A处真皮层注射50μg/L的bFGF0.1mL,隔日1次,共4次;在C处真皮层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B处不作任何处理做空白对照。术后第21天切取瘢痕组织行病理切片,应用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显微镜下计算增殖成纤维细胞所占百分率。结果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切口瘢痕增殖成纤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63±1.42)%,(0.98±0.33)%和(1.22±0.34)%。实验组增殖成纤维细胞百分率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可以促进豚鼠皮肤萎缩性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槲皮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羟脯氨酸比色法对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进行分析;RT-PCR及Real-timePCR检测Ⅰ、Ⅲ型胶原及TGFβ-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槲皮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槲皮素可降低Ⅰ、Ⅲ型胶原和TGFβ-1基因mRNA水平。结论槲皮素对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有显著抑制效应,其作用机制之一为通过抑制TGFβ-1基因在转录水平降低了前胶原mRNA水平,因而使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AP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30例瘢痕疙瘩组织(病例组)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中FAP的表达强度,并比较两组间及瘢痕疙瘩不同临床分级之间FAP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瘢痕疙瘩组织中FAP在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表达,阳性率为73.33%;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中未见FAP表达,两组间FAP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6.19,P=0.001);瘢痕疙瘩临床分级中,轻度与重度之间及中度与重度之间比较,FAP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6)。结论:瘢痕疙瘩组织中FA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瘢痕疙瘩临床分级越严重,FAP表达阳性率越高;FAP可能参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针对FAP的干预可能有助于瘢痕疙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电离辐射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前后KFb形态、增殖和存活力变化;通过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明确处理前后胶原总体水平变化。结果:4Gy X-Rays作用72 h后,KFb增殖抑制率为(47.88±1.82)%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39.86±0.07)%(P〈0.05);KFb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KFb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照射72 h后为(11.749±0.9428)μg/mL高于照射前的(18.689±0.8484)μg/mL(P〈0.05)。结论:电离辐射能够抑制KFb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及生物学的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在血清饥饿状态下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成纤维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与生长动力学上基本相似,血清饥饿对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差别.CTGF、TP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却很微弱,且有显著差别.结论: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3类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其形态、生长特性以及对血清饥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3类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ROCK1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人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ROCK1蛋白的表达, Western印迹检测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附蛋白(E-Cad)的表达。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 分为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组(ROCK1 NC组, 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载体)、ROCK1基因过表达组(ROCK1 OE组, 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载体)、ROCK1基因干扰对照组(sh NC组, 转染ROCK1基因干扰对照载体)、ROCK1基因干扰组(shROCK1组, 转染ROCK1基因干扰载体)共4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ROCK1基因对HKF存活率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ROCK1基因对HKF迁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检测ROCK1、TGF-β1和E-Cad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 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t = 6.47, P = 0.003);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 与正常...  相似文献   

18.
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及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的作用,为临床应用几丁糖治疗瘢痕疙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组织块法进行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做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几丁糖对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随着几丁糖浓度的增高,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器萎缩,4值减小,C0 G1期的细胞百分比增多,S期G2 M期的细胞百分比减少.结论:几丁糖对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几丁糖可能在瘢痕疙瘩的防治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干扰素α-2b作用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干扰素α 2b(IFNα 2b)作用的反应性 ,用IFNα 2b分别处理体外培养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中的成纤维细胞 ,采用3H 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结果发现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103U/mL的IFNα 2b作用后的胶原合成量显著降低(P<0.01) ;但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反应不同 ,经104U/mLIFNα 2b作用后的胶原合成量却未进一步减少。这提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IFNα 2b下向调节胶原合成作用的反应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皮肤肿瘤     
20043072 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及增殖的作用/张敬德(二军大长海医院整形外科)…//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4).-199~201用组织块法进行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周期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几丁糖浓度升高,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器萎缩,A值减小,G0 G1期的细胞百分比增多,S期、G2 M期的细胞百分比减少。说明几丁糖对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