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仍是国内外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但目前临床的抗病毒治疗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尚不能彻底清除体内乙型肝炎病毒。病毒的耐药变异仍然是影响CHB抗病毒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国际国内仍在探讨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特别是新的免疫治疗策略以期获得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达到CHB的永久性治愈。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研究抗病毒药物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感染、复制、释放、清除的动力学过程,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威胁全世界3.5亿人健康的严重问题。尽管HBV的复制仅造成宿主细胞的轻微病变,但HBV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损害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最近,有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抗病毒药物干预下的病毒动力学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还可帮助临床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计划。本文就HBV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研究抗病毒药物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感染、复制、释放、清除的动力学过程,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威胁全世界3.5亿人健康的严重问题.尽管HBV的复制仅造成宿主细胞的轻微病变,但H--BV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损害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1].最近,有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抗病毒药物干预下的病毒动力学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还可帮助临床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计划[2].本文就HBV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玉山 《医学信息》2006,19(5):888-88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我国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内取得了重大突破,核苷类似物及α-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改善了HBV相关肝脏疾病的自然史和预后。我院于1999年以来应用拉米夫定(LMD)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防治乙肝病毒的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米夫定、细胞因子类(干扰素和胸腺素等)是目前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性感染的有效常用药物;联合疗法对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体内病毒数量优于通常疗法;基因治疗也显示出强有力的抗病毒作用,但应用临床还有一段时间;传统中药在乙肝病毒感染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其抗病毒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疫苗、胸腺因子D、热休克蛋白gp90为乙肝病毒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体受到病毒或双股RNA刺激物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由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族蛋白质类,可作用于其它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IFN并证实其有抗病毒活性,近来还发现IFN具有抑制某些细胞生长、免疫调节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影响细胞分化和机体的发育等作用。目前IFN是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主要药物,然而慢性乙肝患者采用IFN治疗后出现持续性反应率不高,HBeAg阴转率约为30%,IFN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持续反应率也仅仅约为54%~56%。IFN疗效主要和机体免疫耐受、病毒基因变异、细胞内病毒基因整合、IFN抗体产生等有关.IFN抵抗(IFN resistance)出现的原因包括了宿主、病毒和IFN三方面因素,目前IFN抵抗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7.
准种的概念是由Eigen在研究RNA病毒分子复制机制时首先提出的,200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形成的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HBV准种。HBV准种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毒治疗效果有着密切联系,为此研究HBV准种特点能为临床提供抗病毒治疗的选择有着指导意义,亦为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CHB)的发病机制复杂,仍未完全阐明。但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反应,是发病的两个基本因素。慢性乙型肝炎是当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占疾病死因的第9位,其中75%分布在亚太地区。长期以来,许多基础学者和临床学者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对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也已形成共识,但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进一步研究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治疗效果欠佳,有关肝移植受者乙型肝炎复发后的抗病毒治疗经验及研究,国内外较少报道。目的:应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治疗方案,探讨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复发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1/2008-10于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治疗的208例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所有患者肝移植后给予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复发,术后随访6~43个月,共有19例复发,其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13例,明确有YMDD变异8例。19例复发患者均在原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与结论:19例乙型肝炎复发患者在治疗12,24,48周时,乙型肝炎病毒DNA、谷丙转氨酶与前次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48周时谷丙转氨酶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转率、乙型肝炎病毒DNA阴转率分别为84%,77%,79%。说明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治疗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左旋咪唑是一种有效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能通过调节身体免疫功能,提高清除病毒的能力。近年-些文献报道,左旋咪唑涂布剂(LMS-L)与一些搞病毒复制的药物配合使用时,能发挥其抗病毒及兢调节的作用[1,2]。自1997年4月以来,我院对收治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后,通过检测患者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了LMS-L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l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依据1995年第5届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联合治疗的现状以及目前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细胞因子类(干扰素和胸腺素等)是目前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性感染的有效常用药物;联合疗法对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体内病毒数量优于通常疗法;基因治疗也显示出强有力的抗病毒作用,但应用临床还有一段时间;传统中药在乙肝病毒感染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其抗病毒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疫苗、胸腺因子D、热休克蛋白gp90为乙肝病毒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interfferon,IFN)是人体受到病毒或双股RNA刺激物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由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族蛋白质类,可作用于其它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IFN并证实其有抗病毒活性,近来还发现IFN具有抑制某些细胞生长、免疫调节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影响细胞分化和机体的发育等作用.目前IFN是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主要药物,然而慢性乙肝患者采用IFN治疗后出现持续性反应率不高,HBeAg阴转率约为30%[1],IFN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持续反应率也仅仅约为54%~56%[2].IFN疗效主要和机体免疫耐受、病毒基因变异、细胞内病毒基因整合、IFN抗体产生等有关,IFN抵抗(IFN resis-tance)出现的原因包括了宿主、病毒和IFN三方面因素,目前IFN抵抗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联合治疗的现状以及目前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双环醇片对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26例、C基因型感染者44例,同时给予双环醇片口服,50mg/次,每日3次,疗程24周。观察受试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并于治疗前、治疗期间(第12周)及治疗结束时(第24周),分别检测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三系和血清HBVDNA水平。结果双环醇片能明显改善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并有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两组患者治疗24周时的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9.2%和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环醇片不仅能保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同时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对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1年疗效。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例,选取54例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DNA水平、INR、MELD评分及肝功能结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显著低于对照组(37例,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INR水平及ME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AⅡ、AST、TBIL、INR、HBVDNA水平及MEL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加快肝功能好转,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病情好转后维持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乙肝)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全球HBV感染者达3.5亿,我国为1.3亿,在各类肝炎中,危害最严重的是乙肝。HBV属嗜肝病素病毒科,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进行复制。目前抗HBV药物主要有免疫调节剂(如α-干扰素),核苷类(如拉米夫定)和中草药(如苦参素)。对乙肝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即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而抗病毒是关键,HBV具有高度变异性而易产生耐药,因此需要长期治疗和多种药物联用,才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抑制病毒复制,使细胞内cccDNA库得不到补充而逐渐耗竭。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国以乙型病毒性所致的肝硬化为主。目前,治疗肝硬化尚无特效方法,病因治疗及早期预防为治疗的关键。干扰素不仅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作用,而且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活性,许多实验还表现干扰素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肝胶原纤维的合成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运用重组人干扰素a-2b前后血清IV-C、HA含量变化来探讨干扰素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抗病毒药物.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干扰素及核苷类似物在临床应用方面日趋成熟.结论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的慢性化与持续性病毒轿症密切相关,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应用有交的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恢复肝功能,目前慢性丙肝的标准治疗是用α-干扰素,文中以干扰互治疗慢性肝的适应征证,疗效评价标准及如何预测疗效和控制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并论述了其它的治疗方法(包括降低血铁浓度,抗氧化治疗,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其它药物等)指出今后对慢性丙肝的治疗,很可能是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的联合使用,文中所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