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粒状头样3(Grainyhead-like 3,GRHL3)与E-cadherin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GRHL3、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GRHL3和Ki-67阳性率(64.0%和60.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0.0%和6.7%),E-cadherin阳性率(55.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9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GRHL3和Ki-6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GRHL3和E-cadherin的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HL3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χ2=6.674,P=0.010,rs=-0.260),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χ2=7.799,P=0.005,rs=0.281)。GRHL3和Ki-67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01,P=0.017),E-cadherin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阳性患者(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GRHL3阳性及E-cadherin阴性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RHL3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可能与E-cadherin和Ki-67之间存在一定相互作用,三者共同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的表达及其与Wnt信号通路中心蛋白β-catenin和该通路间接调节因子E-cadherin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OXO3a、β-catenin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FOXO3a与β-catenin、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FOXO3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7.14%)较正常肠黏膜组织(93.20%)明显降低(P<0.001),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73.21%)较正常肠黏膜组织(2.91%)明显升高(P<0.001),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54%)较正常肠黏膜组织(98.06%)明显降低(P<0.001)。(2)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E-cadherin低表达以及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深层浸润、差分化、淋巴结转移和TNM高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3)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s=-0.361,P<0.001),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351,P<0.001)。结论 FOXO3a、E-cadherin表达降低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OXO3a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CD44V6、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D44V6、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结直肠癌CD44V6、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检测了23例淋巴结转移灶CD44V6、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E-cadherin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56.5%、和50.0%;原发灶CCD4V6和VEGF阳性表达率低于淋巴结转移灶(60.9%和56.%),而原发灶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则高于淋巴结转移灶(43.5%)。结直肠癌CDV46和VEGF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等有关。E-cadherin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CD44V6和VEGF是结直肠癌发生与发展重要的促进因子,其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病理分期有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426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术前CEA水平分为两组:CEA正常组(﹤5ng/mL)和CEA升高组(≥5ng/mL)。跟踪随访上述病例并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学指标同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血清CEA升高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低于CEA正常组(P<0.001,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证明,术前血清CEA水平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血清CEA可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1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51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此22例及另67例石蜡包埋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5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51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51可望成为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卫星稳定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PSMA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SMA均明确表达于肿瘤间质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膜,在肠壁组织的正常血管内皮未见表达;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平均值为12.11,其在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组织学类型(P=0.030)和淋巴结转移(P=0.033)相关。结论 PSMA在结直肠癌肿瘤相关血管中表达较高,且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PSMA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血管靶向治疗的新靶点,为PSMA用于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N-乙酰基转移酶10(N-acetyltransferase 10, NAT10)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 3HRP法分别检测NAT10及EMT相关蛋白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在95例结直肠癌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AT10与EMT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NAT10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NAT10的阳性率[70.5%(67/95)]高于癌旁组织[10%(3/30)]。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率[56.8%(54/95)]低于癌旁组织[96.7%(29/30)](P<0.001),β-catenin的阳性率[74.7%(71/95)]高于癌旁组织[0(0/30)](P<0.001),viminten的阳性率[35.8%(34/95)]高于癌旁组织[0(0/30)](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NAT10与E-cadherin表达呈负...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nm23基因表达、突变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nm2 3基因异常表达及突变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流式细胞术、PCR SSCP法对 1 5 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正常黏膜组织和 1 6例大肠腺瘤分 3组进行nm2 3蛋白检测和基因突变的筛查。结果 ①免疫组化发现 73例结直肠癌中nm2 3 H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黏膜组织和良性腺瘤 (P <0 0 0 1 ,P <0 0 0 1 ) ,转移癌表达低于原发癌 (P <0 0 0 1 ) ,结直肠癌nm2 3 H1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肠壁浸润、Dukes分期、转移均密切相关 (P <0 0 0 1 ) ,低表达组术后预后差于高表达组 (P <0 0 0 1 ) ;②流式细胞术研究表明 ,nm2 3 H1蛋白在癌组织表达低于癌旁组织 ;在结直肠癌伴有转移 (3/ 1 4 )时其表达低于未发生转移者 (1 1 / 1 4 ) ;③nm2 3 H1基因第 2~ 5位外显子在 6 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未发现异常突变。结论 结直肠癌中nm2 3基因突变可能是小概率事件 ,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不发挥主要作用 ,而nm2 3 H1蛋白表达降低则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提示检测nm2 3蛋白表达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PHLPP2、PTEN与p-Akt1及其下游分子VEGF、BCL-2及Cyclin D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和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HLPP2、PTEN、p-Akt1、VEGF、BCL-2及Cyclin D1的表达,并分析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HLPP2和PTEN阳性率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Akt1、VEGF、BCL-2及Cyclin 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结直肠癌中PHLPP2与p-Akt1、VEGF、BCL-2、Cyclin D1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PHLPP2、PTEN均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Akt1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HLPP2、PTEN均阴性结直肠癌组中p-Akt1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分组(P0.05)。PHLPP2、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Akt1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HLPP2、PTEN、p-Akt1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HLPP2、PTEN、p-Akt1、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HLPP2与PTEN做为抑癌基因共同影响Akt1磷酸化,PHLPP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CD44v6和E-cadheri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CD44v6和E cadherin(E cad)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E cad蛋白表达。结果  90例结直肠癌中CD44v6和E cad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 6 %和 46 7%。CD44v6高表达及E cad低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 (P <0 0 5 )。结直肠癌中CD44v6表达与E cad表达呈负相关 (r =- 0 4 3,P <0 0 0 5 )。结论 CD44v6和E cad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E 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Twist、SDF-1、E-cadherin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相关性,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可能的靶标。方法收集结直肠癌和对应癌旁正常新鲜标本组织40例和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蜡块90例,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SDF-1及EMT相关因子E-cadherin、Twist的表达,统计学分析SDF-1表达与E-cadherin、Twist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SDF-1、Twist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DF-1、Twist的阳性率分别为75.56%、62.22%,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而E-cadherin在肿瘤中的阳性率为28.8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而与Twist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趋化因子SDF-1高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细胞的EMT过程,Twist高表达和Ecadherin低表达提示EMT现象参与结直肠癌的形成及转移过程,并促进肿瘤的生成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MTK3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取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MTK3蛋白表达水平,收集60例患者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MTK3表达差异,比较LMTK3不同表达水平病理特征的差异,绘制生存曲线分析LMTK3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MTK3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LMTK3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LMTK3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LMTK3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LMTK3高表达提示结直肠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VEGF、SDF-1及CXCR4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SDF-1/CXCR4轴与VEGF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腺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DF-1、CXCR4和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上,结直肠癌组中SDF-1、CXCR4、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中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7%、60%和66.3%高于对应癌旁组织的37.5%、42.5%和28.8%,差异显著(P0.05);结直肠癌中SDF-1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等无关;CXCR4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SDF-1的表达与CXCR4及VEGF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结论:SDF-1/CXCR4及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 TKT)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Oncomine和GEO数据库分析TKT基因在结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收集配对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分别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TKT mRNA和蛋白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KT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27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KT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KT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常见结直肠癌细胞株中TKT蛋白表达高于FHC细胞株;两种检测与数据库样本分析一致。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92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KT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TKT高表达与肿瘤直径(P=0.003)、脉管侵犯(P=0.021)、淋巴结转移(P=0.005)及T分期(P=0.007)相关。结论 TKT在结直肠腺癌中呈高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TKT有望成为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同时性与异时性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128例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转移发生的时间分为两组:同时转移组(79例)、异时转移组(49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同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与肿瘤原发部位(P=0.025)、浸润深度(P=0.002)、分化程度(P=0.008)及脉管癌栓(P=0.012)有关;同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12~28)个月,异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13~28)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深度(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2)、脉管癌栓(P=0.006)及转移器官数量(P=0.001)是影响远处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据结直肠癌不同时期发生远处转移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病理特点,可以有效估计可能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nesin family member 23,KIF23)、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92例结直肠癌患者(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比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和PRMT5、KIF23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结直肠癌癌组织中PRMT5、KIF2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分期为Ⅲ期~Ⅳ期、低分化、淋巴结有转移患者PRMT5、KIF23阳性率较高,浸润深度为T3+T4患者KIF23阳性率较高(P<0.05);PRMT5、KIF23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KIF23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PRMT5、KIF23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且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通过检测其水平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情况进行辅助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叉头框M1(FOX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8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M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OXM1的表达。结果 FOX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7.50%,P0.01);FOXM1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CEA、CA199等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FOXM1蛋白相对表达量(0.855±0.063)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150±0.041,P0.01)。FOXM1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且FOXM1为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FOXM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因素有关,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OXM1和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FOXM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FOXM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P 0. 05); FOXM1阳性者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者;而Ecadherin表达与之相反,FOXM1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s=-0. 198,P=0. 019)。结论 FOXM1高表达和E-cadherin低表达在胃癌的浸润、转移及生存中可能起到潜在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是新近发现的B7家族的新成员。为了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上B7-H4的表达以及分析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进而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本课题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上B7-H4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T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统计学分析B7-H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以及CD3+T细胞、CD8+T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B7-H4分子,而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并且在肿瘤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中均检测到B7-H4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浸润淋巴细胞中B7-H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为粘液腺癌有关(P<0.05),与患者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且B7-H4高表达组织较B7-H4低表达组织CD3+T细胞高度浸润例数显著增加(P<0.05);肠癌细胞中B7-H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P<0.05)。综上所述,人结直肠癌患者的肠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较正常细胞均异常表达B7-H4分子,CD3+T细胞的浸润程度与浸润淋巴细胞中B7-H4的表达呈显著相关而与肿瘤细胞上B7-H4的表达无关,而肿瘤细胞表达B7-H4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上述结果提示肿瘤细胞表达B7-H4与浸润淋巴细胞表达B7-H4可能分别以不同机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进一步分析肿瘤组织中B7-H4在不同细胞表达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EpCAM(CD326)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与DNA倍体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EpCAM的表达,用阳性率(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s,PPC)、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dex,MFI)表示;应用细胞周期分析仪对结直肠癌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用细胞定量术分析EpCAM表达和DNA倍体改变的相关性及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5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pCAM蛋白的PPC为(83.48±7.0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43.56±5.29)%(t=39.22,P0.001)。5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pCAM蛋白MFI值为28.90(19.60~45.8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4.89(3.79~6.28)(Z=-6.45,P0.001)。癌组织:浸润型+溃疡型vs肿块型(包括浸润型vs溃疡型),中+低分化vs高分化(包括低分化vs中分化),Dukes分期C+D vs A+B,p TNM分期Ⅲ+ⅣvsⅠ+Ⅱ,浸润深度pT3+T4 vs pT1+T2,淋巴结转移pN1 vs pN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生物学行为越差,EpCAM蛋白表达MFI值与PPC越高,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DNA含量分析结果显示:55例结直肠癌中39例(70.90%)为多倍体,DNA指数(DNA index,DI)和DNA倍体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同时,在EpCAM阳性病例中,DI随着EpCAM表达增强而升高(r=0.668,P=0.000);而增殖指标S期细胞比率(S-phase fraction,SPF)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也随着EpCAM表达增强而升高(r_1=0.664,P_1=0.000;r_2=0.651,P_2=0.000)。结论EpCA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增殖密切相关,同时检测EpCAM表达和DNA含量分析能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