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磁刺激肌肉脑诱发电位(MMSEP)的传入机制。方法:对肌松弛下腓肠肌MM-SEP及电刺激踝部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配对对比研究。结果:(1)肌松弛无肌收缩时仍可记录到MMSEP;(2)配对腓肠肌MMSEP与胫后神经SEPP40潜伏期差值伴与不伴肌收缩相差显著;(3)伴肌收缩时,MMSEP较配对SEPP40潜伏期显著延长,不伴肌收时则相差不显著。结论:正常伴肌收缩时,磁刺激很可能先兴奋肌肉运动神经末梢致肌肉运动,间接兴奋肌肉Ia纤维或(和)肌肉深部感受器;由此可解释MMSEP较电刺激同等水平SEPP40潜伏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面肌痉挛虽不危及生命,但可以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高频电刺激可以有效阻断运动神经的神经冲动,从而终止相应的神经功能。本研究通过利用动物在体神经进行实验的方法研究高频信号阻断神经传导的效应,为高频电刺激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在体坐骨神经进行实验,对神经施加高频阻断刺激信号,通过记录并观察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电信号及其肌肉状态来确定阻断效果.研究高频交流电信号对周围神经传导阻断的作用。结果:当对神经给予高频阻断刺激信号时,神经出现传导阻断的现象,且阻断现象发生于某一频段,完全阻断则只是发生于其中更小的频率范围,而继续增大频率或幅值,则可能会出现部分阻断、强直甚至不阻断现象。结论:本动物实验研究为将来高频电刺激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的实现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功能电刺激作用下的人体神经肌肉的疲劳特性和生物反应,初步确定了适合于人体神经肌肉电刺激脉冲信号的基本特征,以正常男性成人的曲肘运动(右手)为研究对象,将表面电极置于右手肱二头肌肌腹处,在肘关系(右手)处安装一个微型角位移传感器,通过多功能神经肌肉电刺激肢体运动测控仪器,获取曲肘运动时的肘关节角位移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任何一种刺激模式作用下,曲肘运动均呈现严重非线性时变特性;缓慢连续变化的刺激脉冲能有效地缓解肱二头肌的疲劳程度,最佳的功能电刺激脉冲频率为30Hz-50Hz。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对诱导瘫痪或麻痹的肌肉产生功能性或治疗性运动的作用.总结功能性电刺激修复脊髓损伤中应用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1990年11月至2009年11月有关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检索词”脊髓损伤,电刺激”,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9年11月至2009年11月有关功能性电刺激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检索词”spinalcordinjury,electricalstimulation”,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功能性电刺激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相关文献,查找全文,对文献分析,总结研究内容。结果:功能性电刺激通过一定频率电刺激诱导瘫痪或麻痹的肌肉产生功能性或治疗性运动,可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可以恢复截瘫患者的部分运动功能。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是现代康复工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一项新的治疗性技术。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可以可以达到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恢复截瘫患者的部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神经肌肉电刺激作用于躯干稳定肌的效果与参数及对不同人群的应用效能等角度,阐述了躯干稳定肌的组成与功能,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招募躯干稳定肌的作用机制与参数,并分析探讨了其临床效果。未来的临床研究可能集中在健康人群的长期随访队列研究和运动损伤人群躯干稳定肌萎缩的机制与临床研究方面,同时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康复的研究也是发展趋势。该文预判相关便携式 NMES 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均未诱发出电位即重症CTS者38例(44只手),分别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手腕处刺激,在第二蚓状肌和手掌骨间肌记录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起始潜伏时差。结果:重症CTS44只手中,40只手(91%)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刺激时,第二蚓状肌和手掌骨间肌记录CMAP起始潜伏时差延长,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只手第二蚓状肌记录未引出波形;拇短展肌肌电图全部异常。结论:第二蚓状肌和手掌骨间肌记录CMAP起始潜伏时差测定是一项快速、简单而准确的诊断重症CTS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的无创性磁刺激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创性磁刺激技术在中枢神经功能检测和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应用是生物医学工程和神经电生理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文章从理论上对磁刺激的发生发展,物理原理,特性,磁刺激与标准电刺激的差别,外周磁刺激技术的多信道磁刺激对电刺激模型等最新发展,以及临床上磁棘刺激在肌肉功能恢复的作用做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8.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 (TMAS) 技术可以无创地实现包括深部脑区在内的全脑区毫米量级的精准电刺激。现有的实验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TMAS是同时包含耦合电场与声场的复合物理刺激。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听觉神经通路是聚焦超声调节皮层神经活动的必要条件。首次采用听觉通路被破坏的耳聋模型小鼠进行在体 TMAS及TUS的对比刺激,分析听觉神经通路在TMAS神经调控中的作用。在造模后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耳聋组小鼠(n=6)与对照组正常小鼠(n=6)在TUS与TMAS作用下诱发的肌电信号 (EMG),并记录运动反馈,对比分析两种刺激对耳聋小鼠与正常小鼠运动皮层的不同调控效果。结果显示,造模后1、12、24、48 h,耳聋小鼠在TMAS与TUS下的运动反馈均逐渐消失,EMG成功率均下降至3.33%;相同时间点的正常小鼠在两种刺激下均能产生运动反馈和EMG,且TUS与TMAS组的EMG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296),但其TMAS组的EMG均方根幅值大于TU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 1)。结果表明,无论TMAS与TUS,其刺激效果均严重依赖于听觉神经通路的完整性。通过耳聋组与正常组TUS与TMAS刺激结果的对比,验证在对运动皮层刺激时,听觉神经通路的存在是聚焦超声场进行调控的必要条件;而TMAS的刺激效果主要依赖于超声场的调控作用,听觉神经通路对TMAS的调控效果同样具有决定性影响。进而说明,在运动皮层刺激时,TMAS中的耦合电场可提高超声场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形态学上发现了三叉神经领域本体感觉中枢通路,在此基础上,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通过电刺激咬肌神经和压下颌,观察了由四级神经元组成的此通路的二级(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邻接的网状结构)、三级(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存在的“带状区”)中继核团以及作为最后驿站的丘脑腹后内侧核等处的单位放电反应;另外又分别刺激或损毁二、三级中继核团,观察了丘脑腹后内侧核的单位放电变化,结果证明电刺激咬肌神经和压下颌,在上述核团都出现对本体觉冲动反应的单位放电,包括兴奋性反应单位、抑制性反应单位和无关单位三种类型,以兴奋性单位为主,占神经元单位放电总数的52.9%~67.7%.分别刺激二和三级神经元的所在核团,在丘脑腹后内侧核处发生相应的单位放电效应;损毁二和三级核团,本体觉传入冲动被阻断。本研究结果从电生理学上确证了形态学上发现的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通路的客观存在,从定性研究方面支持了定位研究的结果,并填补了以往生理学上只证明初级传入核团与丘脑腹后内侧核之间存在着一条多突触联系的本体觉传递通路但未能判断其具体行径和中继部位的空白,本研究并对方法论以及一些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贺媛  马丽红  杨飞 《医学信息》2019,(3):102-104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口肌训练在改善流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流涎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盲对照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配合口肌训练。根据流涎分级(TDS)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流涎评分情况,应用Pearman相关分析口肌训练配合程度与流涎评分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3.80%,低于研究组的8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流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操训练配合评分与流涎评分呈负相关(r=-0.901,P=0.000)。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口肌训练能有效提高流涎患儿的临床疗效,且患儿口肌训练配合程度越好,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