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胫骨高位截骨和单髁置换,而两者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仍缺乏系统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胫骨高位截骨和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Direct、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集有关比较胫骨高位截骨/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检索年限为2000至2019年。2人独立完成阅读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3项研究,共711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胫骨高位截骨组膝关节活动范围(MD=-5.47,95%CI:-9.53至-1.41,P=0.008)显著优于单髁置换组,单髁置换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MD=0.84,95%CI:0.29-1.39,P=0.003)优于胫骨高位截骨组;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率、术后感染率、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率、外侧间室退变率、手术优良率、术后胫股角等方面,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在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时,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可获得与单髁置换相似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率、术后感染率、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率、外侧间室退变率、手术优良率及术后胫股角,但是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关节活动范围优于单髁置换,而单髁置换后可以使膝关节获得较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是常见病症之一,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以及最新推广的腓骨截骨术。单髁置换术自开展以来已有60余年历史,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可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手术创伤小、保留骨量多以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故单髁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腓骨截骨术是一种治疗膝内翻的新治疗手段,具有手术简单、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正在被大力推广,但其治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综述单髁置换和腓骨截骨两种临床手术方式,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推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提出腓骨截骨术后外侧收缩肌力下降导致关节合力矩再平衡,故关节接触位置改变、关节接触力下降可能是腓骨截骨术能够缓解疼痛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是常见病症之一,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以及最新推广的腓骨截骨术。单髁置换术自开展以来已有60余年历史,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可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手术创伤小、保留骨量多以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故单髁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腓骨截骨术是一种治疗膝内翻的新治疗手段,具有手术简单、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正在被大力推广,但其治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综述单髁置换和腓骨截骨两种临床手术方式,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推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提出腓骨截骨术后外侧收缩肌力下降导致关节合力矩再平衡,故关节接触位置改变、关节接触力下降可能是腓骨截骨术能够缓解疼痛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是常见病症之一,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以及最新推广的腓骨截骨术。单髁置换术自开展以来已有60余年历史,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可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手术创伤小、保留骨量多以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故单髁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腓骨截骨术是一种治疗膝内翻的新治疗手段,具有手术简单、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正在被大力推广,但其治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综述单髁置换和腓骨截骨两种临床手术方式,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推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提出腓骨截骨术后外侧收缩肌力下降导致关节合力矩再平衡,故关节接触位置改变、关节接触力下降可能是腓骨截骨术能够缓解疼痛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方法 招募20例(男8例,女1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集患者下肢全长MRI扫描数据,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MRI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机内设计得到一款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的可定位截骨平面和外旋轴的导航模板,最后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板实物用于临床手术操作。手术由同一位具有关节置换经验的骨科医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前观察导航模板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匹配性,术后通过CT扫描检测截骨的准确性。 结果 导航模板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贴合紧密,无明显移动;所有患者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截骨面与下肢机械轴基本垂直,外旋轴定位精确,股骨后髁截骨面与通髁轴保持平行。 结论 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安全可行,手术操作简单,截骨力线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应用Oxford phase3单髁假体系统进行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的中短期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07年4月~2014年12月,采用Oxford phase3单髁假体系统,应用微创小切口技术,进行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251例(293膝),平均年龄61岁(44~82岁)。以门诊或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6~92),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16例失访。采用KSS评分系统进行术前和术后评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影像学评估采用牛津标准。结果 KSS评分:膝关节平均评分,术前61(47~82),术后95(88~100);功能平均评分,术前56.2(42~80),术后91.1(72~100),0.05。1例术后迟发性感染;2例术后活动平台聚乙烯衬垫脱位;2例股骨髁假体松动;2例术后出现绞索和弹响影响日常活动,1例术中前交叉韧带止点部分撕脱;3例术后关节活动度少于90°;7例术后出现持续疼痛。以上并发症均出现于术后1年之内。术后影像学评估无外侧间室进行性退变病例。随访终期假体在位率97.2%。结论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可以获得良好的中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上行截骨与下行截骨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步态分析.方法 遴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3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胫骨高位双平面上行截骨组和下行截骨组,以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FTA)、胫骨后倾角、Insall-Salva...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分析手术疗效和学习曲线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2012年12月我科应用第三代牛津单髁关节假体(Oxford phaseⅢ)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114例患者资料(129膝)。对患者术前、术后HSS评分、关节屈曲角度以及VAS评分进行评估,计算假体中期生存率。将114例患者分为学习曲线组(47例)和成熟组(67例),分析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影像学评分、HSS评分及假体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14例患者随访时间24~92个月,平均(37±13)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增加,疼痛明显缓解,假体中期生存率为88.2%。成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影像学评分及术后HSS评分均较学习曲线组更高。学习曲线组假体生存率为86.9%,成熟组为98.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行再次翻修4例(5膝):活动半月板脱位2例、伴股骨假体松动1例,术后膝外翻畸形1例(2膝)。结论应用Oxford phaseⅢ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中期疗效满意。Oxford phaseⅢ单髁置换手术学习曲线需要25例以上经验积累后手术技能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表面置换(TKR)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20膝的膝骨性关节炎病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单膝关节置换10例,双膝关节置5例,全部采用后方稳定性假体。结果随访10~48个月,平均11月,采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1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6.7%。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TKR对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术中精确的截骨操作,正确的软组织松解,注重术中髌骨轨迹的纠正及术后指导康复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外侧副韧带松弛的内翻膝患者的截骨量是否受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至2018年行膝关节置换的内翻膝患者92例,其中25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松弛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等量截骨法进行截骨。术中测量股骨远端外髁、股骨后外髁、胫骨外侧平台截骨量,随访测量胫股解剖角(anatomic tibiofemoral angle,ATF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股骨后髁偏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PCO)。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评价关节功能。 结果 两组股骨远端外髁截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胫骨外侧平台截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6个月及12个月ATFA、PTA、PCO、AKS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合并外侧副韧带松弛的内翻膝患者的胫骨外侧平台截骨量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