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CE)已经被用于恶性肿瘤、出血、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治疗,随着影像学技术与设备、材料科学及药物释放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具备载药、自身可成像或者具备多种功能的微球型栓塞剂被开发出来。文章归纳了一些目前在临床上已经使用的商业化栓塞微球产品,并且总结了微球材料的特点、研究现状、方向和一些在研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栓塞微球及其进展。虽然人们已经研发了许多栓塞微球,但是多数都处于实验室或者小规模实验阶段。目前尚未有一个标准化的方案可以把不同栓塞微球进行横向比较,需要对栓塞微球的载体材料的横向发展与纵向深入、药物的联合使用、对当前药物的改进与新药研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莪术油明胶微球栓塞Beagle犬肝动脉后的病理改变,为临床实验提供依据.方法 Beagle犬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0ml/kg)、空白微球组(15mg/kg)、莪术油微球低剂量组(7.5mg/kg)和莪术油微球高剂量组(15mg/kg),每4周经肝动脉给药1次,连续给药3次,停药后观察4周.观察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明胶微球肝动脉栓塞可致肝组织不可逆性损伤,高剂量组广泛全小叶坏死,低剂量组灶性坏死,空白微球组改变类似高剂量组,生理盐水组未见肝组织损伤.结论莪术油微球重复经Beagle犬肝动脉给药,可因肝动脉栓塞造成肝脏不可逆性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3.
平阳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优化的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粒径适当的平阳霉素明胶微球,研究其体内外和颈动脉栓塞化疗的释药特性;并对介入栓塞给药、静脉给药、灌注给药3种方法的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明胶微球粒径分布较好,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微球颈动脉栓塞可以显著提高肿瘤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莪术油明胶微球栓塞Beagle犬肝动脉后的病理改变,为临床实验提供依据。方法 Beagle犬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0ml/kg)、空白微球组(15mg/kg)、莪术油微球低剂量组(7.5mg/kg)和莪术油微球高剂量组(15mg/kg),每4周经肝动脉给药1次,连续给药3次,停药后观察4周。观察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明胶微球肝动脉栓塞可致肝组织不可逆性损伤,高剂量组广泛全小叶坏死,低剂量组灶性坏死,空白微球组改变类似高剂量组,生理盐水组未见肝组织损伤。结论 莪术油微球重复经Beagle犬肝动脉给药,可因肝动脉栓塞造成肝脏不可逆性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5.
观察磷球微球治疗晚期肝癌的副反应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1994年3月至1998年2月,采用^32磷-玻璃微球(phosphorus-32glass micropheres,^32P-GMS)2.6-17.9mCi,术中栓塞法附加肝动脉结扎及置管化疗23例(OAE+HAL),经Seldinger导管栓塞法21例(TAE),以纯甘油或碘化油作媒介加化疗药制成放化疗综合性栓塞液,结果:全组OAE+HA  相似文献   

6.
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模型。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0组),微栓塞组(CME组);CME组再按微球数目不同分为1000、2000、3000、4000个微球亚组(分别计为CME1、CME2、CME3、CME4组,各组存活大鼠均n=10);大鼠麻醉后开胸,夹闭升主动脉10s,从左心室注射微栓塞球到达冠状动脉记为CME组,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6h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HBFP检测心肌微梗死面积和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卒。结果①与s。组比较,CME,组LVEF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与S0组比较,CME2、CME3、CME4组LVEF均显著下降(均P〈0.05);CME组均出现心肌微梗死灶与心肌细胞凋亡。②不同微栓塞亚组之间比较,LVEF与微栓塞球数目成负相关(γ=0.78,P〈0.05)、心肌微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与微栓塞数目成正相关(γ分别为0.85、0.80,均P〈0.05)。③3000个微球是较理想的建立大鼠CME模型所需的微球数日。结论开胸大鼠,从左室注入微栓塞球3000个,可成功建立大鼠CME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灌注式热化疗联合微球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以化疗药物+65°热碘油+微球序贯行TACE治疗,对照组以化疗药物+常温碘油化疗药乳化合剂+微球序贯行TACE治疗,术中均灌注化疗替加氟750 mg/m2+奥沙利铂60 mg/m2。以每4周为1周期,均予以2~6个周期的化疗灌注栓塞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甲胎蛋白(AFP)及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并分析毒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随访结果。 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ORR为84.44%、对照组为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AF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LT、AST、BUN、CREA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2.22%、2年远期生存率为88.89%;对照组依次为20.00%、71.11%,2年远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灌注式热化疗联合微球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术治疗,近远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背景: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对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基础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系统尚不完善。应用新型栓塞剂三丙烯微球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操作的相关文献报道作者尚未查到。目的:实验设计了以三丙烯微球进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子宫动脉栓塞的可行性验证。方法:30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分为两组:盆腔动脉铸型组10只,用于行盆腔血管铸型术,了解雌性豚鼠子宫动脉起源、行程、长度、直径及分支等解剖学特征;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20只,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法诱导子宫肌瘤模型建立,并行双侧子宫动脉微球栓塞的技术研究及病理分析。结果与结论:双侧子宫动脉主干由髂内动脉发出,主干和弓状支的血管直径分别为(0.350±0.022)mm及(0.160±0.012)mm。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20只豚鼠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40~120μm及100~300μm三丙烯微球的用量分别为(0.040±0.005)mL和(0.017±0.002)mL。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肌瘤成模率达75%。病理切片可见子宫动脉弓状支、浆膜下二级分支及部分三级分支动脉内均有栓塞微球存在。子宫肌层增厚,肌瘤结节处细胞呈栅栏状或编织状排列。栓塞后肌瘤缺血坏死明显,子宫肌层及内膜无缺血坏死病理改变。说明应用三丙烯微球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术具有可行性,栓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物羊膜制品用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并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64例。按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分为实验组(术后注入几丁糖并放置生物羊膜制品)和对照组(术后注入几丁糖),各32例。使用2015年中国宫腔粘连分级评分标准诊断宫腔粘连程度。所有患者术后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2月,术后3月行宫腔镜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粘连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参数、妊娠结局等。 结果 术后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5.89±0.84)mm和(4.37±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9,P<0.01);术后2个月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为(8.38±0.84)mm,对照组(7.17±1.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5,P<0.01)。宫腔镜复查,实验组再粘连率为6.25%,对照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以及妊娠率等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置入生物羊膜制品,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因此,置入生物羊膜制品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宫腔粘连有效可行的新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人白蛋白微球用于微小动脉栓塞的效果,给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将自行制备的粒径为80-140μm的人白蛋白微球在22只雌性杂种家犬经肾动脉插管注入,致成栓塞,观察在栓塞后不同时间段,肾动脉造影所见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人白蛋白微球可栓塞至肾终末小动脉。在栓塞后14周仍可见微球的存在,未见明显侧枝循环形成。提示可以应用人白蛋白微球有效地进行肾微小动脉的栓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双通道镜下腰椎间融合术(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BELIF)的手术要点,报道短期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 方法 5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38~79岁)接受BELIF术并随访3个月以上的。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VAS及ODI评分。统计总手术时间,镜下操作时间,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测量植骨区域占总椎间盘面积的百分比。 结果 腰疼VAS评分由术前(6.13±0.64)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21±1.04)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46.54±13.75)改善至(14.78±9.23)(P<0.05)。平均手术时间164 min,平均镜下时间102 min。平均出血量为(156±31)ml。平均植骨面积(48.5±9.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BELIF术短期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兼顾微创,安全及效率的腰椎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双通道镜下腰椎间融合术(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BELIF)的手术要点,报道短期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 方法 5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38~79岁)接受BELIF术并随访3个月以上的。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VAS及ODI评分。统计总手术时间,镜下操作时间,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测量植骨区域占总椎间盘面积的百分比。 结果 腰疼VAS评分由术前(6.13±0.64)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21±1.04)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46.54±13.75)改善至(14.78±9.23)(P<0.05)。平均手术时间164 min,平均镜下时间102 min。平均出血量为(156±31)ml。平均植骨面积(48.5±9.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BELIF术短期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兼顾微创,安全及效率的腰椎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剖宫产瘢痕妊娠病(CSP)灶切除与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手术组(52例)和清宫组(58例),手术组行瘢痕病灶切除术,清宫组同期行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血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第1次月经量改变情况。结果 手术组平均出血量为(80.59±17.12)ml,高于清宫组的(8.65±1.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血HCG下降至正常时间为(22.40±7.45)d,少于清宫组的(31.80±8.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宫组有9例出现术后第1次月经量减少,手术组无患者发生月经量改变。结论 瘢痕妊娠病灶切除与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的住院费用相当,但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有瘢痕持续存在、术后血HCG下降缓慢、部分患者出现月经量减少的缺点,故对于肌壁厚度<4 mm,有再生育要求的CSP患者,瘢痕病灶切除术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进军 《医学信息》2018,(7):108-109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汉川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25例,给予常规组患者肌注氨甲蝶呤及B超检测下清宫术治疗,给予联合组患者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各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阴道流血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子宫动脉栓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妇产科疾病,但对于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的有何变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至今少有文献报道。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6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及子宫动脉栓塞组(n=45),子宫动脉栓塞组动物应用三丙烯微球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动脉栓塞组再随机分为E1,E2及E3三个亚组(n=15),分别于子宫动脉栓塞后7-15 d,16-30 d及31-45 d内获取子宫标本。 结果与结论:常规病理染色显示豚鼠子宫动脉一级分支、浆膜下动脉支及子宫肌层微小动脉血管内均可见大小不等栓塞微球分布。子宫动脉栓塞豚鼠子宫内膜基底层微血管密度CD34在子宫动脉栓塞后降低,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 < 0.05);而子宫动脉栓塞豚鼠子宫内膜基底层微血管密度CD105在子宫动脉栓塞后增加,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 < 0.05)。提示随着栓塞后时间推延,新生微血管数量显著增加,基底层微血管密度有逐渐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40例连续两个间隙病变的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n=22):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B组(n=18):椎间盘切除减压、Solis椎体间植骨融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计分评价临床效果。用颈椎X线侧位片测量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评价影像学结果。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14~37个月)。A、B两组随访末期VAS、JOA评分分别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随访末期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较B组明显(P005)、B组颈椎曲度维持优于A组(P0.05);A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大于B组(P0.05)。结论两种减压重建术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就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而言,B组术式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7.
探讨应用三丙烯微球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69只健康雌性豚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2)、UAE组(n=45)及假手术组(n=12);UAE组内再随机分为A1、A2及A3 3个亚组(每组n=15)。UAE组动物应用三丙烯微球行双侧UAE术,术后A1及A2组各死亡1只,最终各入组14只,其余动物生存状态正常。假手术组经子宫动脉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动物均于排卵期获取子宫标本:A1、A2及A3组动物分别于UAE术后7~15d、16~30 d及31 ~45 d内获取子宫标本;假手术组、对照组于术后16~30 d内获取子宫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子宫标本内膜基底层的微血管,计算MV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A2组MVD均低于对照组、假手术组[(9.64±2.48)条/视野、(14.36±2.73)条/视野比(18.44±3.20)条/视野、(17.63±2.71)条/视野,均P<0.05];A2组的MVD高于A1组,而A3组的MVD(17.15±2.87)条/视野亦高于A2组(均P<0.05)。对照组与假手术组、A3组的MVD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AE术后子宫内膜的MVD在一定时期内有所下降,这可能对内膜容受性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随着栓塞后时间延长,MVD数量有逐渐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腓骨瓣支撑联合空心螺钉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与腓骨截骨联合锁定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 2019年6月我院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患者87例,41例患者采用腓骨瓣支撑联合空心螺钉固定胫距跟关节融合术(腓骨瓣组),46例采用腓骨截骨联合锁定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锁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引流量、融合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引流量腓骨瓣组(253.6±34.7)ml,锁定钢板组(212.8± 20.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周融合率腓骨瓣组95.1%(39/41),明显高于锁定钢板组73.9%(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融合率,术后12个月AOFAS、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切口Ⅰ期愈合,锁定钢板组3例患者出现腓骨截骨端激惹表现。 结论 应用腓骨瓣支撑或锁定钢板均可实现胫距跟关节融合,腓骨瓣支撑联合空心螺钉固定保留了腓骨的部分血运,可以更快地实现融合,不易引起腓骨截骨端激惹症状,融合后踝关节的外形较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膝关节封闭实验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微创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71例行微创治疗的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封闭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期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术后肢体肿胀、关节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差异。 结果 封闭有效组患者封闭后及微创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关节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关节肿胀度小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封闭指数与关节肿胀度呈负相关,与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有效的膝关节封闭能够提高KOA患者行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获取健康人群下颈椎矢状位曲度的相关基础参数,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的站立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按照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下颈椎曲度(cervical spinal angle,CSA)、T1倾斜角(T1-slope,TS)、C2~7矢状位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健康成人CSA、TS、C2~7 SVA分别为(20.28±6.86)°、(25.81±5.54)°、(15.74±5.96)mm。经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组间CSA、TS有统计学差异(P<0.05),C2~7 SVA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CSA、TS、C2~7 SVA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大,TS、C2~7 SVA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年龄段C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各年龄段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发现,TS与CSA(r=0.592,P<0.01),TS与C2~7 SVA(r=0.308,P<0.01)呈正相关。 结论 健康人群CSA,TS存在性别差异,CSA,TS,C2~7 SVA随年龄增长呈现增大趋势;CSA,TS,C2~7 SVA的正常值及TS与CSA和C2~7 SVA正相关性,为颈椎手术中下颈椎矢状位曲度固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