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并进行分组,ABI〈0.9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低ABI组),0.9≤ABI〈1.3为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正常组),ABI≥1.3为下肢动脉硬化组(高ABI组),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吸烟史等一般情况,并检测糖脂等代谢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BI的危险因素。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异常ABI为21.2%,与正常组比较,低ABI组和高ABI组年龄、吸烟率、HbA1c、TG、收缩压、UA均明显升高,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亦明显升高。结论初诊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外周动脉病变(PAD)患病率;高龄、高血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内脏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可能发生外周动脉疾病(PAD)等并发症.PAD起病隐匿,诊断缺乏灵敏性,确诊时或已出现不可逆血管损伤,继而使患者致残、致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等是T2DM并发PAD的关键危险因素;内脏型肥胖通过持续加剧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氧化应激等机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或加重PA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497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组56例、非糖尿病足组441例)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人性别、年龄、病程、体重、血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组和非糖尿病足组相比.年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血压病史、周围神经病变史、外周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糖尿病(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可较正常人增加(3~4)倍,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因此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寻找大血管病变进程的预防和治疗对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内皮素(ET)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心脏外围区域的血管疾病被称为外周动脉疾病(PDA)或周围性血管疾病。由于血管阻塞使达到腿脚等身体部位血流量有限,会引起肢体巨烈疼痛和活动受限,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甚至截肢。老年人、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与中风人群最容易罹患外周动脉疾病。与动脉硬化相类似,胆固醇、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中的...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疾病与治疗性血管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等缺血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以终末小血管弥漫性受损为主的病变目前临床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疗效,根据血管生成的机制应用促血管生成因子、转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等多种方式进行的治疗性血管再生为此类疾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 Pluristem 公司宣布,德国已批准其药物 PLX-PAD 进入临床试验,该药在人胎盘源贴壁细胞的基础上采用该公司的专利技术培养而成,用于治疗重度下肢缺血(CLI)——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 早些时候,这种产品也通过了 FDA 的批准在美国展开临床试验。这两次获准使该药能首次通过人体进行临床试验。 Pluristem 公司负责人表示,PLX-PAD 是该公司的第一种细胞疗法药物,若这种在研药在美国和欧洲的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它将成为第一种可安全使用的源自胎盘组织的成人干细胞类制剂。  相似文献   

9.
杨庆 《医学信息》2010,23(3):724-72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诊治;方法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80例;均采取了控制血糖、血压及常规脱水,给予改善脑动脉供血和脑细胞代谢、抗血小板聚集、解除血管痉挛用药:结果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结论糖尿病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与糖尿病长期的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血压心肌冠状动脉微动脉病变的危害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了解老年高血压尸检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脏事件与冠状动脉微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从我院1954年~1996年间连续尸检3195例心脏标本中选取≥60岁,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高血压共158例(高血压7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62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25例)进行下列测定:(1)左心室肥厚(LVH)分级:游离壁厚度≥12mm为LVH,其中I级12  相似文献   

11.
自然发病性糖尿病小鼠睾丸动脉的电镜观察殷秀玲王更新王朝宏赵春芳杜心欣(河北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微量元素与人体代谢众所周知,动脉硬化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但迄今为止未见有关睾丸动脉变化的研究报导。有鉴于此,本实验对自然发病性糖尿病小鼠(KKAy)...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是一种临床常见以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出现剧烈的肢体疼痛、伴睡眠障碍及抑郁,同时易发生足部溃疡,甚至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DN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探究PDN的危险因素对于疾病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PDN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PDN及探索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脂联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等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丁后友 《医学信息》2010,23(16):2701-2701
目的探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诊断、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通过观察1例病例诊治过程、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行血浆输注(PI)联合皮质激素和长春新碱治疗,病情不能控制,行血浆置换(PE)治疗很快达到缓解,但停止PE则出现病情反复。在缓解期内,患者外周血象表现为单一持久性的血小板减少,经皮质激素联合长春新碱治疗达到痊愈。随访18个月疾病无复发。结论 PE为TTP首选治疗措施,联合皮质激素和长春新碱治疗,有助于减少和防止复发,提高缓解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糖尿病足是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将糖尿病足溃疡定义为糖尿病患者踝以下的累及全层皮肤的创面,而与这种创面的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85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情况,并与2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粥样斑块为硬斑和混合斑为多,而对照组粥样块以纤维扁平斑为多,少量硬化斑,糖尿病以血管弥漫性病变为多,而对照组以较局限性病变为主.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以粥样硬化斑形成、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指数增高为主要特点.彩超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ABI)在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116例,分为2组: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77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7±8)岁;B组(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组)3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5±5)岁。详细记录每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检测ABI。结果①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前ABI〈0.90:②B组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的AB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的ABI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BI在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的治疗中可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介入治疗能够及早改善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的血运.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据《今日医学杂志》(Med Page Today)刊登的一份研究称,吸烟比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和卒中更容易导致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而且这种风险比戒烟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持续的时间更长,其影响可能持续长达30年。美国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博士乌西塔及其同事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撰文指出,通过对一万多名参与者(平均随访26年)进行的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therosclerosis incidence occurrence,ARIC)研究的数据分析,与其他两种疾病(PAD、CHD和卒中的校正危险比分别为5. 56、2. 30和1. 91)相比,具有超过35包/年吸烟史的前瞻性队  相似文献   

19.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PTM)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979例PTM,并以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对照组PTM (20.40±7.72) μg/L,无性别和年龄差异。疾病组PTM水平,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肾功能衰竭(CRF)高于无CRF,败血症高于非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MOF)高于无MOF,均为P<0.01;分别以>70、>50和>40 μg/L为标准,预示CRF、败血症和MOF的灵敏度为85.7%、86.6%和77.8%,特异性为82.4%、89.5%和77.3%,阳性预示值为77.8%、76.5%和73.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尿蛋白阳性组PTM高于阴性组;糖尿病并发症高于无并发症,微血管病变高于大血管病变(均P<0.01);以PTM高于正常上限值为标准,预示SLE尿蛋白阳性临床肾损害、糖尿病并发症和微血管病变的灵敏度为77.8%、53.4%和71.2%,特异性为92.3%、97.1%和97.1%,阳性预示值为93.3%、98.6%和97.9%。急性白血病(AL)和多发性骨髓瘤(MM)初诊时PTM升高,两病并发肾衰时极度升高(P<0.01)。动态检测多发伤、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AL和MM化疗前后、癌症术前后PTM与病情变化相关。分析微血管病变疾病PTM高于大血管病变疾病(P<0.01),以高于正常上限值(35.54 μg/L)为标准,预示微血管病变灵敏度为77.7%、特异性71.2%,阳性预示值75.6%。结论:PTM是评估微血管病变疾病的良好指标,也是预警或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其演变或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展神经脑桥池段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为有关疾病诊治提供相关解剖学基础。 方法 采用23例(46侧)红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解剖与观测展神经脑桥池段走行、与周围血管关系、滋养血管来源等,测量数据统计处理。 结果 展神经脑桥池段邻近的血管包括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迷路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脑桥动脉。小脑下前动脉与展神经关系最为密切(47.8%接触,13.8%压迫),椎基底动脉压迫展神经最严重。展神经脑桥池段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脑桥动脉(41.3%),其次为小脑下前动脉(26.1%);16侧(34.8%)展神经为复式。 结论 展神经脑桥池段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复杂,血管易于接触并压迫展神经,临床上不明原因的展神经麻痹应考虑存在此类血管压迫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