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YKL-40及其下游炎症信号分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CXCL2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引起猝死的关系。方法 筛选尸检案例库中心脏冠状动脉标本66例,分为3组:CHD组24例、CHD猝死组24例、对照组18例。测量冠状动脉内膜(含病灶)厚度、纤维帽厚度、坏死灶厚度及血管腔狭窄程度4个形态学指标综合评价血管结构;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YKL-40及其下游信号分子CXCL2、IFN-γ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点;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YKL-40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与SCD的关系。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CHD组和CHD猝死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内膜厚度和坏死核心增厚、纤维帽变薄、血管狭窄程度增高(P<0.01)。CHD组和CHD猝死组冠状动脉血管YKL-40、CXCL2及IFN-γ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HD猝死组高于CHD组(P<0.01)。CHD组和CHD猝死组冠状动脉内膜...  相似文献   

2.
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 RX  Fan L  Li XY  Wei LX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3):154-158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比较,探讨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尸体解剖病例15例,将每例之两侧股动脉、两侧颈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连续取材,常规病理检查,选取部分节段行平滑肌肌动蛋白、CD68、bax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病变类型、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的分布方面基本相同。但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范围较小、狭窄程度较轻,其斑块中的平滑肌细胞相对多,巨噬细胞相对少;bax在巨噬细胞的表达多,在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少。股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相似。结论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特点大体相同,但在某些量化指标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85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情况,并与2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粥样斑块为硬斑和混合斑为多,而对照组粥样块以纤维扁平斑为多,少量硬化斑,糖尿病以血管弥漫性病变为多,而对照组以较局限性病变为主.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以粥样硬化斑形成、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指数增高为主要特点.彩超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主要病变及致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例猝死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与相似病例比较.结果 2例尸检显示:主动脉壁出血被撕裂形成血肿,最终升主动脉外侧壁破裂.动脉壁中层变性、坏死、结构紊乱,滋养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外侧壁破裂急性大出血,心包填塞,致死.结论 主动脉壁变性、弹力纤维断裂、小血管出血,在中层形成血肿,导致外侧壁破裂急性大出血,心包填塞猝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6例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的尸检病例.结果 死者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53岁、所有病例均属突发.3例因急腹症入院后死亡,1例在排便过程中突发死亡,1例为饮酒后死亡,另有1例是因脑梗塞为首发症死亡.剖检结果 所有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粥样硬化.结论 夹层动脉瘤主要发生在主动脉,其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临床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者多,主要死因是动脉瘤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1)本组5例患者中,女性1例,男性4例,年龄27~70岁。(2)临床表现主要为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除1例老年患者外,其余4例病人都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和缺血心电图变化。(3)冠状动脉造影示3例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给予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随访2月~6年无明显不适;另2例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药物治疗后仍有劳累性心绞痛发作,其中1例半年后猝死。结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是一种罕见的冠脉畸形,对存在严重心肌缺血的患者应进行预防性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介入治疗,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比较因难治性癫痫接受外科手术的12例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儿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11—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功能神经科接受癫痫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TS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儿中男童8例,女童4例,发病年龄0.5~9(平均3.28)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5.32年.手术年龄3~13(平均8.42)岁.病理学检查可见病变多发,可局限于单一脑叶也可广泛累及双侧大脑半球;皮层结构紊乱,有巨大神经元及形态异常神经元,可见气球样细胞.术后随访3个月~3年,EngelⅠ级4例(33.3%),EngelⅡ级2例(16.7%),EngelⅢ级5例(41.7%),失访1例(8.3%).结论:TSC患儿癫痫发病早,病程长,病变脑组织病理特征明确,外科手术后疗效与病变范围有一定相关性;双侧大脑半球多发病灶者术后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66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检测两组血清Lp(a)及血浆D-D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Gensini积分,分为(1~30)分组、(31~90)分组及>90分组,并分析各组与血清Lp(a)及血浆D-D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组血清Lp(a)及血浆D-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D-D、血清Lp(a)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Lp(a)及血浆D-D显著相关,血清Lp(a)及血浆D-D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猝死33例尸检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特点以及尸检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与医疗纠纷有关的不明原因死亡的87例尸体解剖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心源性猝死33例,其中,冠心病20例(占64%),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4例,心肌炎5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冠状动脉炎和肺动脉脂肪栓塞各1例.结论 正确、系统地进行尸体解剖,可以明确猝死原因,提高医疗质量,并为医疗纠纷鉴定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索可能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7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断的18例EBV阳性DLBCL病例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EBER原位杂交等相关资料,并随访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EBV阳性DLBCL仅占EBV感染状态明确DLBCL病例的3. 7%(18/483);发病年龄33~79岁,中位发病年龄69岁;男女比为2. 6∶1; 50岁以下的患者仅4例(22%,4/18);发病部位以淋巴结病变为主;临床上多数患者血常规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低,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增加; 9例血清EBV DNA载量明显升高(64. 3%,9/14);肿瘤细胞形态以多形性为主(88. 9%,16/18)。免疫表型非生发中心起源型(non-germinal center origin subtype,non-GCB型)稍多(55. 5%,10/18),多数病例表达CD30(62. 5%,10/16);患者随访2~47个月,8例死亡,7例存活,3例失访,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发病部位的不同与患者生存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P=0. 022)。结论 EBV阳性DLBCL是一类以老年男性为主、淋巴结病变多见的高侵袭性淋巴瘤,病理以多形性型及non-GCB免疫表型为主,总体病死率高,仅发生淋巴结病变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差。  相似文献   

11.
骨纤维结构不良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观察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学特征,并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该肿瘤特征性地累及婴儿和儿童的胫骨中段前面的皮质,影像学上病变境界清楚,骨皮质变薄、膨胀甚至消失,边缘有硬化带,组织学上骨纤维结构不良有不规则的编织骨碎片,其边缘常衬覆着板层骨,板层骨由轮廓分明的骨母细胞产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6例中3例有梭形细胞CK散在阳性,未见CK阳性的上皮细胞巢,S-100阴性.骨纤维结构不良的自然病程是在10岁以前逐渐生长,到15岁左右逐渐自行消退并康复.10岁以下术后复发率高.结论骨纤维结构不良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应注意与纤维结构不良等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的病变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和意义.方法 对89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其是否有病变和病变程度以及超声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9例受检老年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者77例,检出率86.5%,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但无明显血管狭窄者64例,其中软斑13例,硬斑20例,混合斑5例,2或3种斑块同时存在者24例.斑块形成伴血管狭窄(>50%)者13例,其中硬斑4例,混合斑1例,软斑1例,2或3种斑块同时存在者7例.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人颈动脉硬化有较高的发病率,粥样斑块以2或3种斑块同时存在者居多.2或3种斑块同时存在的多发性斑块患者,易发生血管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颈部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而且可以判断斑块的形态和性质,它已成为诊断颈动脉疾病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检查手段[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白质病变(WML)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45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年龄均≥60岁,均行MRI及CTA检查。依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WML组和无WML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参照NASCET标准、依据CTA检查结果对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WML 发生的关系。结果 与无WML组(216例)相比,WML组(243例)年龄较高,且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较高(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为WML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调整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和WML仍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颈动脉钙化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在WML组和无W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1,P>0.05)。调整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脂质斑块与WML正相关(P<0.05,OR=1.84,95%CI 1.47~2.98),混合斑块和WML无明显相关性(P>0.05,OR=1.97,95% CI 0.99~2.97)。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增加WML发生的风险。颈动脉狭窄程度与WML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性质与WML有相关性,脂质斑块是WML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在神经内科被误漏诊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探讨误诊的原因,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减少主动脉夹层误诊及漏诊,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尤其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表现时容易误漏诊.结论 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定注意检查双侧肢体血压与脉搏是否对称等,如考虑AD可能,尽快行相关检查确诊,减少漏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伸长、扩张、主动脉横行部升高等形态、大小、位置的改变 ,是主动脉病理X线所见的重要方面 ,与心胸比率等都是X线检查经常描述的主要X线征象。我们对 2 30 0名正常或临床拟诊心脏疾患的病例进行心脏、主动脉后前位像的测量分析 ,现将有参考价值的部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0 0例 (男 12 72 ,女 72 8)中 ,4 0岁以下正常人 2 0 0 0例 ,男 1180例 ,其中 16~ 2 0岁 4 10例 ,2 1~ 4 0岁 770例 ;女 82 0例 ,其中 16~ 2 0岁 2 2 1例 ,2 1~ 4 0岁 5 99例。因血压高或未明原因的心脏增大等拟诊心脏病者 30 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iyic dissetionAD﹚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5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52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背部疼痛或腹痛为首发症状.高血压是AD患者AD的主要原因.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达100%.AD的治疗包括积极控制血压、外科手术、支架植入术.结论 对疑诊AD患者应尽快确诊并合理选泽治疗方法,是提高AD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行冠脉介入术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普通支架组(A组)、药物涂层支架组(B组)和药物涂层支架联合普罗布考组(C组)[1],随访1~24个月,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B组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及再狭窄率低于A组,C组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及再狭窄率低于B组.结论 药物涂层支架联合普罗布考能够明显降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再狭窄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王娟  谌建平 《解剖与临床》2002,7(3):113-114
对绝经后妇女以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而就诊者 ,以往常以诊断性刮宫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我们对该类患者行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学改变、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合临床诊断性刮宫术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自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4月门诊及住院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 4 5例 ,年龄 4 5岁~ 70岁 ,平均 5 2岁 ,其中大于 5 0岁者 34例 ,绝经时间 1a~2 4a。 4 1例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 ,4例表现为白带带血或接触性出血。1.2 方…  相似文献   

19.
湖南地区106例猝死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湖南地区猝死事件的临床病理研究与分析,探讨猝死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猝死的进一步研究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湘雅司法鉴定中心(2004年~2008年)106例猝死的法医病理尸体解剖进行临床病理学的研究和分析.结果 106例猝死事件中男性有86例,平均年龄42.73岁.发生的年龄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有诱因的占61.3%,心源性猝死占68%.结论 湖南省2004年~2008年的106例猝死事件以男性中壮年发生为多,且心源性猝死为主要死因,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干预防治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末段、颈动脉窦处的粥样硬化和血栓的研究现状。方法:系统回顾近年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研究,在诱因及病因、危害、诊治几个方面作分析讨论。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受血流动力学、血管病变、血液成份三个因素影响;病因与自身生活饮食习惯、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可引起脑缺血、脑卒中等严重损害;诊断一般采用影像学技术,治疗方法有药物及手术两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可引起脑缺血、脑中卒等脑血管疾病,应尽可能采取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以避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