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背景:支架置入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不同心血管支架材料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管狭窄及血管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网1995-01/2011-06文章。检索关键词为“心血管支架,老年冠心病,内皮素,血管再狭窄”。 结果与结论: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漫性血管病变、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炎性刺激的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较中青年明显增多,术后中远期靶血管再狭窄率比中青年高;金属裸支架置入降低了单纯球囊扩张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及血栓形成、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了中远期靶血管再狭窄率;药物支架有效制止了血管弹性回缩和负性重塑,使老年冠心病支架置入中远期靶血管再狭窄率显著下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是2005年通过美国FDA认证,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镍钛合金自膨胀式支架,2007年在中国获得批准正式应用。 目的:进一步验证镍钛合金材料自膨胀式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1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在Gateway球囊预扩下行Wingspan支架置入,狭窄病变18处,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4处,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11处,椎动脉末段狭窄2处,基底动脉下段狭窄1处。狭窄长度5~15 mm,平均狭窄(85.3±10.0)%。 结果与结论:支架置入成功率100%,置入后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在(30.5±12.0)%;随访12个月,未发生新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无再狭窄发生。13例均未出现与支架有关的动脉夹层、动脉内膜撕裂及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均无支架的移位、断裂。支架置入后3 d内出现低血压 1例,皮下血肿1例,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果显示镍钛合金材料自膨胀式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按照结构和材质可将血管内支架分为金属支架、聚合物支架、涂层支架等类型。那么哪一种支架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呢? 目的: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的理论、应用、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定,并分析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EMCC)2000-01/2010-10 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stent Im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2000-01/2010-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不同材料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研究,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并发症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定。初检得到15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3篇文章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冠脉支架及Wingspan支架的运用,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支架置入治疗后会发生不同并发症如再狭窄、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等,但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在短期及中期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示,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的方法,短、中期内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药物涂层支架和Wingspan 支架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并没有显著差异,尚待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背景:新型血管内支架材料是目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研究热点。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材料学特征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 方法: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支架;支架材料;介入治疗”,检索时间范围在2003至2012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0篇,符合纳入标准并用于分析的文献24篇。 结果与结论:①金属裸支架在血液中长期存放有腐蚀、金属离子溶出和凝血性等现象,为解决金属材料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金属支架表面改性来处理,提高金属材料的血液相溶性。②药物支架是将治疗药物涂于支架表面,使药物能够持续并高浓度的释放,防止支架置入后再狭窄。③覆膜血管内支架是在金属支架外表覆以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聚合物薄膜,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预防血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还可以改善缺血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基因及细胞种植支架材料在防治脑血管介入后再狭窄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是血管内支架材料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血管支架材料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中。 目的:综述这几种支架材料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从建库到2014年3月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关键词为“脑血管病,支架,生物相容性”,英文检索关键词为“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ents,biocompatibility”。 结果与结论:按释放方式可将脑血管支架分为球囊扩张式支架与自膨式支架。最初应用的支架材料主要为裸金属材料,由记忆合金、医用不锈钢、钽、钴、镍钛合金等制成。由于金属支架置入后会释放金属离子,易致血栓形成,再狭窄率高,后来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出现了涂层支架与覆膜支架。支架置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过度灌注综合征、急性血栓形成、血管破裂和远端血管栓塞、血管痉挛和穿刺相关并发症,远期并发症主要是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问题。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支架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将更加安全有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外周动脉支架治疗周围动脉硬化闭塞临床疗效好,但是目前没有一种完美的外周动脉支架,掌握各种支架的特点并灵活应用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目的:综述不同材料周围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68-01/2011-11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107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0篇。 结果与结论:周围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硬化闭塞安全有效。支架材料主要有不锈钢支架、镍钛合金支架、钴基合金支架、钽金属支架、镁合金支架、高分子材料支架及多种材料复合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是其主要并发症,支架断裂等并发症时有报道。支架置入后抗凝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可。掌握各种支架的特点及适应证能提高支架的通畅率和减少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发展新型支架提高通畅率已成为将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材料及置入后炎症因子变化的关系。 方法:以“冠状动脉支架,生物相容性,炎症因子,细胞因子,血栓”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网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面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Mata分析类文章。 结果: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有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的损伤,促进体内细胞释放炎症因子,通过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很好的反映支架置入后局部血管损伤程度和炎症水平。药物涂层支架能够显著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发生率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但显著增加晚期支架血栓形成。通过凝血系统各因子水平评估,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前后充分地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支架血栓的发生。 结论:支架置入体内后与血液及血管壁接触可产生炎症和致敏反应,因此支架置入前后应充分控制炎症状态和抗凝血治疗。  相似文献   

8.
背景: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是脑血管病治疗的主要手段,特别对一些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显示出显著优越性,但置入后康复及生物相容性等问题制约了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目的:探讨针刺对可降解脑血管支架材料置入后康复效果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方法:纳入脑动脉狭窄患者70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43-79岁,均进行药物涂层可降解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颈动脉支架31例,椎动脉支架21例,锁骨下支架5例,大脑中动脉支架13例。支架置入后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电针刺理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得分,以及支架处血管狭窄度和血栓素A2、前列环素、血栓素A2/前列环素水平。 结果与结论:治疗3个月后,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FMA、Barthel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血栓素A2、血栓素A2/前列环素均低于治疗前(P < 0.05),前列环素高于治疗前(P < 0.05),两组间血栓素A2、血栓素A2/前列环素、前列环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针刺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间参考血管直径、支架血管直径、血管直径减少指数、再介入率等血管狭窄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针刺能够促进可降解脑血管支架材料置入后的康复效果,降低再狭窄发生率,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所有患者均给予脑保护装置)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患者2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造影复查,所有患者颅内血管供血状况改善.术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20例术后随访1~18月,术后3月时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脑梗死及脑出血发生,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手术风险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的表面涂层材料对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影响。方法:作者以"冠脉内支架,表面涂层,血栓,再狭窄"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2/2008)及Medline数据库(PubMed:1974/2006)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5篇文献,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进展,不同表面涂层材料及其对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效果明显,并发症很少。冠状动脉内支架表面涂层材料有雷帕霉素、紫杉醇、肝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地塞米松以及不可降解的聚合物等,均能促进内皮细胞修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保持支架的通畅。由于残留的涂层材料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近年使用的可降解的聚合物涂层能进一步提高支架的通畅率。如肝素化聚氨酯涂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雷帕霉素涂层和聚砜-聚氧化乙酸共聚物雷帕霉素涂层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抑制内膜增生,改善再狭窄,有望成为新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结论: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良好方法,随着涂层材料的不断更新,支架的通畅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We report the 3-year follow-up result of Wingspan intracranial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severe in-stent stenosis after stent-assisted coiling (SAC) for a ruptured left dist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aneurysm. A middle-aged male patient visited our hospital for in-stent stenosis of a stent that was placed to treat a ruptured ICA aneurysm. Routine follow-up cerebral angiography, 1 year after SAC, showed in-stent stenosis around the distal markers of the inserted stent at the left M1 proximal segment. Six months later, he developed right dysesthesia. We performed intracranial stenting with Wingspan stent for the in-stent stenosis. Follow-up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performed 1 year after the Wingspan stenting showed good patency of the ICA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flow without evidence of restenosis. At 3-year follow-up,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showed suffic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flow although the stenting segment could not be visualized clearly. Wingspan stenting might be a feasible option in patients with iatrogenic intracranial stenosis resulting from in-stent stenosis who experience the progression of intracranial stenosis with manifestation of neurological symptoms despite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小口径血管支架材料:①机械强度:包括生理的顺应性,即可承受长期的血流动力学压力,不会导致动脉瘤形成;②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③愈合时不会发生炎症、增生及纤维囊形成;④易于手术的操作和缝合;⑤低免疫原性。 丝素蛋白:存在于产丝节肢动物的腺体中,通过蜕变过程纺成纤维,是一种天然的生物衍生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稳定化学性能等优点,因此丝素蛋白在血管组织工程领域中应用比较广泛。 背景: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血管重建术,包括经支架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血管成形术。 目的:总结天然衍生支架材料、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小口径血管置换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检索PubMed 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2008年1月至2019年7月相关文献,以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支架材料;血管”“Tissue engineering,biological material,scaffold material,blood vessel”进行中英文检索。排除内容较陈旧及结论重复性文献,对最终入选的52篇文献进行探讨。 结果与结论:自体血管移植物,如隐静脉和胸内动脉,是小口径血管的最佳替代物,然而在移植后可能诱发血管腔再次狭窄,以及导致血栓形成、感染和移植失败发生率增加,因而严重阻碍在临床上的应用。考虑到存在的这些局限性,研究者将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嵌入细胞,从而产生一种具有生理重塑活材料,这一潜在的解决方案可为血管移植物的未来带来希望。 ORCID: 0000-0002-0841-0464(杨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Balloon angioplasty of ostial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lesion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ate of acute complications and late restenosis. Recently, coronary stenting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odality for ostial LAD lesio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tent design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te restenosi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efficacy of slotted-tube stent implantation (40 patients, Palmaz-Schatz stent) and coil stent implantation (15 patients, tantalum Cordis stent) of ostial LAD stenosis. Six-month angiographic follow-up data were obtained in 31 patients (82%) with slotted-tube stent implantation and 12 patients (86%) with coil stent implantation.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was defined as > or =50% diameter stenosis. The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lotted-tube stent implantation (32%) than in coil stent implantation (67%) (p<0.05).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rate of slotted tube stent implan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26%) than that of coil stent implantation (57%) (p<0.05). Coil stent implantation of ostial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esions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ate restenosis compared with slotted tube stent implantation. In conclusion, slotted-tube stent implantation might be considered to improve late clinical outcomes of ostial LAD lesions.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采用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的经验及价值评估。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与结论:8例移植后5例肾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1例肾静脉血栓,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作出初步诊断,其中5例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诊断。5例移植肾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分别随访6,8,20,36,40个月,1例出现再狭窄,随访血肌酐维持在130~160 μmol/L之间,其余4例移植肾狭窄无复发,随访血肌酐均正常。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经动脉鞘放入支架释放系统释放带膜支架后动脉瘤消失,目前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例肾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5 d后血肌酐降至210 μmol/L,此后患者血肌酐维持在200~250 μmol/L。8例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说明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治疗可选用介入治疗方法。 关键词: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肾移植;肌酐;器官移植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5.044  相似文献   

16.
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 usually involves the ostium and the proximal one-third of the renal artery main branch. Percutaneous renal artery angioplasty with stent placement is a well recognized treatment for atherosclerotic RAS. Occasionally, atherosclerotic RAS involves renal artery bifurcations. However, stent implantation in atherosclerotic RAS involving bifurcation is not only troublesome, but also challenging because of side branch occlusion and in-stent restenosis (ISR). In the present report, we describe the use of drug-eluting stents (DES) with provisional T-stenting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renal artery bifurcation lesion. Follow-up angiogram showed no significant ISR 18 months after the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bifurcation lesions, a two-stent strategy using DES could be a viable option in sel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