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新喋呤(Neopterin)是细胞免疫活化的最敏感的特异标志之一,是在被特异抗原(包括病毒)激活T淋巴细胞的过程中,在γ干扰素的作用下,由巨噬细胞合成的.检查血清新喋呤浓度可用于病毒性肝炎同酒精肝炎和脂肪肝的鉴别诊断.β_2微球蛋白(β_2-M)也是免疫活化的标志,在一些传染病时其浓度也增高.检查乙型肝炎11例,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35岁,急性乙型肝炎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例.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新喋呤和β_2-M浓度,对照组是24名健康人.结果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新喋呤浓度  相似文献   

2.
新喋呤(Neopterin)是一种由鸟苷三磷酸(GTP)衍生的低分子化合物。GTP 经其环水解酶作用生成二氢新喋呤三磷酸,再经丙酮酰二氢喋呤综合酶和鸟喋呤还原酶作用生成四氢生物喋呤(BH_4),二氢新喋呤三磷酸是BH_4生物合成途径关键的中间产物,BH_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羟化酶的辅酶。当综合途径受阻时,此中间产物可不用酶的催化直接转变为新喋呤。如BH_4缺乏可发生血苯丙氨酸过高,因缺乏神经介质使精神严重迟钝。在临床上称为非典型苯丙酮尿,其血和尿中新喋呤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狼疮肾炎(LN)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n=89)、疾病对照组(n=56)和正常对照组(n=42)血清中的抗C1q抗体阳性率,并与SLE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活动性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C1qAb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P<0.05);C1qAb阳性的SLE患者肾损发生率、活动性狼疮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C1qAb阴性患者(P<0.05);C1qAb与SLEDAI活动性评分、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及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P<0.05)。结论抗C1q抗体对SLE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价值;抗C1q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矽肺患者血清和肺灌洗液中新喋呤水平,探讨其在矽肺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1例Ⅰ期、18例Ⅱ期、13例Ⅲ期矽肺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血清新喋呤水平进行检测;并进一步检测了Ⅰ期和Ⅱ期患者肺灌洗液中的新喋呤含量。结果:Ⅰ期、Ⅱ期和Ⅲ期矽肺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分别为11.11±1.17nmol/L、11.3±1.07nmol/L和12.91±1.28n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19±0.83)nmol/L;Ⅲ期矽肺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高于Ⅰ期和Ⅱ期;Ⅱ期矽肺患者肺灌洗液中新喋呤水平为(30.50±4.21)nmol/L,显著高于Ⅰ期(21.98±2.65)n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喋呤可能作为一项新的生化指标用于矽肺病损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几种疾病时血清新喋呤浓度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牛秀英,孙恒德,张喆,葛进,王金良新喋呤(neopterin)是在T细胞γ-干扰素激活下由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是细胞介导免疫(CMI)系统激活的标志之一[1,2].国外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时体内新...  相似文献   

6.
苯丙酮尿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绝大部分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hydroxylase,PAH)缺乏,少部分(约1-5%)是由于四氢生物喋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缺陷所致的一种遗传性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特征是人体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导致高苯丙氨酸血症。未经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脑组织损伤和不可逆的智力发育障碍,重症者可死亡。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增加和诊断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已基本明确,目前已可对此病进行诊断、预防,并可通过及时治疗而使患儿能健康成长。 一、PKU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患儿出生时正常,至3-4个月时呈智能发育落后,头发逐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病性自身抗体是该病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并且在引发SLE患者临床表现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自身抗体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内脏器官而引起炎症及机体损伤.尽管SLE存在多种分子途径异常以及多种细胞类型调节异常,但B细胞在该疾病中发挥中心作用.最近研究认为,调节自身反应性B细胞存活、分化及活化的中枢与外周耐受机制在SLE患者中存在缺陷.因此了解B细胞免疫耐受缺陷与SLE的最新研究进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抽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和苯丙酮尿症均可导致继发性癫痫,本研究拟探讨两类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点。方法将两组患者出现癫痫的年龄、发作形式、脑电图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在391例晚治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中,共有98例苯丙酮尿症和12例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患者合并癫痫。98名苯丙酮尿症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的年龄是10.7±4.6(4.5~27.1)个月,表现为多种形式,其中55例(56.1%)表现为婴儿痉挛症。经丙戊酸钠和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癫痫较难控制,经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后临床发作及脑电图均有所减轻。12例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患儿出现癫痫的年龄为5.1±1.9(2.7~11.0)个月,主要表现为肢体铅管样扭转,哈气样症状。其中10例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检查,3例有轻度的痫样放电,7例脑电图正常。治疗后随访脑电图无特异性变化。在服用美多巴后,发作立即得到控制。结论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和苯丙酮尿症导致癫痫的机制不同,两组患者发作开始年龄、形式、脑电图表现差异显著,治疗方法及预后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c-myc mRNA表达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33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静脉血中分离PBMCs,提取总RNA作模板,按文献设计合成c-myc引物,以β-actin作内参,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的PBMCs c-myc 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定每例患者疾病活动性,并对SLE患者PBMCs的c-myc 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myc及β-actin的RT-PCR扩增产物电泳显示分别为268和163 bp条带.SLE患者PBMCs的c-myc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8±0.26,而正常对照的相对表达量为0.07 ±0.04,两组差别有显著性(t'=11.024,P=0.000).25例活动期SLE患者的c-myc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2±0.25,而8例缓解稳定期SLE患者的c-myc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5 ±0.01,组间差别也有显著性(t'=7.86,P=0.000).SLE患者PBMCs的c-myc mRNA相对表达量与SLEDAI呈正相关(r =0.865 1,P<0.05).结论:SLE患者PBMCs的c-myc mRNA表达异常,c-myc mRNA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呈直线正相关关系.c-myc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SLE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两种常见的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可选的临床药物仍有限,治疗效果尚不尽如人意。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近发现和被认知的,具有生物标志物作用和生物学功能的非编码RNA。近年,circRNA在SLE和RA中的研究获得广泛关注,多种circRNAs被发现在SLE和RA患者中差异性表达,且circRNA可通过与microRNA等结合发挥其调控作用,进而参与SLE和RA发病。基于新近的研究报道,本文对circRNA在SLE和RA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miRNA为内源性非编码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能力,参与疾病过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女性多发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先天性免疫异常和获得性免疫异常的特点,其中T细胞功能异常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在SLE患者T细胞中存在差异表达并可调节T细胞功能。该文综述了miRNA在SLE患者T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现状,明确miRNA在SLE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ds-DNA抗体是主要的自身抗体之一。一些研究表明,SLE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免疫网络学说的理论,抗ds-DNA抗体的可变区存在着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不清,发病机制也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多因素的: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补体缺陷、B细胞和T细胞行为异常、细胞因子作用异常、细胞凋亡异常等。生物标记物可用来反映SLE的病理过程及治疗状况,并可用于判断预后、展示疾病活动性及指导临床治疗。长期以来,抗dsDNA抗体、补体活性和免疫复合物等免疫学检测一直是SLE疾病活动性的经典标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大量新的SLE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开始出现。本文从基因水平、细胞水平及血清水平就新出现的SLE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Erythrocyte receptor type 1,E-CR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E-CRI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量了7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末梢血中E-CR1水平,同时测定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Υ-球蛋白(Υ-G)及血沉,测定SLE患者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及血小板(PLT).对72例SLE患者做狼疮活动性测量(slAM)评分.结果:SLE患者E-CR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0.25±9.15/57.00±10.41,P<0.01).在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IgG、Υ-G及血沉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与HGB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P<0.01),与HCT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与SLAM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活动期SLE患者(n=46)E-CR1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n=26)E-CR1水平(P<0.05).在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RBC、HGB、HCT均有非常明显正相关性(P<0.01);与血沉和SLAM有负的线性相关(P<0.011).结论:E-CR1水平降低可能是SLE发病的起始环节之一;免疫球蛋白(IsG及Υ-G)水平升高及RBC、HGB、HCT降低可能与E-CR1水平进一步降低有关,从而使SLE病情加重;E-CR1可作为SLE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索RhoA在SLE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通过RT-PCR方法,检测诊断明确的SLE患者(n=40)与健康对照者(n=58)外周血细胞中Rho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SLE临床特征及IFN积分的相关性。同健康对照组相比,RhoA在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提示Rho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及肾脏损害活动指数(Renal-SLEDAI)呈正相关,通过干扰素积分相关性研究,发现RhoA的基因表达与干扰素积分显著正相关。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RhoA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RhoA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当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防治策略有限,临床疗效仍欠佳。已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可通过负性调节,维持免疫细胞的稳态和机体的健康。因此,深入探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等的发生和发展中,PD/PD-L1在多种免疫细胞功能紊乱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有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故本文就PD-1/PD-L1在SLE和RA中的研究现状,及以其为靶点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31例SLE患者及31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根据SLEDAI评分≥10或10,将31例SLE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ELISA测定健康对照与31例SLE患者血清中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的水平,并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差异性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β-arrestin1的水平(0.252μg/L)低于健康人(0.501μg/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SLEDAI评分≥10)患者血清中β-arrestin1水平(0.133μg/L)低于缓解期(SLEDAI评分10)(0.342μg/L),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核抗体滴度1∶80 SLE患者血清中β-ar-restin1的水平低于抗核抗体1∶40,(0.214μg/Lvs0383μg/L,P0.05)。结论:血清β-arrestin1水平在SLE患者中明显降低,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呈一定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SLE免疫机理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B淋巴细胞冷抗体在疾病中作用已引起注意,国外有文献报道SLE病人中冷抗体的检出率达70%以上,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 本实验测了52例SLE患者血清标本,患者临床症状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制定的  相似文献   

19.
SLE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 ,是以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 ,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多种免疫复合物而导致组织损害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T辅助细胞在诱导B细胞增殖活化及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SLE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 ,本文就IL 2、IL 4、IL 10、IL 12、IFN γ等T淋巴细胞因子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早期狼疮肾炎患者血中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最常见的一种风湿性疾病,狼疮肾炎(1upus nephritis,LN)为其最常见的脏器损伤,也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已成为风湿性疾病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人们对共同刺激信号CD40—CD40L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十分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LN患者血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