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癫痫儿童的认知功能状况,观察其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8~14岁癫痫儿童和相应年龄组正常儿童各45人,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分别对两组儿童行认知功能测定,并分别测定其事件相关电位,两组比较结果.结果癫痫组儿童有智能缺陷者达33.3%,其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分测验进一步分析,癫痫儿童组B、E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癫痫病患可导致儿童智力受损,以抽象概念形成能力和类比能力受损最为明显.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的变化是评价儿童智能状况的一个很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癫痫儿童认知电位P300E事件相关电位(ERP)的P300成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分析85例癫痫儿童及63例健康对照的认知电位P300,并探讨癫痫儿童认知电位P300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以健康儿童作比较,癫痫儿童P300潜伏期延长.差肄有显著意义(P〈0.01),波幅降低。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早和发作频繁是癫痫儿童P300潜伏期延长、认知功能损害加重的危险因素,减少发作频率为其保护因素。结论:认知电位P300可以较客观及早地反映癫痫儿童的认知状况。应于患病早期积极抗癫痫治疗,降低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雌激素与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患者组)与20名正常女性(对照组)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并用ERPP300(即P3波)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①患者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靶刺激N1、N2和P3波及非靶刺激P2波潜伏期延迟,靶刺激P3波及非靶刺激P2波波幅降低;③患者组E2水平与P300潜伏期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2)。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存在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注意力、记忆力缺陷和认知加工缓慢等认知障碍,雌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检测在对评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潜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多发性脑腔隙性梗死的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ERP的P300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组MMSE评分降低,P300电位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的P300成分可用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8岁组正常儿童汉字刺激产生认知电位的特征。方法:对53名正常儿童采用加拿大Stellate Systems 32道数字化无纸脑电图仪,并用汉字、韩字,汉字打乱形式三种刺激模块检测(包括常规及快流方法)。刺激信号同步触发,脑电图(EEG)同步记录,从EEG中提取认知电位(RP),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分析。结果:RP及P300潜伏期各不相同,RP的潜伏期较:P300潜伏期早;汉字潜伏期最短,对照组汉字打乱形式较韩字潜伏期长;常规及快流二种刺激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汉字刺激在枕前后部记录认知电位最大。结论:汉字刺激RP及P300将有助于评估儿童认知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患儿的认知功能状态。方法:30例BECT患儿作为患儿组,与其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相匹配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C—WISC)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对患儿认知功能进行测定。结果:①患儿组言语智商(VIQ)、知觉组织因子(POF)和记忆/注意不分心因子(MF)均较正常儿童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②患儿组P300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BECT患儿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早期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方法: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100、P200、N200、P300波的检测。结果:患者组检测结果异常35例,异常率81%。与对照组相比,N100、P200、N200、P300潜伏期均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300波波幅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病例组中其发病时间进行两两对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说明ERPs作为一个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河豚中毒患者的P300。方法:应用纽科公司的Medicid-03E脑诱发电位仪测定21例急性河豚中毒患者的视觉(图像)、听觉刺激诱发P300波之潜伏期和波幅,与3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并比较不同病情患者的P300波。对13例患者进行了复测。结果:病人组视觉(图像)、听觉刺激P3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波幅明显降低(P<0.001)。P300波之潜伏期和波幅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随着中毒症状的改善,P300波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也逐渐增高。结论:P300波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急性河豚中毒患者脑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和恢复情况的一项客观指标。患者P300波的动态观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结合简易智能量表(MMSE)综合评价ERP对MC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80例受试者分别编入MCI组、痴呆组及正常对照组,均进行听觉及视觉ERP检测,统计分析各组别ERP的特点。结果:MCI组与正常组及痴呆组比较,P300潜伏期和N2-P3以及P2-P3峰间波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其异常出现率也有差异。结论:P300可作为反映认知功能变化和作MCI诊断的一个客观的电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国乒乓球听障奥运队员视觉诱发电位P100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为该项目运动员的选材和机能学评定提供参考。采用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对参加2013年7月在保加利亚举行的第22届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的8名中国乒乓球听障奥运选手和74名常人大学生的视觉诱发电位和视觉事件相关电位进行了记录、分析比较。奥运选手组和对照组之间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奥运选手组与对照组相比,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表现为:Cz点的波幅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Fz点的波幅呈显著性增加(P<0.05)、Pz点的波幅有一定的增加(P=0.061);Pz点的潜伏期呈极显著性缩短(P<0.01);Pz、Cz、Fz点的反应时均呈极显著性缩短(P<0.01)。听障乒乓球运动员和常人对照组之间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表现为波幅增加、潜伏期缩短、反应时缩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父母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事件相关电位(ERP)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素质标志还是状态性标志。方法:从2010年1~12月期间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中选取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60例,作为患者组;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共120例作为亲属组;选取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听觉ERP检测,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采用的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结果:①患者组、亲属组与对照组间ERP的N2、P3波的潜伏期和P3波的波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为P〈0.01);②患者组的N2波的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亲属组和对照组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③患者组和亲属组的P3波的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患者组和亲属组P3波的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父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P3波波幅倾向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素质性标志,N2波潜伏期倾向于精神分裂症的状态性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正常人进入老年期后,性别和年龄对事件相关电位的交互作用影响是否仍然持续。方法:应用神经心理学测试和MRI检查筛选日本冲绳县年龄在60岁以上的正常老年人40名。其中男性17名,平均年龄是72.2±8.6岁;女性23名,平均年龄是75.7±8.2岁。应用听觉“oddball”范式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析Fz和Pz部位记录到的事件相关电位内源性成分P300和N2b。结果:P300潜伏期、P300波幅和N2b潜伏期的组间差异不显著。于Fz部位,男性组的N2b波幅低于女性组(F=4.59,P=0.039)。P300潜伏期和P300波幅与年龄的相关性,仅见于男性组(Fz-P300潜伏期:r=0.584,P=0.014;Fz-P300波幅:r=-0.782,P〈0.001;Pz—P300潜伏期:r=0.587,P=0.013;Pz—P300波幅:r=-0.657,P=0.004)。P300潜伏期和P300波幅对年龄的线性回归坡度,在两组闾均有显著性差异,在男性组更为陡峭(Fz—P300潜伏期:t=2.11,P=0.042;Fz-P300波幅:t=2.55,P=0.015;Pz-P300潜伏期:t:2.70,P=0.011:Pz-P300波幅:t=3.00,P=0.005)。结论:性别因素对老年期神经系统变性过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癫癎临床的相互关系,并对ER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ERP检测。以潜伏期、波幅为观察指标。检测Fz、Cz、Pz点的N100、P200、、N200、P300波潜伏期,P300波波幅。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Cz点N100、P200、N200、P300波潜伏期延长(P〈0.01),P300波波幅病例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0);癫癎患者头颅CT/MRI异常组较头颅CT/MRI正常组N200及P300波潜伏期延长(P〈0.05)。用两种及以上抗癎药组较用1种抗癎药组P200波潜伏期延长(P=0.00);病程〉5年组较1~5年组P200波潜伏期延长(P=0.00)。结论:癫癎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有相应的ERP改变。ERP能够客观、灵敏地评价癫癎患者的高级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对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2例LI患者的ERP,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LI患者组ERP的N1、P2、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为(107.32±23.32)、(202.73±29.74)、(310.09±31.49)、(365.41±46.46)ms和(-2.31±2.95)μV.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LI组ERP的N2、P3波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1、P2潜伏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LI患者可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ERP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认知功能障碍,并可于临床表现及MMSE认知量表均未异常时发现认知障碍,是有一定客观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酒依赖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或子女)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对照研究,以了解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酒依赖的遗传易感性。方法:收集40例男性酒依赖患者以及40例一级亲属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听觉ERP检测。结果:酒依赖组和亲属组ERP的P3波(P300成分)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P3波幅在患者组和亲属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酒依赖组N2、P3潜伏期延长(P〈0.01),而N2、P3潜伏期在亲属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ERP反映酒依赖认知功能损害,可以作为酒依赖认知功能损害评估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P3波幅可能是酒依赖的遗传易感性标志,可以作为预测酗酒的指标;对酒依赖一级亲属进行听觉ERP检测可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及时提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特征及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对94例LA患者(其中轻度LA31例,中度LA33例,重度LA30例)和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检查。结果:LA患者较对照组MMSE分值降低(P〈0.01),P300潜伏期延长(P〈0.01),P300波幅降低(P〈0.05)。轻、中、重度LA患者组间比较MMSE分值降低有差异,P300潜伏期延长有差异(P〈0.01),但波幅降低有差异仅见于轻、重度LA患者组之间(P〈0.01)。LA组P300潜伏期与MMSE分值间呈负相关(Pz:r=-0.4083,f=4.58,P〈0.01;Cz:r=0.4177.t=4.64,P〈0.01),P300波幅与MMSE分值间未发现有相关性(P〉0.05)。结论:P300潜伏期可客观评价LA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智力低下基因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智力低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PCR方法对79例智力低下儿童及79例正常儿童的外周血中FMRI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CGG)n进行检测。结果2例智力低下儿童的FMRI启动子区CpG岛发生甲基化,正常儿童基因CpG岛无甲基化;两组(CGG)n重复数分别为33—48、27—43,两者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MRl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可能引起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近视性、远视性、散光性弱视患儿治疗前后的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eR.VEP),探讨不同性质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诊治的年龄6~7岁的弱视患儿90例,分为近视性、远视性及混合散光性3组,每组各30例60只眼,30例健康儿童60只眼作为对照,采用视觉诱发电位仪作PR—VEP检测,记录并比较弱视治疗前后各组P100潜伏期和P波振幅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健康儿童组比较,3组弱视眼组PR.VEP的P100潜伏期延长,P波振幅下降。与远视性弱视组和散光性弱视组相比,近视性弱视组P100潜伏期最长(均P〈0.05),P波振幅最低(均P〈0.05),而远视性弱视组和散光性弱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3组弱视患儿弱视眼在治疗之后P100的潜伏期缩短,P波振幅上升。近视性、远视性及混合散光性3组弱视患儿治疗前后的潜伏期差值和振幅差值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潜伏期差值:(2.640±0.009)ms比(5.590±0.576)ms比(6.989±2.229)ms,振幅差值:(0.929±0.611)μV比(2.595±0.464)μV比(2.575,0.211)μV,均P〈0.05],近视性弱视的潜伏期差值和振幅差值最小。结论近视性弱视治疗前后的潜伏期差信和振幅差佰最小.证实了沂视件弱视的难治件.PR.VEP榆涮对弱视的临床治疗具右指导膏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