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幼儿分泌性乳腺癌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男性 ,3岁 ,左侧乳腺肿块进行性增大 2年 ,无疼痛 ,无乳头溢液 ,体检左侧乳晕外侧可及一质硬、活动、界清的肿块 ,直径约 4cm。  病理检查 眼观 :灰白色肿块 3cm× 4cm ,肿块较硬 ,切面灰白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但无包膜 ,呈结节状 ,未见累及皮肤及乳头。镜检 :瘤细胞呈实体巢状分布。巢中散在多少不一的筛状结构 ,部分呈腺管状结构 ,腺管形状多不规则 ,腔内见嗜伊红均质分泌物 ,状似甲状腺组织构象 ,部分腺管增生的上皮呈乳头状突起 ,肌上皮缺失。肿瘤无明显的坏死 ,肿瘤细胞有两种 :一种是胞质内出现粉染或红染均质性嗜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4例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或EnVision二步法染色观察.结果 44例均发生在女性,年龄17~54岁(平均40.3岁).31例会诊者中13例误诊为癌.镜下病变呈放射状,中央为纤维瘢痕区,其内常有受压变形的腺管,周围有放射状分布的扩张腺管及不同程度增生的导管和小叶,可伴大汗腺、柱状细胞化生增生,其中14例见坏死,8例伴不典型导管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纤维瘢痕组织内假浸润的变形腺管周围有肌上皮,旺炽性增生的上皮呈CK5/6阳性.结论 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有特殊的形态特点,易误诊为癌,需与导管内癌、小叶性肿瘤、小管癌、浸润性导管癌鉴别.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体大唾液腺常因受到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及涎腺炎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腺体萎缩,目前对长期萎缩性腮腺内组织形态变化的观察仍较少。 目的:观察腮腺主导管结扎诱导腮腺萎缩后的组织转归。 方法:通过结扎SD大鼠右侧腮腺主导管诱导腺体萎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正常腮腺及导管结扎后0(对照),1,3,7,14,30,60 d萎缩性腮腺组织内腺泡、导管细胞的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肌上皮细胞在腮腺萎缩不同时间点的数量分布变化。 结果与结论:结扎腮腺主导管后腺泡细胞出现快速凋亡,至14 d时已基本消失。随着腺体萎缩,间质逐渐纤维化并伴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内形成大量导管样结构,导管面积逐渐增加,到14 d时达到顶峰,随后逐渐减少,导管样结构呈典型的双套层结构,结扎各时间点腺泡、导管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扎后7 d内肌上皮细胞数量快速增加,随后肌上皮细胞数量增长缓慢,维持在一定的范围。表明腮腺主导管结扎诱导腺体萎缩早期腺泡细胞快速消失,出现大量导管样结构,肌上皮反应性增殖,随着腺体的萎缩由导管样结构及肌上皮细胞组成“双套层”结构可能抑制腺体的进一步萎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腮腺内神经肽Y的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结果:腮腺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神经肽Y免疫反应阳性,免疫反应物分布于胞质,胞核为阴性反应。结论:大鼠腮腺导管上皮细胞内含有神经肽Y,其存在对调节腮腺分泌活动及局部血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人腮腺微血管的构筑。从铸型上看,腮腺各小叶的界限分明。小叶的表层为管径粗细一致的毛细血管,它们在腺泡和闰管周围相互吻合成毛细血管网。腺泡和闰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起自腺泡微动脉。腺泡微动脉主要起自小叶内动脉,但也可起自小叶间动脉。纹状管周围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和微静脉相互吻合形成的网状静脉丛。小叶间导管起始部的周围,为一层由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共同形成的微血管网,随着小叶间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腮腺SPCA,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女性,29岁,发现左腮腺无痛性结节状瘤样肿块1年。组织学上类似于纤维性囊性乳腺病。镜下见病变以大片玻璃样变性的硬化的胶原组织为背景,包埋入囊性扩张的导管,形成不规则、模糊的小叶结构。导管上皮有的呈大汗腺样化生,有的胞质内含丰富、粗大的强嗜伊红酶原颗粒,有的呈泡沫细胞样外观。导管可见上皮增生及结构不良。结论SPCA应纳入大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之中。目前对该病的自然病程和确切的复发率尚不清楚,同时鉴于已有SPCA伴发导管原位癌的报道,因此患者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小叶—导管复合型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及组织发生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小叶型癌、导管型癌及小叶-导管复合型癌的组织起源及与分化表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复习近5年档案中的乳腺癌276例,以其中21例小叶型癌、10例导管内癌及其癌旁组织作对照,重点观察19例小叶-导管复合型癌的形态学变化。结果:(1)导管型癌旁可见小叶型不典型增生,小叶型癌旁亦可见“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同时,小叶不典型增生与“导管”不增生可同时存在,(2)导管型癌旁常见小叶癌化,小叶癌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成人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 成人下颌下腺内闰管、纹状管和部分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瘦素受体免疫阳性反应,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导管上皮细胞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反应。结论 成人下颌下腺内有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可能参与调节胃肠功能及下颌下腺自身的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9.
有关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有关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的几个问题龚西1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的含义及类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epithelialhyperplasiaofduct)是外检中常见的乳腺病变。广义的说,凡因上皮或肌上皮或两者同时增生而导致的导管内细胞层次大于3~4层者即属之。在...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病组织学分类及其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纤维组织增生为指标将乳腺增生病分成小叶增生、纤维腺病和纤维硬化三个组织类型,每型又有单纯性或复合性病变,后者含导管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等。增生病变的进展与年龄增长相关。纤维硬化型患者年龄与癌周伴乳腺增生病的患者年龄相近。三种类型的增生病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水平逐步递增;纤维硬化型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与癌平行。纤维硬化型导管和不典型增生的导管管周肌上皮和基底膜扭曲、断裂、不完整绕管的改变提示在临床上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涎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 low-grade crib-riform cystadenocarcinoma, LGC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LGCCC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LGC-CC中2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1、60、65岁,肿物均发生在腮腺。组织学特征与乳腺不典型增生至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相似,由多个囊及邻近的导管内增生构成,囊内及导管内增生的导管上皮呈筛状、微乳头状和实性结构。(2)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AE1/AE3)、S-100均弥漫阳性, CEA、EMA部分腔内细胞阳性;癌巢周围细胞示肌上皮标志物如 p63、SMA、Calponin、CK5/6呈连续的阳性。结论LGCCC临床罕见,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应注意与其它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感染HCMV的腮腺导管上皮细胞CK和EMA丢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腮腺导管上皮细胞表型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腮腺巨细胞包涵体病石蜡包埋组织中巨细胞病毒以及早期抗原、CK、EMA等的表达.结果 腮腺导管上皮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后,作为上皮性标志物的CK和EMA表达呈阴性。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腮腺导管上皮细胞使其CK和EMA丢失。单层上皮角蛋白网具有维持上皮细胞机械力学完整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脏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之肝脏病理变化。方法:对7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肝叶标本进行病理检查,部分尚行粘液及胶原染色。结果:镜一常见的病变是肝间质炎症、胆管上皮及腺体增生和粘液上皮化生(100%)肝细胞水肿变性及小叶中央性淤胆。胆蛔症。2例伴肝胆管上皮癌,癌旁胆管上皮及腺体异型增生与癌相移行。33例见局限于门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结论:肝内胆管结石与胆道炎症、上皮成分增生及粘液化生相关与胆管上皮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乳腺皮脂腺样癌临床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皮脂腺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乳腺皮脂腺样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癌组织由两型细胞构成:一型为未分化细胞,较基底细胞胞质丰富;另一型为较分化细胞,胞界清楚,胞体宽大,胞质丰富,有小空泡,两型细胞均可见1~3个小红核仁。癌细胞排列成不规则小叶,各小叶中两型细胞的数目和分布不一,部分似皮脂腺小叶结构。可见癌组织与残存小叶内导管上皮移行结构,部分区域伴鳞化。结论皮脂腺样癌为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可能源自小叶内导管上皮皮脂腺化生。确诊须符合下列标准:①肿物位于乳腺实质内;②具备皮脂腺分化特点及恶性特征;③可见癌组织与乳腺导管上皮移行结构。  相似文献   

15.
1 鼠抗CK5 / 6 (D5 / 16B4)单抗 :鼠抗CK5 / 6能与人角蛋白 5和 6起反应 ,并与角蛋白 4有微弱的交叉反应 ,但它与角蛋白 1、7、8、10、13、14、18和 19没反应。在正常鳞状上皮中该抗体能使基底细胞及部分棘细胞显色 ,也能显示部分前列腺上皮的基层细胞 ,一般来说它不能使其他单层上皮的腺体着色 ,因此该抗体可以用来鉴别鳞癌和腺癌。此外 ,CK5 / 6还可用做上皮和间皮分化的标志物。在正常乳腺中大多的肌上皮细胞和末梢导管、小叶单位的腺上皮细胞为主要表达部位。在良性导管增生性疾病 ,包括非典型性导管上皮增生则没有CK5 / 6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鼠下颌下腺内ncNOS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方法取8只昆明种小鼠下颌下腺,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小鼠下颌下腺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ncNOS免疫反应阳性,而腺泡细胞则为阳性。结论小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中有ncNOS的表达,提示下颌下腺具有复杂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近期研究显示小叶上皮内肿瘤(LIN)E钙黏附素表达缺失但高分子量CK可呈阳性。这一发现有助于将很多形态学模糊不定的上皮内肿瘤划分为导管型或小叶型。该研究报道了18例具有经典型LIN形态特征但伴有粉刺型坏死的乳腺LIN。相关病变完全缺乏(〉99%)E钙黏附素表达被作为研究病例的纳入标准。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85岁(平均61.3岁)。组织学观察:LIN病灶可以广泛或者局限,由不同程度扩张的腺泡构成,其内瘤细胞呈实体性增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上皮样型管周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叶状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HE、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CK,EMA,S-100蛋白,SMA,Vim,Des,MG,CD34,CD99,CD117,PR,HMB45)对1例乳腺上皮样型管周间质肉瘤与5例叶状肿瘤(良性、交界性各1例,恶性3例)做比较性观察。结果 乳腺管周间质肉瘤(上皮样型)有独特的镜下图像:①显著的多角形(上皮样)细胞绕导管或小管的上皮肌上皮层呈间质性增生,无叶状结构;②组织学模式有袖套状、花冠状、菊形团状、结节状、融合结节状和片状浸润;③瘤细胞形态有:多角形(大、小)、柱状和梭形。多角形细胞呈上皮样形态,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10~30个/10HPF,个别区域达6个/1HPF),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在浸润灶内见肿瘤性坏死;④瘤细胞Vim弥漫阳性、EMA灶性阳性、CD99和CD117灶性弱阳性、CD34少数阳性,CK、SMA、S-100蛋白、Des、MG、PR、HMB45均阴性。5例叶状肿瘤均具备叶状结构、间质过度增生、细胞密集(异质性分布)、核分裂象2~10个/10HPF等诊断要素。在3例恶性叶状肿瘤中,2例有极少的上皮样袖套状病灶,2例有梭形细胞袖套状病灶。结论 乳腺上皮样型管周间质肉瘤是一种极罕见的恶性纤维上皮肿瘤亚型,它可能是恶性叶状肿瘤的最早期病变,也可能是一种独特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是一组发生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且限定于乳腺导管小叶系统的增生性病变,表现为细胞形态多样性和组织结构多样性,包括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 UDH)、不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不典型平坦上皮增生(flat epithelial atypia, FEA)和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相似文献   

20.
H-ras、c-erbB-2、p53蛋白在乳腺增生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们通过检测Hras、cerbB2、p53蛋白在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不同增生程度的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取自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病理科1990~1996年的存档蜡块,包括导管上皮轻度增生、导管上皮中重度增生、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导管癌各60例,共240例。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逐级乙醇脱水和常规石蜡包埋。2.乳腺增生病的分级标准:参照Page分类[1,2]、李维华和纪小龙[3]提出的标准将导管增生分为轻度增生、中重度增生和不典型增生3级。轻度增生指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