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与肝硬化高血流动力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可调节高血流动力学循环,与肝硬化高血流动力学关系密切。肝硬化时内毒素及细胞因子对NO生成具有影响,NO生成增加是血流高动力学形成和维持的关键。它能使血管系统对血管收缩物质呈耐受性。其拮抗剂和促进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前景。  相似文献   

2.
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LPS)在导致休克的同时,可以诱导多个器官和组织iNOS及一系列细胞因子的表达和产生,这些介质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参与休克过程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到目前为止仍属未知.目的观察LPS诱导小鼠肺组织iNOS表达的变化趋势及信号转导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内毒素休克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1)用不同剂量的LPS对小鼠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收集血液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液氮速冻保存所有样本,采用Griess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检测肺组织iNOS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2)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将戊巴比妥钠(60mg/kg)腹腔麻醉的BALB/c小鼠在立体分离显微镜(SMZ-1B,Nikon)下进行一侧颈动脉插管,与4道生理记录仪连接,记录血压.腹腔注射LPS(5mg/kg),记录血压变化及发生休克的时间.3)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12.5mg/kg和25mg/kg,口服)对小鼠进行处理1h后,按前述方法复制休克模型,检测血浆NO水平,i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未经LPS处理时,麻醉小鼠平均动脉压为(127.5±9.0)mmHg;LPS(5mg/kg)处理后小鼠动脉压呈现双峰型进行性下降,6h后平均动脉压降到(42.0±3.0)mmHg,导致重度休克.2)血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氧化氮,NO)的浓度,肺组织中i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LPS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LPS处理4h后iNOS蛋白和mRNA表达,12-48h表达最显著;其中LPS剂量为20mg/kg时,在同一观察时间段与其他剂量组相比,iNOS的表达强度最大.3)经SB203580处理1h后,可以显著降低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浆NO水平和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并可显著抑制肺组织中i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但是对血压下降并没有显著影响.结论1)LPS可诱导小鼠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肺组织中iNOS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并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内毒素休克肺组织iNOS表达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提示可以通过抑制信号转导通路来降低iNOS表达及其它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对内毒素休克时组织损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冠状动脉损伤再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28 d后(损伤组)的PAPP-A和iNOS表达,并检测高脂饮食喂养15周(高脂组)的猪冠状动脉壁PAPP-A和iNOS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损伤组的PAPP-A染色较高脂组增强(P<0.05),高脂组iNOS染色高于损伤冠状动脉组(P<0.05);RT-PCR显示,损伤组和高脂组都有PAPP-A mRNA表达,前者的表达增高(P<0.05),损伤组及高脂组均有iNOS mRNA表达,后者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再狭窄病变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PAPP-A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形成和发展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主要研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在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施万细胞(Sc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和一氧化氮(NO)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先用3种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ERK1/2)、SB202190(P38 MAPK)和SP600125(JNK)以不同浓度预处理细胞1h,再用LPS作用施万细胞4 h后,用RT-PCR检测细胞中iNOS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观察iNOS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通过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来观察NO的水平.结果 LPS可显著激活施万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诱导iNOS表达.MAPK的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后,可显著抑制细胞iNOS mRNA和NO的合成及IL-6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论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LPS介导的大鼠施万细胞iNOS基因表达和NO产生,通过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来减少iNOS及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为抑制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炎症以及免疫反应发生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转录因子NF-κB在内毒素休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大鼠组织炎性介质的表达特征及其和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factorkappaB)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脂多糖(lippolysaccharice,LPS)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肾组织转录因子NFκB、炎性介质ICAM1、VCAM1、iNOS的表达。结果LPS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肾组织转录因子NFκBp65,炎性介质ICAM1、VCAM1、iNOS阳性细胞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炎性介质ICAM-1、VCAM-1、iNOS阳性细胞率与NF-κBp65阳性细胞率成正相关。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dithiocarbmate,PDTC)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内毒素休克大鼠炎性介质ICAM1、VCAM1、iNOS阳性细胞率低于LPS组。结论核转录因子NFκB在LPS引起的大鼠内毒素休克炎性介质的表达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内毒素血症早期大鼠肠系膜淋巴管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活体微循环显微闭路电视系统,研究内毒素作用下肠系膜淋巴管的运动变化,探讨内源性NO对淋巴管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分三组,于股静脉一次性推注:(1)内毒素(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2)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L-NAME);(3)LPS及L-NAME.观察注药前和注药后2 h内的肠系膜淋巴管管径、收缩频率等指标.结果(1)LPS组:肠系膜淋巴管管径较注药前扩大,运动频率减少,总收缩活性指数变小;(2)L-NAME组:淋巴管管径变细、运动频率增加、收缩分数变大;(3)LPS L-NAME组:淋巴管管径、运动频率、运动指数2 h内变化不显著.结论内毒素血症早期肠系膜淋巴管扩张、收缩减弱,同时应用L-NAME可抑制该变化,单独应用L-NAME则使淋巴管缩窄、收缩加强,提示NO可能在维持正常淋巴管运动及内毒素血症早期淋巴循环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肾组织iNOS表达的作用。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 (LPS) 1 5mg/kg、腹腔注射D 氨基半乳糖糖 (D Ga1N) 10 0mg/kg造成内毒素休克模型 ,用牛珀至宝微丸干预处理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肾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牛珀至宝微丸可以使肾内iNOS表达减弱 ,肾损伤减轻。结论 牛珀至宝微丸可以减轻内毒素休克造成的肾损伤 ,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肾组织NOS表达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内源性一氧化氮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时内源性NO释放增加主要由于iNOS的增多。内源性NO作为肝硬化时血时流动力学变化的主要介质 ,参与形成肝硬化的高动力循环状态 ,加速了肝硬化时消化、吸收、泌尿系统的继发损害 ,在肝硬化蛋白合成减少上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TRPM2在损伤性神经性疼痛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大鼠模型,体外培养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并完成siRNA的转染,CCI大鼠早期(CCI术后1~4 d)或晚期(CCI术后7~10 d)每天给予阴性对照或siTRPM2处理.RT-PCR检测CCI大鼠DRG和脊髓中TRPM2 mRNA的表达,观察大鼠机械痛敏感性和热痛敏感性情况,测定iNOS、NO和ROS水平.结果 CCI显著增加DRG和脊髓中TRPM2的表达,CCI术后早期敲除TRPM2可减轻损伤引起的神经性疼痛,而后期敲除则没有效果,CCI大鼠敲除TRPM2可显著降低iNOS的表达、NO以及ROS的水平.结论 TRPM2主要参与损伤性神经性疼痛中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的早期转化,其减轻了早期阶段损伤引起的神经性疼痛,这是一个潜在的神经性疼痛的早期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phenytoin,PHT)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要点,以提高神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慢性PHT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例患者最初被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予改善循环等治疗后未见好转;经详细追问病史、监测血药浓度、腰椎穿刺、脑电图、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明显好转,出院.结论:PHT中毒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些不易与脑干或小脑梗死相鉴别,容易误诊,应提高对其的认识,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急性内毒素血症中对淋巴管运动的调节作用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硫酸甲基异硫脲(SMT)对内毒素血症中淋巴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用倒置显微镜和图像处理系统对肠系膜淋巴管进行动态观测 ,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 :LPS组肠系膜淋巴管管径比正常扩大 ,运动频率降低 ,淋巴管运动指数下降。LPS +SMT组则有显著改善。随时间延长LPS组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 ,LPS +SMT组则有明显下降。结论 :内毒素血症中NO过量产生 ,使肠系膜淋巴管扩张 ,收缩减弱。内毒素血症早期应用iNOS抑制剂SMT可维持淋巴微循环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疾病是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肠道菌群结构异常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结构的形成过程受到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益生菌或益生元的添加、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结构异常是其后期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拟结合最新文献,探讨早期肠道菌群结构异常与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白细胞粘附参与体内多种病变损伤过程. 研究其特点及规律对探讨严重感染、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排异反应等的机理及防治都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实验利用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模型, 活体观察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内毒素(1 mg/kg)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白细胞粘附变化、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粒细胞CD11a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静脉注射内毒素后5 min内肠系膜微循环细静脉上白细胞贴壁、滚动、粘附数目明显增加, 30 min粘附数达高峰, 240 min仍高于正常; 外周血粒细胞总数在注入内毒素后30 min降到最低值, 2 h回升近正常, 4 h外周血粒细胞总数明显高于正常, 而且循环血液中出现幼稚粒细胞; 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a的荧光标记率和荧光强度未见增加, 4 h反而低于正常. 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比在30 min时略高于正常, 以后持续下降, 明显低于正常.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注射内毒素后30 min内即下降, 2 h最低, 4 h略回升. 结论: 循环血液中粒细胞积极参与了白细胞粘附过程, 内毒素后30 min时的白细胞粘附以粒细胞为主, 导致循环血液中粒细胞数急剧下降, 以后, 可能有骨髓粒系统动员至循环血, 使循环血粒细胞总数增加. 而循环血液中粒细胞表达的CD11a在内毒素引起的白细胞粘附上变化不明显, 可能是CD11a以外的其它粘附分子参与了内毒引起的细胞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血液动力学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慢性血液动力学实验观察了静脉输入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aminogunidine(AG)对大鼠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并测定了一氧化氮 (NO)终产物NO2及NO3含量(UNOx)以及iNOS活性。结果:1.iNOS特异抑制剂AG能明显放大高钠引起的Dahl盐敏感大鼠(DS)的血压上升效应;2.高NaCl输入在导致的DS大鼠血压升高的同时,能引起iNOS活性及UNOx的明显升高。结论:iNOS对DS大鼠具有重要的血液动力学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创伤弧菌溶细胞素融合蛋白(rVvhA)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产生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rVvhA对J774A.1增殖的抑制作用;Griess法检测NO含量;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8 HU/ml及以上浓度rVvhA可显著抑制J774A.1的增殖;在IFN-γ的辅助作用下,0.4 HU/ml的rVvhA即可诱导J774A.1产生大量NO,显著增加细胞内活性以及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rVvhA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和iNOS表达,在创伤弧菌的致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糖状态下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HKSA)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凋亡特点,以及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和IL-1β蛋白分泌规律.方法 体外培养THP-1单核细胞,分别以5.5 mmol/L葡萄糖(LG)和25.0 mmol/L葡萄糖(HG)培养12h~8d.将HG和LG培养6d的单核细胞加入HKSA.分别于HKSA加入前和加入后2~48 h提取单核细胞,检测细胞凋亡、IL-1β蛋白、iNOS和IL-1β mRNA表达.细胞凋亡采用Annexin V与PI双染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L-1β蛋白分泌采用ELISA法检测;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生成cDNA后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法,检测iNOS和IL-1β mRNA表达情况.结果 (1)高糖刺激THP-1单核细胞12 ~48 h后IL-1β蛋白、iNOS和IL-1β mRNA表达较刺激前显著增加(P<0.05),iNOS和IL-1β mRNA表达在24 h达最高值,IL-1β蛋白分泌48 h达高峰.细胞凋亡在高糖刺激48 h~4 d较刺激前显著增加(P<0.05).(2)两组细胞加入HKSA后6~48 h表达iNOS和L-1β显著高于刺激前(P<0.01),24h达高峰,48 h表达下降;IL-1β蛋白分泌在48 h达最高值.两组细胞凋亡率在加入HKSA后12h、24h、48 h逐渐增加(P<0.01).单核细胞加入HKSA前和加入HKSA后12h,高糖组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IL-1β蛋白、iNOS和IL-1β mRNA表达均低于低糖组,凋亡率高于低糖组(P<0.05).结论 高糖和HKSA对单核细胞分泌IL-1β蛋白、表达iNOS和IL-1β mRNA的影响与刺激时间有关;单核细胞处于持续高糖状态时,高糖可以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IL-1β蛋白分泌、iNOS和IL-1β表达.  相似文献   

17.
既往的研究表明,内毒素休克时血中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含量增加,PAF受体拮抗剂CV-3988和风藤稀酮对大鼠内毒素性低血压有预防作用。本实验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特异性PAF受体拮抗剂SRl63-441对大鼠内毒素休克早期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发现大鼠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O_(55)、B_5、30mg/kg)后1~5分钟,体循环动脉压显著降低,肠系膜细动脉血流速度由0.94±0.25mmm/s下降到0.55±0.37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血症时内皮素及受体致肝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内皮素受体(endothelinreceptor,ETR)活性变化、mRNA表达以及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选用Wistar大鼠90只,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10mg/kg)和内皮素抗体组(内毒素10mg/kg+1∶2000ET-1抗体2mL/kg).采用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肝脏原位灌注模型,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3、6、12和24h四个时相点肝组织ET-1、ETR活性变化、mRNA表达,肝组织中MDA、ATP、GPT的变化.结果(1)ET-1的变化肝组织中内皮素的含量增加6倍;肝组织中内皮素mRNA相对含量增加7.3倍;肝组织中肝小叶中央静脉内皮细胞、肝血窦内皮细胞内反应颗粒密集堆积内毒素能使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量增加12.3倍.(2)ETR的变化肝组织ETR的解离常数(KD)无明显变化,最大结合数(Bmax)伤后3h显著降低,持续24h;肝组织内皮素A型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A)mRNA相对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肝血窦周围、肝小叶间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呈阳性反应,颗粒堆积.(3)内皮素在内毒素致肝损伤中的作用原位灌注肝脏内皮素不仅使门静脉压升高,而且导致肝细胞浊肿在体实验肝组织中内皮素含量与MDA呈正比,与ATP成反比.在体实验和原位灌注肝脏结果表明内皮素抗体可部分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损伤作用.结论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能使ET-1含量增加,ETR的最大结合数降低.内毒素可能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调节ET-1和ETAR的合成.内皮素及受体参与内毒素所致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主要研究内毒素、iNOS抑制剂硫酸甲基异硫脲(SMT)对活体淋巴管运动及iNOS的表达的影响,探讨iNOS、iNOS抑制剂SMT在急性内毒素血症中对淋巴微循环的作用。 动物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4只,体重200-300g。将动物分为3组control组(n=18)股静脉一次推注生理盐水(5mL/kg体重)作对照。分别在注药后l、3、6h各处死6只;LPS组(n=18)股静脉一次推注LPS(5mg/kg体重),其它处理同control组;LPS+SMT组(n=18)股静脉一次推注LPS(5 mg/kg体重)和SMT(10 mg/kg体重);其它处理同control组。 动物用20%乌拉坦(7ml/kg体重)肌肉注射麻醉。腹正中部开腹,取出肠系膜,找出一条理想的游离淋巴管,置于观察盒中,保温(32℃左右),并定时于肠管上滴加37℃左右的台氏液以维持一定湿度,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录像。将每只需观察6h的动物镜下先稳定5-10min,作为正常录像,再按分组注药,观察录像6h后,处死。 根据录像资料,利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定淋巴管、定部位测量实验用药前及用药后l、2、3、4、5、6h各时段各动物淋巴管管径的大小,求得平均口径(d)、最大舒张口径(b)、最小收缩管径(c)、淋巴管收缩频率(a),计算淋巴管运动指数[收缩指数IndexI=(b2-c2)/b2,总收缩活性指数IndexII=(b2-c2)a/b2,淋巴管动力学指数LD-Index=(b-C)100a/d2]。 所有动物在处死后,取血静置,取血清,用一氧化氮试剂盒测定血清中NO合量。并取肠系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1)LPS组的收缩频率、运动指数均比注药前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阳性细胞为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血浆NO合量显著升高(P<0.01)。(2)SMT+LPS组的收缩频率、运动指数均与注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及血浆NO含量与LPS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 结果说明正常条件下,肠系膜淋巴管运动不但受自身节律的调节,还受NO的调节。LPS作用下,肠系膜淋巴管随时间延长明显扩张,运动减弱,渗出增多,与NO的生成量呈正相关。SMT能抑制iNOS的活性,内毒素血症早期应用选择性iNOS抑制剂,可维持淋巴循环于正常水平。内毒素血症中,由于iNOS过度表达,导致过量的NO产生,使淋巴管的运动异常。SMT由于能抑制iNOS,从而抑制了NO的过量产生,使淋巴管运动恢复。这可能为临床上淋巴管循环障碍及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方法:以部分门静脉结扎(PVL)法复制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分别用硝酸还原酶和放免法检测正常组、假手术(SO)组及PVL组术后不同时点的门静脉血浆NO-2/NO-3、ET-1水平,并同步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PVL术后各时点NO-2/NO-3水平显著高于而ET-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同时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HCS)。NO和ET-1参与HCS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