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46岁,因腹胀并胸骨后不适1个月余,门诊胃镜示:胃体隆起,以"胃隆起病变"收治入院。查体:体温、血压、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胃镜示胃体中部大弯侧见一大小0.6 cm×0.8cm的隆起(图1),表面血管网丰富,触之质韧。入院胃镜超声示:超声微探头(15 MHz)在内镜病灶处扫查,管壁层次清楚,可见一边界清楚起源于第2~3层的混合回声灶,局部切面大小5.9 mm×9.2 mm,余未见异常。胃镜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切除:在病灶周边处多点黏膜下注射,见病灶及周边黏膜隆起,沿边缘切开,将病灶完整剥离、取出并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包括1例肾细胞癌样腺癌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中低级别非肠型腺癌5例(包括1例肾细胞癌样腺癌),高级别非肠型腺癌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鼻阻伴出血、流涕等,鼻内镜检查见息肉状或菜花状新生物阻塞鼻道。镜下非肠型腺癌呈浸润性生长,不同程度累及黏膜、固有腺或骨质。其中低级别腺癌主要排列为腺管状、筛状及少部分乳头状结构,其中肾细胞癌样腺癌细胞胞质均匀透明;高级别腺癌显示广泛侵袭性生长。免疫组化标记CK (AE1/AE3)、CK7阳性,CK20、TTF-1阴性;其中肾细胞癌样腺癌CA-Ⅸ阳性,CD10及PAX8阴性。6例患者随访时间2~55个月,其中3例低级别患者均存活,3例高级别患者中1例死亡,2例复发。结论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的发生率低,其中肾细胞癌样腺癌罕见,高级别腺癌预后差。该肿瘤具有较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应注意与涎腺型及转移性腺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鼻窦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原发性鼻腔鼻窦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5岁(43~84岁),其中4例肠型腺癌,8例非肠型腺癌。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出血。镜检:高~中分化肠型腺癌主要呈乳头状、腺管状结构,低分化主要呈实性生长;低级别非肠型腺癌主要为均匀的小腺体或腺泡结构,呈背靠背排列;高级别非肠型腺癌主要呈实性生长或巢状结构。免疫表型:4例肠型腺癌CDX2均弥漫阳性,2例CK20弥漫阳性、2例部分阳性,2例CK7局灶阳性;8例非肠型腺癌CK7弥漫阳性,2例CK20少数阳性,CDX2均阴性。随访时间10~84个月,其中肠型腺癌复发3例,转移2例,死亡2例;非肠型腺癌复发4例,转移1例,死亡3例。结论原发性鼻腔鼻窦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临床少见,组织病理学特点有重叠,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男性 ,6 9岁。自觉胃胀 3天伴返酸、嗳气。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近大弯侧见一 0 3cm× 0 3cm× 0 3cm丘状隆起 ,表面充血、颗粒状 ,质地软。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息肉。例 2 :女性 ,6 1岁。胃部不适半月伴上腹部疼痛。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近小弯侧见一 2 0cm× 1 5cm× 1 5cm类圆形隆起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质地软。胃镜诊断 :十二指肠胰腺异位。病理检查  2例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标本中 ,黏膜固有层均可见胃幽门腺及胃体腺 (图 1)。胃体腺呈灶状分布 ,可见典型的具有嗜碱性胞质的主细胞及胞质含有嗜酸性颗粒的壁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皮脂腺分化的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构成的食管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皮脂腺分化的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构成的发生在食管的碰撞瘤,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胃镜下见距门齿34~37cm处食管见一隆起型灰黄色肿物,组织学表现为双原发肿瘤,糜烂区为中分化鳞癌,浸润黏膜下层,周围可见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隆起型灰黄色肿物主要由3种不同组织构型区域融合构成。免疫表型:未分化基底样细胞CK8/18、CAM5. 2、p63、p40、GATA-3、S-100均(+),CK5/6、CK7均灶(+),AR、GCDFP-15、SMA均(-);腺样囊性癌样区域:腺上皮CK8/18、CAM5. 2、CK7均(+),基底细胞p63、p40、CK5/6、S-100、CD117均(+),SMA、AR、GCDFP-15、GATA-3均(-);皮脂腺分化区域:CK5/6、p40、GATA-3、EMA均(+),SMA灶(+); AR、GCDFP-15、vimentin、CD117、CD15均(-);鳞癌区域:p40、p63、CK5/6均(+)。随访56个月,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伴皮脂腺分化的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构成的食管碰撞瘤临床罕见,需与基底细胞样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鳞癌及MuiR-Torre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Paget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组织学发生.方法 对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伴Paget病进行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62岁,进食时胸骨后疼痛1个月余,以进食干硬食物明显.胃镜示食管距门齿33~39 cm处有一环状新生物,考虑为食管癌.距食管癌标本上切缘2 cm处见一溃疡型肿块,其组织学表现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上切缘黏膜及黏膜下腺体、导管见Paget细胞.免疫组化:鳞癌细胞CK14、CK5/6、p63、高分子CK阳性;Paget细胞CK8、低分子CK、EMA、CEA、CKpan阳性,CK20阴性.结论 食管Paget病罕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需与鳞状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的Paget样播散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30例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4例为起源于同有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对30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根据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或ESD治疗,完整切除病变.对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考虑穿孔可能性大,未予内镜下治疗.结果 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直径0.4~2.5 cm(中位直径1.45 cm).24例行内镜下EMR治疗,6例病变直径超过1.5 cm行内镜下ESD治疗,ESD手术时间15~45 min(中位时间30min).2例术中出血较多.经内镜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氩离子束凝固治疗及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无术后出血,无ESD穿孔.所有EMR或ESD切除病变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1.5个月及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准确地诊断食管平滑肌瘤并指导其治疗.大多数食管平滑肌瘤的EMR治疗是简便和安全的.对于病灶较大、EMR难以完整切除的病变可行ESD治疗,也是安伞有效的,它可以完整切除食管病变,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6岁,流涕和鼻塞1个月,无甲状腺病变及其他异常。鼻内镜检查发现后鼻中隔带蒂息肉样肿物,表面光滑,行内镜下肿物切除。镜下肿瘤组织呈明显的乳头状结构,乳头排列较紧密,大小不一,个别乳头中央间质水肿,可见纤维血管轴心,乳头表面衬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细胞,细胞核呈圆形或者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嗜酸或局灶透明,核分裂象罕见,可见钙化及砂砾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Kpan、TTF-1、CK7、EMA、vimentin,Ki-67增殖指数小于3%。结论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属于非常罕见的鼻咽低级别腺癌,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 with squamous cell component,MCS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20例MCSC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巨检、组织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特点。结果本组肿瘤中纯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6例、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13例、癌肉瘤1例。全组平均发病年龄52·4岁,多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SCC和ASC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和66·7%。巨检45%病例呈囊性。镜下角化型SCC2例、棘层松解型1例、角化与棘层松解混合型2例、角化与梭形细胞混合型1例。ASC中的SCC成分均为角化型,腺癌成分则为浸润性导管癌,仅1例混有少量黏液癌。1例癌肉瘤含有鳞癌、腺癌和软骨肉瘤成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病例的SCC成分均呈CK34βE12、CK5/6、CK14和p63阳性,ER、PR阴性。5例腺癌成分呈CK34βE12灶性阳性,各有1例腺癌成分灶性表达CK14和CK5/6。CK8阳性见于所有腺癌成分,仅1例SCC成分呈灶性阳性。SMA在本组肿瘤的腺鳞两种成分均呈阴性。结论MCSC以ASC最为常见,眼观呈囊性是其特点之一。SCC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变异。CK14、p63和CK8作为一种组合可能有助于SCC的鉴别诊断。规范诊断标准的大样本研究将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10.
胃伴淋巴样间质的(腺)癌合并杯状细胞腺癌罕见。本文报道1例63岁男性患者, 镜下见大部分癌细胞伴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癌细胞EB病毒原位杂交阳性;少许癌细胞呈阑尾低级别杯状细胞腺癌样形态, 且部分癌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的标志物。本文结合既往文献报道重点讨论胃杯状细胞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 以加深对阑尾外杯状细胞腺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laudin-23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Claudin-23的表达.结果 胃腺癌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Claudin-23胞膜染色异位至胞质的迷离表达.黏膜层胃腺癌细胞Claudin-23迷离表达的程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01);Claudin-23表达与胃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分化越高迷离表达程度越低(P<0.001);侵袭前沿区胃腺癌上皮较黏膜层区迷离表达程度加剧,而淋巴结转移灶较侵袭前沿区迷离表达的程度降低(P<0.05);黏膜层区及肿瘤中心胃腺癌细胞Claudin-23重度迷离表达者较轻度迷离表达者术后生存率低(P<0.01).结论 Claudin-23迷离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性,48岁,因进食梗阻感4年,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3周入院。胃镜示食管隆起性病变。超声胃镜示食管入口见一隆起,食管浅固有肌层稍低回声病灶。患者行食管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带蒂连于食管上,最大径约2 cm,质硬,表面光滑。以丝线缝扎肿物蒂部,手术完整切除肿物。病理检查眼观:肿物大小2 cm×1.8 cm×1.2 cm,包膜完整,切开后切面灰白色,质韧。镜检:低倍镜下见肿瘤表面被覆食管鳞状上皮,局部鳞状上皮缺失;肿瘤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原发性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食管黏膜原发性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1~74岁,均发生于食管黏膜,光镜下Paget细胞于食管黏膜内呈单个或小巢状、腺泡状分布,2例伴原位腺癌,其中1例伴远隔部位的食管鳞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显示Paget细胞均强表达CKpan、CKL、CK7,不表达CKH、CK5/6、CK14、p63,与食管鳞癌免疫组化标记相反。结论食管黏膜原发性Paget病非常罕见,可单独发生,或可伴原位腺癌、食管鳞癌,确诊需详细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病史排除继发性、转移性可能,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8岁,因吞咽困难半年,进行性加重1个月入院。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食管吞钡示双侧梨状窝对称,食管下段及贲门处可见不规则结节样充盈缺损,食管下段狭窄段长约8cn,胃部充盈佳,呈钩型,见黏膜增粗,黏液增多,幽门开放如常。电子胃镜:食管下段近贲门可见有条索状隆起,齿状线不清,贲门口可见有不规则隆起样病变,顶端糜烂,黏膜脆,易出血,贲门狭窄,进镜困难。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贲门管状腺癌。遂在全麻下经左胸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胃原发性癌肉瘤(gastric primary carcinosarcoma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胃原发性癌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W-S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烧心、黑便40天就诊.胃镜发现胃贲门处有1巨大菜花状肿物.光镜下肿瘤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为不规则腺管结构,免疫表型CK和EMA阳性,vimentin阴性,多数腺管Syn阳性,少数腺上皮细胞CgA阳性;另一种为弥漫分布的间质细胞,免疫表型为vimentin广泛阳性,actin、CK、EMA、Syn、S-100局灶性阳性,CgA阴性.瘤组织中可见局灶性软骨肉瘤、骨肉瘤及平滑肌肉瘤成分.肿瘤旁胃黏膜未查见幽门螺杆菌.结论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胃原发性癌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例42岁女性乳腺腺肌上皮瘤。患者查体右乳见一明显肿块, 质稍硬, 无触压痛, 皮肤无红肿、破溃, 双侧乳头无凹陷, 无溢血, 可见少量溢液。镜下见肿瘤呈多结节性生长, 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增生, 并且以肌上皮细胞增生更明显, 局灶有浸润性生长模式, 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透明, 细胞轻至中度异型, 细胞核大小不等, 可见少量核分裂象(<3个/10 HP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腺上皮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CK)7;肌上皮细胞表达CK5/6、S-100蛋白、p6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突触素、Calponin、肌特异性肌动蛋白、CK10/13、IDH2阴性, Ki-67阳性指数约5%。本例诊断主要结合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6例子宫苗勒腺肉瘤(uterus Müllerian adenosarcoma,UM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6例UMA临床特点、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及肿瘤免疫表型,并随访观察。结果 6例患者4例发生于子宫内膜,2例发生于宫颈。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盆腔疼痛和子宫颈息肉。全部行手术治疗,4例术后辅以化疗,2例放疗。4例发生于子宫内膜者形态学均为低级别腺肉瘤,术后辅以化疗至今无复发;2例发生于宫颈者均合并有软骨肉瘤异源性成分,术后辅助放、化疗2年后因肿瘤复发死亡。镜下所有病例均可见不规则囊性扩张、裂隙样腺体和肿瘤间质以腺周套袖样及息肉样突入腺腔的形态学特征,肿瘤间质核分裂象2~12个/10 HPF。2例伴有软骨肉瘤异源性成分者,其中1例同时伴有高级别多形性肉瘤成分过度生长并浸润肌层。免疫表型:6例肿瘤上皮CK均呈强阳性表达;上皮:ER、PR和vimentin均(+),CD10(-),Ki-67增殖指数1%;肉瘤间质:全部表达vimentin,4例表达ER、PR;1例表达SMA、desmin,3例表达CD10,Ki-67增殖指数4%;2例伴有软骨肉瘤分化者局灶表达S-100蛋白。间质细胞Ki-67增殖指数20%,明显高于低级别腺肉瘤4%的表达。结论 UMA临床罕见,患者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正确诊断依赖病理形态学观察。低级别腺肉瘤治疗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早期且完整切除病灶者预后较好,晚期且合并肉瘤成分过度生长者及伴有异源性分化者预后差。肿瘤的复发率较高,应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早期食管原发性腺癌初步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例早期食管原发性腺癌手术标本系列大切片的观察,证明在早期食管癌中确有原发性腺癌存在。患者平均年龄46岁,较中晚期癌患者年轻约10岁。病理类型以浅表缺损型为主,癌灶平均长度13mm。病理特征为:(1)癌变多起始于食管固有腺腺管上段,可在相邻数个腺体内同时发生;(2)组织学上多表现为腺管癌;(3)癌灶表面和周围覆盖有受压变薄或呈增生性改变的鳞状上皮;(4)多伴有鳞癌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样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thyroid-like low 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TL-LGNPPA)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生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TL-LGNPPA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半年余,鼻咽镜示肿物位于鼻中隔,呈外生性息肉样生长。镜下肿瘤呈典型乳头状、腺样生长,乳头伴纤维血管轴心,乳头和腺腔表面被覆或内衬柱状上皮,细胞形态相对温和,可见毛玻璃样核,并见一些梭形细胞区域。免疫表型:TTF-1、CK7、CD10均阳性,S-100、Tg、PAX8、CK20、SOX-10、DOG1、CDX-2及BRAF V600E均阴性。特殊染色显示AB-PAS、D-PAS阳性,原位杂交显示EBER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TV6基因分离探针结果呈阴性。结论 TL-LGNPPA属于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信用这中段腺癌细胞学诊断意义。方法:对20例食管腺癌病例的组织切片和细胞学涂片进行形态学对照观察。结果:印戒细胞癌3例,粘液腺癌7例,管状腺癌6例,腺鳞癌2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其细胞学的共同特征为细胞学涂片中常出现粘液背景或含粘液的癌细胞,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达90%。结论:细胞学有助于食管腺癌的诊断食管腺癌可能起地食管固有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