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患者男性,68岁,因剑突下阵发性疼痛1个月余,伴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结果示胃窦部慢性胃炎,伴有糜烂,贲门-胃底黏膜下隆起;腹部CT示胃底小弯侧旁异常密度影,大小4.3 cm×4.2 cm,待除外胃肠道间质瘤,其周围多个淋巴结略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略高,其余无异常。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周围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病理检查眼观:全胃切除标本,胃底小弯侧见一大小5.5 cm×5.5 cm×6.5 cm肿物,向浆膜侧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46岁,因腹胀并胸骨后不适1个月余,门诊胃镜示:胃体隆起,以"胃隆起病变"收治入院。查体:体温、血压、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胃镜示胃体中部大弯侧见一大小0.6 cm×0.8cm的隆起(图1),表面血管网丰富,触之质韧。入院胃镜超声示:超声微探头(15 MHz)在内镜病灶处扫查,管壁层次清楚,可见一边界清楚起源于第2~3层的混合回声灶,局部切面大小5.9 mm×9.2 mm,余未见异常。胃镜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切除:在病灶周边处多点黏膜下注射,见病灶及周边黏膜隆起,沿边缘切开,将病灶完整剥离、取出并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性,6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钝痛不适,伴反酸、烧心,有反食入院。体检:一般状态良好,胸部CT示右下肺纵隔旁可见一大小4. 8 cm×5. 7 cm类圆形高密度影,CT值约39 HU,肺侧与段支气管关系密切。增强CT示右心隔角旁见一肿块,大小5. 4 cm×6 cm×7. 3 cm,形态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性,63岁,以腹泻、便血半年余在我院门诊就医,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示:全结肠弥漫性糜烂、水肿。结肠多部位取材,病理活检示:肠黏膜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改变。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125、CEA、CA199、AFP均无异常。患者入院后电子胃镜示:胃前壁近胃角处一大小3.0 cm×4.5 cm隆起灶突入胃内,黏膜表面光滑,超声胃镜见胃壁层次清楚,肿瘤起源于第3~4层,边界清楚,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周围胃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6个月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底平滑肌瘤.胃镜检查:见胃底部有一球形隆起,大小3 cm×2 cm×2 cm,表面光滑,黏膜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胃黏膜,入院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74岁,因上腹不适、纳差1个月入院,胃镜示胃体见一2 cm×2 cm大小的溃疡隆起性病变。胃镜活检示腺癌。病理检查眼观:远端胃大部,大弯长17 cm,小弯长11cm。沿大弯打开,于胃体部小弯侧距幽门切缘4 cm处见一溃疡型肿物,大小1.8 cm×1.5 cm×0.4 cm,切面灰白色,质脆,似侵及黏膜下层。小弯侧脂肪组织内查见淋巴结5枚,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性,5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上腹部疼痛1年余。查体:左上腹触及肿大包块,大小5 cm×4 cm×4 cm,胃镜示胃窦大弯侧及后壁见一巨大肿物,肿物遮盖部分胃体下段,表面黏膜粗糙,直径约7.3 cm(图1)。临床以胃间质瘤行外科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眼观:胃大部切除标本一个,大小12 cm×10cm×4 cm,于胃窦大弯侧及后壁黏膜下见一巨大隆起型肿块,大小7 cm×5 cm×4 cm,肿块剖面呈黄白色、实性、质地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49岁,2022年1月无诱因下发现外阴包块,最大径约2.0 cm, 逐渐增大,无红肿热痛,遂就诊于我院。专科检查示阴阜偏左侧可扪及一最大径3.5 cm的包块,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外阴皮肤无溃疡;超声示外阴部见一大小3.4 cm×2.7 cm×2.4 cm的不均质回声包块,形态尚规则,边缘不光整,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CT和MRI腹部盆腔平扫+增强示左侧阴阜部肿物,考虑恶性病变可能;遂行手术完整切除肿块。  相似文献   

9.
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40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1个月,大便5、6次/日,伴腹胀、肠鸣、脐周隐痛等来院就诊,并行胃肠镜检查,肠镜显示距肛门20~40 cm处乙状结肠腔内见一大小0.5 cm×0.6 cm广基息肉,表面光滑,病理诊断为管状腺瘤.超声胃镜检查胃体上部后壁见一2.0 cm×1.5 cm的黏膜下肿块,表面光整,境界清楚(图1),临床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并于数日后行胃体后壁ESD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0.
例1,男性,60岁,上腹部隐痛3年余,加重伴有黑便近半月.实验室检查:Hb 69.7g/L,RBC 2.44×1012/L;X线示胃小弯黏膜增粗、纠集、充盈缺损,提示溃疡;胃镜示胃小弯直径3 cm溃疡,中心呈搏动性喷射状出血,高频电凝止血失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溃疡位于小弯侧胃角处,4 cm×3 cm,中间凹陷,周围堤状,质硬,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1.
Wu J  He YJ  Tong SL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8):563-564
患者女,76岁.因"无明显诱因腹部隐痛伴胃纳减退及少量黑便半年,加重1周"于2009年7月22日入院.体检未见特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6 g/L,血沉42 mm/1 h,余均为阴性.胃镜示胃角、窦至幽门前区广泛溃疡,活检时组织质硬、易出血,活检病理诊断为中分化腺癌.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胃角至十二指肠球部,最大径约9cm,表面黏膜广泛糜烂及溃疡.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性,5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间断性腹痛5天入院。体检:患者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冠心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神清语利,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腹部平软,剑突下有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内镜示:胃窦黏膜下层见低回声病变(脂肪瘤、胃息肉?)。胃镜检查:胃底皱襞呈脑回状,可见2个"疣状"肿物,表面光滑,广基,大者大小3cm×2.5 cm×2cm(图1),小者直径约0.8 cm。诊断:胃底多发性息肉,胃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性,67岁,因间歇性嗳气,腹胀3个月余,黑便2周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幽门前区可见一息肉样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色泽如常,有长蒂,为防止病灶出血,故未行活检。上腹部CT平扫示胃窦腔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27~31 HU,病变与胃窦大弯侧胃壁相连,局部胃壁稍厚,胃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术中所见:切除约2/3胃,于胃窦大弯近幽门管处可见一大小4 cm×4 cm×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性,34岁。因间断性黑便10余天入院。患者既往体健,2014年7月26日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窦肿物,活检病理结果示胃窦慢性炎症伴腺体增生。7月28日赴上级医院行超声检查,超声内镜检查示胃窦黏膜下肿瘤。8月5日本院胃镜示与胃体交界处大弯侧见一较大的黏膜下球形隆起(图1)。遂行手术切除术。术后电话随访16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检查眼观:手术切除胃黏膜组织一块,5.5 cm×4.5 cm×2.5 cm大小,切面黏膜下见一3 cm×2 cm×2.5 cm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性,40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黑便6天入院。3天前外院腹部增强CT示:左上腹小肠占位,肠套叠。患者16个月前在外院行左髋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术后行放、化疗。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临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空肠距屈氏韧带60~70 cm处肠套叠,长约5.0 cm,复位后内扪及直径4.0 cm的肿瘤,局部见浆膜层受侵、牵拉。切除部分空肠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眼观:部分空肠切除标本,肠管长7.5 cm,剪开周径5.5~6 cm,距一端切缘3.0 cm处见一宽蒂肿物,大小4.0 cm×3.5 cm×2.0 cm,肿物表面灰红色,切面灰白、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8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闷胀不适1周,间断发作,进食后加重伴恶心。胃镜:胃窦前壁近胃角前壁见一溃疡灶,大小4.0 cm×4.0 cm×0.8 cm,覆污秽苔,底不平,周围黏膜隆起,可见坏死黏膜,活检5块,质脆,易出血。MR示:肝S6段见直径12 mm稍长T1、T2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可见早显,动脉晚期病灶强化低于周围肝实质,随时间延长病灶周围可见晕样强化。实验室检查:AFP 2 768.88 ng/mL (0~9 ng/mL)。  相似文献   

17.
例1,女性,30岁,于2002年6月顺娩1女婴,同年12月月经来潮,至2005年11月间较规律,当年12月月经来潮后持续20余天未净,以后月经仍不规则,2006年2月行宫腔镜检查,见宫颈管黏膜有一大小为3.5 cm×3 cm的带蒂肿物,蒂宽约1.5 cm,以"宫颈管肌瘤"于2006年2月23日入院.入院后给予钳夹摘除,病理报告"考虑为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23岁,因间断呕血21 h于2015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外院诊断为前胸壁结核,行手术切除,并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治疗。本次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予以胃肠减压、抑酸、止血、输血等治疗,出血停止后行胃镜检查。胃镜下见大弯侧近胃窦处有一大小0.6 cm×0.4 cm凹陷,中央覆有白苔,周围黏膜向中央集中,活检略脆。病理诊断:(胃体)黏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性,54岁,因腹胀1个多月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无腰痛,无肉眼血尿,且逐渐加重。腹部CT示右肾占位,考虑右肾癌可能性大。体检:右肾区隆起明显,肝下可扪及一大小10 cm×8 cm的包块,边界交清,压痛明显,右肾区扣痛(-)。遂行右肾根治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检查眼观:带部分输尿管的全切肾脏1个,输尿管长5 cm,管径0. 5~0. 7 cm,肾脏大小17 cm×12 cm×8cm,肾组织切面见一灰白色占位,占位组织大小17 cm×11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性,65岁,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胃体大弯偏后前壁可见一大小0.8 cm×0.8 cm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糜烂,见胃体多发直径0.2~0.4 cm息肉样隆起;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病理检查眼观:黏膜组织1枚,大小2.7 cm×1.5 cm,表面见一隆起区,面积2.2 cm×0.8 cm,隆起高约0.4 cm,切面灰白色,质中,隆起距周边切缘最近0.2 cm。镜检:胃表面黏膜完整,部分区腺体肠上皮化生,固有腺体减少,符合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