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脑卒中失语症68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心理治疗组,每组34人。普通治疗组给予语言康复Schuell刺激法,每天进行1次,每次30分钟;心理治疗组患者给予语言康复治疗的同时,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连续参加每周2次、共4周的团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WAB)测试、波士顿诊断性失语(BDAE)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评价和分级,采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ADQ-H)评分评估失语症患者的抑郁状态。结果:4周后心理治疗组抑郁评分改善较普通治疗组明显(t=2.421,P=0.0183),心理治疗组WAB的失语商(AQ值)改善较普通治疗组明显(t=-2.485,P=0.0155);治疗后两组波士顿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心理治疗组改善也较普通治疗组明显(Z=-2.742,P=0.036)。结论:团体心理治疗配合言语康复治疗既能改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肖慧莉 《医学信息》2019,(23):104-106
目的 观察艾地苯醌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地苯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失语改善程度、语言功能(自发语言、阅读能力、复述、命名)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失语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发语言、阅读能力、复述、命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艾地苯醌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语症状,提高语言功能,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抑郁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71.42%)高于对照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0±5.21)分,优于对照组的(19.43±4.60)分,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为(4.10±1.51)分,优于对照组的(13.43±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在患者的康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朱鸣峰 《医学信息》2019,(17):157-158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为(10.13±2.18)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72±3.2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72±2.42)分、(13.02±3.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率(72.72%)优于对照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效果,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量表对108例脑卒中患者应用SDS、SAS进行心理评估,将存在心理障碍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加阶梯式心理治疗)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SDS、SAS及SF—36的分值及临床疗效。结果73.41%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以抑郁、焦虑多见。实验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后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躯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曲唑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并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曲唑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名,治疗前,治疗后4、6周分别给予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两个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PSQI:t=5.577,P0.01;HAMD:t=4.917,P0.01),治疗6周后(PSQI:t=7.007,P0.01;HAMD:t=7.888,P0.01),治疗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曲唑酮治疗组抑郁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曲唑酮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结直肠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2)。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2.62,-9.84;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4.09,4.24,8.28,3.41,3.88,6.95;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一种辅助方案,能减少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导致偏瘫合并心理障碍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认知功能和心理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FMA和MMSE评分明显提高(t=-7.93,P0.01,t=2.98,P0.01),HAMD评分显著下降(t=-7.93,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治疗,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的改善,同时也能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综合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的干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理量表对225例卒中患者应用SCL-90、SDS、SAS进行心理评估。将存在,心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增加了阶梯式心理治疗。评定与比较两组患者SCL-90、SDS、SAS、SF-36的分值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70.67%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以抑郁、焦虑多发。实验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患者易出现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患者的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遵医嘱服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定期复查)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1%,高于对照组的7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及胃溃疡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和减轻不良心理,促进疾病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以焦虑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用于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市骨科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名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心理干预措施基础上给予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要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8,6.88;P0.01);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总满意率为95.77%,对照组骨折愈合总满意率为83.82%,两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5)。结论骨折患者多存在焦虑与抑郁等心理问题,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用于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于骨折愈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矫治效果。方法将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3名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9例,对照组54例,分别在入院时、干预6周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量表(EPQ)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6周后抑郁、焦虑程度显著降低(P〈0.01),且抑郁、焦虑减轻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具有不稳定性人格特征的家属干预6周后抑郁、焦虑减轻程度明显大于稳定性人格特征的家属(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绪障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情绪和具有不稳定性人格特征家属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药物治疗与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焦虑障碍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门诊90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和观察组(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给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对熙组明显高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校三年级456名文、理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26人)和对照组(230人)。两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前组开展以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恋爱的心理健康、应急与心理健康、心理防御的措施、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等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后组不参加心理健康月教育。两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评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总样本焦虑和抑郁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0.42%、16.72%。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194,3.615;P〈005),中度以上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也明显下降(X2=9.353,5.802;P〈0.05)。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抗抑郁药物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干预效果,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90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伴认知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HAMA、MMSE和Barthel指数(MBI)评分分别为(8.76±4.98)、(7.02±2.82)、(22.27±3.00)和(56.64±11.99),与对照组(11.42±5.66)、(8.98±4.02)、(19.42±3.23)和(49.13±10.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辅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同时由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作用。方法抽取某医院抑郁症住院患者96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8例和心理护理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情绪和自我接纳程度的差异。结果 1心理护理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8周的治疗,情绪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抑郁和焦虑情绪实测值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7,6.40;P0.05)。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在治疗前抑郁和焦虑没有统计学差异,经8周治疗后,心理护理组在治疗后的抑郁、焦虑实测值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4.24;P0.05);2心理护理组经8周治疗后,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4,6.80,9.28;P0.05)。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在治疗前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及总分没有统计学差异,经8周治疗后,心理护理组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及总分均比常规护理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8.35,7.57;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要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还要结合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去势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外,予以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由专职护士分别于干预前、术后7天及1个月(门诊复查时)与患者进行访谈,填写问卷进行评定。结果术后7天干预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及认知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45,P0.01;t=2.39,2.08,2.51;P0.05),而SAS及SD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2.57,2.44;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改善前列腺癌去势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为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提出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8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按骨科相应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即入院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结果入院时患者普遍存在情绪障碍、焦虑、抑郁等;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经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前1 d的焦虑程度比入院时明显减轻(P〈0.05);对照组术前1 d的焦虑程度比入院时反而加重(P〈0.05);但两组的抑郁评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28例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术前紧张、恐惧心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8%以上。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对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把符合标准的焦虑症患者(6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5人)和对照组(32人),对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对照组患者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对两组患者施测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前的SAS总分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1个月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被试的SA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739,3.663;P0.01);治疗前,实验组被试HAMA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062,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HAMA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