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为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只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趾和第2趾动、静脉分布规律,测量血管长度及直径;模拟游离踇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术式设计。结果第1跖背动脉在第1趾蹼深层发出2分支:踇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和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踇趾腓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进入皮瓣)长度(1.82±0.12)cm,直径(1.08±0.06)mm;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近侧趾间关节)长度(0.90±0.16)cm,直径(0.82±0.13)mm。静脉分深浅两层,第1、2趾背侧浅静脉汇流入足踝内侧的大隐静脉。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结论 趾、第2趾动、静脉血管可保障趾甲皮瓣、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血供,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适合设计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  相似文献   

2.
以趾背动脉为血供的趾背皮瓣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以趾背动脉为血供的趾背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9例(18侧)红色乳胶灌注及1例(2侧)墨汁灌注的成人足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趾背动脉走行及其营养皮瓣的血供范围。结果 趾背动脉起始于第1跖背动脉,血管外径(0.9±0.2)mm,沿途发出4~8条细小分支营养邻近皮肤。当趾腓侧趾底动脉从第1趾底动脉发出时,趾背动脉粗大;当趾腓侧趾底动脉从第1跖背动脉发出时,趾背动脉较细,但直径仍大于0.5 mm。结论 趾背动脉起始、走行恒定,外径较粗,有较多皮肤穿支和恒定血供范围,以趾背动脉为供血动脉,可设计趾腓侧趾背皮瓣或趾甲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游离母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0只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系统观测母趾和第2趾动、静脉分布规律,测量血管长度及直径;模拟游离踇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术式设计。 结果 第1跖背动脉在第1趾蹼深层发出2分支:踇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和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踇趾腓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进入皮瓣)长度(1.82±0.12)cm,直径(1.08±0.06)mm;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近侧趾间关节)长度(0.90±0.16)cm,直径(0.82±0.13)mm。静脉分深浅两层,第1、2趾背侧浅静脉汇流入足踝内侧的大隐静脉。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 结论 母趾、第2趾动、静脉血管可保障母趾甲皮瓣、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血供,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适合设计游离母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以(足母)趾背动脉为血供的趾背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对9例(18侧)红色乳胶灌注及1例(2侧)墨汁灌注的成人足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足母)趾背动脉走行及其营养皮瓣的血供范围.结果 (足母)趾背动脉起始于第1跖背动脉,血管外径(0.9±0.2)mm,沿途发出4~8条细小分支营养邻近皮肤.当(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脉从第1趾底动脉发出时,(足母)趾背动脉粗大;当(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脉从第1跖背动脉发出时,(足母)趾背动脉较细,但直径仍大于0.5 mm.结论 (足母)趾背动脉起始、走行恒定,外径较粗,有较多皮肤穿支和恒定血供范围,以(足母)趾背动脉为供血动脉,可设计(足母)趾腓侧趾背皮瓣或(足母)趾甲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吻合血管神经第1跖趾关节移植重建肘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法: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第1跖趾关节的血管神经分布及关节的构造,24只足部动脉铸型标本对关节支作对照观察。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血供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踊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腓侧关节支多和粗于胫侧,关节支外径0.3~0.5mm。关节支发自第1跖背动脉、腓侧趾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近侧支。关节的神经支与动脉相似,主要发自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内侧支、第1趾足底总神经和趾底固有神经。结论:吻合血管神经的第1跖趾关节移植适用于修复重建单纯性肘关节缺损或强直,供区移植骨融合对足的外形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为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血管造影.观测(足)横动脉、第1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足)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结果:(足)横动脉与跗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足)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1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动脉环.(足)横动脉外径(1.3±0.2)mm,伴行静脉外径(1.1±0.3)mm,多为1条,占91.6%,偶见两条,占8.4%.(足)趾胫侧趾底同有动脉外径为(1.1±0.2)mm,伴行静脉外径(1.1±0.2)mm,多为1条,占95.8%,偶见2条,占4.2%.(足)趾腓侧趾底同有动脉外径为(1.5±0_3)mm,伴行静脉外径(1.3±0.3)mm,多为1条,占93.7%,偶见2条,占6.3%.结论: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可设计两种术式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以(足)横动脉为血管蒂或以(足)趾底内侧动脉浅支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的双血管蒂,使该岛状皮瓣旋转点前移,血管蒂延长,临床应用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弄清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方法:正常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24只,观测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结构,各关节血管及神经的分布情况。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第1跖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关节前和关节后6部分关节支。趾趾间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结论: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丰富,但跖侧多于背侧,腓侧多于胫侧,故这些部位手术时,切口尽可能在背胫侧,以减少对关节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第二、三跖趾关节移植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30只足标本上观察了第二、三跖趾关节的动脉供应,其中20只足标本还观察了关节的神经支配。每个关节规律地有背胫、腓侧,跖胫、腓侧和跖趾关节后五部分动脉关节支。作关节移植时,若以一条跖背动脉为蒂可有胫侧6支以上或腓侧7支以上的动脉关节支供血。神经蒂可选用趾背总神经或趾底总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临床设计切取母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15只(左侧6例,右侧9例,男性11例,女性4例)新鲜足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布规律和特点。 结果 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存在,根据其起源分为:Ⅰ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内侧发出9例,占60.00%,起始处直径(1.21±0.34)mm;Ⅱ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在近节趾骨由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内侧发出3例,占20.00%,起始处直径(1.13±0.26)mm;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与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在近节趾骨共干发出3例,占20.00%;根据分支优势可分3种亚型:Ⅲa型:第1跖背动脉分支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82 mm,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53 mm;Ⅲb型: 母趾腓侧趾底分支动脉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51 mm,母趾腓侧趾底动脉起始处直径0.71 mm;Ⅲc型: 第1跖背动脉分支与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分支等大型(均细型)1例,占6.67%,分支在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41mm,分支在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43 mm。所有类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延伸入甲床,并有皮支滋养上甲皮及腓侧甲廓。 结论 以母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可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该术式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安全,并有营养神经伴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临床设计切取母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15只(左侧6例,右侧9例,男性11例,女性4例)新鲜足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布规律和特点。 结果 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存在,根据其起源分为:Ⅰ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内侧发出9例,占60.00%,起始处直径(1.21±0.34)mm;Ⅱ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在近节趾骨由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内侧发出3例,占20.00%,起始处直径(1.13±0.26)mm;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与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在近节趾骨共干发出3例,占20.00%;根据分支优势可分3种亚型:Ⅲa型:第1跖背动脉分支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82 mm,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53 mm;Ⅲb型: 母趾腓侧趾底分支动脉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51 mm,母趾腓侧趾底动脉起始处直径0.71 mm;Ⅲc型: 第1跖背动脉分支与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分支等大型(均细型)1例,占6.67%,分支在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41mm,分支在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43 mm。所有类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延伸入甲床,并有皮支滋养上甲皮及腓侧甲廓。 结论 以母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可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该术式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安全,并有营养神经伴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塑第2趾后再造拇指的新术式。方法对12例再造手指,利用第2跖背动脉或第2趾底总动脉在第3足趾发出的分支的血管,设计局部转移皮瓣,将其嵌入第2足趾中节的腓侧,以增加第2足趾的周径;利用趾背动脉之间、趾背与趾足底动脉之间、趾足底动脉之间存在的吻合,设计趾腹皮瓣,将其嵌入第2足趾跖侧,消除再造手指狭细的形态;将第2足趾整形后,再移植于手部,再造拇指。结果 12例18指,32个局部转移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第3足趾血运无影响,再造手指外形非常满意。结论以第2、3足趾局部转移皮瓣将第2足趾整形,再进行拇指再造,此法是改善再造手指外形的良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解剖观测趾足底固有动脉趾端动脉弓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特点。 方法 选取新鲜成人足标本8只,分别经足背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对第2趾趾足底固有动脉进行显微解剖,观察趾足底固有动脉弓的出现概率,位置及其口径,趾端动脉弓发出的弓上动脉的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分支数目及血管口径情况。 结果 第2趾趾足底固有动脉趾端动脉弓恒定,动脉弓的外径为0.5~0.8 mm,平均外径为0.64 mm,动脉弓距趾端的距离为9.5~13.0 mm,平均为11.1 mm。动脉弓上发出5支恒定的分支,即趾端弓上动脉,我们将其命名为第1~5支趾端弓上动脉(由胫侧至腓侧)。 结论 第2趾趾端动脉弓及其发出的弓上动脉解剖恒定,可以采用弓上动脉为蒂的微型轴型皮瓣改善第2足趾再造后外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足母)趾腓侧皮瓣修饰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新方法。方法对16例手拇指缺如病人,在切取第2足趾再造拇指时,携带足母趾腓侧皮瓣,并将其嵌入第2足趾跖侧,消除第2足趾中段狭细的形态。-结果16例再造的拇指及携带的皮瓣全部成活,再造拇指外形非常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足母趾腓侧皮瓣嵌入第2足趾,使再造拇指外形更接近正常的拇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趾足底动脉和趾底固有动脉的走行规律与不同平面血管外径的显微解剖研究,以及临床应用6类足趾微型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部分缺损,为足趾微型组织瓣移植的血供重建提供指导。 方法 利用12只新鲜尸体足标本,对第1~4趾足底动脉、第1~4趾趾底固有动脉进行显微解剖、观察、测量分析。临床应用6类足趾微型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部分缺损51例。 结果 第1~4趾足底动脉由足底深弓发出,起始外径为 (1.24±0.36)、(1.16±0.32)、(1.10±0.27)、(1.09±0.29) mm。第1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起始外径为(1.09±0.21) mm;第2~4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起始外径为 (0.98±0.24)、(0.85±0.18)、(0.82±0.17) mm。临床应用51例足趾微型组织瓣游离移植全部成活,功能恢复均为优,外观优良。 结论 第1~4趾足底动脉解剖位置与走行恒定。第1趾微型组织瓣的主要供血动脉为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2~4趾微型组织瓣的主要供血动脉为胫侧趾底固有动脉。  相似文献   

15.
第一跖底动脉的外科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前第二趾移植和(?)趾甲皮瓣移植重建手功能的术式,常采用足背动脉与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但该血管蒂常有变异,据临床的实践经验,改用第一跖底动脉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分离第一跖底动脉难度较大,故在55例足标本和13例血管铸型标本上观察了第一跖底动脉有关的外科解剖,讨论了利用第一跖底动脉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16.
趾主要血管神经断层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拇指再造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男19,女11)成人趾作组织切片,取近、远侧横纹及二者中点处的横断层切片,对趾跖固有动脉和神经的位置、管径进行观测。结果趾跖腓侧固有动脉和神经,Ⅰ断层腓侧动脉3、4区出现率为92.31±4.95%,Ⅱ、Ⅲ断层位于4、5区内者占86.54±6.34%。Ⅰ、Ⅱ、Ⅲ断层腓侧神经4、5区出现率为97.45±2.88%,它们纵径平均值分别大于1.08mm和1.63mm。趾跖胫侧固有动脉和神经在8、9区内者均高于92%以上,其纵径平均值分别大于0.68mm和1.67mm。结论腓侧动脉截面积均大于胫侧,腓侧可被视为优势动脉。神经与同名动脉基本位于同一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