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国人内侧髌股韧带形态学的观察并测定纤维束应变,为临床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提供生物力学参考。观察10例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内侧髌股韧带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紧张-松弛模式,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分别测量在髌骨外推实验下屈膝0°、30°、60°、90°和120°等5个角度时纤维束应变。结果表明,内侧髌股韧带在膝关节屈曲过程中呈交替紧张-松弛。在髌骨外推实验条件下,同一纤维束在不同角度之间应变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内侧髌股韧带力学行为特点,为临床重建提供生物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内侧髌股韧带止点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国人内侧髌股韧带止点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髌骨稳定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观测国人内侧髌股韧带止点的解剖学特点。 结果 内侧髌股韧带在股骨端附着于收肌结节与股骨内上髁之间的骨脊上,此处纤维薄而窄,向前逐渐增宽增厚。在髌骨端,附着于髌骨内缘上2/3,此处最厚最宽。 结论 揭示了内侧髌股韧带止点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取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术前和术后影像学结果、Lysholm 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 Kujala 髌股关节评分,观察重建韧带长度变化。 结果 19例均获随访,时间( 25.7±8. 56) 月(12~48月),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及恐惧征,无髌股关节疼痛加重,X线显示Q角在正常范围,膝关节CT(屈膝45°)显示患者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从术前平均(-1.2±6.8)°(-16°~8°)提高至术后(11.2±5.1)°(5°~18°),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年Lysholm 评分及Kujala 髌股关节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重建韧带长度术后即刻平均为(57.81±6.76)mm,术后1年为(58.36±6.87)mm,无明显松弛。 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二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有效恢复髌股关节位置和功能,预防复发,术后1年韧带无明显松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对10例(13膝)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髌骨脱位及半脱位患者,在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的的基础上,配合胫骨结节内移等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均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1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69.6±3.9),术后平均(94.1±3.7).结论: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为主的综合术式治疗髌骨脱位能有效减轻症状防止复发,,对维持髌骨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鞍沟区法确定股骨止点关节镜下进行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39例患者,均使用鞍沟区法确定股骨止点进行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通过股骨内上髁、股骨内收肌结节、腓肠肌内侧股骨止点三点围成的鞍沟中点确定等距点。记录患者行MRI或屈膝30°CT测量髌股适合角(PCA)、髌骨倾斜角(PTA),并通过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测量股骨隧道距离等距点(Schottle点)位置。结果 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0~15个月,平均(12.21±4.55)个月。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不愈合、再脱位情况。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由术前(35.84±7.17)分、(39.42±6.6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9.63±5.49)分、(90.37±4.44)分;膝关节影像学角度PCA及PTA由术前的(22.84±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内侧髌胫韧带(MPTL)的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重建技术及其临床疗效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22年5月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MPTL解剖、生物力学及重建技术研究文献47篇;通过对上述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筛选,补充检索21篇。按照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7篇文献(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42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MPTL位于膝关节内侧支持带第二层,起自髌骨内侧下端。沿内下方走行,止于胫骨前内侧近端。MPTL内侧总约束力约为5%,并且主要在膝关节屈曲30°~90°的倾斜和旋转中发挥作用。此外,初次髌骨脱位常伴有内侧髌股韧带(MPFL)和MPTL的联合损伤。MPTL参与的重建方式主要分为单纯MPTL重建和MPFL联合MPTL重建,前者临床研究疗效良好,但单纯重建MPTL无法恢复内侧支持带原有的生物力学结构,故不推荐在临床中应用。在多项MPFL联合MPTL重建临床研究中,患者术后功能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以及髌骨高度、胫骨结节-滑车沟、髌骨外移度等影像学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但MPFL联合MPTL重建手术适应证仍未达成共识。结论 对MPTL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MPTL在维持髌股关节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因此,MPFL与MPTL联合重建能恢复内侧支持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为了满足临床需要,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论证该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的术式可行性及可能的风险,探讨转位肌腱固定方法。 方法 解剖观察30侧尸体标本的大收肌腱及内侧髌股韧带形态及其周围血管神经等毗邻关系;测量收肌结节至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距离、收肌结节至大收肌腱移行部距离;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 结果 大收肌腱长度(收肌结节至收肌裂孔距离)为(105±14)mm(77~129 mm),内侧髌股韧带轴长长度为(46±6)mm(33~57 mm),收肌结节至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距离为(9±2)mm(6~13 mm),收肌结节至大收肌腱移行部距离为(124±11)mm(102~144 mm)。 结论 长约55 mm的大收肌腱通过转位固定于髌骨内侧缘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行,大收肌腱作为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供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伸膝装置应用解剖及其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软组织平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2例新鲜、80例固定成人膝关节标本伸膝装置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髌前三层不同走向的纤维膜性结构包被伸膝装置。股外侧肌腱、股内侧肌、股最内侧肌与股直肌腱分别成33.50°±6.19°、54.5°±8.20°、78.60°±8.52°角。矢状面股直肌腱与髌腱成12°(3°~20°)夹角。股四头肌腱扩张部向下扩展形成髌内、外侧支持带(MPR、LPR)。内侧髌股韧带(MPFL)长(47.60±5.59)mm,宽(19.70±6.13)mm。膝关节肌为独立肌肉,是膝关节重要的滑移装置并维持髌骨内侧稳定结构。结论:TKA术中髌骨软组织平衡,关键在于准确分层缝合股最内侧肌止点和MPFL,必要时松解髌骨外上角股外侧肌腱或LPR。术中防止膝关节肌内侧束撕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上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或体部撕裂多采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为促进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后的腱骨愈合,研究者采用了包括生长因子、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在内的多种生物治疗技术。目的:探讨自体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联合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修复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8)与对照组(n=19),试验组接受自体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联合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对照组接受单纯自体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状态,通过MRI及CT片测量髌股关节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评估髌股关节的稳定性及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1)两组术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5),术后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P <0.05);试验组术后6个...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显示,关节镜下膝关节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可以恢复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但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及髌股关节匹配程度却受股骨及胫骨隧道中心位置的影响。目的:分析青壮年前交叉韧带重建不同股骨隧道中心点位置与髌股关节软骨情况及髌骨倾斜的关系,同时对患者研究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对髌股关节软骨及髌骨位置影响最小的股骨隧道位置的选择。方法:将70例经过术前磁共振检查、查体及术中关节镜探查明确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的奇偶将所有患者分为类等长组(使用股骨定位器定位于髁间窝外侧壁过顶点远端7 mm打入克氏针)和类解剖组(于髁间窝外侧壁、原前交叉韧带足印中心方向打入克氏针)。采用标准化网格系统上的近-远-前-后平面对股骨隧道中心坐标进行评估;前-后-内-外平面对胫骨隧道中心坐标进行评估,标记为象限Y%和象限X%。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髌股外侧角的差值、软骨定量T2值有无差异以及各研究因素之间相关性。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试验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类解剖与类等长两组之间基线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髌股外侧角差值类解剖组(0.57±0.33)°<类等长组(1.55±0.36)°(P<0.001);②类解剖组髌骨内侧、髌骨外侧、滑车软骨T2值均小于类等长对应值;③象限X%与髌股外侧角差值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664,P<0.01);象限Y%与髌股外侧角差值呈正相关(R=0.804,P<0.01);髌股外侧角差值与滑车及髌骨外软骨T2值明显正相关(R=0.651,0.655,P<0.01);滑车及髌骨外侧软骨T2值与术后Lysholm评分呈负相关(R=-0.505,-0.529,P<0.01);象限Y%与髌骨外侧T2值高度相关(R=0.825,P<0.01),与滑车软骨T2值显著相关(R=0.798,P<0.01);象限X%与髌骨外侧及滑车软骨T2值呈显著负相关(R=-0.639,-0.657,P<0.01);④结果说明,通过对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髌股关节改变的研究,发现类解剖重建相对于类等长重建后,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和髌骨倾斜角度更小,要求手术者尽可能将股骨隧道中心点位置放置于类解剖位置,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髌股关节的退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重建治疗的2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4.0~29.5岁,平均19.4岁。测量TT-TG距离、髌骨倾斜角,计算Caton指数。术前、术后通过Kujala、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前TT-TG距离均小于20 mm、髌骨倾斜角小于20°,Caton指数0.9~1.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脱位复发,术前术后Kujala评分分别为(51.32±5.52)分、(82.45±3.38)分;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53.25±5.85)分、(89.65±4.75)分;术前、术后髌骨倾斜角为13.15°±1.67°,6.94°±1.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重建治疗无严重骨性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近期随访无复发,可以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knee-cap,RDP)的疗效。方法采用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1例,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9岁,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表评估膝关节功能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9.7月,优良19例,可差2例,优良率90.4%。结论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内侧髌骨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对于髌骨不稳的治疗,临床上一般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方法众多,每种方法各有侧重,对于使用何种方法治疗髌骨不稳,目前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移植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 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膝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髌骨脱位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移植肌腱双束解剖重建。 结果与结论:重建后随访2~16个月,观察患者关节稳定性及灵活度。46例患者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患膝轻度伸直受限1例,重建后均未见髌骨复发脱位。重建后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Kujala评分均高于重建前(P < 0.01)。结果证实,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自体移植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膝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变化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10具正常成年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分辨出MPFL股骨端及髌骨端止点中心O,分别在股骨止点上取收肌结节中点(A)、股骨止点的近点(B)、中点(C)、远点(D)以及股骨内上髁中点(E)5个测试点,测量膝关节屈曲0°、30°、60°、90° 、120°时各测试点长度的变化。结果 比较各测试点的长度变化发现,其中收肌结节(A)、股骨止点的近点(B)这两点长度变化较小,且最大值均不超过3 mm。其中对AO和BO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MPFL重建时应尽量以其股骨端止点的上缘(即近点)为中心建立隧道,根据需要可适当向收肌结节侧偏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增加,发生髌骨脱位的患者日益增多,且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一旦发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并可能会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或造成慢性残疾。急性髌骨脱位经保守治疗后脱位复发率高。发生再脱位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股骨滑车发育不良,髌骨高位,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增大以及髌骨外倾等。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式有股骨滑车成形术、胫骨结节内移术,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和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等。针对不同损伤或病理特点的髌骨脱位患者,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背景:髌韧带在膝关节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的作用,因其断裂比较少见,临床上误诊率较高。目前重建髌韧带的方法较多,疗效报道不一,治疗不当容易出现髌骨位置不良,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 目的:探讨保留止点自体肌腱移植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8例单侧陈旧性髌韧带断裂的患者行保留止点的半肌腱、股薄肌重建髌韧带,髌韧带重建后行半环形石膏后托固定屈膝15°1周,髌韧带重建后2周拆除切口缝线,3周去除石膏行股四头肌等长等张练习,6周时佩戴可调节膝关节护具进行膝关节活动度锻炼,3次/d,每周增加10°。髌韧带重建3个月后允许完全负重行走。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髌韧带重建后无并发症,X射线示髌骨恢复正常高度。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髌韧带重建后24个月行走2 km以上膝关节无不适。与髌韧带重建前相比,髌韧带重建后24个月患者的Lysholm评分明显增加(P < 0.05),说明保留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重建髌韧带可重建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  相似文献   

17.
髌内侧支持带的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髌内侧支持带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对髌股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采用5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膝标本,观测髌内侧支持带的形态学特点。结果:髌内侧支持带包括浅、深两层。浅层较薄,深层又包括内侧髌股韧带(100%)、内侧髌胫韧带(100%)和内侧髌半月板韧带(80%)三个独立结构,其中内侧髌股韧带是将髌骨同定于股骨的主要结构。结论:在髌内侧支持带中,内侧髌股韧带对限制髌骨外移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不伴有骨性畸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2月芜湖市中医院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解剖重建MPFL的12例不伴有骨性畸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14~46(27.75±10.14)岁。所有患者术中髌骨侧采用2枚带线锚钉固定移植物,关节镜下调节张力后股骨侧采用界面挤压螺钉固定移植物。术后定期进行随访,主观评价髌股关节摩擦感、髌骨异常活动、髌骨外推试验及外推恐惧试验、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检测,影像学(X线片及CT)评估测量骨道位置,采用Lysholm、Tegner和Kujala主观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均无髌骨再脱位、髌骨错动,0°位和屈膝3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术前为(66.00±4.71)分、末次随访为(92.67±3.23)分,Tegner评分术前为(3.33±0.89)分、末次随访为(5.33±0.78)分,Kujala主观评分术前为(53.67±3.23)分、末次随访为(91.50±2.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48、32.176、89.350, P值均<0.01)。结论 对于不伴有骨性畸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解剖重建MPFL,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关节镜下行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内侧髌骨支持带紧缩手术前后髌股关节应力分布的改变情况。方法建立髌股关节紊乱患者关节镜手术前后髌股关节三维模型,并计算分析在加载200 N载荷下模型在不同屈膝角度(30°、60°、90°、120°)时的髌股关节最大应力和应力分布。结果关节镜术后模型不同屈膝角度的髌股关节最大应力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前髌股关节应力集中在髌股外侧关节面,而术后髌股关节应力得到重新分配。结论关节镜下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内侧髌骨支持带紧缩手术后,髌股关节不同屈膝角度的应力得到改善,为关节镜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恢复髌股关节内外侧关节面压力平衡提供客观理论依据。对于临床上存在力线异常的早期髌股关节紊乱患者,建议应尽早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20.
内侧髌股韧带(MPFL)是髌股关节内侧的主要静力结构,对稳定髌股关节内侧,防止其外脱位起重要作用。临床上MPFL损伤,可引起膝痛、髌骨不稳定等。对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者,临床上可行保守治疗,但易复发,早期手术治疗近年为一些学者所提倡。本文对MPFL的解剖、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