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期“经动脉导管髂内动脉栓塞与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治疗骨盆骨折动脉出血的疗效比较”文献[20]: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23例,均行股动脉插管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盆腔探查止血;15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6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患者行骨盆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6例一期钢板内固定。结果显示,23例患者均被抢救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2h,平均腹主动脉阻断时间46min,平均输血量4000mL。14例患者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平均回输血量1500m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入路腹膜后间隙的解剖要点及在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应用。  方法    37具国人尸体标本左右两侧髂腹股沟入路显露腹膜后间隙,观测血管、输尿管走行关系及肠系膜下动脉和输尿管、睾丸(卵巢)动静脉的前移距离。并临床应用该入路抢救1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男10例,女2例。  结果    腹膜后间隙内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等紧贴盆壁与壁腹膜间有腹膜外脂肪相隔;肠系膜下动脉、睾丸(卵巢)动静脉与壁腹膜之间有致密结缔组织连接,易随壁腹膜掀起,输尿管上部与壁腹膜有连接,下部连接松弛;在L4椎体平面肠系膜下动脉可前移19.3 mm,睾丸(卵巢)动静脉可前移26.4 mm(右)和28.0 mm(左);输尿管可前移37.0 mm(左)和41.0 mm(右)。临床应用该入路抢救1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术中对腹主动脉临时压迫阻断控制出血,抢救休克,修复或结扎损伤血管,复位固定骨折。11例成功,1例死亡;无血管、神经再损伤发生。  结论    经髂腹股沟腹膜后间隙入路手术可充分显露盆腔大血管,对腹主动脉临时压迫阻断可快速控制出血,纠正休克,提高了骨盆骨折大出血抢救成功率,是救治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栓塞EVAR术后II型内漏侧支或(和)瘤囊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30具成人尸体标本(男性18具,女性12具)上对肠系膜上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髂内动脉、髂腰动脉及可能出现的副肾动脉的始端外径、位置、走行、距主动脉分叉距离及与相关夹角进行观测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讨论。 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均起自腹主动脉前壁,位置固定,变异较少,矢状位与腹主动脉夹角分别为50°,23°;所有标本中边缘动脉均完整、无变异或缺如,未发现Riolan弓;观测中发现2例有副肾动脉,出现率6.7%,起始及发起高度变异较大;腰动脉、骶正中动脉的数量以及位置相对固定,腰动脉位置对应其椎体稍下方走行,与髂腰动脉有吻合现象;髂内、外动脉夹角甚小(26°)或为0°,两者几乎平行下降。 结论 掌握EVAR术后II型内漏的反流动脉解剖学特点的是插管栓塞治疗的先决条件,术中应根据II型内漏的反流动脉分布、吻合变异情况选择不同的栓塞途径和方法,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急诊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方法。方法15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5-59岁,平均年龄36岁。接诊时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3例由急诊科直接送导管室,12例保守治疗2.0-12.0h,血压不稳定或持续下降而行急诊动脉栓塞术,选择性或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或分支栓塞。栓塞剂取明胶海绵。结果15例栓塞全部成功,立刻止血,血压上升或稳定。结论急诊应用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急救止血手段。  相似文献   

5.
髂外动脉是髂总动脉的直接延续,很少发生畸形.作者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局部解剖时,发现l例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弯曲畸形,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给临床检查、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0%的福尔马林固定的男尸1具,约45岁,身高155 cm,发育正常,双下肢对称等粗,外观无任何畸形.解剖显露腹后壁及盆部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用量角器测量其夹角,游标卡尺测量其径线.  相似文献   

6.
肝癌患者肝动脉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己确诊为肝癌的327位患者做的486人次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现肝癌患者肝动脉的变异很大。327位肝癌患者首次肝动脉造影,肝动脉有变异的35例,变异率为10.7%。经过1~3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动脉造影159人次,共115例,肝动脉有变异的37例,肝动脉变异率为32.1%,变异的肝动脉主要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右膈下动脉或直接由腹主动脉和脾动脉发出。本文详细叙述了肝癌患者变异肝动脉的起始方位,以便对我们在今后肝癌导管治疗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子宫、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于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和/或栓塞后1周(平均值)行肿瘤手术切除,并作对比。结果 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特点。双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后手术切除的12例与单纯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6例相比较;术前灌注加栓塞可使肿瘤明显减小,术中出血极少(平均约50ml),手术野更清楚,肿瘤更有可能完全切除。结论 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或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经侧枝循环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例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应用RH、Cobra配合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2例经腹腔干插管至肝段水平行化疗栓塞。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至肝段水平,并行化疗及栓塞治疗,插管成功率为77.8%(7/9);4~6周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2例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行灌注化疗。结论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脏可形成丰富的侧枝循环,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尤为常见,应用RH、Cobra导管配合微导管技术,多能顺利插管至肝段水平对肝癌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9.
陈云  李政浩  杨国学  丁晓匀 《医学信息》2010,23(14):2405-2406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高危晚期膀胱癌并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介入治疗技术,对8例高危晚期膀胱癌并发出血患者进行双侧髂内动脉和相关供血支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8例患者在栓塞术后24h均可见尿液颜色变浅,6例在48h后出血停止;2例60h出血减少,经止血、持续膀胱冲洗后,血尿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高危晚期膀胱癌并发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髂内动脉化疗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输尿管腹盆腔段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特征,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安全游离输尿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女性盆腔CTA数据65例,对盆部动脉、输尿管、子宫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输尿管到盆腔动脉、子宫的间距,观察输尿管腹盆段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结果 输尿管跨越髂动脉有3种类型:左侧:髂总动脉(33.84%)、髂总动脉分叉处(13.85%)、髂外动脉(55.38%);右侧:髂总动脉(27.69%)、髂总动脉分叉处(20.00%)、髂外动脉(52.30%)。“输尿管隧道”入口处对应宫颈旁占66.15%,输尿管进入膀胱处对应阴道占70.7%。腹主动脉分叉处与输尿管间距:左侧(32.45±6.24)mm,右侧(39.3±5.78)mm;髂总动脉分叉处与输尿管间距:左侧(10.55±4.85)mm,右侧(13.34±5.49)mm;输尿管隧道入口处与宫体间距:左侧(16.94±6.83)mm,右侧(18.11±6.53)mm;输尿管与宫颈内口外侧缘间距:左侧(19.26±7.62)mm,右侧(22.5±7.41)mm;输尿管与宫颈外口外侧缘间距左侧(17.06±6.19)mm,右侧(22.49±4.94)mm。以上左右两侧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熟悉腹盆段输尿管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中预防输尿管损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354例重症先心病婴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合并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并发症患儿318例(89.8%)。根据不同手术方式,术中采用浅度低温(80例,22.6%)、中度低温(191例,54.0%)和深低温低流量灌注(79例,22.3%)以及深低温停循环(4例,1.1%)的体外循环方法;心肌保护措施采用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80例)或阻断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4∶1冷血停搏液(274例);复温后行平行超滤与改良超滤联合应用。结果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时间为(112.11±31.37)min,阻断主动脉时间(56.12±22.17)min;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时间为(79.3±19.1)min,阻断腔静脉时间(39.1±11.8)min;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体外循环时间为114~161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56~116 min,停循环5~16 min。253例开放主动脉后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92.3%(253/274),全组8例停机困难,术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为3.1%。结论针对具体患儿制定合理的预充预案、选择高质量的体外循环管道和氧合器,术中选择合理的体外循环方案、常规进行超滤和加强重要脏器保护是重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h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前瞻性选择100例患有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51),关节置换完成后松止血带前自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入氨甲环酸10 mL(含1000 mg)+0.9%氯化钠10 mL,注入后引流管夹闭3 h;对照组(n=49),同期关节腔注入0.9%氯化钠溶液20 mL,注射后引流管未夹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7、14 d血红蛋白含量、术后最大血红蛋白丢失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1 dD-二聚体值、术后7 d下肢静脉血栓(VTE)发生率、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其中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1、7、14 d血红蛋白平均含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大血红蛋白丢失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总失血量分别为(712.6±260.5)mL、(1109.6±350.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输血量分别为(27.0±49.2)mL、(232.0±119.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输血患者分别为5例和21例,输血率分别为9.8%和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 P<0.05)。两组术后1 d D二聚体含量均升高,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术后7 d 两组患者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 P>0.05),术后皮下瘀斑面积>1%的发生率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构建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动物模型,探讨模型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劣性。方法家犬20只随机分为头臂干组和降主动脉组,以小口径异种血管为桥血管。左侧第4肋间切口入胸,先行头臂干动脉或降主动脉端血管吻合,再行冠状动脉端血管吻合,术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果 2组犬均无术中死亡。头臂干组和降主动脉组主动脉端血管吻合用时分别为(33.9±4.8)min和(29.6±3.5)min(P0.05),冠状动脉端血管吻合用时分别为(28.5±3.0)min和(28.1±2.3)min(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5±16.2)mL和(66.5±12.3)mL(P0.05)。降主动脉组术中侧壁钳夹降主动脉后股动脉血压明显降低,术后2只犬出现黑便。结论将小口径异种血管吻合在头臂干动脉或降主动脉均可成功构建犬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模型;降主动脉组股动脉血压波动大,存在腹腔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头臂干组血管吻合用时稍长,但术中股动脉血压波动小,模型构建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重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方法,为危重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安全实施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施行半岁内危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60例,男156例,女104例,年龄3 d至6个月,平均(4.1±2.2)月,体重2.1~8.3 kg,平均(4.2±1.3)kg。CPB预充液以林格氏液为主,使晶胶比维持在(0.35∶1)~(0.6∶1),血细胞容积25%~28%。心肌保护均采用含血停跳液。CPB使用进口膜肺249例(95.8%),国产膜肺11例(4.2%),转流方式包括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转流33例,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转流168例,深低温低流量转流57例和深低温停循环2例。转流时间15~238 min,平均(78±36)min;阻断时间6~159 min,平均(47±23)min;术中使用改良超滤和/或普通超滤233例(89.6%),滤出液体50~650 mL,平均(230±140)mL。结果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5~176 h,平均(16.5±8.6)h;入住ICU时间48~202 h,平均(72.6±29.8)h;术后住院时间12~28 d,平均(16.2±4.7)d。术后发生低心排28例(10.8%),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30例(11.9%)。全组死亡22例(8.5%),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15例,心律紊乱3例,呼吸衰竭2例,因喂养不当误吸窒息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其余患儿恢复顺利,未发生与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CPB期间和术后的液体管理及高质量CPB器材的使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超选择性插管人犬空肠动脉分支后用聚乙烯醇(polybvinyl alcohol particles,PVA)颗粒栓塞,观察肠壁缺血坏死程度和范围,探讨其安全性。方法44只犬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2只):空肠动脉二级分支水平远端栓塞;B组(22只):空肠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水平栓塞。分别注入大小为150-250μm(A1组6只,B1组6只)、355~500μm(A2组8只,B2组8只)和710—1000μm(A3组8只,B3组8只)PVA颗粒。少量、缓慢、间断推注PVA,血流停滞时即停止。术后3、7、14d,处死犬取出空肠行大体及病理学观察。结果栓塞技术成功率为95.5%。PVA颗粒量为5.10mg。注入150~250μm、355~500μm、710~1000μmPVA颗粒肠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81.8%(9/11)、40.0%(6/15)、25.0%(4/1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发生肠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1.9%(13/21)、28.6%(6/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同一栓塞水平下,PVA颗粒越小则越易发生肠坏死。最佳的栓塞水平在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水平,PVA颗粒大小应选择710~1000μ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经皮肾碎石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0例患者行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辅助装置经皮肾碎石术,B组200例患者行传统人工肾积水穿刺定位经皮肾碎石术。比较2组患者建立穿刺通道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结果 A组195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5例患者2次穿刺定位经皮肾造瘘成功。B组157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40例患者行2次或者多次穿刺定位,3例患者穿刺定位失败。A组和B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分别为(1.8±0.7)min vs.(2.5±1.2)min,(112.7±51.0)mL vs.(270.2±89.3)mL,(1.1±0.2)次vs.(1.8±0.7)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备新型人工肾积水可为经皮肾穿刺造瘘提供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聚醚醚酮棒(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对比分析分别采用PEEK棒内固定(P组,13例)及传统钛棒固定(T组,15例)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两组患者的资料,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以及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P组术前JOA评分10.53±1.90,术后为24.1±1.93,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3.7±9.33)%;T组术前JOA评分为9.33±1.95,术后为23.7±1.83,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3.3±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1)。植骨融合情况:P组9例为1级,4例为2级;T组15例中5例为1级,7例为2级,3例为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坚强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相比,短期可取得相同的疗效。PEEK棒组的骨融合率要高于传统钛棒组。PEEK棒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akayasu's arterit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bypass and endarterectomy in Takayasu's arteritis (TA) were reported to be poor compared to usual atherosclerosis patients. However, if ischemic symptoms due to occlusive disease were severe,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inevitable. We report surgical experience of 5 patients with TA. Five women (ranged from 26 to 58 yr) were operated between June 1998 and May 2004. Three patients showed occlusion of main branches of aortic arch and had symptoms of cerebral ischemia. One patient showed near total occlusion in the midabdominal aorta and had symptoms of orthopnea and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One patient showed total occlusion of abdominal aorta at the level of aortic bifurcation and had a symptom of severe claudication on both legs. Bypasses from the ascending aorta to the carotid artery were performed in 3 cases. Bypass from the thoracic aorta to the left common iliac artery was performed in one case and endarterectomy of abdominal aorta in one case. The ischemic symptoms related with arterial occlusion were resolved after surgery. And the symptoms of cardiac failure disappeared. The symptomatic TA frequently required arterial reconstruction. The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and excellent mid-term patency could be expected after arterial reconstruction and endarterectom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科室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及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5.93±0.79)d比(7.57±0.72)d,(7.10±0.91)d比(10.83±1.08)d,(9.15±3.26)d比(11.52±3.95)d,均P〈O.05]。治疗组显效41例(97.6%),有效1例(2.4%);对照组显效35例(83.3%),有效7例(16.7%)。结论小剂量肝素辅佐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动脉调转术(ASO)治疗大动脉转位(TGA)患儿的中、长期疗效,及观察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及吻合口梗阻情况.方法 以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研究所行ASO的TGA患儿166例为研究对象,按室间隔是否完整分为TGA合并室间隔缺损组(Ⅰ组)94例、TGA并室间隔完整组(Ⅱ组)72例.所有术后生存患儿均进行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主动脉瓣反流及吻合口梗阻情况.结果 Ⅰ组和Ⅱ组分别有14例和10例患儿住院死亡.所有术后生存患儿平均随访时间(57.41±15.45)个月.随访发现51例患儿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多发生于术后3~5年.相关性分析显示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与随访时间呈正相关(r=0.436,P=0.028).所有随访病例没有出现主动脉吻合口梗阻(压差>50 mm Hg,1 mm Hg=0.133 kPa).Ⅰ组和Ⅱ组肺动脉吻合口梗阻(压差>50 mm Hg)的发生率分别为6.25%(5/80)和3.23% (2/62).结论 ASO是治疗TGA的理想术式,具有良好的中、长期疗效.术后定期随访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