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往对脊柱结核并发症截瘫均采用脊柱前外侧及侧方减压,由于这种手术对完全解除椎管前后的致压物有一定困难,部分病人术后恢复不明显。我院从1986年以来,经脊柱后路,应用“椎管扩大性减压侧前方椎体间植骨加卢氏律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晚发截瘫23例,经观察,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1~43岁,平均年龄29岁。临床特点完全性截瘫6例,不完全性截瘫17例。病变部位:T6-7,2例,T7-85例,T9-105例,T10-114例,T12-L14例,L2-33例。不完全性瘫17例;双下肢肌力Ⅳ级5例,Ⅱ级以…  相似文献   

2.
采用C -D短棒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器 ,加截瘫站立及行走矫形器 ,对 2 4例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进行阶段性治疗收到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2~ 48岁 (平均 2 9岁 )。脊柱损伤情况 :T1 0 ~L2 ,单节段 2 0例 ,双节段 4例。脊髓损伤情况 :2 4例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C -D手术及椎管减压时间 :伤后 6h~ 7d。矫形器治疗时间 :在C -D手术及椎管减压术后8~ 1 2周。2 C -D手术及椎管减压以伤椎为中心 ,后路正中切口 ,显露伤椎及相邻上下椎的椎板及关节突以及横突。在健康椎的椎弓根 ,安装C -D…  相似文献   

3.
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分别采用单纯后路植骨融合3例,后路椎弓根螺丝钉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8例,椎体侧前方椎管减压6例,其中行单纯椎体侧方植骨融合术3例,辅以椎体侧方钢板内固定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个月~7a6个月,平均4.2a。后路植骨平均骨融合时间为2.8个月,椎体侧方植骨平均骨性融合时间为3.3个月,椎管侧前方减压6例中1例神经根刺激症状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改善,2例症状加重并伴单侧下肢肌力1~2级减退。[结论]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临床上有时并不合并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外科治疗目的在于防止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及避免继发性截瘫,而过分强调椎管完全减压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会导致严重的脊髓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严重胸外伤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自1989年7月-2002年7月,共收治22例胸腰段骨折伴截瘫并发严重胸外伤患者。胸外科处理情况包括胸腔闭式引流21例,气管切开7例,呼吸机辅助呼吸6例,开胸探查止血肺、膈肌修补6例,不稳定型骨折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并行后路椎管减压加经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10例。结果胸外伤治愈21例,死亡1例;截瘫治疗情况为痊愈4例,好转4例,无变化13例。结论正确处理胸腰段骨折和严重胸外伤两者的关系,及时后路手术解决截瘫和脊柱骨折,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结核伴截瘫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30例胸腰椎结核伴截瘫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并前路固定的手术治疗,术后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平均19个月,30例结核全部治愈,其中有2例复发,植骨融合29例,后凸矫正角度12°,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90%。[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伴截瘫,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1985年2月~1986年6月,我们应用椎体间内固定钉(以下简称椎体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结核共7例,治疗效果满意。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8岁。脊柱骨折5例(其中伴有不全截瘫者4例),脊柱结核2例。所有病例均在椎管前方彻底减压后,用椎体钉重建脊柱的  相似文献   

7.
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脊柱结核(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结核病人病灶清除后缺损较大,采取植骨等方法不易解决时,可行人工椎体置换1术[1,4]。我院从1987年~1989年对10例脊柱结核病人采用一期切除病灶,并置入人工椎体,平均随访.2年以上。获得满意效果。2临床资料 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0岁,平均42岁。农民9例,工人1例。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者5个月。病变部位:胸椎中段3例,下段4例,胸腰段1例,L1~2例。受累椎体均在2个以上。术前合并截瘫者4例,其中完全截瘫者1例。2手术2.1手术入路 本组7例胸椎结核中,采用经胸腔入路4例,肋骨横突切除入路3例。胸腰椎采用肾切口腹膜外…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经后路原切口椎管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15例,其中不完全性截瘫13例,完全性截瘫2例。术后随访1~3年,12例获得神经功能恢复,手术有效率80%。文内介绍了椎管前方骨性致压物的切除方法,并对再手术原因、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4-12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83例颈胸段脊柱疾病。19例骨折、11例椎间盘病变、6例肿瘤、5例结核采用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手术;11例骨折、6例椎间盘病变、5例肿瘤、3例结核经颈前胸骨柄联合入路手术;6例骨折、3例后凸畸形采用颈胸段后方入路手术;6例骨折、2例结核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0~260 min,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量100~3 100 ml,平均780 ml。75例术后获得随访9~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植骨部位均达到骨性融合,骨性融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颈胸段脊柱生理力线恢复,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胸段脊柱疾病发生率低,但手术风险大,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位置、患者的耐受能力以及手术医师的熟悉程度而定,以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截瘫,多由于椎管变形或骨折节的机械性压迫所致,均通过手术减压达到治疗目的。作者自1982年以来采用侧前方椎管减压术治疗26例该病患者,随访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18~53岁。 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压砸伤7例,车祸致伤5例。 脊椎骨折分布情况:腰椎113例,胸椎128例,腰椎22例。 骨折类型:根据X线片显示,属屈曲压缩型骨折14例,骨折的上位椎体向前滑脱,局部向后成角畸形。椎体爆裂型骨折9例,压缩的椎体向后凸出。 瘫痪的程度:根据临床表现,属不完全性截瘫22例,完全性截瘫1例。2例入院…  相似文献   

11.
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患者,男12例,女10例,临床表现均有胸背痛、截瘫及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20~40°,平均25°。结核病损部位:T3~51例,T3~43例,T4~54例,T4~61例,T6~72例,T7~83例,T8~93例,T9~102例,T10~113例。ASIA分级:B级3例,C级11例,D级8例。MRI示椎管内均有压迫。9例行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13例常规经胸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2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4年,14例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8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胸背痛消失,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无1例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8°,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丢失。结论:经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后凸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84年5月至1989年12月分别应用保守治疗、椎板减压、全脊髓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截瘫103例。保守治疗15例中无1例恢复优良者;椎板减压50例,随访48例中完全性截瘫37例,不完全性截瘫11例,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1%和18%;全脊髓减压治疗38例,随访37例中完全性截瘫20例、不完全性截瘫17例,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65%和59%。认为全脊髓减压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椎板减压。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再手术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in SB  Dong WJ  Fan J  Lan TL  Guan BQ  Xu SZ  Guan 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37-123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既往手术治疗失败的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32例(占同期患者的19%),由前路开胸减压手术17例,肋骨横突切除侧后方减压15例;术后22例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23例选择前路开胸病灶清除减压术、植骨治疗,有9例行钛板内固定;5例行侧后方经胸廓胸膜外减压术;2例复发病灶清除术;2例行单纯瘘管搔刮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其中26例截瘫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再次手术时行开胸病灶清除术解除脊髓压迫效果仍佳,而对于体质或肺功能状态差者可行经胸廓胸膜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病灶清除术治疗14例胸椎结核并发截瘫王振强,房晓彬,陆斌我院1980~1992年共收治脊柱结核58例,其中胸椎结核并发截瘫14例,占24.1%。手术均采用侧卧位,以病变较重侧为术侧,行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椎管前外侧减压手术。术后得到随访13例,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脊柱包虫病患者9例,病程为3个月~12年。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腰背疼痛和腰背部包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4例。包虫病8项免疫试验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病变单纯累及胸椎2例(T8、T9 1例,T11、T12 1例),腰椎2例(L3 1例,L1、L2、L3 1例),胸腰段4例(T12、L1 2例,T12、L1、L2 2例),骶椎1例。X线片、CT检查误诊为椎体结核5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例、腰大肌脓肿1例。MRI检查7例诊断为脊柱包虫病;2例病变单纯累及腰椎者缺乏囊中囊典型信号改变,误诊为脊柱转移瘤。均行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病变单纯累及胸椎的2例与骶骨1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2例腰椎病变者行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4例胸腰段病变者行脊柱侧前方入路经横突椎管减压。7例术前诊断脊柱包虫病者术前口服抗包虫药阿苯达唑2~3周,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阿苯达唑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失血量170~470ml,平均300ml。7例术前MRI检查诊断为脊柱包虫病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脊柱细粒棘球蚴病,2例术前MRI误诊为脊柱转移瘤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腰椎泡状棘球蚴病。随访1~10年,平均4.6年。1例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患者术后8个月植骨未愈合,经理疗、促骨生长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其余8例患者植骨区骨性融合,愈合时间为5~8.5个月,平均7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MRI检查对脊柱细粒棘球蚴病有诊断价值,对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易误诊,后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脊柱包虫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前 ,多数专家认为 ,单纯椎板减压治疗外伤性截瘫 ,不仅效果极差 ,而且还会加重神经损伤和破坏脊柱的稳定性。我院自 1 987年至 1 998年 ,采用脊髓前方减压 ,收治 2 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合并截瘫患者 ,收到良好效果。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3例中 ,男 2 0例 ,女 3例。年龄1 7~ 56岁 ,平均 2 8.9岁。损伤病程 1 2小时至半个月。损伤部位 ,胸11~ 12 4例 ,胸12 ~腰11 2例 ,腰1~ 2 4例 ,腰2~ 3 3例。截瘫程度 ,按 Frankel分级法 ,分别为A级 8例 ,B级 5例 ,C级 7例 ,D级 3例。损伤至手术时间 ,48小时内手术 1 3例 ,两周内手术 1 0例…  相似文献   

17.
三年来,我们对脊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都作了椎管减压术。对这类损伤,首先是要求椎管减压彻底,有利恢复脊髓功能。对于脊柱稳定度问题,可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本文简要叙述椎管前后方联合减压术。 临床资料 男性9例,女性3例,均为青壮年患者。陈旧性骨折脱位3例,其中2例曾在他院施行推板截除减压术,植骨融合术。急性损伤9例。胸椎损伤5例,腰椎_1损伤7例均为屈曲型骨折。伤后完全性截瘫11例,不完全性截瘫1例。x线片示骨折脱位之椎体向后方移位0.5~1cm4例,1.1~2.0cm4例,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并截瘫椎管前外侧减压后路固定及远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并截瘫椎管前外侧减压后路固定及远期效果叶缉熙脊柱结核引起截瘫,常用病灶清除加前外侧减压治疗。1969年以来,我院手术的胸椎结核并截瘫98例,1980年以前曾用切除椎体后嵴的方法,获72%的恢复率。1984年以后加用后路内固定治疗,增强脊柱的稳...  相似文献   

19.
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8月~2006年2月共治疗11例颈胸段病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7~67岁,平均41.5岁。病变类型:创伤、肿瘤和结核各4、6和1例。病变节段:T3、C7~T1和T1、2各1例,C7和C6~T1各2例,4例T1。手术取颈胸部联合切口,劈开胸骨上段,显露颈胸段椎体,切除肿瘤或病变椎体、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内固定。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0~56个月,平均31个月。1例术后第2 d出现乳糜漏约50 m l,引流2 d后自愈。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骨不融合及内固定失败,脊柱稳定性好。[结论]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显露满意,创伤小,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可满足颈胸段椎管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应注意避免喉返神经和胸导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椎体病变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26例胸腰椎骨折和结核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其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26例患者中有神经损伤者逐渐有所恢复,结核患者痊愈。随访X线片见植骨完全融合,无一例断钉和拔钉。结论 对于来自椎管前方的致压因素和病灶,从前路手术减压和病灶清除较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好,Ⅰ期固定融合重建稳定性的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