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重楼皂甙杀灭血吸虫尾蚴及防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深入探讨重楼皂甙杀灭血吸虫尾蚴及其阻止尾蚴侵入皮肤的防护效果。方法人工逸放的血吸虫尾蚴,挑入不同浓度的药液中,作用一定时间,分别判定其死亡或感染小白鼠;涂肤防护试验,小白鼠涂擦重楼皂甙油膏或溶液,待干,泥水浆机械摩擦,感染血吸虫尾蚴。结果血吸虫尾蚴接触20mg/L和40mg/L重楼皂甙液,5分钟和15分钟尾蚴死亡率均为100%;人工感染小白鼠,5mg/L的防护率为6132%、20mg/L的防护率达100%,相同浓度15mg/L,尾蚴接触5分钟的小白鼠防护率为8580%;15分钟和30分钟为9933%和994%。小白鼠涂擦重楼皂甙油膏、溶液的防护率为9804%~100%。结论重楼皂甙具有较强的杀灭尾蚴的作用,且有较强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ECA透皮剂涂肤防护血吸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ECA透皮剂防护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方法 以 10 % DMSO作溶剂配置不同浓度的 ECA透皮剂 ,涂于小鼠腹部 ,待干、泥浆摩擦后感染血吸虫尾蚴 ,观察防护作用。 结果  3% ECA透皮剂涂肤 ,10 0 %抵抗血吸虫感染 ;1%、0 .5 % ECA透皮剂防护率分别达 96 .91%、93.6 2 %。药物对皮肤无明显刺激。 结论 ECA透皮剂涂肤有防护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研究三乙二醇吡喹酮对血吸虫尾蚴的杀灭作用,考察尾蚴对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将血吸虫尾蚴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药液中,观察尾蚴存活情况。结果 尾蚴直接浸泡在药液中,药物对尾蚴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47.89 μg/cm2;药物浓度低于44.7 μg/cm2,血吸虫尾蚴对该药物没有明显耐药性;药物浓度为56.2 μg/cm2、浸泡1.5 h以内,血吸虫尾蚴对该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三乙二醇吡喹酮对血吸虫尾蚴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存在一定的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氯硝柳胺展膜剂水面杀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方法 1)直接杀蚴试验。取3047FALCON细胞培养盒,注入去氯水,放入尾蚴,再滴加3.4、1.7、0.8、0.4和0.2μl,氯硝柳胺展膜剂,分别记录5、10和30 min尾蚴死亡数。2)室内杀蚴感染实验。取4只圆形塑料盆,注入去氯水15 L,水面积为0.163 m2。每盆移入尾蚴1 500条,静置0.5h。试验组3盆,氯硝柳胺展膜剂浓度分别为0.2、0.3和0.4 g/m2,施药5 min后,各放入小鼠20只感染30 min,同时设清水对照组,感染完成后放动物室进行常规饲养,35 d后剖杀,收集成虫计数。3)现场模拟试验。选择长为50 m,宽为2 m的沟渠2条,分别放置40只阳性钉螺逸蚴30 min后,试验组喷洒1%氯硝柳胺展膜剂0.3 g/m2,两组各放置小鼠20只/笼,每天感染4 h,连续2 d,室内饲养35 d后解剖。结果直接杀蚴试验1%氯硝柳胺展膜剂用量为3.4、1.7、0.8、0.4和0.2μl时,5 min尾蚴死亡率分别为97.83%、100%、26.67%、11.86%和18.84%;10 min分别为100%、100%、93.33%、74.19%和43.84%;30 min均为100%。室内杀蚴感染实验1%氯硝柳胺展膜剂用量为0.2、0.3、0.4 g/m2浓度时,小鼠感染率均为0%,清水对照组小鼠感染率为100%。模拟现场试验试验组小鼠感染率均为0%,对照组感染率47.37%。结论1%氯硝柳胺展膜剂现场喷洒杀尾蚴用量小,在水面铺展速度快,0.2 g/m2以上浓度杀蚴率100%。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型双子季铵盐(1,2-DBnQA)(以下简称1,2-DBnQA)的杀菌效果。[方法]2010年,使用自制的1,2-DBnQA进行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实验室载体定量杀菌观察,并试验小牛血清和pH值的变化对其杀菌率的影响。[结果]有效成分10 000 mg/L、5 000 mg/L的1,2-DBnQA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20 min的杀灭率分别为100.00%、99.46%;含有效成分100 mg/L作用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均为100.00%,含有效成分25 mg/L作用30 min时的杀灭率均为100.00%。溶液pH值为9.0时杀菌效果较好,pH值为5.0时杀菌效果有所下降。有效成分含量50 mg/L时对金葡菌作用5、10、20 min的杀灭率,菌液中小牛血清浓度为0.00%者均在99.92%~100.00%,浓度为25.00%者为99.84%~99.99%,浓度为50.00%者为96.28%~99.22%。使用有效成分100 mg/L的擦拭显微镜载物台5 min,细菌总数的平均杀灭率为96.16%。[结论]1,2-DBnQA对细菌芽孢和细菌繁殖体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其杀菌效果受有机物和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吸虫尾蚴漂移流经水域水体感染性,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07年,在通江的便民河距江口不同距离的位置投放哨鼠观察血吸虫尾蚴感染情况。[结果]在通江口有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情况下,在距通江口3.8和6.6km处可检测到哨鼠感染,距江口越远哨鼠血虫感染率呈变低趋势。在通江口无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情况下,河道各段未见哨鼠感染血吸虫。[结论]在河道尾蚴随流水漂移可致下游3.8~6.6km处哨鼠感染,通过治理通江河口上游江滩感染性钉螺可有效控制下游水域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测氯硝柳胺展膜剂杀日本血吸虫尾蚴效果.方法 直接杀蚴试验:取3047 FALCON细胞培养盒,注入去氯水,放入尾蚴,再滴加氯硝柳胺展膜剂,分别记录不同时间尾蚴死亡数.室内杀蚴感染实验:取5只圆形塑料盆,注入去氯水15 L,水面积为0.163 m2.每盆移入尾蚴1500条,静置0.5h.试验组3盆,氯硝柳胺展膜剂浓度分别0.2、0.3和0.4g/m2,施药5 min后,各放入小鼠20只感染30 min后移入饲养笼常规饲养.35 d后剖杀收集成虫计数.另设清水对照组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照组.现场杀蚴感染试验:选择长为50 m,宽为2m的沟渠2条,分别放置感染螺40只/袋.试验组喷洒1%氯硝柳胺展膜剂0.3 g/m2后,两组各放小鼠20只/笼,每天感染4h时,连续2d.结果 直接杀蚴试验:1%氯硝柳胺展膜剂有效浓度分别为0.16、0.08、0.04、0.02和0.01 g/m2时,5 min尾蚴死亡率分别为97.83%、100%、26.67%、11.86%和18.84%;10min分别为100%、100%、93.33%、74.19%和43.84%;30 min均为100%.室内杀蚴感染实验:1%氯硝柳胺展膜剂用量为0.2、0.3、0.4 g/m2浓度时,小鼠感染率均为0,氯硝柳胺对照组小鼠感染率为0,清水对照组小鼠感染率为60%.现场杀蚴感染试验:模拟现场对照组感染率47.37%,试验组小鼠感染率为0.结论 1%氯硝柳胺展膜剂现场喷洒杀尾蚴用量小,在水面铺展速度快,0.2g/m2以上浓度杀蚴率100%.  相似文献   

8.
硝苯柳胺杀日本血吸虫尾蚴及防护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硝苯柳胺杀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活性及其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 将尾蚴置于硝苯柳胺药液中,测不同温度、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尾蚴的死亡率;小鼠涂肤防护和口服预防试验:即先给药,再经皮感染尾蚴,35d后解剖检虫。结果 温度为25℃~35℃时,硝苯柳胺水溶液浓度为0.5~2.0mg/L,分别在8~32min内将尾蚴全部杀死;小鼠涂肤防护在62.5g/L以上,减虫率为100%;小鼠口服500和100mg/kg减虫率分别为39.5%和12.9%。结论 硝苯柳胺是一种较强杀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杀蚴剂,其杀蚴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小鼠涂肤防护效果好,但口服预防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方法 配置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观察在20℃、25℃、30℃时浸泡24h、48h、72h、96h的钉螺死亡率;不同浓度溶液螺卵孵出率、尾蚴存活情况及对小鼠感染的保护率。结果 (1)浸泡72h钉螺死亡率100%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的浓度及温度分别为:1.25mg/L、30℃;2.5mg/L,25℃;5mg/L、10mg/L均为25℃。10ml/L、20℃钉螺死亡率为60%。(2)5mg/L溶液螺卵浸泡72h孵出率为0-10%。(3)2.5mg/L、5mg/L溶液尾蚴接触60min死亡率为97.71%、100%。尾蚴接触5mg/L、10mg/L药液30min,小鼠对血吸虫感染的保护率分别为94.53%、l00%。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确有杀灭钉螺、螺卵及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蒜液对副溶血弧菌的杀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观察大蒜液对副溶血弧菌的杀灭作用及温度、pH、有机物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大蒜液对副溶血弧菌作用30 min,杀灭率为100%;大蒜液室温存放时间<4 h对其杀菌率无影响(P>0.05)、存放>8 h杀菌率明显下降;杀菌作用随温度升高、pH降低而增强,因有机物存在而明显减弱。结论大蒜液可杀灭悬液中副溶血弧菌,杀菌效果受大蒜液存放时间、悬液温度、pH、有机物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