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北省1996~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湖北省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湖北省疫情统计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对该省1996~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概况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湖北省菌痢年均发病率40.89/10万,年均死亡率0.02/10万,年均病死率0.06%。全年7~9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以儿童发病为主,其次是农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湖北省1996~2005年菌痢发病率呈平缓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和青壮年农民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学校、工地等集体用餐人群的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龙岩市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为防制菌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5-2010年菌痢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龙岩市菌痢发病率波动在7.53/10万~13.00/10万,年均发病率9.80/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夏秋季为高峰;男性发病率(12.12/10万)高于女性(7.40/10万),0~4岁组发病率最高(79.60/10万),病例数居前5位的是:散居儿童(40.7%)、农民(22.0%)、托幼儿童(17.2%)、学生(8.2%)、工人(2.4%).结论 龙岩市菌痢的流行有明显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在高发地区和流行季节,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防控措施,是防制菌痢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2005-2012年济南市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进一步控制该病流行,及时修改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济南市菌痢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济南市共报告菌痢发病11 339例,发病率呈逐年下降,年均发病率为22.50/10万;每年发病集中在6-9月,发病高峰期为7-8月,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均发病率自城市中心区到周边郊区逐渐降低,占前三位的是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8.69/10万,37.33/10万和36.60/10万,发病率最低的是章丘、济阳,年均发病率分别为9.71/10万,8.66/10万;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其次是农民;发病率年龄段以0~,1~,2~为最高;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29∶1(χ2=22.17,P<0.001);大部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率仅为15%。结论 济南市近8年来菌痢发病率逐年下降,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重点防治对象,需提高菌痢的实验室确诊率,以降低菌痢临床诊断的误诊率,应在本病流行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教育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兴市2006-2011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4.84/10万,呈下降趋势;6-9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7.41%;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结论宜兴市细菌性痢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和农民为该病的高危人群。应重点防范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张家港市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张家港市2004-2009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484例,年均发病率为5.63/10万,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以0~4岁组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占全部发病数的26.6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46.90%;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发病最多,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4.88%。结论张家港市细菌性痢疾疫情逐年下降,已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流行因素仍然存在,应继续采取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韦小瑜  田克诚  游旅  马青  刘英  唐光鹏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185-1186,1269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7-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和菌型分布,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07-2010年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菌痢疫情为资料,分析菌痢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并对146株菌痢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7-2010年贵州省共报告菌痢48 222例,平均发病率为31.92/10万,病死率为0.049%,总体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组,发病率为151.76/10万,其次为65岁以上组,发病率为36.66/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1;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46.04%,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29.73%、11.06%;年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黔东南州,发病率为49.06/10万,其次是黔南和黔西南;贵州省菌痢有明显的季节性,5-9月为发病高峰。菌型分布以宋内为主,其次是福氏志贺菌。菌株的多重耐药严重,84.93%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论菌痢是贵州省主要的传染病之一,2007-2010年贵州省菌痢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婴幼儿和农民为主,流行菌株以宋内和福氏志贺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武义县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3年武义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武义县共报告肠道传染病7种168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6.20/10万,发病率由2005年的87.27/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7.64/10万,呈平缓下降趋势,无死亡病例报告。肠道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菌痢(36.66/10万),最低的是霍乱(0.03/10万);5-10月为高发季节,占全年总数的67.38%;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民发病数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37.20%。结论 武义县肠道传染病疫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农民、儿童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宜春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防制细菌性痢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宜春市1998~2008年间疫情报告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1998~2008年宜春市菌痢年均发病率45.50/10万,年均死亡率1.60/10万,年均病死率0.02%.7~9月份发生病例最多,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9.97%,男女性别比为1.52: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农民为主. [结论]宜春市1998~2008年菌痢发病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在流行季节,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菌瘌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张申亮 《中国校医》2012,26(5):372+374-372,374
目的分析睢宁县2005-201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睢宁县2005—2010年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睢宁县菌痢年平均发病率为12.28/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8月份发生病例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7.59%;男女性别比为1.75: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及农民为主。结论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菌痢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北京市延庆县2005-2012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延庆县2005-2012年细菌性痢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延庆县2005-2012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2415例,年均发病率为106.60/10万;5-10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存在明显季节性;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其次为农民;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延庆县近8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呈现周期性的波动趋势,但近两年发病率趋于平稳。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是重点防控对象,应在本病流行前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降低菌痢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泰安市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细菌性痢疾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泰安市2005~201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上报的细菌性痢疾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泰安市共报告病例6 70例,年发病率为8.75/10万~18.63/10万。0~4岁组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P〈0.01),发病数最高的是散居儿童、农民、学生、工人。每年5~10月为发病高峰,5~10月发病占全年的76.04%,其余月发病只占23.96%(P〈0.01)。结论泰安市2005~2013年细菌性痢疾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夏秋季是高发季节,防控工作重点人群应同时关注农民和工人。  相似文献   

12.
张镇权  王绍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73-2574
目的探讨北京市延庆县2005~2009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延庆县2005~2009年细菌性痢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延庆县2005~2009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703例,年均发病率为106.61/10万;6~9月为发病高峰期,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其次是农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延庆县近5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周期性波动趋势,学生、散居儿童、农民为重点防治对象,应在本病流行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1963~2012年寿光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63~2012年寿光市的菌痢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3~2012年寿光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81 404例,死亡27例,各年发病率为23.60/10万~1 539.76/10万,年均发病率为171.96/10万,年均死亡率0.28/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63∶1。7~8月为发病高峰。1986~2012年,〈1岁组年均发病率最高为980.96/10万,其次为1~5岁组为319.04/10万。发病的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最多占42.23%,其次为农民占33.86%。自70年代至今,与辖区乡镇相比市区居民的发病率更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0年来寿光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目前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悦  李春峰 《职业与健康》2012,28(7):776-778
目的分析沈阳市东陵区近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细菌性痢疾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2006—2010年细菌性痢疾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东陵区细菌性痢疾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2.341 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9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71.02%,男女性别比为1.48∶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1.76/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2.67/10万,男女细菌性痢疾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2岁年龄组报告发病占31.00%,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学生职业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6.62%。结论该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呈典型的夏秋季发病高峰及典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该区应加强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监管力度,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规范诊治细菌性痢疾,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报告及时率;做好疫点疫区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0 - 2017年西安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变迁情况,以更好地指导其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 - 2017年西安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数据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细菌性痢疾27 265例,年均发病率39.7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例全年均有发生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高峰月份为5 - 10月,报告病例数占68.23%(18 602/27 265);城区年均发病率(56.18/10万)高于郊县(23.28/10万);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主,共占病例总数的62.78%(17 117/ 27 265),其中散居儿童占比逐年上升;5岁以下(294.17/10万)和85岁以上(92.43/10万)人群发病率较高。细菌性痢疾实验室诊断率较低(14.03%)且年变化趋势不明显。病原学监测发现2010 - 2015年志贺菌检出率为3.50%(65/1 855),2016 - 2017年则未检出。检出菌中福氏志贺菌为优势菌型(30株,占46.15%),其次是宋内志贺菌(25株,占38.46%),痢疾志贺菌(8株,占12.31%)和鲍氏志贺菌(2株,占3.08%);福氏志贺菌构成比逐渐下降,宋内志贺菌构成比逐渐上升。结论 西安市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其防控的重要时段,城区是其防控的重点地区,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是其防控的重点人群。应以此为基础制定有针对性的重点防控策略。此外,志贺菌菌型的变迁提示应继续加强菌痢的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1~2010年大连市肠道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1~2010年大连市累计报告422015例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3.28/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1981年为1253.25/10万,1991年为234.23/10万,2001年为254.54/10万,2010年为28.51/10万。422015例肠道传染病病例中,细菌性痢疾占66.80%,甲肝占32.29%,伤寒和副伤寒占0.79%,霍乱占0.11%,阿米巴痢疾占0.01%,脊髓灰质炎只有9例;7~10月发病的占55.52%,其中细菌性痢疾7~10月发病的占69.30%,甲肝1~6月发病的占59.06%;男性、女性分别占57.80%、42.20%;0~4、5~14、15~34、35~54岁分别占14.63%、14.36%、42.48%、19.29%。1981~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肠道传染病城区与郊县(市)分别为341.80、172.35(P〈0.01);其中细菌性痢疾城区、郊县(市)分别为243.70、97.34(P〈0.01),甲肝城区、郊县(市)分别为95.02、73.44(P〈0.01)。[结论]大连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细菌性痢疾与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庆市2005-2015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聚集情况,为疾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市2005-2015年38个区县的细菌性痢疾监测数据,利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其发病率等级地图,OpenGeoda 1.2.0软件分析细菌性痢疾发病的空间相关性,SaTScan 9.4.2探索其时空聚集性。结果 2005-2015年重庆市细菌性痢疾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84/10万,0~5岁儿童发病例数最多,占43.70%;散居儿童占比最大,占41.75%;疫情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为发病高峰。2005-2015年重庆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均呈现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区域主要位于主城区,低-低聚集区域主要位于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地区。时空扫描近一步发现细菌性痢疾发病一类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主要在6~10月份存在聚集现象。结论 重庆市细菌性痢疾发病存在时空聚集特点,经济较发达的主城区是细菌性痢疾防控的重点区域,每年的夏秋季应为细菌性痢疾的重点防控时段。应对儿童、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防控措施,从而控制其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北京市延庆县2005~2010年细菌性痢疾发病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延庆县2005~2010年细菌性痢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延庆县2005~20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914例,年均发病率为118.30/10万;6~9月为发病高峰期,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其次是农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延庆县近6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周期性波动趋势,学生、散居儿童、农民为重点防治对象,应在本病流行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