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硬膜外镇痛组(EA组,n=42)、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B组,n=41)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n=41)。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EA组行硬膜外阻滞和硬膜外镇痛,TAPB组行双侧TAP阻滞,PCIA组予PCIA镇痛。术前(T0)、全身麻醉诱导后2h(T1)、术后1d(T2)、术后3d(T3)、术后7d或者患者出院前(T4)分别抽取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3组患者T2 CD4+均比T0显著降低;TAPB组和PCIA组T2 CD4+/CD8+均比T0显著降低;EA组T2总T淋巴细胞比T0显著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PCIA组T1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显著降低。结论 无论何种镇痛技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第1天的T辅助细胞受到明显抑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对患者术中NK细胞数量的减少有益。  相似文献   

2.
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液相介质、空气为气相介质,采用高速摄像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二次雾化破裂性质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破裂形变特征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形变特征方面,临界胶束浓度(CMC)对二次雾化袋状破裂形态有着重要影响,除了最大液滴直径形变率(df,m/d0)基本不变,保持在1.64左右外,最大液环直径形变率(dr,m/d0)、最大轴向生长率(lm/d0)、最大径向生长率(hm/d0)和长宽比(lm/hm)等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小于CMC时均变化迅速,但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大于CMC后变化趋于平缓,dr,m/d0稳定在4.16左右,lm/d0稳定在6.36左右,lm/hm稳定在1.53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反比通气对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减容术呼吸力学和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影响。方法 选择62例病态肥胖计划行袖状胃减容术的患者,患者年龄18~65岁,BMI≥35kg/m2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或BMI≥40kg/m2,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PVG组)和反比组(IRV组),两组均采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CV-VG),调节通气压力以维持潮气量(tide volume,VT)7~8ml/kg,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12次/分钟。其中反比组吸呼比(I∶E)设置为2∶1, 对照组I∶E为1∶2,记录气管插管后5min(T1)、气腹后15min(T2)、30min(T3)、60min(T4)、手术结束(T5)时的呼吸力学指标包括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和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等,抽取麻醉前(T0)、T1~T5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无效腔率(dead space fraction,VD/VT),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第1、2天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7天内累积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反比组T1~T5的Cdyn、Pmean、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P>0.05);T2~T5的Ppeak、Pplat、T3~T5的VD/VT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均发生肺部并发症,且为1级并发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减容术的病态肥胖患者中,反比通气有效改善了呼吸力学和氧合。  相似文献   

4.
在硼酸体系中,以59Co作为模拟非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了原位合成四氧化三锰处理模拟核电厂放射性废水中Co2+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反应时间、n(Mn2+):n(Co2+)、空气流量、反应温度以及pH对出水Co2+质量浓度的影响,并由正交试验L9(43)优化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在废水Co2+初始质量浓度10mg/L,硼酸质量浓度(以B计)1000mg/L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5min、n(Mn2+):n(Co2+)=25:1、空气流量0.7L/min、反应温度65℃以及pH10.5,在此条件下出水Co2+质量浓度约为5.68ng/L,去除效率大于99.99%,产物经XRD分析证明沉渣为Mn3O4和CoMn2O4混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芳香化酶活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中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相关性指标间的芳香化酶活性的差异。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57例PCOS组患者和132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E2/T和E2/AND与内分泌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然后将存在相关性的指标作为分组标准,比较PCOS组与对照组间E2/T或E2/AND的差异性。结果 (1)两组间雌雄激素代谢的差异性: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具有较高的E2、T和AND值以及较低的E2/T和E2/AND值(P<0.05)。(2)E2/T和E2/AND与内分泌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PCOS组的E2/T与TC和LDL-C呈负相关;PCOS组的E2/AND与BMI呈正相关;对照组E2/T与TG和HDL-C呈正相关,与BIM、T和TC呈负相关,以上P<0.05。(3)E2/T和E2/AND在不同BMI中的差异性:当BMI<28.0kg/m2时,PCOS组的E2/T均低于对照组;当18.5kg/m2≤BMI<24.0kg/m2时,PCOS组的E2/AND低于对照组(P<0.05)。(4)E2/T和E2/AND在脂代谢中的差异性:当TG≥2.30mmol/L时,PCOS组的E2/T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TG<2.30mmol/L时的E2/T低于TG≥2.30mmol/L时;HDL-C≥1.00mmol/L,PCOS组的E2/T小于对照组;PCOS组的内LDL-C<4.10mmol/L时的E2/T大于LDL-C≥4.10mmol/L时(P<0.05)。结论 (1)PCOS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芳香化酶活性更低,并且此差异不受BMI的影响。(2)与E2/AND比较,E2/T与脂代谢间存在着更多的相关性,TG、HDL-C和LDL-C对芳香化酶活性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周坤鹏  赵雪  陈慧  何莹  张月英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9):173-176,106
目的 探讨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连续ESPB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P组),每组32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ESPB并置管,术后行连续ESPB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3%罗哌卡因240ml,运行方案5ml/h。P组不做干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6mg+0.9%NaCl注射液稀释至100ml,运行方案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评估术后1h(T1)、6h(T2)、18h(T3)、24h(T4)、48h(T5)静息及咳嗽VAS疼痛评分。ELISA法检测麻醉前(T0)、术后1h(T1)、6h(T2)、24h(T4)血清IL-6、IL-10含量。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T1~5时点静息及咳嗽VAS均低于P组(P<0.05)。与T0比较,两组T1、T2、T4时点血清IL-6、IL-10含量增高(P<0.05)。E组血清IL-6含量在T2、T4时点低于P组(P<0.05),血清IL-10含量在T1、T2、T4时点高于P组(P<0.05)。E组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少于P组(P<0.05)。E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手术患者,连续ESPB比PCIA(舒芬太尼2μg/kg)能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双肺通气配合二氧化碳(CO2)充气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单肺通气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1~70岁,随机分成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单肺通气组(D组)和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双肺通气配合CO2充气组(S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或进胸)后5 min(T1)、单肺通气(或进胸)后30 min(T2)、单肺通气(或进胸)后60 min(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24 h(T5)、拔管后72 h(T6),观察:(1)氧合指标:T0~T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及动脉CO2分压(PaCO2);(2)炎症因子水平:检测T0,T3~T6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 结果 2组的SpO2和PaO2在T1时升高,T2及T3时下降,而PaCO2在T1,T2及T3时均升高(P<0.05); S组的SpO2,PaO2和PaCO2在T1,T2及T3时均高于D组(P<0.05)。2组的SOD从T3~T6均降低,在T4,T5及T6时S组均高于D组(P<0.05); 与之相反,2组的MDA,TNF-α和IL-1β在T3~T6均升高,在T4,T5及T6时S组均低于D组(P<0.05)。 结论 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双肺通气配合CO2充气可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减少炎性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的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LC-ESI(+)MSn]裂解规律,考察西地那非经肠吸收与代谢特征。 方法 采用ESI质谱分析技术,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西地那非、N-去甲西地那非进行LC-ESI( )MSn裂解分析,解析其中的主要碎片离子以及可能的裂解途径。基于裂解规律建立西地那非、N-去甲西地那非的LC-ESI( )MS/MS的SD大鼠血浆样品分析方法,取25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以在体肠襻给药模型法给予硫酸氢钠西地那非原料药10 mg/k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1、4 h时在肝门静脉处取血测定,每个时间点一组SD大鼠,考察药物经肠道吸收及在肠系膜处代谢情况。 结果 质谱裂解规律表明,西地那非及N-去甲西地那非均获得丰度较高的m/z 311、283特征碎片质谱峰,证明药物在C-S键处不稳定易发生断裂脱去C5H12O2N2S,在乙氧基C-O键处不稳定易发生断裂脱去C2H4,最终形成稳定m/z 283碎片离子。以m/z 475→m/z 283(西地那非)和m/z 461→m/z 283(N-去甲西地那非)为离子反应监测通道对在体肠襻给药模型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以原型药物西地那非的形式吸收外,在体肠中约有1/5原型药物经肠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并与原型药物同时吸收。 结论 西地那非和N-去甲西地那非经质谱裂解均形成稳定的m/z 283二级碎片离子;西地那非在体肠吸收时伴随氮去甲基代谢反应同时发生,约有1/5的原型药物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并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收集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2组,即生理盐水组(S组)及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2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 μg/kg(输注时间10 min); 2组均行丙泊酚1.0~1.5 mg/kg诱导后连接微量泵以3~5 mg·kg-1·h-1泵注,S组同时泵注生理盐水0.1 mL·kg-1·h-1持续至退镜,D组同时泵注右美托咪啶0.4 μg·kg-1·h-1(即0.1 mL·kg-1·h-1)至退镜。记录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诱导入睡睫毛反射消失时(T1)、进镜至食管(T2)、Oddi括约肌切开(T3)、退镜(T4)、睁眼(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2组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睁眼时间)和术中不良反应(心动过缓、体动、低血压、呼吸抑制)。 结果 与S组比较,D组HR下降幅度较大,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苏醒时间较长(P<0.05),而2组间MAP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丙泊酚用量虽高于D组(P<0.05),但2组术中体动、低血压、呼吸抑制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ERCP麻醉诊疗中,相比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术前单次给予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即可满足ERCP手术麻醉的充分镇静镇痛要求,对心率的影响更小、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更低、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更加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对苯二胺分别与甲基氢二氯硅烷(MeHSiCl2)或二甲基二氯硅烷(Me2SiCl2)胺解,以间氨基苯乙炔(APA)封端,制备含端炔基聚碳硅氮烷PCSN-A和PCSN-B。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DSC研究了聚合物固化行为,采用TGA和XRD对其固化物的耐热性能和陶瓷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SN-A由于结构内含有硅氢键(Si—H),Si—H键可参与固化,提高交联密度,其固化物具有优异于PCSN-B的耐热性能和陶瓷化性能,氮气下失重5%的温度(Td5)为564 ℃。氩气下1 450 ℃裂解的陶瓷化率为78.4%,得到β-SiC,α-SiC和α-Si3N4陶瓷,聚碳硅氮烷可用作耐高温树脂基体和陶瓷前驱体。  相似文献   

11.
胸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术后几种重建胸壁缺损方法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1965年5月 ̄1998年4月期间所行胸壁大块组织切除及重建70例,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23例,转移性肿瘤9例。所有肿瘤均切除3 ̄5根肋骨。胸壁缺损面积8cm×15cm×19cm×23c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胆囊壁增厚的四种原因作探讨 ,其中单纯胆囊病变引起的占到了 6 8%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胆囊壁改变占到13% ,肝脏病变引起的胆囊壁改变占 15 % ,其他原因引起的胆囊壁增厚占 4 %。超声发现胆囊壁增厚不应将诊断局限在胆囊本身疾患上 ,要充分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 ,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准确之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尾蚴16周家兔(n=10)胃壁的微循环变化,并与正常动物(n=5)对照。发现家兔胃壁的静脉内、粘膜及粘膜下层有大量血吸虫卵沉着,并形成虫卵结节。胃壁水肿,微血管扩张和淤血,粘膜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使管腔狭窄和内膜粗糙。研究结果表明,胃血吸虫病和胃壁微血管形态结构上的异常可导致胃壁微循环障碍,因而,粘膜易受损和并发出血。  相似文献   

14.
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块周边部血流信号丰富,多普勒频谱表现为低速高阻的特点,PSV 6.5~19 cm/s,R I0.71~0.8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胎儿腹壁异常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胎儿腹壁异常12例,其中脐疝4例,腹壁缺损4例、膈疝3例、胸腹壁缺损1例。分析了超声图像特点及漏诊、误诊原因,并提出鉴别诊断要点及最早诊断时间。对分娩方式及时间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后腹壁窦道的治疗方法。方法:13例患者均采用“切除窦道、清洁脓腔;排除异物、开放换药;强化抗炎、支持疗法”的原则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天,均治愈。结论:对输卵管结扎术后腹壁窦道长期不愈合者,必须施行彻底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评价CT扫描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的CT资料。结果 显示骨折线12例,眶内侧壁断裂、内陷27例,同时合并内直肌肿胀,眶内及眼睑积气,内直肌内侧脂肪间隙变窄等间接征象.结论CT特别是HRCT能细致地显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解剖结构,能精确地显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直接间接征象和并发症,是最重要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胸腹壁结核常见,处理不当甚易复发。本院1958—83年收治63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3岁,青壮年占大多数。多在入院前6个月以内发病,但入院前一年和一年以上发病者仍占23.9%。胸壁结核60%,腹壁者三例。胸部X线检查少数患者呈现胸膜增厚及骨质破坏。手术治疗前应用抗痨药物一、二周,胸壁结核手术除彻底清除局部病损外,尚应设法消灭残腔,手术继续用抗痨药物3—6个月。术中探知所见病损的感染途径源自淋巴系统者最多。42例手术患者除三例作脓肿切开引流外,余39例均进行了病灶清除,结果39例有36例切口一期愈合,二例延期愈合,仅一例未愈合。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实验室小型水冷壁气流床气化炉,建立了工质流动及传热模型,对水冷壁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结构参数、操作参数对工质不均匀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分配集箱中沿流向工质速度逐渐降低,静压逐渐升高;汇集集箱中沿流向工质速度逐渐增大,静压总体呈降低趋势。与集箱进口距离较远的冷却管的进、出口压差相对较大,其中质量流量较高。缩小冷却管直径,增大管间夹角均可改善工质不均匀性。随集箱入口速度的增加,工质的不均匀性加剧;而改变入口工质的温度对其不均匀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国产金属帽头YAG激光传输系统以不同能量及不同时间照射狗主动脉壁。结果显示:照射标本有消蚀坑形成,能量固定15W随照射时间延长消蚀坑加深但非直线关系。而时间固定为3秒随照射能量加大消蚀坑加深,二者显直线正相关,提示穿透动脉壁总能量随照射时间不同亦不同,照射时间短需总能量小,时间长需总能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