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很高,美国每年超过150万,75%为低能量损伤,髋部骨折的严重性超过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每年发生率为30万,桡骨远端骨折每年为25万,其他部位骨折为30万。年龄50岁以上50%女性及18%的男性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每年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医疗费用高达138亿美金(13.8billion)。(J.AAOS,Vol.11,No2P.109~119.2003)髋部骨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2.
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骨结构退化性病变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折,此类骨折又被称为脆性骨折,与骨质疏松所致的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结构脆弱、力学强度下降密切相关。髋部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髋部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90%发生于65岁以上老人。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囊内骨折及股骨转子间骨折。美国每年发生转子间骨折达25万例,随着年龄增加,骨折发生率也上升。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及脏器功能障碍,增加了骨折治疗的复杂性。转子间以松质骨为主,骨质疏松使骨小梁微结构破坏,轻微暴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1年河南地区至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1~2011. 12于骨科及急诊外科住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0岁以上)385例,男性127例,女性258例,并对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9岁达高峰,女性发病率 明显高于男性;385例患者中髋部骨折187例(占骨折总数的48.57% ),脊柱骨折174例(占骨折总数 的45. 19% ),腕部骨折6例(占骨折总数的1.56% ),其他部位骨折18例(占骨折总数的4. 68% )。结论2011年河南地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以髋部及椎体为主,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长春地区部分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发病特点初步调查及分析,揭示长春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本地区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在我院门、急诊诊治的676例60岁以上的髋部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女性发生病例多于男性,股骨颈骨折多于粗隆间骨折,69~79岁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年龄,冬季和沙尘暴季节是骨折的好发时间段。结论针对长春地区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地域特征,应该做好宣传、跌倒、骨质疏松等工作,预防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泉州市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为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对泉州地区一个沿海乡镇、一个山区乡镇的各两个村庄的60岁以上整体人群随机抽样调查500人,采用体检、问卷调查和拍摄Χ片、测量股骨颈骨密度等手段。结果泉州地区不论男女,60岁以后各年龄组股骨颈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年下降,男性各组的BMD值均高于女性相应各组。泉州农村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39.74%,男性为13.64%,山区农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40.8%,沿海渔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18.4%,男女之间、山区与沿海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以脊柱骨折的患病率最高为14.6%、髋部骨折为7.6%、前臂远端骨折为6.8%。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随年龄增高而上升,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山区农民明显高于沿海渔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部位以脊柱最多,其次为髋部、前臂远端。  相似文献   

6.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高。美国目前每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达25万人,专家预测到2040年该数字将达到50万人。90%的髋部骨折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3/4发生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报告老年人髋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特点及诊治注意事项。方法:对5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19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35例,时间6~22个月。术后下肢静脉栓塞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内固定物松动1例,116例(85.9%)恢复行走功能。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以女性多见,65岁以后,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老年人髋部骨折属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都有明显外伤史。老年人多伴有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骨折后长期卧床具有致命的危险,因此若无禁忌证应争取早期手术。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重视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长宁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上海市长宁区人群髋部骨折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通过长宁区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以及申康医联中心的长宁区人口健康档案调查,收集长宁区户籍人口在各大医院就诊记录和资料,查询2008--07—2012—06ICD-10疾病编码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就诊记录,获得患者相关信息。通过长宁区疾控中心资料调取,取得长宁区2010年及2011年人口分布情况。结果2008-07—2012-06长宁区髋部骨折标准化发病率为68.01,其中男性为52.15。女性为82.09,本地区女性年标准化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长宁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标准化发病率为140.80,其中男性为95.90,女性为182.86。本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女性年标准化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粗发病率显著高于50岁及以下人群(P〈0.05)。结论2008—07—2012—06长宁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94.75%,标准化年发病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于50岁以下人群,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髋部骨折156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报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特点及诊治注意事项。方法 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共治疗60岁以上(60-93岁)髋部骨折156例。男性55例,平均年龄71.8岁;女性101例,平均年龄73.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94例,男性20例,女性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本组接受非手术治疗41例;手术治疗115例,其中行各种内固定手术4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8例,股骨头颈切除2例。部分病例同时给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 获得随访110例。随访时间0.5-3.5年。术后下肢静脉栓塞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内固定物松动,滑脱2例,断裂1例,人工股骨头下沉致疼痛4例,术后近期死亡2例(死于心肌梗塞及呼吸道感染),97例(88.2%)恢复行走功能。结论 (1)老年人髋部骨折以女性多见,占64.7%;男性少见,占35.3%。这与女性绝经后骨折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老年股骨颈骨折多见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则多见于男性。70岁以后,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这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明显相关。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2)老年人髋部骨折属于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都有明确外伤史;而股骨颈骨折常由轻微外力(扭转)所致,因此在诊断时须防止漏诊或误诊,影响治疗效果。(3)老年人多伴有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骨折后长期卧床具致使的威胁,因此在治疗上如无禁忌应争取早期手术,早期下床活动。(4)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这对减轻全身骨痛,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再骨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髋部骨折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值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髋部骨折98例,50岁以上8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2例,股骨颈骨折占44例,粗隆间骨折41例。按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共分为2组:T〈-2.0(骨折组),T〉-2.0(骨折组),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骨折组按1:1配对,以T〈-2.0(非骨折组),T〉-2.0(非骨折组)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下的患者为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均为年轻的受暴力致伤的患者,骨密度值检测对骨折风险评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对于非暴力髋部骨折,低BMD与髋部骨折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呈指数级相关。(2)骨折危险性的评估没有明确的BMD阈值。(3)骨折患者与非骨折患者BMD有相互重叠。(4)女性自50岁左右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5)小于50岁的较年轻患者BMD和骨折危险性的相关性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沈阳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分析沈阳人群(1994年人口为3195046)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研究材料是从沈阳市35个医院的病案室或住院部收集的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部骨折)病例记录。结果显示:1994年沈阳市50岁以上人口发生髋部骨折453例,男性为247例,女性为206例。总发病率为74.0/100000,男性为80.8/100000,女性为67.2/100000(P>0.05)。男性发病率在60岁以上明显增加,然而,这种现象在女性不明显。总髋部骨折发病率的男/女比为1.2。髋部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2±9.5(男性为67.5±9.8,女性为66.9±9.0)。骨折类型有性别差异(P<0.001),股骨颈骨折/粗隆骨折比,女性为3.2,男性为1.6。季节影响髋部骨折的发生(P<0.0001),冬季和夏季髋部骨折发生人数较多,夏季意外事故引起的骨折明显增加,冬季摔倒引起的骨折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增减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史等),并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529例40~87岁中老年人群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递增,各组髋部BMD值逐渐下降,而腰椎BMD值并未随着增龄而呈现递减的趋势,60岁以上中老人髋部BMD值显著低于腰椎BMD值(P0.05)。根据腰椎BMD值计算,中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30.7%,其中女性为34.2%,明显高于男性的17.9%(P0.05)。低骨量(osteopenia,OPA)总患病率为41.8%,男女分别为42.4%和41.6%(P0.05)。根据髋部BMD值计算,OP总患病率更高,达到38.2%,女性为39.4%,高于男性的33.9%(P0.05)。OPA总患病率为47.4%,男性为52.7%,女性为46.0%(P0.05)。受调查的中老年男性中有骨折史的为82例,女性为357例,OP患者骨折发生率为37.8%,远高于非OP患者23.1%(P0.01),再骨折发生率OP患者为6.2%,高于非OP患者的2.64%(P0.01)。结论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和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且其发生率均较以往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根据髋部BMD值进行骨质疏松评估的敏感性更高,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髂骨松质骨中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中微量元素与髋部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自髂前上棘后方2cm之髂嵴处以髂骨活检器钻取骨组织.16例患者的髂骨标本用于无机元素分析.其中8例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包括男性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4.83±9.43岁.8例为成年暴力性骨折患者,包括男性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1.38±3.42岁.以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髂骨活检标本的钙、镁和锰含量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1和P<0.05).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铜含量也较成年女性对照组低(P<0.05).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髋部骨折是指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4亿,占总人口的10.2%,并正以每年3%的速度急剧增长,其中65岁以上者1.1亿,占总人口的8.5%.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更是以每年4.5%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老年人体质弱,并存疾病多,长期卧床会带来更多的并发症,使患者站起来恢复其自理能力很重要,因此多需采取手术治疗,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影响因素多,术后死亡率高,故术前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与老年髋部骨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观察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同性别年轻人骨密度峰值的差别,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与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骨密度的差异,及近11年来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的一般规律。探索老年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测量20~35岁年龄组正常男性和女性的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及大转子区的骨密度值;测量60岁以上健康老年男性及女性各年龄组的骨密度值;测量60岁以上新入院髋部骨折男、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值。所有结果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近11年来收治的445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规律。结果60岁以上的男、女性老年人与同性别年轻人骨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健康老年男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P<0.01);健康老年男、女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同年龄组髋部骨折患者(P<0.01);对近11年来收治的44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虽然老年骨折常由外伤引起,但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内在因素;尽管老年男性比女性骨密度高,但两者的骨折机会及骨折发生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太仓地区部分老年骨折的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太仓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本院就诊的中老年患者1453例,按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发病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60岁以上的骨折患者966例,占太仓地区总人口的0.2%,占太仓地区60岁以上人群的1.0%,其中,女性724例,占60岁以上患者总数的74.9%,男/女值约1:3,6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骨折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结论太仓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的脊柱、桡骨远端及髋部骨折的发病情况各有不同,应引起重视,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股骨上端机械强度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老年髋部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1996-2001年间收治的50岁以上的老年髋部骨折202例,测定其健侧股骨上端机械强度(Singh指数),同时选择门诊50岁以上其它原因摄骨盆X线片而无骨盆和股骨上端骨折的患者105例,测定其右侧股骨上端机械强度,测得的数值作对比分析。结果 50-60岁组和61-70岁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而70岁以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异性(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其股骨上端机械强度明显下降,测定Singh指数对预测髋部骨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属于关节外骨折(A031A型)。主要发生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他们内科并发症多,围手术期死亡率高,预计到2025年亚洲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占髋部骨折总百分比将达到37%,到2050将高达45%AO/OTA分型嘲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归为A类骨折。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髋部骨折16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骨折 ,它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因其发生多与随着年龄增长的骨量丢失和骨强度降低有关 ,故多见于老年人。本文通过对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 169例老年髋部骨折进行回顾性调查 ,探讨髋部骨折与年龄、性别、绝经年限的关系、并对骨折的诱因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0~ 1999年我院共收治各类骨折2 866例 ,其中 60岁以上老年患者 2 77例 ,占 9 7%。在老年骨折患者中 ,经X线摄片确诊的髋部骨折169例 ,占同期收治骨折人数的 5 9% ,占同期收治老年骨折数的 61%。 169例老年髋部骨折中 ,…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骨折及其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老年性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和跌倒.老年性骨折的常见部位包括脊柱、髋部、桡骨远端等。老年性骨折重在预防,主要预防措施包括适当的运动、营养、避免酗酒、吸烟和药物的滥用等。通过骨密度测量可以预测髋部骨折的危险性,老年性骨折的愈合过程不发生改变,但新骨形成迟缓,后期愈合时间延长.本文还介绍了老年骨折的治疗原则、方法及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