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房肿块是乳房疾病的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提高对乳房肿块的认识 ,对乳房疾病 ,特别是对乳癌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我们共收治乳房肿块患者 30 6例 ,其中 72例误诊 ,现就此做以综合分析。1 临床资料临床诊断乳腺癌 38例中 ,病理诊断纤维腺瘤 14例 ,乳腺炎症 3例 ,脂肪坏死 1例 ,乳腺腺病 2 0例。临床诊断乳腺纤维癌 8例中 ,病理诊断乳癌 2例 ,积乳囊肿 2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 2例 ,乳管扩张 2例。临床诊断乳腺增生 15例中 ,病理诊断纤维腺瘤 8例 ,乳癌 4例 ,乳房结核 2例 ,积乳囊肿 1例。临床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 4例中 ,病理诊断乳腺导管…  相似文献   

2.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房肿块诊断中的价值。279例乳腺肿块患者行彩超检查后,手术切除病检,以石蜡切片HE染色的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彩超对乳腺囊肿、纤维腺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均大于90%),对乳腺增生、乳腺癌、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均大于80%)。彩超是一种乳房肿块诊断符合率较高的无创性检查,其诊断符合率高于一般B超和铝靶。但其检查结果尚不能作为根治性切除的单项依据。  相似文献   

3.
焦丽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1):104-104
临床资料 1985~2001年切取乳腺肿块患者208例,其中女204例,男4例;年龄21~67岁。其中常见乳房肿块205例(乳腺纤维瘤71例、乳腺痛19例、乳腺增生症88例、乳腺慢性炎症5例、男性乳房发育症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积乳囊肿3例、乳腺结核1例、副乳12例、乳腺脂肪坏死1例,占98.5%),少见乳房肿块3例(乳腺囊肿1例、乳腺肉瘤1例、乳房神经纤维瘤1例,占1.44%),本文208例诊断均经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男性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病区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30年来收治的3例男性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年龄40~69岁,2例有乳腺包块,2例伴发乳头血血性溢液,均行手术治疗。1例乳管内乳头状瘤伴发癌变.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结论 男性乳管内乳头状瘤少见,恶变率高,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乳房肿块是诊断乳房疾病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乳房肿块的进一步检查 ,对于诊治乳腺疾病有重要的意义。我院从 1 989年 1月~ 1 999年 8月收治乳房肿块 346例 ,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346例均为女性患者 ,年龄 1 7~ 68岁 ,良性乳房疾病 334例 ,占 96.5%,乳腺癌 1 2例 ,占 3.5%。乳房肿块所涉及疾病如下 :乳腺增生症 2 4 8例 ,占 71 .7%;乳房纤维腺瘤 49例 ,占 1 4.1 %;副乳 1 8例 ,占 5.2 %;积乳囊肿 1例 ,占 0 .3%;乳腺导管扩张症 6例 ,占 1 .7%;乳管内乳头状瘤 1 2例 ,占3.5%;乳腺癌 1 2例 ,占 3.5%。乳腺疾病年龄分布情况见附表。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因乳腺良性疾病进行第2次手术的32例患者原因、病理结果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临床以疼痛、局部肿块为主诉者24例(75.O%);乳头溢液7例(21.9%);肿块合并乳头溢液1例(3.1%)。病理诊断: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17例(53.1%);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各5例;炎症、乳腺癌各2例;结核1例。结果32例全部手术成功。根据病理结果对良性复发病例行病变局部切除或行单纯乳房切除;确诊为恶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结论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纤维腺瘤是造成乳腺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由于乳腺增生可以癌变,故局部切除加长期随访对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和乳腺癌早期切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乳腺肿块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收住的乳房肿块患者资料。结果在150例患者中,乳房纤维腺瘤120例(占80%);乳管内乳头状瘤10例(占6.66%);乳房肉瘤1例(占0.66%);乳腺癌10例(占6.66%);乳腺囊性增生7例(占4.66%);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占1.33%)。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病理学检查是定性诊断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乳房疾病是妇女常见病,包括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目的 讨论乳腺癌手术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方法 配合手术进行手术前、手术护护理,并进行健康教育.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可使患者对手术配合度更高,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某高校女职工健康体检中妇女疾病的结果分析,找出妇女疾病的发病率和年龄段分布,为制定妇女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5—6月对某高校754名女职工采用乳腺彩超、常规妇科检查和宫颈刮片送病检及腹部彩超等项目进行妇女健康体检,并对妇女疾病分布图进行分析。结果754名女职工中,妇女疾病分布依次为:乳腺增生420人占55.70%、子宫肌瘤83人占11.01%、卵巢肿瘤等13人占1.72%。发病年龄段最高排位为:乳腺增生和子宫肌瘤均在40~49岁,而卵巢肿瘤等则在50~59岁。乳腺增生和子宫肌瘤的发病年龄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肿瘤等的发病年龄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高校女职工健康体检中妇女疾病结果提示子宫肌瘤的检出率稍低,乳腺增生与国内报道相似,但好发年龄均在40~49岁,其年龄段属在职中年,故应重视在职中年女职工的健康宣教,提高她们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妇女疾病,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0.
<正>乳头血性溢液分为鲜红色及棕褐色两种,前者多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少数见于乳管内癌;后者多见于有乳管阻塞的乳管内乳头状瘤或因上皮增生而有乳头状体形成的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女性乳腺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作者在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诊治25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5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8~57岁之间,平均41岁。一侧者22例,双侧者3例;可触及肿块者6例,肿块大的如樱桃,小的如黄豆,质地软,稍可活动。患者均诉乳头溢血,经常污染内衣或经乳晕或乳房肿块轻挤流出。鲜红色溢液16例,棕褐色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高校女教职工乳腺红外线检查结果及患病情况,为女教职工乳腺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健康体检中541名女教职工的乳腺红外线检查结果资料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乳腺疾病211人.检出率39.00%。其中乳腺小叶增生检出率19.59%,乳腺轻度增生检出率16.08%.两者均为40-岁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0.14%、21.92%,20~岁组次之,50~岁组检出率最低;乳腺囊性或结节性增生检出率2.40%;乳腺纤维瘤或肿块检出率0.92%。结论该高校女教职工乳腺不同程度增生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治疗。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开展健康教育等保健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乳房肿块是乳腺疾病的最常见的重要体征,正确判断乳房肿块的性质,并给予准确的治疗在乳腺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6年1月共门诊手术乳房肿块218例。现就其发生规律、类型及处理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与发病 全组218例,男3例,女215例。15~25岁62例(28.4%),26~35岁118例(50.5%),36~45岁30例(13.8%),46岁以上12例(5.5%)。 1.2 病理类型 本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其中乳房纤维腺窟161例,乳腺囊性增生病4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房癌4例,积乳囊肿3例。 · 1.3 发病年龄与病变关系 见附表 附表 215例女性乳房肿块发病年龄与病变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防癌普查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8~13MHz高频探头对5610名健康体检的女性进行常规乳腺检查,可疑乳腺癌的病例施行超声引导自动活检。对检查阴性的1120名妇女进行2年随访。结果 12例可疑乳腺癌中,6例经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癌;12例手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浸润型导管癌4例、浸润型导管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2例、髓样癌1例、纤维腺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检出乳腺癌8例,占全部受检者的0.14%。结论 使用高频超声对乳腺进行防癌普查,并对可疑病例在超声引导下活检,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属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dysplasia)病变,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该病包括单纯性乳腺增生症(mazoplasia)和乳腺囊性增生症(cysticdisease)两种。乳腺增生病是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病,有人统计乳腺增生症在30岁~5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5%左右,在乳腺专科门诊中占50%~70%犤1犦。该病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乳腺增生病,越来越得到众多专家的重视。1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1.1历代医家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乳癖之名始见于华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8例应用乳管镜诊治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术前乳管镜对乳管内病变进行准确定位,结合术中泪囊探针引导和经短平头针注入亚甲蓝染色行乳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切除标本送检前准确标记病灶,术后与病理比较。结果 28例术前均经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27例于切除乳管内找到病灶,病理证实乳管内乳头状瘤25例,乳管内乳头状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乳腺纤维腺病伴乳管扩张1例。结论乳管镜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确诊率高,有利于手术准确定位病变,避免盲目切除,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无肿物乳头溢液与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乳腺无肿物乳头溢液的102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变导管,做病理检验,如为恶性,则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本组病例良性者95例,占93.1%,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囊性增生病80例(78.4%),乳头状瘤(病)伴瘤细胞或导管上皮增生活跃(癌前病变)12例(11.7%),3例为慢性炎症(其中1例伴导管内异物);T0期乳腺癌7例(6.9%),均为血性乳头溢液,占血性溢液的11.3%。结论对乳腺无肿物乳头溢液行病变导管切除,病理检验对检出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部分乳腺癌的原发症状之一,除生理性疾病、精神因素、下丘脑及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外,多数为乳腺本身疾病引起,如乳腺囊性增生、乳管扩张症、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积乳症、慢性阻塞性乳管炎、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在内的早期乳腺癌等。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又是乳腺的癌前病变,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患者是一种有效而又安全的检查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10月共计19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应用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乳头溢液是多种乳腺疾病的共同表现。乳头溢液可见于乳腺癌,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性疾病,乳管扩张症及乳腺管炎症等。诊断乳头溢液要区分病理性和生理性溢液。同时要除外假性乳头溢液。临床资料我院1990-1993年诊治398例乳腺疾病,有68例出现乳头溢液。其中乳头血性溢液42例,浆液性溢液18例,脓性溢液8例。乳头溢液多见成年妇女,32-45岁最多。乳房内可查到包块的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其余病人经过抗炎和对症治疗好转或痊愈。手术切除的组织全部送做病理切片检查,报告为乳管内乳头状瘤38例,乳腺增生疾病11例,乳管扩张症及…  相似文献   

19.
刘锋  张开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05-105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分型及治疗,乳腺癌的癌前病变。方法:本组单纯肿物切除79例,乳腺区段切除606例。结果:随访768例,随访率80.3%,复发10例,再次手术9例。结论:症状轻微的乳腺增生症可不必治疗。对乳病症型、小叶增生型及不伴有纤维腺瘤样结节的纤维腺瘤病型可非手术治疗。重症乳腺增生病伴有纤维腺瘤样结节的纤维腺病型,纤维化型及囊肿病型采取手术治疗。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不典型小叶增生及乳头状瘤病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并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7年-2008年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乳腺非典型增生及恶变的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并乳腺癌的41例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声影像分析。结果:超声影像诊断分三种:1.乳腺纤维腺瘤;2.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待排;3.乳腺癌。病理诊断结果3708例乳腺纤维腺瘤中,伴有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12例(12/3708),伴有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小管癌1例(1/3708),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29例(29/3708)。结论: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恶变,也可与乳腺癌并发,体检及超声检查均不易检出。体检、超声和病理综合检查是避免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