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测治疗室(ICU)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随着应用的普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这一并发症也明显增加。特别是住ICU的老年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力低下,CRS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死亡率。有文献报道导管掺加抗生素可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韩芳  张亚琴 《嘉兴医学》2003,19(1):40-41
目的:探讨脑外科病人气管插管的导管意外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脑外科患气管插管的导管护理。结果:本组中有3例意外拔管、7例导管插入过深、2例导管误入食管发生。由于处理及时,无1例出现严重后果。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巡视,重在预防,随时注意各种异常征象的出现并及时处理,是减少导管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王飞  徐晶晶  朱士俊 《黑龙江医学》2017,(12):1185-1186
目的观察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组织形态及发病年龄分析,探讨两者关系。方法收集33例确诊导管内癌标本,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形态导管内癌形态特征,并进行发病年龄统计。结果 33例导管内癌中,乳头型2例(6.1%),低乳头型4例(12.1%),筛状型4例(12.1%),粉刺型8例(24.2%),实性型15例(45.5%)。结论导管内癌可有不同的形态特征。SMA、P63联合应用,对观察导管内癌是否出现微浸润有重要意义。导管内癌在各年龄组中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用导管的生产及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1990年至1993年10月,我们用非开胸法堵塞动脉导管未闭12例病人,10例获得成功,2例失败,特别对动脉导管术后再通的病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总结了2例失败的经验教训。强调清晰的动脉导管造影是施行堵未闭动脉导管的重要步骤,动脉导管造影的准确性和塞体的放大比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探索正常腮腺导管的结构参数。方法 采用磁共振三维重T2加权成像对21名正常受试者进行腮腺导管水成像。受试者口服维生素C 200 mg,含药3 min后行冠状位磁共振腮腺导管水成像,将图像传至GE AW4.5工作站,采用Functool 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观察腮腺导管、副导管、节段及分支数量,并对腺体内、外导管长度、直径进行测量。结果 21名正常受试者中24个腮腺出现副导管,占57.1%(24/42),平均长度(9.54±9.98)mm,平均直径(0.87±0.88)mm。腺体内导管观察到3个节段3例,占7.14%(3/42),2个节段19例,占45.23%(19/42),1个节段20例,占47.62%(20/42)。第1节段平均分支数量2.38个,第2节段平均分支数量0.88个,第3节段平均分支数量0.1个。腺体内导管平均长度为(36.97±7.97)mm,平均直径为(2.01±0.76)mm,腺体外导管平均长度为(34.98±10.25)mm,平均直径为(2.13±0.79)mm。腮腺导管总长度平均为(71.95±11.47)mm,平均直径为(2.07±0.68)mm。结论 磁共振水成像可以精确显示腮腺导管、副导管、节段及分支数量,并可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9.
周威  赵卫 《当代医学》2009,15(11):199-200
目的评价Yashiro导管及RH导管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35例肝癌患者中采用Yashiro导管治疗者182例286次。RH导管治疗者53例64次。结果Yashiro导管治疗超选成功271次,成功率约为94.8%。RH导管治疗超选成功56次,成功率为87.5%。Yashiro导管及RH导管超选成功率经卡方检验=3.38,P=0.048(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Yashiro导管较RH导管更易超选入供瘤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使 PICC 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患者再通的疗效。方法:对近1年来 PICC 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分别采用浓度为31.25 U/ml、62.5 U/ml、83.2U/ml 和125U/ml 肝素钠溶液进行导管疏通,并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25U/ml、62.5U /ml、83.2U /ml 和125U /ml 4种肝素钠溶液再通率分别为57.5%、72.5%、87.5%和92.5%,总再通率为77.5%,4种浓度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种浓度的平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发生与使用肝素钠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 PICC患者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合适浓度的肝素钠溶液可安全有效地恢复导管的通畅。  相似文献   

11.
PICC(peripheralluy inserted central canther,PICC)是指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20世纪90年代逐渐进入我国.因其安全,可操作性强,留置时间长,被广大患者和临床护理人员认可.尤其为化疗、胃肠外高营养及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长期、有效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2.
陈飞燕 《四川医学》2013,(9):1429-1431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疏通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的疗效.方法 对近3年来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分别采用浓度为30U/ml、60U/ml、90U/ml和120U/ml肝素钠溶液进行溶解疏通,并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30U/ml、60U/ml、90U/ml和120U/ml 4种肝素钠溶液再通率分别为57.5%、72.5%、87.5%和92.5%,总再通率为77.5%,4种浓度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浓度的平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与使用肝素钠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对化疗患者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肝素钠溶液可安全有效地恢复导管的通畅.  相似文献   

13.
14.
对面部口腔(牙合)关系正常的儿童、教师、学生、工人、农民、干部1014名的腮腺导管乳头形态位置分别在正中(牙合)位和大开口时进行了观察。正中(牙合)位时,腮腺导管开口处粘膜呈不同形态的乳头者男性占94.3%,女性占91.0%。乳头有5种形态,形态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有密切关系。正中(牙合)位和大开口时乳头与牙位之间分别存在3种关系。儿童组两种(牙合)位乳头位置均在(?)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其它年龄组,乳头位置因年龄性别的不同变动范围很大。  相似文献   

15.
我院治疗8例大龄动脉导管未闭,最大年龄32岁,平均年龄24岁。大龄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我院采用降压后靠主动脉一侧分离导管,带垫片10号丝线双重结扎导管,无一例破裂或再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中的作用.方法 将248例在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中心静脉导管组(对照组120例)和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组(抗感染组128例),观察两组CRI的发生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抗感染组的CR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vs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念珠菌,但两组患者CRI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降低ICU患者CR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立平 《海南医学》2012,23(7):146-147
目的评价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中的作用。方法将248例在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中心静脉导管组(对照组120例)和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组(抗感染组128例),观察两组CRI的发生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抗感染组的CR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vs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念珠菌,但两组患者CRI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降低ICU患者CR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最佳置管途径。方法:将185例血液透析患者分3组,分别采用颈内静脉(95例)、颈外静脉(65例)、股静脉(25例)途径建立长期导管,比较不同置管途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74%、93.84%、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并发症比较,其中误入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并发症差异不大;置管期间并发症颈内静脉组与颈外静脉组无明显不同(P>0.05),股静脉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内静脉是血液透析长期置管的首选途径;颈外静脉可作为置管的第二级血管;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途径置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深静脉导管的病原学检测,为临床诊断导管相关感染和监测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临床送捡的89份静脉导管进行微生物学培养和分析,统计病原菌的分离情况。结果89例标本中,分离出44例病原菌,分离率为49.43%,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1株,占47.72%,革兰氏阳性球菌18株,占40.91%,念珠菌5株,占11.36%。讨论了解深静脉导管的常见病原菌分离情况,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导管相关感染提供依据,并有助于院内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2008年-2009年科室发生的15例小儿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至中心静脉导管)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 2009年-2010年意外拔管减少至4例,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延长42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