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非细胞毒性病毒,当其进入机体后常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而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的强弱又与HBV感染所致的不同临床结果密切相关。而在这一系列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应答又是决定HBV感染机体后转归的最重要因素。而不同的T细胞亚群对病毒抗原的反应状态也不同,即对临床过程的轻重及转归的影响不同。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健康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测定CD4+、CD4+/CD8+、CD4+/CD8细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计算,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4+/CD8+、CD4+/CD8细胞特点及其与肝病病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阐明HBV 感染不同阶段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方法:分别构建了我国最高频等位基因HLA鄄A*0201 三种常见抗原肽表位(HBVcore18-27、pol575-583、env335-343)四聚体复合物,并用这些四聚体检测HBV 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LA-A*0201 限制性抗原特异性CD8+ T 细胞的频率、功能及CD127 的表达。结果:在大多数自限性HBV感染者的PBMCs 中抗原特异性CD8+ T 细胞的频率和增殖能力都高于慢性HBV 感染者。在低病毒载量的免疫低复制期抗原特异性CD8+ T 的数量和在高病毒载量、肝脏损害免疫清除期及免疫耐受期抗原特异性CD8+ T 细胞频率是相似的,同病毒定量及ALT 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慢性HBV 感染者抗原特异性CD8+ T 细胞增殖能力和病毒滴度呈反比。在自限性HBV 感染患者抗原特异性CD8+ T 细胞分泌IFN 的功能明显高于慢性HBV 患者,在免疫耐受期基本丧失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HBV 感染后不同免疫状态的HBsAg 水平不同,免疫耐受期最高,其次为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低复制期的最低。而且随着HBsAg 水平下降,同HBV DNA 的相关性也逐渐下降。慢性HBV 感染者中CD8+ CD127+ T 细胞要低于对照组及自限性感染组,特别是在HBeAg 阳性的免疫耐受期及免疫清除期组患者中CD8+ CD127+ T 细胞比例更低。结论:慢性HBV 感染中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频率不是决定免疫应答的唯一因素,慢性乙肝患者体内记忆性的抗原特异性CD8+ T 细胞并未被完全清除或缺失,这为治疗性疫苗和免疫恢复治疗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调节性T细胞在病毒性肝炎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辉  陈红松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6):574-576,F0003
乙型、丙型肝炎为世界范围的病毒性感染疾病,目前全世界已有约5亿感染者(其中HBV感染约为3亿,HCV感染者约为2亿)。在慢性HBV及HCV感染中,病毒的清除依赖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主要是病毒特异性的CD8^+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而CD8^+T细胞的作用受到调节性T细胞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持续感染是机体未能有效建立HBV特异性免疫的结果, 这种情形也可称为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成人急性感染HBV时, 绝大多数可以发生正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因而得以自愈。围产期感染HBV, 绝大多数导致慢性化, 提示存在HBV特异性免疫应答异常。典型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4个过程:抗原提呈、特异性CD4+T和CD8+T细胞激活以及B细胞激活。慢性HBV感染时, 机体的免疫应答异常必然涉及这4个过程的部分或者全部。本文主要讨论了慢性HBV感染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希望为进一步思考HBV特异性免疫重建路径与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献表明,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异常与HCV和HBV的慢性感染有关[1],CD4+CD25highTreg细胞能抑制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2],对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反应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4]。因此,我们分析CD4+CD25highTreg细胞在不同类型HCV感染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明确其与丙型肝炎慢性化和病毒清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病毒持续感染常导致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损害,病毒则可逃避免疫监视以致不能被清除.CD137/CD137L是除CD28/B7以外另一对具有多种活性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在抗病毒免疫中有重要调节功能,尤其对增强和维持CD8+T细胞应答起关键作用.近年研究表明,CD137/CD137L在抗病毒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虽在机体内的数量较少,但分布于机体全身,是启动机体初次免疫应答功能最强的APC。DC能通过MHC-Ⅰ、Ⅱ类途径提呈所遇到的任何抗原,并通过删肽复合物,共刺激分子(B7、CD40)以及DC-CKl等趋化因子趋化、转化、激活静息T细胞,从而激发初次免疫反应,有效控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目前有证据显示DC与多种病毒(HBV、HCV、HIV和HCMV等)的发病机理和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机制相关。HCV感染后易造成体内持续感染,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而机体内DC的功能、分化和成熟均影响HCV在体内的存在,现将肝脏DC的特点,HCV对DC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CD8+T淋巴细胞的亚群不仅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还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CD8+调节性T细胞(Tr)能有效阻断过强的免疫应答,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对CD8+Tr的分型、作用机制及其参与调节自体免疫、器官移植耐受、肿瘤免疫和感染免疫应答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慢性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小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功能的发挥需要特异性CD4 +T细胞的辅助.IL-21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分泌,对维持病毒特异性的CTL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体外观察不同乙肝病毒( HBV)感染状态下,血浆中IL-21的表达及产生IL-21的HBV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频数,探讨IL-21在HBV感染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机体年龄的增长和病毒感染都会引起免疫衰老,主要表现在T淋巴细胞数量、细胞亚群数量、细胞膜表面分子及功能发生变化,导致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和异常。T淋巴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端粒长度缩短或者端粒酶功能受损而导致。而影响端粒长度和端粒酶功能的是活性氧的产生以及细胞应激通路引起的DNA损伤。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的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功能会受到影响,表达衰老相关蛋白。我们总结了引起T细胞衰老的原因,T细胞衰老后特征和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T细胞衰老在慢性肝炎感染免疫失调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肝树突状细胞与HCV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虽在机体内的数量较少,但分布于机体全身,是启动机体初次免疫应答功能最强的APC[1].DC能通过MHC-I、Ⅱ类途径提呈所遇到的任何抗原,并通过MHC/肽复合物,共刺激分子(B7、CD40)以及DC-CK1等趋化因子趋化、转化、激活静息T细胞,从而激发初次免疫反应,有效控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目前有证据显示DC与多种病毒(HBV、HCV、HIV和HCMV等)的发病机理和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机制相关.HCV感染后易造成体内持续感染,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而机体内DC的功能、分化和成熟均影响HCV在体内的存在,现将肝脏IC的特点,HCV对DC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Foxp3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节性T细胞是机体维持自身耐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效应,在体外增殖能力低,在免疫病理、移植物耐受、阻止自身免疫反应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方面都有一定作用.最近发现Foxp3在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一重要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发育上起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CD4+CD25+T细胞特性、Foxp3在其发育和功能发挥中的作用以及其活性调节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处于不同自然史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表达的变化,探讨抑制性受体LAG-3在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处于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 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处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为免疫耐受期(IT)患者24例、免疫清除期(IC)32例和非活动或低复制期(LR)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H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达LAG-3的比例;免疫分析法、生化分析法和PCR分别检测患者肝脏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间T细胞LAG-3表达率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各期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LAG-3表达阳性率与血清ALT、HBV DNA和HBe A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的比例较HC组显著增高,且处于IT期的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IC期或LR期患者及HC组。处于IC期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和LAG-3+CD4+T细胞比例与患者血清中A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IT组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和LAG-3+CD4+T细胞比例与血清中HBe Ag呈正相关。然而,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LAG-3+CD4+T细胞比例和LAG-3+CD8+T细胞比例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LAG-3在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高表达,尤其是IT期患者CD8+T细胞高表达,可能是造成CD8+T细胞功能低下、HBV在肝脏长期复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不但侵犯肝脏,还可感染肝外其他组织、器官,包括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由于PBMC是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集合体,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HBV感染PBMC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慢性化、抗病毒疗效减低及复发.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DNA和肝脏病理变化,寻找其中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Toll样受体2(TLR2)的水平,探索TLR2在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的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样本的血清HBV载量,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拷贝/m L)、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拷贝/m L),19例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并分析TLR2表达情况及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高,低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表达高于高病毒载量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8~+T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PD-1表达缺乏相关性。结论 HB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TLR2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6.
转录因子Foxp3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oxp3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转录因子,属于foxhead家族成员,组成性表达于机体的CD4+CD25+T调节细胞(CD4+CD25+Treg),介导CD4+CD25+Treg细胞在胸腺的发育、外周表达及功能维持。Foxp3基因突变或敲除的小鼠,其体内CD4+CD25+Treg细胞数量下降,调节功能缺陷,可诱发严重的自身免疫反应。Foxp3对机体免疫自稳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HIV、HBV共感染患者HIV病毒载量与HBV病毒载量及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使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定量PCR测定HIV、HBV共感染患者的CD3+、CD4+、CD8+细胞数目和HBV、HIV病毒载量,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病毒载量和免疫细胞数目的相关性.结果 在共感染患者中,HIV载量与CD3+及CD4+细胞负相关,HBV载量与CD4+/CD8+负相关,HIV与HBV载量正相关.结论 HBV可能存在促进HIV复制的功能,并加速HIV患者的免疫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6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组、免疫清除期组和非活动期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另收集2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IFN-γ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反比,IFN-γ/IL-4比率与HBV DNA载量和血清ALT水平均呈反比。此外,从免疫耐受期到非活动病毒携带期,T细胞的IFN-γ水平逐渐增加、IL-4水平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耐受期患者的T细胞表达IL-4增加且IFN-γ减少,到非活动携带期其细胞因子表达逐渐恢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其外周血CD8~+T细胞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率均明显增加。结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的IFN-γ和IL-4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与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双链闭环DNA病毒,主要引起皮肤黏膜的良恶性增殖性疾病,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已被证实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启动固有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来清除病毒。树突细胞、朗格罕氏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抗原提呈、吞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清除HPV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HPV也可以通过多种逃逸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清除,使得HPV感染持续存在,从而导致宫颈病变。因此,进一步深入明确机体感染HPV后所诱导的固有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免疫反应及免疫逃逸机制,对于下一步研发新药物、新治疗方法和新疫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HPV感染的机体免疫反应变化进行系统性综述。  相似文献   

20.
CD4~ T细胞的抗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4 T细胞在机体抗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CD4 T细胞不仅可以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辅助CD8 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而且CD4 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具有免疫记忆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因而在机体的抗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过继转输CD4 T细胞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一个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