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牙列缺失患者,,经牙周治疗后行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追踪观察时间为1~2年.通过修复体效果评价修复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经修复治疗后,在不同观察时间内,所有患者咀嚼功能得到改善,对修复治疗的满意.结论 套筒冠义齿应用于牙列缺损及多数牙缺失的牙周病患者的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孙敏利 《吉林医学》2013,(20):4093-4094
目的:探讨铸造支架活动义齿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50例老年重度牙列缺失患者,采用铸造支架活动义齿治疗。结果:患者牙列缺失都修复完成,其稳定性和美观性均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100%。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深度都有了明显改变(P<0.05)。结论:铸造支架活动义齿坚固耐用,治疗牙列缺失能取得很好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当前对老年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患者的主要修复手段和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2016年至2018年口腔科诊疗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60岁以上患者10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对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将其每组50例分为A组与B组,对应为固定义齿修复方案、活动义齿修复方案。比较两种手段对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于上颌、下颌以及全口义齿修复需求方面,组间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用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效果相对良好,但部分患者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需求等选择固定义齿修复或者活动义齿修复,全面保障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当中抽取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上颌、下颌、全口义齿修复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修复治疗结束后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义齿修复在治疗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方面各有优点和缺陷,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王巍 《大家健康》2016,(6):88-88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当中抽取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上颌、下颌、全口义齿修复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P <0.05);修复治疗结束后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义齿修复在治疗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方面各有优点和缺陷,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缺失及修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65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160例及80名健康志愿者,由口腔专业医师进行口腔检查。结果 160名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率为61.25%,义齿修复率为41.84%;牙列缺失率为26.87%,义齿修复率为83.72%。80名健康志愿者中,牙列缺损率为30.0%,义齿修复率为62.5%;牙列缺失率为12.5%,义齿修复率为90.0%。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及缺失率高于健康人群,修复情况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套筒冠固位体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套筒冠固位体为20例牙列末端游离缺失患者进行修复,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及修复后2a进行咀嚼效能的检测并检查义齿的固位力、基牙的健康状况以及义齿使用情况.结果套筒冠义齿修复前后咀嚼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82,P〈0.01),修复2a内患者对义齿的固位效果、舒适度与美观性较为满意.结论应用套筒冠固位体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提高咀嚼效能、提高固位力及美观、舒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人牙列缺失是口腔科不可忽视的常见疾病。特别是多数牙的缺失,使中老年人遭受着咀嚼、发音及消化道疾病等一系列痛苦,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大多数中老年人口内都遗留有不规则的残根、残冠、过度磨损牙与牙龈萎缩的松动牙,这些都给修复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上下颌前牙和磨牙缺失的单侧游离牙列缺失患者,用常规卡环固位型可摘义齿修复,往往因基托面积大,异物感强,固位稳定差,基牙受扭力创伤大,咀嚼效率不高,因而达不到患者的满意度[1]。为使患者失牙得到恢复,解除患者的痛苦,本科近年来对156例中老年多数牙缺失采用联合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是指保存能治愈的残冠、残根、过度磨损牙等根管治疗后作为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即附着体义齿、圆锥型套筒冠义齿、覆盖义齿等)进行治疗,随访3年,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剖析修复治疗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者70例。根据数字抽签法原理,分组70例患者:研究与对照,每组35例。前者行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后者行固定义齿修复治疗。观察两组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义齿修复需求。结果研究组的义齿修复需求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组为25.71%,对照组为48.57%。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活动义齿修复法积极用于老年人牙列缺损与牙列缺失中,既利于咬合重建,又能预防食物嵌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再植术成功的天然牙作为牙列缺失中的基牙,改善修复效果.方法 对39例缺失的患者采用再植术保留患牙,作为固定义齿及复合固定义齿的基牙进行牙列缺失修复.其中21例为固定义齿,18例为复合固定义齿的部分桥基牙.结果 随访3年,21例固定义齿修复中,19例固定义齿使用功能良好,再植术后的基牙无明显牙周病变.2例出现牙周退缩、松动、咬合不适.1例改为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得以保留.1例因炎症无明显改变而拔除.18例复合固定义齿再植术后的基牙均无明显牙周病变,使用功能良好.结论 传统需要拔除的天然牙,再植成功得以保留后可作为固定义齿或复合固定义齿的基牙在修复中利用,提高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再植术成功的天然牙作为牙列缺失中的基牙,改善修复效果.方法 对39例缺失的患者采用再植术保留患牙,作为固定义齿及复合固定义齿的基牙进行牙列缺失修复.其中21例为固定义齿,18例为复合固定义齿的部分桥基牙.结果 随访3年,21例固定义齿修复中,19例固定义齿使用功能良好,再植术后的基牙无明显牙周病变.2例出现牙周退缩、松动、咬合不适.1例改为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得以保留.1例因炎症无明显改变而拔除.18例复合固定义齿再植术后的基牙均无明显牙周病变,使用功能良好.结论 传统需要拔除的天然牙,再植成功得以保留后可作为固定义齿或复合固定义齿的基牙在修复中利用,提高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280例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260例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于义齿修复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2.9%,两组患者修复治疗疗效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义齿治疗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效果好,能够有效地修复压裂缺损及压裂却是,促进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朱瑞珠 《医学文选》2001,20(3):404-404
我科 1999~ 2 0 0 0年对 2 5 0例老年牙列缺失制作活动义齿患者进行护理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门诊患者 2 5 0例 ,男 114例 ,女 136例 ,年龄 5 0~ 80岁。上牙列缺失 93例 ,下牙列缺失 85例 ,上、下牙列缺失 72例 ,患者均行活动义齿修复 ,因出现各种问题不适应义齿而来复诊 45例。2 护 理2 .1 诊疗前护理 大多数患者自认为戴活动义齿后 ,应和真牙一样 ,但戴义齿后 ,往往与原来的想象不完全一样。病人会认为医生技术不好或指某人戴义齿如何好用而要求重做。护士在接诊病人时 ,首先了解病人缺牙情况、咬合关系、牙周组…  相似文献   

14.
施小祥 《大家健康》2013,(3):185-186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和口腔检查的方式,了解使用套筒冠义齿修复患者的主观感觉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过套筒冠义齿修复的患者21例。其中牙周病伴牙列缺失者17例,面和切缘严重磨损者3例,少数牙残存的牙列缺失1例。共制作修复体32件,其中上颌19件下颌13件。义齿戴用时间均在1~2月。通过问卷表了解患者主观感觉,包括:有无咬合不适;有无疼痛、异物感;咀嚼功能等。再检查患者牙周情况、义齿固位力情况、基牙状况等。结果多数患者戴用义齿感觉较满意,食物结构和咀嚼功能明显改善。检查牙周发现3例轻度牙周炎症,均未探及牙周袋。基牙情况良好无断裂和松动加剧。结论套筒冠义齿在各种牙列缺失的修复中作用良好,在严格掌握其指征的情况下使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张礼明  崔恺  甘宗学 《吉林医学》2012,33(4):793-794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牙体、牙列缺失患者的诊疗水平,减少或杜绝口腔不良修复义齿的发生,提高牙体缺损或牙列缺失患者固定修复后的使用期和咀嚼能力。方法:对接诊的门诊患者中的冠桥修复后脱落的45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脱落的原因。结果:口腔修复技术,尤其是固定义齿的修复技术能够很好的提高诊疗水平,并且应用广泛。结论:牙体或牙列缺失后进行冠桥修复后脱落的原因是由医生的不规范设计,加工厂的违规制作,和患者的自我爱护三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16.
可摘局部义齿是修复牙列缺损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主要靠义齿的卡环和基托固位,常常是基托面积大,卡环数目多,影响口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活动。锤造冠固位体的活动义齿是一种牙支持式义齿,全冠与基牙紧密配合,行使功能时,义齿与基牙合为一个整体,股力主要由天然牙承担,能充分发挥义齿的功能,同时基托面积小,甚至无基托,使患者异物感小,尤其适于少数牙缺失,牙体完整,适合作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都适于用全冠固位体活动义齿修复,使患者易摘戴、清洗。我科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36名患者全冠固位体活动义齿修复,均取得满意的效果。1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单牙列重度磨耗伴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单牙列重度磨耗伴游离缺失的患者进行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并追踪观察6~3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修复后咀嚼效率(0.306±0.120)与修复前咀嚼效率(0.056±0.023)比较,有较大提高(P<0.01),基牙牙周膜及根周未见异常.结论: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为单牙列重度磨耗伴游离缺失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常见部分患者上颌牙列全部缺失,下颌牙列完整或仅少数牙缺失.由于多为老年人,下颌余留牙多有严重磨损,牙体龋缺,移位.因拔牙时间长短而下牙(牙合)面高低不一致.以上情况对上颌义齿修复,功能恢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1994~1997年40例上单(牙合)全牙列缺失义齿修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牙列缺失的修复是口腔修复学的一个难点,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牙列缺失的修复主要是常规总义齿[1],虽然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理论及制作工艺日趋完善,但对于某些牙槽嵴严重萎缩,牙列缺失时间长的患者,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在下颌尤为明显。随着牙种植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渐成熟,无牙颌的种植覆盖总义齿的应用对于那些对传统总义齿功能不满意的患者来说,种植覆盖总义齿是一种成功的令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eka冠外精密附着体在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系列Ceka冠外精密附着体为35例双侧磨牙游离端缺失的患者制作附着体义齿,临床复诊0.5~3年,从主观感受、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三方面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患者进行双侧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美观效果满意,异物感小,固位稳定效果好,咀嚼有力,其中27例相较以前可摘活动义齿明显感觉舒适,修复效果满意。30例患者基牙,牙龈,牙槽嵴粘膜健康。1例患者在使用1年后出现阳性附着体对应处咬合面断裂。1例患者2年后出现缺牙区牙槽骨吸收。结论Ceka系列冠外精密附着体是一种较理想的游离牙列缺损修复固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