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目的观察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Ⅳ型皮肤或混合黄褐斑的雀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Q-开关Nd:YAG Spectra VRM Ⅲ激光,波长1064nm,光斑尺寸3mm,脉宽5~7ns,能量3.0~3.6J/cm2,对50例雀斑患者进行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3次,末次治疗后评价患者雀斑的疗效。结果50例患者经过3次治疗后,35例(70)基本完全消退,10例(20%)明显消退,5例(10%)好转,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面部治疗区域无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不良反应出现,混合黄褐斑的雀斑患者未见加重。结论采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Ⅳ型皮肤或混合黄褐斑的雀斑患者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女性黄褐斑治疗中氨甲环酸联合1064 nm调Q激光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科门诊女性黄褐斑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氨甲环酸联合1064 nm调Q激光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独1064 nm调Q激光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各31例。比较两组面部皮损面积、黄褐斑严重程度、皮损严重程度、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情况、美观度。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面部皮损面积小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黄褐斑严重程度评分、MASI评分、红斑指数、复发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高于单独治疗组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美观度为87.1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黄褐斑治疗中氨甲环酸联合1064 nm调Q激光治疗的疗效较单独1064 nm调Q激光治疗显著,且能够有效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针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激光组、微针组、对照组。联合组31例,采用微针联合激光的方式治疗;激光组39例,采用单一激光治疗;微针组23例,采用单一微针治疗;对照组29例,口服维生素C治疗,观察患者面部皮损的消退情况。有效率以基本治愈和显效两项统计。结果:联合组:3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治愈5例,显效10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48.39%;激光组:39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12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35.9%;微针组:23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7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39.13%;对照组:29例,临床治愈0例,显效1例,好转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3.45%;与激光组、微针组、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微针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较传统单一方法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Q1064nm激光治疗颜面部皮肤黑变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笔者科室2007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激光治疗患者,符合临床诊断为颜面部黑变病的病例共22例,其中瑞尔氏黑病变12例,炎症性黑变病7例,摩擦黑变病3例。以上病例使用调Q1064nm激光,2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在相同条件下照相,应用四分法根据照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调Q1064nm激光治疗后,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调Q 1064nm激光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颜面部皮肤黑变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1 064nm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褐斑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单纯应用Q-开关Nd:YAG激光1 064nm治疗;治疗组在应用Q-开关Nd:YAG激光1064nm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9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每次激光治疗后连续点滴5日。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2例,显效16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基本治愈9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0.9%,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开关Nd:YAG激光1 064nm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Nd:YAG 1064nm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Nd:YAG 1064nm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35例,毛细血管直径0.3~1.5mm,光斑直径1.5mm,能量密度280~420J/cm^2,脉宽20~50ms,重复频率1Hz,共治疗1~4次,治疗间隔6~8周。治疗后随访1~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痊愈18例(51.4%),显效11例(31.4%),有效6例(17.1%),无效0例,有效率82.9%。所有病例均无水疱,紫癜,色素沉着或减退、脱失及瘢痕形成等。结论:在调整好治疗参数的情况下,Nd:YAG1064nm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安全、疗效显著,可进一步临床观察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方法:先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功率2~3w,光斑0.5~1mm,均匀扫描病损部位,光斑不重叠,病损严重部位适当重复,接着选用Q开关激光,波长1064nm,能量5~10J/cm^2,光斑直径2~6mm照射治疗。结果:痊愈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褐青色痣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左旋维C联合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更年期女性黄褐斑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2月于笔者医院皮肤科诊治的86例女性更年期黄褐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每个月治疗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导入联...  相似文献   

9.
维纳斯QS1064nm与755nm激光治疗太田痣9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维纳斯QS 1064nm与755nm激光治疗太田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982例太田痣患者根据色素深浅不同,采用QS 1064nm与755nm激光治疗。结果:治疗4次以上,3次、2次和1次的有效率分别为:100%、98.4%、83.59%、63.85%。982例中有674例(占68.64%)数次治疗后达到优效,一般需治疗3-5次。轻型、中型、重型与双侧型一般分别经3、4、5次治疗达到优效。结论:QS 1064nm与755nm激光在治疗太田痣皮肤病变中可依病变色素深浅而选择,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黄褐斑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4)。观察组采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对照组采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皮损总积分、积分下降指数、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 vs 66.67)%(P<0.05);观察组皮损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7±0.26 vs 2.87±0.38)分,且积分下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66±0.07 vs 0.52±0.0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 vs 53.70)%(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 vs 18.52)%(P<0.05)。结论: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理想,有效改善皮损状况,且对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1064nm联合532/1064nm混合波长治疗颧部褐青色痣(Naevus Fuscocaendeus Zygomaticus,NFZ)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1064nm联合532/1064nm混合波长治疗NFZ158例,每次治疗间歇期为3~6月,平均治疗4次。结果:3例治疗2次,86例治疗3~4次,61例治疗超过4次,8例中途放弃治疗。最后一次治疗后6~12个月后复诊,有效率可达100%,治愈率为61.3%。约10%的患者术后产生较严重的色素沉着,多为可逆性,一般6~10月后会自行变淡。术后无一例产生瘢痕或色素脱失等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激光1064nm联合532/1064nm混合波长治疗NFZ能有效降低术后色素沉着的发生,并大大的提高治愈率,是目前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7例血管瘤患者(164例为增生期,43例为静止期)分为两组:A组为皮损完全位于皮肤(142例);B组为部分皮损位于皮下(65例),使用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治疗。分别选择光斑直径2、6mm,能量50~90J/cm2和脉宽10、40、60ms进行治疗,治疗间歇期为1个月。结果207例经1~6次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为11.6%,均可以逐渐恢复。结论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治疗浅表型皮肤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短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维纳斯QS1064nm激光治疗太田痣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维纳斯QS1064nm激光治疗太田痣67例,随访3~6年。结果:经1~7次治疗后,随访观察3~6年,27例痊愈(占40Yo),32例显效(占48%),5例有效(占7%),3例疗效差(占5%),总有效率95%,无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维纳斯QS1064nm激光治疗太田痣远期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轻且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Q开关激光不同能量照射对黄褐斑动物模型黑素细胞的增殖、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Q开关激光不同能量照射黄褐斑动物模型,取表皮黑素细胞进行细胞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的影响;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的含量;体外多巴氧化反应法测定酪氨酸活性的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除高能高频组外各能量密度和频率组激光照射后即刻黑素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第5次治疗后高能量密度照射组明显可见黑素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而低能量高频率照射组仅黑素细胞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与术前比较,低能量低频率照射组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含量、酪氨酸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其他三组显著性下降。然而,3周术后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含量、酪氨酸活性增强趋势,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激光能量和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能抑制黑素细胞的合成和酪氨酸活性,而这种损伤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性的。从而为临床应用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不同能量照射黄褐斑动物模型对表皮黑素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Q-开关激光不同能量照射黄褐斑动物模型,取表皮黑素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光学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软件分析结果显示,除高能高频组外Q-开关Nd:YAG1064nm激光第一次照射后即刻各能量密度与频率组黑素细胞形态、细胞周期与凋亡无明显改变。第5次激光照射后即刻,高能高频、高能低频和低能高频组与照射前比较树突数量明显减少和长度明显缩短,S期细胞比率减少,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照射后1周各组数据更加显著,随后照射后3周又呈明显上升趋势。低能低频照射组照射前后无显著差异(P〉O.01)。结论:当激光能量和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能使黑素细胞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S期细胞比率减少、凋亡率显著增加。为临床应用Q-开关1064nmNd:YAG激光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多次低能量祛除文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临床选取21例文身患者,治疗采用自身对比:A区为试验区,使用Q开关1064nm波长激光,光斑直径4~6mm,能量密度为2.0~4.0J/cm2,平行均匀照射1遍,术后即刻反应皮损变白霜,无皮肤出血点,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4次;B区为对照区,使用Q开关1064nm波长激光,光斑直径3~4mm,能量密度为5.0~8.0J/cm2,均匀照射1遍,即刻反应皮损灰白或皮肤出血。两组病例均于术后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试验区:治愈9例(42.8%),显效12例(57.2%),无瘢痕形成;对照区:治愈3例(14%),显效5例(24%),好转13例(62%),2例(9.5%)出现轻度增生性瘢痕。结论:采用Q开关Nd:YAG激光多次低能量治疗文身的方法可加快文身消退病程,减少文身治疗中能量密度过大形成瘢痕或色素脱失的风险,为文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