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对患者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35例(Q组)和对照组35例(D组)。Q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过程中吸入1%~3%的七氟醚,D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中不使用七氟醚,使用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术后ICU留置时间等。结果:与D组比较,Q组在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小,更平稳(P0.05);气管导管带管时间和术后在ICU留置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麻醉能使循环功能更稳定,心、肺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55例,采用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体外循环期间保持常温,冰敷头部局中降温保护脑功能,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阻断上下腔静脉,在心脏缓慢空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行高汉量灌注,保持较高灌注压。术中麻醉和体外循环平稳,心肌保护效果好,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早期拔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早期拔管的麻醉方法及用药。方法选择12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全身麻醉,麻醉剂选用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给药并吸入安氟醚。停机后不再追加任何静脉麻醉剂。结果11例病人术后4h前全部拔管。结论该麻醉方法可以让患者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恢复快、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 2 2例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体会 .[方法 ]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脂、得普利麻及维库溴铵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 ,并吸入异氟醚 ,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异氟醚、体温、尿量和血液气体 ,术后 1~ 3h拔出气管插管 .[结果 ]2 2例病人中除 1例在停止体外循环后死亡外 ,其余 2 1例麻醉平稳 ,术后早期拔出气管插管 ,无 1例发生肺部并发症 .[结论 ]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时 ,在保证麻醉和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情况下 ,术后早期拔出气管插管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异丙酚、异氟醚在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7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拟行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修补术的患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即芬太尼组(F组)8例,异丙酚组(P组)9例,异氟醚组(Ⅰ组)10例。麻醉诱导:对照组静脉注射力月西0.1mg/kg,芬太尼5mg/kg,维库溴胺1.0133g/kg;两观察组的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用量同对照组。结果两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值于各时相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观察组之间各时相cTn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异丙酚、异氟醚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有一定的但不完全的心肌保护作用;②异丙酚、异氟醚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性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0例,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吸入为主的复合麻醉方法。结果30例病人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在6h以内,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复合麻醉达到了快通道麻醉的要求,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性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0例,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吸入为主的复合麻醉方法。结果30例病人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在6h以内,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复合麻醉达到了快通道麻醉的要求,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周仕彬  曾洪友 《四川医学》2011,32(6):868-869
目的总结426例心脏患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并间断吸入异氟醚维持。同时监测心率、有创动脉压、动态心电图、中心静脉压、体温、尿量、血糖、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维持良好的麻醉深度和心肌供耗氧平衡。结果 426例患者中除8例在停止体外循环后死亡外,其余418例麻醉平稳,术后顺利拔出气管导管,康复出院。有1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经过治疗后痊愈。结论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选择静吸复合麻醉是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芬太尼因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而广泛用于心脏手术,但多数采用30~100μg/kg的中等剂量或大剂量。我院自1987年3月至10月试用小剂量芬太尼和低浓度异氟醚静吸互补麻醉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66例,麻醉效果满意,对循环影响较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酶的影响 .[方法 ]采用常温麻醉、仅阻断上下腔静脉、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3 0例 ,与对照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心电图以及心肌酶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麻醉、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缩短 ,术后心电图S T段改变轻微 ,无低心排综合征发生 ,心肌酶改变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常温麻醉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相比 ,前者对心肌酶的影响轻微 ,并可缩短麻醉、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 .  相似文献   

11.
报告23 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经验,认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减轻了对心脏的损害,心内操作中保持较深的麻醉和注射艾司洛尔降低心率至50 ~60b/min ,既可降低氧耗,又利于手术操作,从而缩短转流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15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麻醉前后和体外循环前后血浆心钠素(ANF)、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示:适度芬太尼和安氟醚麻醉,手术和体外循环不影响先心患者血浆ANF水平.风心病人基础ANF水平高,麻醉对其无明显影响,手术中进一步升高,体外循环后显著下降(P<0.01).麻醉对PRA、AⅡ和Ald影响不大.体外循环对PRA无明显影响;但使风心患者术中升高的AⅡ恢复,及降低的Ald显著升高(P<0.01).ANF与AⅡ呈直线正相关,r=0.630(P<0.05).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心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高原地区有关心内直视手术的报导尚不多。本文报导青医附院自1981年6月至1991年2月开展心内直视手术435例,其中疑难手术麻醉占24.2%,采用较大剂量吗啡、芬太尼麻醉为主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气、心电、温度及血钾等,为高寒地区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及术中心肌保护等问题。方法用芬太尼复合麻醉及低温停跳液保护心肌。结果麻醉平稳,心脏自动复跳率高。结论芬太尼复合麻醉及低温停跳液适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快通道麻醉方法。方法:对68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异氟醚采用自行设计的氧合器吸入的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34例,则常规大剂量芬太尼的方法行静脉麻醉。观察其对机体单位体表面积耗氧量(VO2)、平均动脉压最高值(P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肺复苏的影响,并统计患者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组进行比较,评估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VO2、SaO2、PMAP、住院时间,心肺复苏情况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异氟醚经氧合器吸入麻醉方法是一种麻醉平稳、安全可靠、且缩短患者苏醒时间,节省住院费用的简便易行的快通道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143例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马艳丽,王莉霞,王兰(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卫校郑州450052)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心功能1991年至今行极度血液稀释自身输血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14例,其中...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是在低温(28℃~30℃)麻醉下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操作的手术。术中降低体温的目的主要在于降低人体基础代谢,减少耗氧量。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病人往往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使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减少,影响血压稳定,尤其对心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17例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浆心钠素测定的结果,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和麻醉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及其与血压调节、体液内环境稳定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 4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体会 ,并探索合理的麻醉方法 .[方法 ]静脉注射氯胺酮或硫喷妥钠及芬太尼、潘库溴胺后行气管插管 ,衔接麻醉机作机械通气 ,吸入安氟醚0 .5 %~ 1.0 % ,监测挠动脉平均动脉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体温、血气、尿量 .[结果 ]本组 42例的麻醉效果均良好 ,未发生并发症或死亡 .[结论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合理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27例婴幼儿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与管理。 方法 选用单一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辅以异氟醚吸入的方法及特殊的体外循环(CPB)降温、升温方法。 结果 麻醉方法平稳,CPB运转良好,DHCA均在安全时限内,无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 结论 提示此麻醉的关键在于稳定循环、有效的心肌保护及脑保护、平稳彻底的升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