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PLT参数及凝血功能7项对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妊娠合并HBV感染发生产后出血产妇62例,其中产前肝功能正常24例(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38例(肝功能异常组);选择正常分娩产妇7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及产后检测PLT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凝血功能7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1)在产前、产后PLT计数、PCT均呈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P<0.05);产后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的PLT计数、PCT低于产前(P<0.05),3组产妇产前、产后MPV、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前、产后PT、APTT、TT、D-D、FDP水平均呈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对照组(P<0.05),FIB、AT-Ⅲ均呈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P<0.05);产后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PT、APTT、D-D、FDP水平高于产前,FIB、AT-Ⅲ低于产前(P<0.05),对照组产前与产后D-D、FDP、AT-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PLT参数及凝血功能7项能正确评估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产前、产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对预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130例,按照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59例和重度组71例,另选取同期就诊无合并症的妊娠晚期孕妇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观察三组孕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等血小板参数。结果:对照组、轻度组PDW、MPV、PLT、PCT水平与重度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DW、MPV、PLT水平与轻度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重度组D-D、FIB、PT、A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的D-D、FIB、APTT水平与重度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晚期妊娠相比,妊娠晚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现象,故妊娠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预防子痫及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检测如下指标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等,分析这些指标在脑梗死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计80例设为观察组,然后选择同期80例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Hcy、MPV、PDW、FIB及D-D水平较高,PLT水平较低,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Hcy、MPV、FIB及D-D这些项目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检测脑梗死患者的Hcy、MPV、FIB及D-D对患者的疾病是有重要作用的。结论检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这些指标水平,在防治脑梗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危重凝血功能异常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7例)。所有患儿入院后6 h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对照组进行针对原发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与新鲜冰冻血浆,治疗72 h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治疗前PT、APTT、FIB、TT、D-D和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TT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2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T、APTT、TT和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FIB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 < 0.05);治疗后2组PLT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 < 0.05);治疗后2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中的早期干预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使凝血功能尽早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治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5月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各50例。对照组采用麦角新碱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比较2组治疗效果、用药后出血情况、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D、APTT、PT、FI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D-D、APTT、PT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麦角新碱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效果较佳,利于减少产后出血,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状态。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妇女各20例。检测所有妇女血小板4项与凝血5项。比较3组妇女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 ①3组孕妇PLT,PCT,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LT,PCT,MPV以及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T、INR、AP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显著增强,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麦角新碱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在该院分娩的78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预防产后出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宫底高度、产前和产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2、6、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后3、5 d的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产后PT、TT值均小于对照组,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按期产检并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产前行PLT、Hb、Fbg及DD检测并观察产后出血情况。结果正常产妇组PLT和Fbg均高于产后出血组和严重出血组,而D-D低于产后出血组和严重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前(孕33~34周)Fbg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呈负相关(r=-0.463,P0.05),产前(孕33~34周)D-D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呈正相关(r=0.482,P0.05),而PLT与产后出血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产前(孕33~34周)检测Fbg及D-D对孕妇产后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检测PLT和Hb预测价值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肝炎及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评估肝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收集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61例(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并选择42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PT、APTT、FIB3项参数,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3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型肝炎组FIB下降水平最突出;PTA显示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在未出血之前,PLT、PCT与PTA同步下降,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37)。结论: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并且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有严重出血者出血前就存在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上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炎症指标、凝血指标的水平。方法 收集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39例资料,根据病原菌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组、革兰氏阳性菌组、真菌组。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状况、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39例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共培养出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2株(44.90%),革兰氏阳性菌17株(34.69%),真菌10株(20.41%);3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RP、WBC、APTT、PT、INR、TT、FIB、FDP、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PCT明显高于真菌组(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PLT明显低于真菌组(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指标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0例TIA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D-D、Fbg、血小板相关指标。结果三组D-D、Fbg、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脑梗死组D-D、Fbg、MPV、PDW、PCT水平高于TIA组(P<0.05),脑梗死组D-D、Fbg、MPV、PDW、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IA组D-D、Fbg、MPV、PDW、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PLT水平低于TIA组(P<0.05),脑梗死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IA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D诊断TIA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974(95%CI:0.927~0.994)、83.33%、100.00%、211.37μg/L;Fbg诊断TIA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63(95%CI:0.788~0.919)、73.33%、96.67%、3.07 g/L。结论TIA患者D-D、Fbg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小板相关指标水平出现异常,检测D-D、Fbg有助于早期诊断TI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监测孕产妇产前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来我院体检的80名妇女,其中孕产妇38例设为研究组,非妊娠健康的42名妇女设为对照组,对2组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情况,D-二聚体(D-D)及凝血四项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质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发现,研究组PLT、APTT、PT及TT水平低于对照组,其MPV、D-D、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监测孕产妇的血小板参数、D-D及凝血四项指标,可有效地评估孕产妇凝血功能状态,为产妇分娩、预后提供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静  刘辰庚 《四川医学》2012,33(3):530-53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参数及高敏CRP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24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组123例)、B组(无微血管病变组120例);1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敏CRP(hs-CRP)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A组PCT、MPV、PDW、Fib、Hs-CRP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检测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ib、Hs-CRP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P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Fib、Hs-CR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MPV、PDW、Hs-CRP、Fib的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和溶栓治疗有效后的血小板相关参数(PLT和MPV)及止凝血标志物(FIB、FDP、D-D dimme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并评估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风险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发病24 h内的血液样本和30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液样本,检测两组血小板参数(PLT和MPV)及止凝血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D二聚体在急性发作期及溶栓治疗有效后的水平,对两组间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内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风险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中PLT降低,MPV增大,D-D二聚体、FIB、FDP水平较高,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期和溶栓治疗有效后其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风险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相关性。结论:血小板参数PLT、MPV和止凝血标志物D-D二聚体、FIB、FDP联合检测可为院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疑似肝硬化疾病的10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合并出血与未合并出血将观察组分为出血组42例和未出血组62例;同时另选择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参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参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参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参数指标均高于未出血组;同时,出血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参数指标均明显低于未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测对肝硬化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参数以及纤溶参数变化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组成妊娠糖尿病组,而后将同期于我院门诊产检的200名健康孕妇资料组成对照组,检测2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溶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原Ⅲ(AT-Ⅲ)]。结果妊娠糖尿病组PDW、MPV值均高于对照组,PL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PT、APTT、AT-Ⅲ值均低于对照组,FIB、D-D、FD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液水平处于高凝状态,而检测血小板、凝血、纤溶指标利于临床防治产科相关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按照肿瘤分期分为肿瘤早期组(25例)、局部晚期组(43例)、远处转移组(52例),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血定量检测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含量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1)恶性实体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PLT、PT、FIB、APTT、TT、D-D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早期组、局部晚期组、远处转移组、健康对照组间上述各凝血指标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远处转移组血浆FIB及D-D含量与肿瘤早期组、局部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血液异常状态与肿瘤分期有关,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更加明显,需密切观察FIB及D-D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凝血4项检测在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分娩并于孕晚期发生产后出血的172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孕晚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8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凝血4项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产妇凝血4项中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研究组产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Hb、PLT、D-D、PT、APTT及FIB是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5)。结论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以及凝血4项检测对于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能够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了解肺癌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与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资料完善的156例肺癌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5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将156例肺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组,其中Ⅰ~Ⅱ期96例,Ⅲ~Ⅳ期6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肺癌患者分为感染组69例和非感染组87例,对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FIB、D-D浓度在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APTT、Plt水平在Ⅰ~Ⅱ期高于Ⅲ~Ⅳ期(P<0.05),PT水平在不同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水平在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T水平在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lt计数在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对照组,FIB、D-D浓度在感染组大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CT、IL-6水平在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CT、IL-6水平在非感染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CT、IL-6水平与D-D浓度均呈较强正相关(r=0.798、0.787;r=0.798、0.562),与FIB浓度呈负相关(r=-0.335、-0.390;r=-0.344、-0.317).结论肺癌患者随临床分期增加其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体内炎性因子和凝血指标相关,随炎症反应加剧,凝血功能紊乱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联合检测对妊高征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8例妊高征患者及50例健康孕妇,观察两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值、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凝血酶凝结时间(TT)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值及血小板(PLT)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妊高征患者的PT、APTT、TT、FIB、PL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妊高征病情,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产后出血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