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玲玲 《当代医学》2021,27(21):52-54
目的 探讨艾拉莫德对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拉莫德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艾拉莫德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7例中重度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8).观察组行甲氨蝶呤+艾拉莫德治疗;对照组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对骨代谢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N端中段骨钙素(N-MID)及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数目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整体健康评估问卷(H AQ)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HAQ值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拉莫德治疗中重度RA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关节受累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骨形成,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艾拉莫德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择取76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行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端中段骨钙素(N-MID)、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水平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可有效纠正患者骨代谢指标,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艾拉莫德治疗24周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匹配的方法,按照入排标准选择研究组及基本资料匹配的对照组各27例。使用放免法测定2组之间治疗前后骨代谢中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Ⅰ型胶原降解产物(β-CTX)等反映骨代谢指标的变化以及研究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关节肿痛数、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等评估疾病活动度指标的变化。结果1研究组治疗后骨代谢指标中N-MID、T-P1NP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TX则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血清25(OH)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中经24周治疗后DAS28由基线的6.37±0.80降到3.36±1.08(P<0.01),44.45%的RA患者达到疾病缓解或低度活动状态。3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艾拉莫德治疗RA能改善患者骨代谢状况,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破坏的作用;能显著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关节症状,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张珍 《中外医疗》2023,(14):31-35
目的 探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锝亚甲基二磷酸盐、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21年1—12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艾拉莫德治疗,观察组采用锝亚甲基二磷酸盐+甲氨蝶呤+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不良事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IL-6(2.47±0.87)ng/mL、TNF-α(4.22±1.06)ng/mL、DAS28评分(2.12±0.23)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9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P<0.05)。结论 锝亚甲基二磷酸盐、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能达到较显著的用药效果,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促进关节肿痛、晨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疗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所属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甲氨蝶呤)、观察组(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每组患者34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计数、关节肿胀以及疼痛指数等情况。结论 2组患者在治疗4个月后的C反应蛋白、血沉和DAS28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相较于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实施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和关节疼痛、肿胀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采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活动性R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拉莫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均短于治疗前,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少于治疗前,观察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N-MID、T-PIN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N-MID、T-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活动性RA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中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化学药物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32例,应用中西医结合中药治疗(化学药物为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ESR、CRP、RF水平、DAS28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的ESR、CRP、R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AS28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中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的疗效优于单纯化学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9.
杨二丽  李向红  丽晶  刘淑毓  高薇△ 《广东医学》2020,41(22):2293-2297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骨质疏松(OP)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R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MTX)联合羟氯喹片(HCQ)治疗,观察组采用在MTX、HCQ基础上加用艾拉莫德治疗,两组患者药物治疗观察期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者总体评价)、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骨密度(BM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两组治疗24周后,ESR、CRP、VAS、DAS28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2)治疗24周后,各部位骨密度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骨密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TPINP升高、β-CTX降低更显著(P<0.05);(3)治疗24周后,IL-6、TNF-α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OPG均较治疗前升高,RANKL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RANK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未有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艾拉莫德联合用药能够更有效地减轻RA患者的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而且未增加不良反应;(2)艾拉莫德联合用药能够更显著地调节骨代谢、改善骨密度,可能通过影响OPG/RANK/RANKL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2010年联合推出的RA诊断标准的活动期R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MTX+艾拉莫德治疗,对照组单用MTX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2组关节压痛计数、关节肿胀计数、疼痛指数(VAS评分)、患者对病情的总体评估(VAS评分)、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估(VAS评分)、RA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健康评估问卷(HAQ)、简明疾病活动指数(SDAI)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评估2组ACR缓解率和安全性。结果治疗24周后,研究组ACR50、DAS28、ESR、CRP、HAQ、SDAI、关节肿胀计数、关节压痛计数、疼痛指数、患者对病情总体评估、医生对病情总体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增多(P>0.05)。结论 MTX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活动期RA较单用甲氨蝶呤临床疗效好,且不良事件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激素用量将60例难治性RA患者分为小剂量组(n=18)、中剂量组(n=22)、大剂量组(n=20),3组患者在上述基础均联合艾拉莫德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水平、疾病活动性28评分(DAS28)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4周比较,3组治疗8周的ACR50缓解率呈上升趋势,大剂量组治疗4、8周的ACR50缓解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后,3组血清IL-6、CRP、RF、ESR、MMP-1、MMP-3水平及DAS28评分均下降,且大剂量组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RA的疗效确切,抗炎效果更佳,可降低患者RF、ESR水平及疾病活动度,抑制骨破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改良温和悬灸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温和悬灸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氟米特片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血小板(PLT)、血沉(ESR)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的第4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5±15.2)分vs (64.3±14.4)分;(81.6±15.5)分vs (71.6±1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温和悬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明显,且操作方法简单,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较好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物理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化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5例,选用甲氨蝶呤、艾拉莫德治疗对照组患者,试验组给予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及治疗3个月的经济费用。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关节疼痛指数和关节肿胀指数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RF、CRP和ES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2组患者的经济费用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物理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RF、CRP和ESR,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和关节肿胀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甲氨蝶呤与艾拉莫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中VEGF与TNF-α含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与TNF-α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水平低于治疗组,且治疗有效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明显,可快速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联合使用甲氨蝶呤与艾拉莫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Ⅰ组单纯使用甲氨蝶呤治疗,Ⅱ组同时配合艾拉莫德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关节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第4周、第8周,Ⅱ组达到ACR20、ACR50的概率均明显高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达到ACR70的概率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白细胞减少、口腔溃疡等不良事件的概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用甲氨蝶呤及艾拉莫德治疗,药效显著,且能够保障安全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锐  陈庆平  刘立平  曹团平  李娟  刘丹 《中医学报》2019,34(5):1073-1076
目的:探讨秦息痛阶段性联合甲泼尼龙、艾拉莫德治疗伴有白细胞减少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伴发白细胞减少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艾拉莫德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秦息痛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及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ACR50、ACR70缓解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DAS28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SR、CRP、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ACR20(66.67%) ACR50(53.33%) ACR70(33.34%)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ACR20(46.67%) ACR50(33.33%) ACR70(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秦息痛阶段性联合甲泼尼龙、艾拉莫德治疗伴白细胞减少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观察指标、实验室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晨僵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双手握力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ACR20为81.4%,对照组为46.5%,对比差异明显(P<0.01);且ACR50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价值高于来氟米特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云克联合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入云克组和对照组,云克组采用云克+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评分值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云克组较对照组DAS28值减少更明显(P<0.05);对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影响与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克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LEF+MTX)和对照组(MTX),每组3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ESR、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4%;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ESR、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ESR、CRP水平较对照组改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甲氨蝶呤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06-109
目的 评价甲氨蝶呤与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6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58例患者口服甲氨喋呤片治疗,试验组5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艾拉莫德联合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评分、血清中TNF-α、VEGF含量及RF、ESR及CRP等指标分别为(3.15±1.21)分、(226.13±6.31)pg/mL、(814.04±14.43)pg/mL、(13.12±3.22)U/mL、(11.44±2.14)mm/h、(9.13±1.82)U/mL;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评分、血清中TNF-α、VEGF含量及RF、ESR及CRP等指标分别为(5.87±1.73)分、(310.82±9.59)pg/mL、(1006.68±11.14)pg/mL、(46.80±5.33)U/m L、(32.84±6.15)mm/h、(27.47±7.24)U/mL。试验组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与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可长时间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