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短效加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及长效胰岛素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116例,除脑梗死常规治疗外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诺和灵R+诺和灵N、诺和灵30R、诺和锐30和长秀霖。试验过程为期3个月,观察4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比较各种胰岛素制剂的应用效果。结果4种胰岛素制剂治疗均能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且诺和锐30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诺和锐30组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病残率并改善长期生存质量;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综合疗效优于其他胰岛素,更适用于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两组:高血糖组60例,正常血糖组58例。对照分析了两组患者发病后1d、7d、14d、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的关系。结果治疗3周后,高血糖组总有效率52%,正常血糖组91%,两组比较,P<0.01,正常血糖组明显优于高血糖组。结论脑梗死发病后有无高血糖,可作为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糖化血红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急性脑梗死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在治疗、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分析其在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治疗、预后方面的作用。[结果]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P﹤0.05)在发生急性脑梗死时,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梗死灶较大,死亡率较高。随着病情好转,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临床空腹检测分为血糖正常和高血糖两组,根据199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判两组预后。结果正常血糖组120例,有效率88.3%;高血糖组72例,有效率69.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升高是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预后有不良影响,而预防高血糖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治疗脑梗死的基础方案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剂30mg;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方案,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14天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临床疗效评价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并同时监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脂、血糖和心电图。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均在第3天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第7天和第14天也有明显的改善差异(P〈0.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也有明显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并发脑梗死(DIS)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临床疗效对452例DIS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伴发病、并发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血脂、尿酸、糖化血红蛋白等17个指标进行对比及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神经功能缺损度、脑梗死部位和大小、伴发病、并发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内皮素。结论积极处理神经功能缺损度严重、高血糖和脑干、大面积、多发性脑梗死,防治感染等并发症,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6—2008年入院的23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入院血糖水平≥6.12mmol/L)和血糖正常组(入院血糖水平6.12mmol/L),采用定期随访观察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发病90d后的生存状态、神经功能评分(NIHSS、mRS)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高血糖组急性脑梗死发病90d时的病死率(53.73%)高于血糖正常组(46.2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90d后仍存活者中,高血糖组功能康复不良(mRS≥2)的比例(28.19%)高于血糖正常组(19.1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mRS≥2者的入院血糖水平([5.05±0.58)mmol/L]高于mRS2者([4.92±0.60)m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增加脑梗死患者发病90天时的病死率,同时对其功能恢复也有不利影响。监测血糖水平对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尤瑞克林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天津市第四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0.15PNA单位静脉滴注,1次/d,共14d,及巴曲酶第1天10BU、第3天5BU、第5天5BU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巴曲酶第1天10BU、第3天5BU、第5天5BU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0、6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值。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急性脑梗死,联合应用尤瑞克林与巴曲酶,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早期全方位康复护理在急性梗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于第7天开始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发病24小时内开始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后第14天及28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全方位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塞症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检测水平与其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症患者中选取120例进行研究,在入院后依据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患者共分为3组,每组40例,治疗后复查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空腹血糖水平、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比较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评分,I组评分平均减少量最多,与其他两组相比,P〈0.05。三组患者比较梗塞灶恢复情况,I组轻度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重度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症状患者的早期空腹血糖水平会直接影响其预后效果,水平越高则神经系统缺损状况及梗塞灶范围的康复效果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和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4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2 0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 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发病2 4 h内)给予磷酸肌酸钠静点。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1 4 d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1]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及改良Rankin量表(m RS)[1]用来衡量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的病残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 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纳洛酮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检测对脑梗死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糖是促使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通常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造成患者预后不良。一般因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可能发病前有糖尿病(有一部分是未检测过血糖又称阴性糖尿病)或使用其他可使血糖升高的药物。我们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探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判定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守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97-339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及其对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某院收治的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进行血糖、血清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脑卒中预后指标的影响。结果①出血性脑卒中组出现糖代谢异常者12例(38.71%),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41.86%(18/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平均血糖(10.4±1.4)mmol/L,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9.8±1.7)mmol/L,而且均高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组以及健康对照组3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值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本组资料显示,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程度越重,血糖水平越高。③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升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随血糖水平升高而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随血糖水平升高而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应及时动态监测糖代谢指标变化,并积极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与罂粟碱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应用脉络宁注射液、能量合剂、阿司匹林并配用针灸、理疗、功能锻炼等,根据情况选用甘露醇;罂粟碱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罂粟碱,两组均在第10天与第2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罂粟碱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罂粟碱与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脉络宁注射液能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阿魏酸钠组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根据空腹或即刻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分组,分成血糖正常组(A组,38例)、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33例)和糖尿病组(C组,35例),并对三组患者的血脂指标、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冠脉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和糖尿病组(C组)与血糖正常组(A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冠脉积分显著增高(P<0.05),C反应蛋白也显著增高(P<0.01),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加重冠脉病变程度,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本科确诊的发病在48h内的脑梗死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例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川穹嗪注射液120mg静脉滴注活血化淤血改善微循环,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同时给予抗凝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检测其血清NSE和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CRP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第7、14天的NSE、CRP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CRP水平,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