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患者男,30岁.因双眼近视13年,为行屈光手术而于2011年9月1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3年前于当地医院,诊为"近视",给予配镜治疗.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6(-7.50 D-1.00 D×70=0.8),左眼0.04(-7.00D-1.25 D×85=0.6),双眼前节正常,眼压正常.眼底:右眼视盘边界清晰,视杯不明显,后极部网膜及周边部网膜未见异常.左眼视盘约为右眼两倍大小,边界清晰,颞下方可见约1/3 PD凹陷,凹底可见横跨血管(图1),视盘至黄斑区颞侧见舌型视网膜浆液性脱离.黄斑区中心凹反光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6d于2008年9月28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有虹膜炎病史,无眼外伤及其他特殊病史,家族中无遗传眼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血清离子检查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4,矫正视力0.6;左眼视力0.6,矫正视力0.8.双眼屈光间质清楚.散瞳后眼底检查发现,双眼视盘边界不清,颜色红,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后极部视网膜皱褶.右眼视盘颞上静脉小分支旁及黄斑区中心凹鼻下方各见1个约1/4视盘直径(DD)大小边界不清的橘黄色病灶(图1A);左眼视盘颞上动脉分支旁及颞上静脉旁可见相邻的2个边界不清的约1/8 DD大小的橘黄色病灶(图1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双眼视盘毛细血管扩张,边界不清,荧光渗漏,视网膜及黄斑区均未见异常荧光(图2).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松果体囊性变.诊断:双眼视盘水肿.人院后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症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神经外科会诊,根据影像资料和身体检查结果,认为头部MRI检查显示的松果体囊性变不会导致双眼视盘水肿.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1岁.主因右眼无明显原因视力下降、视物模糊10余天于2012年2月13日就诊.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不提高)、左眼0.8,眼压:右眼15 mm Hg、左眼14 mm Hg,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后查眼底:右眼视盘明显较左眼大,颞下视盘可见一边界清楚的近圆形灰白色凹陷,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黄斑区与视盘之间可见边界模糊大小约2.5 PD的暗红色隆起(图1);左眼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崔玮  姜岚 《实用防盲技术》2012,7(1):31-32,F0003
病例患者男,59岁,以双眼视力下降15天主诉就诊.既往高度近视.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05,验光:右-17.75DS/-3.0DC×5°,左-19.75DS/-0.75DC×5°,矫正视力0.15;眼压:右19 mmHg,左20mmHg;角膜清亮,前房未见异常,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检查:视盘色正常,豹纹状视网膜,色灰暗,散在脉络膜萎缩灶,血管大致正常,部分血管旁白鞘,黄斑区色暗,中心凹反光消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1、右眼视网膜劈裂,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灶.右眼中心凹处神经皮层浅脱离.2、左眼固视差,见黄斑前膜、板层裂孔.诊断:1、左眼黄斑裂孔,2、双眼近视性视网膜病变,3、双眼并发白内障.  相似文献   

5.
例1 患者女,14岁.因右眼眼前固定黑影1d来我院眼科就诊.否认既往眼病史.父母身体健康.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矫正视力1.0;左眼视力1.0.右眼眼压14.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3.6 mm Hg.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左眼未见异常;右眼鼻侧、上方及下方视盘隆起、边界不清,视盘表面及视盘周围放射状出血,视网膜平伏,未见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清楚(图1).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鼻侧视盘处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高度隆起,呈强反射光带;RNFL下方可见一类圆形的强反射光团,外核层和内核层平滑地包绕光团,光团挤压覆盖在其上方的RNFL,使颞侧的RNFL变薄,而鼻侧RNFL略厚;光团下方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缺失;光团鼻侧可见一小的色素上皮脱离(图2).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9岁,因体检发现左眼视力差,于2013年8月10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5.双眼前节无异常.眼底检查:右眼正常;左眼视盘明显较对侧眼大,视盘下方近圆形凹陷,约2/3个视盘直径(disc diameter,DD)大小(见图1).FFA显示:左眼静脉期视盘凹陷区呈弱荧光,晚期荧光染色呈强荧光(见图2).眼科B超检查显示:左眼视盘部分凹陷,黄斑区带状回声(见图3).OCT显示:左眼视盘下方筛板组织缺失,呈无组织反射的暗区,缺失的筛板组织暗区与靠近视盘颞侧边缘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劈裂腔暗区之间有连通的光学空腔,黄斑区视网膜层间劈裂,层间可见斜形或垂直的桥状组织(见图4).临床诊断:左眼先天性视盘小凹合并黄斑区视网膜劈裂.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8岁.左眼自幼视力不佳,来我院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 0.50DS→ 1.2;左眼视力0.02矫正不应.右眼未见异常.左眼前节正常,屈光间质清,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存在.散瞳检查:眼底后极部大面积白色斑,几乎将视盘完全覆盖,鼻侧白色斑呈直线状与视盘相连,白斑边缘及远端呈羽毛状,颞侧上下方白色斑沿神经纤维走行呈弓形分布,环绕黄斑区,黄斑中心凹反光点消失,于颞侧水平缝处,纤维排列整齐(图1).  相似文献   

8.
例1 女性,52岁.因"双眼视力渐降1年,左眼重"于2010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视力:VOD 0.3、VOS 0.05,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可见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呈灰黄色及散在点片状色素斑,病变已累及黄斑,黄斑结构不清,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视盘边界清楚,色淡红(图1A、2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在造影早期暨动脉期双眼视盘周边及其颞侧见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呈点片状高低荧光柑间改变(图1B、2B),视网膜动脉变细,黄斑区见高低荧光相间改变;右眼视盘见环形斑,左眼视盘边界清楚.造影过程未见荧光素渗漏.眼科诊断:双眼视乳头周围脉络膜硬化症.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女,3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2mo于2006-02-27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患者自幼夜盲,未行任何眼科诊治。否认家族中有相同疾病的患者。否认系统性疾病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6,矫正不应。左眼视力:0.6,矫正不应。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段未见异常。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细胞(++)。右眼视盘颜色大致正常,视网膜血管略呈扩张状。后极部见视网膜前膜,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黄斑颞下方见新生血管。周边视网膜呈萎缩状,见大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积(图1)。下方周边视网膜见大小约10PD黄白色病灶,隆起约8D。表面见片状出血及扩张的视网膜血管。病灶周边视网膜见黄白色渗出(图2)。左眼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1岁.因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15年余,明显夜盲6年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以往视力不佳,自认为近视,一直配戴眼镜,但不能完全矫正.无其他全身疾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5,矫正视力0.8;左眼视力0.2,矫正视力0.3.右眼眼压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3 mm 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晶状体透明;左眼晶状体后囊下斑片状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双眼视盘颜色蜡黄,边界清晰;血管细窄,以动脉明显;黄斑区呈浅红色,中心凹反光不清;视网膜平伏,外观灰暗呈椒盐样,赤道前视网膜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左眼颞下象限赤道前视网膜颜色灰白,视网膜下及视网膜内可见脂质样渗出、表面毛细血管扩张纡曲、新生血管在颞下方形成血管增生性轻度隆起(图1).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44岁 自觉双眼视物模糊 1个月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为求进一步治疗于 2 0 0 2年 2月 2 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右眼视力 0 6,左眼0 4,矫正不应。双眼外眼正常 ,眼前节正常 ,玻璃体无混浊。右眼后极部黄斑颞侧见两个相邻的视网膜下黄白色实性病灶 ,分别为 3PD和 1PD大小 ,边界不清 ,略呈圆形扁平隆起 ,表面色素沉着 ,周围视网膜浅脱离 ,累及黄斑 ;左眼视盘颞下方及颞上血管弓上方距视盘 4PD处各见一个视网膜下病灶 ,与右眼病灶所见相同 ,大小分别为为 12PD和 3PD ,周围视网膜浅脱离 ,前者累及…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性,33岁。2022年9月因“双眼干涩感”于我院健康体检时发现右眼眼底异常,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遂行一系列相关检查。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6,矫正1.0,左眼裸眼视力0.8,矫正1.0。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皮质透明。眼压右眼14 mm Hg(1 mm Hg=0.133 k Pa),左眼16 mm Hg。散瞳后,彩色眼底照片示:右眼视盘鼻下方见一最大直径约2个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大小近似圆形的棕褐色病灶,隐约可见隆起;肿物边界尚清晰,突出于视盘表面,血管走形正常,视网膜可见区未见明显出血、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图1)。Humphrey视野计30°视野检测示:右眼生理盲点扩大,伴鼻侧周边及颞上方部分视野缺损。眼部彩超示:右眼球后壁于视神经乳头前方探及一较高回声结节,大小约0.3 cm×0.2 cm×0.2 cm,  相似文献   

13.
张燕  宋徽  曹鹏  高晓唯 《眼科研究》2009,27(7):553-553
患者,男,39岁,2009年1月20日因自幼双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1个月余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06,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眼底可见双眼视盘色淡,边界清楚,双眼黄斑区可见一直径约3PD大小的对称性、椭圆形、边界明显的萎缩灶,其内部毛细血管萎缩(图1,2)。诊断:双眼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眼底OCT检查:双眼黄斑中心凹加深,中心凹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层暴露、增厚、增宽,反光增强,形态不规则。提示RPE/脉络膜地图样萎缩,中心凹旁视网膜变薄(图3,4)。  相似文献   

14.
例1男,3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5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为足月顺产,G3P3,妊娠期无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此类疾病.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04.双眼前节无异常,玻璃体透明.散瞳验光无屈光不正.眼底检查右眼无异常;左眼视盘颞侧可见圆形凹陷,约2/3个视盘直径(DD)大小,黄斑区视网膜脱离.脱离区域同视盘颞侧相连(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早期视盘凹陷区呈弱荧光,视盘下缘及黄斑区荧光素渗漏;中期视盘凹陷区呈强荧光,黄斑区弥漫性荧光素渗漏;后期视盘凹陷区强荧光以及黄斑区强荧光勾画出神经上皮脱离区域(图2).  相似文献   

15.
王原 《眼科新进展》2003,23(6):392-392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7岁 ,10d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 ,视物不清 ,在当地县医院诊治无好转。于 2 0 0 2年 5月 19日来我院就诊 ,门诊以“右眼视盘血管炎”收入我科。查视力 :右眼0 .6 ,左眼 0 .8,双眼睑无红肿 ,眼球无压痛及转动痛 ,眼前节正常。眼底 :右眼视盘轻度水肿 ,边界模糊 ,周围可见片状出血 ,静脉迂曲 ,黄斑区未见渗出及出血 ,中心凹反光消失。左眼视盘边界清 ,视网膜正常 ,黄斑中心凹反光存在。双眼视野有和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缺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右眼底像见视盘边界不清 ,盘面上血管扩张 ,见羽毛状遮荧区 ,视盘上…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5岁,左眼缓慢视力下降2年于2005年10月来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手动/眼前,光定位好.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底可见视盘表面及盘周动脉瘤样扩张,视盘鼻侧半环形硬性渗出,左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片状硬性渗出(图1、2).左眼颞侧周边及鼻下方周边散在激光斑.2个月前在当地诊断为左眼遗传性黄斑营养不良、双眼Coats病,并且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后发现左眼无灌注区(NP)行激光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后视力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4年余,近3个月加重于2012年6月4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曾于4年前在外院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病因不详.既往无全身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9,左眼视力0.2,矫正均不能提高.双眼眼压正常,双眼眼前段正常.左眼视盘下方玻璃体片状混浊,视盘色泽正常,界清,黄斑中心凹周围可见宽窄不一的黄白色硬性渗出,拱环周围见较多暗红色小点,在硬性渗出颞上方视网膜可见大片陈旧性激光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发现,左眼染料灌注及回流时间正常,造影早期见视盘前片状玻璃体混浊阴影,黄斑拱环外围约1 mm范围可见环形毛细血管瘤样扩张,随造影时间延长.该区渐见荧光渗漏,后期中心小凹外呈约1.25 mm宽荧光环.硬性渗出呈荧光遮蔽.颞上方周边可见大片光凝斑,并见数个大小不一萎缩灶.右眼:FFA未见明显异常.OCT示左眼黄斑囊样水肿.诊断:左眼黄斑动脉瘤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9岁,因体检发现左眼视力差,于2013年8月10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5。双眼前节无异常。眼底检查:右眼正常;左眼视盘明显较对侧眼大,视盘下方近圆形凹陷,约2/3个视盘直径(disc diameter,DD)大小(见图1)。FFA显示:左眼静脉期视盘凹陷区呈弱荧光,晚期荧光染色呈强荧光(见图2)。眼科B超检查显示:左眼视盘部分凹陷,黄斑区带状回声(见图3)。OCT显示:左眼视盘下方筛板组织缺失,呈无组织反射的暗区,缺失的筛板组织暗区与靠近视盘颞侧边缘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劈裂腔暗区之间有连通的光学空腔,黄斑区视网膜层间劈裂,层间可见斜形或垂直的桥状组织(见图4)。临床诊断:左眼先天性视盘小凹合并黄斑区视网膜劈裂。讨论:视盘小凹一般为先天性,多系神经外胚叶发育缺陷,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视盘先天性异常,据统计其发生率约为眼病的1/11 000[1],一般多为单侧发病,约80%的病损眼视盘较对侧眼大,有文献记载约半数以上位于视盘颞侧[2],约有40%的患者20~40岁左右发生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盘状脱离,此时应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相鉴别。有报道[3-7]在视盘小凹合并视网膜浆液性脱离时可考虑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盘小凹与黄斑部的通道,终止液体渗漏,有望保存或改善现存视力;如果光凝后3个月视网膜下液未吸收,则应该考虑玻璃体手术治疗,近年来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盘小凹合并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些患者术后黄斑区脱离消失,视力提高。视盘小凹的特征性荧光造影表现为早期的小凹处弱荧光和晚期的荧光染色。视盘小凹合并黄斑区病变根据OCT检查分3类:①病变区神经上皮层间劈裂,层间可见液性暗腔和组织间桥,神经上皮外层光带与色素上皮光带贴附紧密;②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③神经上皮层间劈裂与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同时存在。以上3种情况病变区靠近视盘边缘处神经上皮与小凹之间均有连通的光学空腔。本例患儿左眼视盘明显较对侧眼大,视盘下方近圆形凹陷,约2/3个DD大小。FFA早期视盘凹陷区呈弱荧光,晚期荧光染色呈强荧光。眼科B超检查显示视盘部分凹陷。OCT检查显示视盘下方筛板组织缺失,缺失的筛板组织暗区与靠近视盘颞侧边缘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劈裂腔暗区之间有连通的光学空腔,黄斑区视网膜层间劈裂,层间可见斜形或垂直的桥状组织。本例患儿属于第一类,视盘小凹合并黄斑区神经上皮层间劈裂,因尚未出现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可定期随访观察,若出现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应考虑激光光凝视盘小凹的边缘,封闭小凹与视网膜下的通道,阻断小凹内液体流向黄斑区,如果光凝后3个月视网膜下液未吸收,可考虑玻璃体切割手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50岁 主因右眼视力突然下降3 d于2008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5,左眼1.0.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压正常.眼底:右眼视盘色正、边界清,动脉稍细、反光强A:V1:2,后极部水肿,黄斑区上部呈灰白色,中心凹反光消失.左眼底视盘正常,动脉反光强,A:V1:2,黄斑中心凹反光存在.初步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因患者血压高达180/90mmHg,未能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给予静脉点滴舒血宁20ml,qd.口服VitB1、长春西江治疗.一周后患者左眼视力亦出现迅速下降,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15.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视盘正常,后极部水肿伴局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20.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后血管内溶血一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患者女 ,47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 1d于 2 0 0 0年 5月 2 2日来我院就诊。检查 :视力右眼 1.2 ,左眼 0 .0 6 ,不能矫正。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未见异常 ,左眼眼底见视盘边界稍模糊 ,后极视网膜水肿 ,反光增强 ,视盘旁颞侧偏下方有一边界不清的黄白色病灶 ,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右眼眼底正常。以“左眼视盘炎”收入住院。入院检查 :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 ,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肝脾肋下未触及。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 ,平时全身皮肤无青紫 ,发病前无感冒、输血史。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数 7.2× 10 9/L,血红蛋白 112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