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了解HIV抗体检测产生不确定结果的检出率及人群分布情况,并通过随访复检探讨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13—2017年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抗体确证检测为不确定结果的样品来源、蛋白印迹试验带型模式的分布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98份待复测样本经WB试验报告为不确定结果者为151份,占21.63%。对其中100份标本进行随访,随访到50人,随访率50.00%。其中随访结果仍为HIV抗体不确定者28例,占56.00%,随访结果转为HIV抗体确认阴性和HIV抗体确认阳性者都是11例,占22.00%。151份不确定结果中共检测出18种带型,p24、gp160、和gp160p24是最为常见的3种带型,占79.47%。其中带型p24的样本随访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者比例最高,达67.86%;带型gp160的样本随访结果为HIV抗体阴性者比例最高,达40.00%;带型gp160gp120p24、gp160p24p17和gp160gp120p66p51的随访结果均转为HIV抗体阳性。【结论】不同人群的HIV抗体不确定检出率存在差异,不同的WB带型阳转率也不尽相同,应加强特殊人群及特定WB带型样本的随访,以期尽早发现HIV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免疫印迹试验(WB)"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特征及跟踪监测结果,为尽早明确个体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本市2012年-2015年共16例HIV抗体不确定者,分析人群分布特点、ELISA吸光度与临界值(S/CO)的比值分布特点、不确定结果带型分布特点、受检者随访复检情况及最终抗体转归情况。结果本市16例样本主要来源于医院就诊患者,占56.25%,其次为男男性行为者(25.00%)及无偿献血者(18.75%)。带型分布以gp160/p24为主,占75.00%。经随访,1例判定为阴性,11例抗体阳转,共4例失访。结论在WB不确定结果中如同时出现gp160/p24,且经流行病学调查存在HIV感染高危因素,应高度怀疑HIV感染,需加强随访,并尽快开展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IV抗体不确定者的人群特征及实验室随访结果,为艾滋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分析2021—2022年盐城市HIV抗体不确定样本52份,及随访到的46例HIV抗体不确定患者筛查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快速检测实验(RT)]结果以及补充实验(WB试验带型和带型特点以及HIV-1核酸定量试验结合)结果。结果免疫印迹试验确证检测848份,其中HIV抗体不确定者52份,占6.1%。女性不确定率(13.7%)高于男性(4.6%),来源于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22.3%)、孕产期检测(11.1%)、无偿献血人员检测(10.0%)的HIV抗体不确定者高于其他来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26.24,P值均<0.05)。随访到的46例HIV抗体不确定者,其RT和ELISA试验双阳性的样本阳转率高达96.3%,ELISA实验中S/CO值>6组阳转率78.6%、1~6组阳转率75.0%,高于<1组的阳转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5)。HIV抗体不确定者共出现10种带型,出现带型最多的是单一的gp160条带,但阳转率仅为42.1%,而gp160的6种组合带型阳转率均为100%,其中以gp160、P24双带型为主。HIV-1核酸定量检测结果与随访后判断一致。结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与快速检测实验相结合可以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做一个预判,补充实验HIV-1核酸定量检测能有效的鉴别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但最终结果还应由医生对随访检测情况综合考虑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宿迁市953份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复检与确证试验结果。方法同时使用免疫层析法(胶体硒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HIV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复检阳性标本用免疫印迹试验(WB法)进行确证。结果初筛阳性标本953份经复检,817份呈阳性,复检阳性率为85.73%;确证阳性694份,确证阳性率为84.94%;不确定75份,占9.18%;阴性48份,占5.88%;确证阳性率最高的是疾控机构,为96.63%,采供血机构最低,仅50.70%,不同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0,P 0.01)。不确定样品WB条带有9种,以gp160、p24及gp160+p24三种带型为主要(共占80.00%),gp160+p24和gp160+p24+p17两种带型阳转率较高,分别为60.00%和40.00%。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存在一定假阳性,对不确定标本,应加强随访,并引入核酸检测作为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5.
范炜  燕清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6,(17):3210-3212
目的 了解2015年淮安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与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初筛阳性的标本,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试验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11份初筛阳性标本经复检,有200份待确证(200/211,94.8%),除去10份既往阳性,最终使用WB确证试验检测190份,其中HIV-1抗体阳性134份,阳性率为70.5%;HIV抗体阴性38份,阴性率为20.0%;HIV抗体不确定18份,占9.5%。在确证阳性的标本中,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为100.0%,p39和p55出现率较低,分别为48.5%和38.1%。在不确定标本中,p24出现单一条带最多占44.4%。结论 筛查试验的假阳性不可避免,必须通过WB试验确认是否感染HIV;对不确定的样本要加强随访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明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比较条带免疫印迹法(LIA)、HIV病毒载量(VL)和HIV-lp24抗原检测3种实验方法对HIV不确定标本的鉴别效果,明确蛋白免疫印迹法(WB)的非特异性发生率,为修订我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56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的92份标本,以随访后的HIV血清学状况为金标准,判断不同的方法在鉴别不确定结果方面的效果.结果 92份标本中有88份呈现14种不确定的条带模式,p24、gp160以及gpl60p24是最常见模式,其余9种呈散在分布,31例中27例随访阴性,4例发生HIV抗体阳转,阳转率26.7%;WB的非特异反应率87.1%,LIA的非特异反应率为3.2%,病毒载量的检测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HIV-1 P24抗原的漏检率为9.2%.结论 只有出现gp160+p24带型的病例发生HIV抗体阳转,其余带型均表现为非异性反应,LIA、VL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现有的HIV不确定标本的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例出境人员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WB)不确定结果,提出艾滋病相关口岸防控思考。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检测要求,回顾性分析1例HIV抗体WB不确定样本检测流程。结果 筛查试验:第一次和第二次体检初筛结果均为有反应,第一次和第二次体检两种抗体试剂复检结果均为有反应,第一次体检随访筛查两种抗体试剂检测结果为一有一无反应;确证试验:第一次体检、第一次随访及第二次体检WB检测条带分别为p24和gp160、gp160、gp160,结果均为HIV-1不确定;核酸检测:第一次随访及第二次体检病毒核酸载量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结论 针对HIV抗体不确定现状,建议尽快将HIV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检测作为补充实验在实际工作中联合使用。就此提出口岸艾滋病防控的思考:织牢疫情监测预警网络;完善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强化实验室建设;建立联防联控体系,统筹协调口岸新冠疫情与艾滋病防控,做好“多病共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探讨导致WB确证不确定的原因。方法 40例HIV抗体不确定的样本进行随访复检,对WB条带不进展的病例,结合HIV-1核酸检测;最后判定为HIV未感染的病例,查找临床资料,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Ⅰ型和Ⅱ型的感染状况及抗核抗体(ANA)、甲胎蛋白(AFP)在血液中的含量。结果 40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中,有9例条带进展为HIV-1型抗体阳性;1例未随访即死亡;2例条带不进展,但HIV-1核酸阳性;另2例条带为gp160、gp120、p24,经过多次随访后,最后报告为"无HIV感染";28例无HIV感染的患者,有5例HBV Ag阳性、2例现症梅毒、1例梅毒既往感染、3例ANA阳性、5例AFP定量高于正常值。结论对HIV抗体不确定的结果,需要结合HIV核酸检测;WB条带为gp160、gp120、p24的,需谨慎报告HIV-1型抗体阳性;临床上其他疾病因素与WB不确定的发生相关,但是更多的是不明原因的免疫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厦门市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与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初筛阳性的标本,用北京万泰抗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以及雅培公司HIV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盒(胶体硒法),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使用MP生物亚太公司的HIV-1/2 blot确证试剂盒(WB法)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873例WB实验,确证HIV-1抗体阳性2344例(81.6%),HIV抗体不确定202例(7.1%),HIV抗体阴性为327例(11.4%)。在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WB检测反应条带gp160、gp120和gp41的出现率最高,均为100%(2344/2344),条带p55以及p17出现的概率较低,分别为38.7%(907/2344)和46.4%(1088/2344)。完成随访的202例样本中,env类和gag类带型的阳转率分别为95%(96/101)和18.5%(5/27)。结论 在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假阳性结果,必须通过WB实验确认是否为HIV抗体阳性;要加强对不确定样本的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HIV抗体检测产生不确定结果的特点及随访情况。方法对绍兴市2007—2013年HIV抗体确证检测为不确定结果样品的来源、复检结果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特点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结果 955份复检阳性标本经WB试验报告结果为不确定29份,占3.03%。对29份标本的人作追踪随访,完成随访16人,复检ELISA和RT结果均为阳性的8人随访后均转为阳性;复检单项阳性的8人随访后均转为阴性。29份不确定结果中共检测到6种带型,gp160(+)、p24(+)和gp160(+)p24(+)3种带型最为常见,占89.65%。结论复检结果双阳性的样品阳转率较高,应加强随访并寻求替代确认策略,以减少非特异性反应导致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衢州市2014—2016年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的确证结果。方法对2014—2016年HIV抗体初筛阳性的529份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胶体硒法进行复检,复检阳性样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对确证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529份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复检阳性422份,阳性率为79.77%。422份复检阳性样本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385份,占91.23%;HIV抗体阴性22份,占5.21%;HIV抗体不确定15份,占3.55%。对15份不确定样本进行随访,失访6份,阳转7份,阳转率为77.77%(7/9)。疾控机构、监管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送检样本的复检阳性率分别为91.28%、95.55%、79.23%和26.41%,确证阳性率分别为96.06%、97.67%、89.30%和35.71%,不确定率分别为1.12%、2.32%、3.20%和42.85%。结论 HIV抗体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同时应重视不确定结果受检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确证试验中不确定结果的条带特点并分析随访结果,探讨不确定结果的转归规律和分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阳江市疾控中心2014—2019年HIV确证试验中不确定结果的带型和进展情况。结果阳江市2014—2019年共检出HIV不确定结果147例,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随访病例复检间隔为5 d至49个月。147例的男女性别比2.9∶1,年龄7/12~82岁,以医院患者为主(61.9%);病例随访率41.5%,≥50岁组随访率(55.4%)高于50岁组(30.5%);病例失访率58.5%;50岁组失访率(69.5%)高于≥50岁组(44.6%);147例的带型共14种,较常见的是p24(50.3%)、gp160(18.4%)和gp160p24(14.3%);61例随访病例带型占比较多的是p24(42.6%)、p24gp160(23.0%)和gp160(14.8%),阳转率为44.3%(27/61),阳转率较高的带型为gp120、gp120gp160和gp160p24,ENV类带型阳转率(67.6%)高于GAG类带型(15.4%);随访病例阴转率为23.0%,阴转率较高的是gp160p17、p24和gp160p24p17;医院患者9种带型,阳转率为55.8%。结论复杂的生物学因素及更灵敏的ELISA法第四代筛查试剂的使用,均可导致HIV不确定结果。不同带型转归情况不同,ENV类条带对于预示HIV感染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血清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之间的关系,为艾滋病诊断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1]要求,对HIV抗体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阳性的血清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结果对2010-2011年共270份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后249份HIV抗体阳性血清经WB法确证,217份为HIV-1型抗体阳性(87.15%),15份为不确定(6.02%),17份阴性(6.83%)。复检结果 1≤S/CO<6、6≤S/CO<10和S/CO≥10与WB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1.28%、86.25%和98.46%。确证为HIV-1型抗体阳性的血清,gp 160、gp 120、gp 41、p 66、p 51、p 24出现频率都在93%以上。结论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需以确证结果为准。随着S/CO值的增高,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也升高,但WB确证试验存在不确定结果,也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社会组织发现的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为MSM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5月,选取哈尔滨市社会组织发现的35例MSM HIV抗体阳转患者,首次初筛阴性1例和首次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WB) HIV抗体阴性或不确定经2~8周复检阳转的34例,回顾性分析其随访检测时间、WB带型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及首次检测时间。结果 35例MSM中有1例首次初筛阴性和2例首次WB结果为"HIV-1抗体阴性"的阳转患者。35例MSM HIV抗体阳转患者的WB首次与复检时间间隔15~51(33.00±9.52)d。首次WB带型为gp160、p24组合23例(65.71%);首次WB带型为gp160的4例(11.43%),2例(5.71%)带型为p24。复检WB带型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gp160、gp120和p24均出现;gp41占82.86%(29/35),p17占82.86%(29/35),p31占65.71%(23/35)。首次CD4~+T淋巴细胞136~899(429.00±170.95)个/μl。结论不同个体间WB带型出现的时间、免疫状态和疾病进展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已进入异常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14—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HIV抗体筛查与确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近几年HIV感染状况及防控检测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今后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辖区内HIV初筛有反应的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或免疫层析快诊试验进行复检,对复检有反应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证试验。运用EXCEL和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2100份复检有反应标本进行确证实验,阳性为1485份(70.71%);阴性为452份(21.52%);不确定为163份(7.76%)。确证阳性男女性别比为7.95∶1。复核试验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为91.33%。WB确证阳性标本条带100%出现gp160和gp120。71.43%不确定标本出现gp160。结论两次复检双阳标本确证阳性率高,一阴一阳的样本多为确证试验不确定或阴性。结果不确定标本可加做CD4、核酸检测和病毒载量等辅助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结果特点、内在规律以及假阳性情况,为科学实施艾滋病母婴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4—2013年广州市HIV抗体筛查阳性孕产妇样本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复核和免疫印迹法(WB)确证检测结果。结果 808份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中复检阳性538份,复检试验阳性符合率为66.58%(538/808)。538份复检阳性样本经WB确证检测,320份为HIV-1抗体阳性,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59.48%(320/538);62份为确证检测不确定样本,不确定率为11.52%(62/538)。62份不确定样本中追踪45份,3份阳转,阳转率为6.67%(3/45)。S/CO值4的样本,WB试验均未检出阳性,当S/CO值≥4时样本开始检出阳性,阳性率随着S/CO值升高而升高。结论孕产妇HIV抗体检测假阳性率较高,应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史等相关资料作出HIV感染判断,科学实施母婴干预工作,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规避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生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原因,为完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34例HIV-1抗体不确定者WB试验的条带特征。对其中的20名不确定者继续跟踪随访,采集血样,进行抗体确证试验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537例HIV-1抗体复筛阳性的血样进行了确证试验,不确定者34例,不确定比为6.33%;不确定者带型主要集中在p24(38.24%)、gp160(29.41%)、gp160p24(11.76%)、p24p17(11.76%)。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检测咨询这4种人群特征不确定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孕产妇和学生的不确定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01);对20例不确定者跟踪随访检测,有5例转为阳性结果,15例转为阴性结果。结论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慎重处理HIV抗体不确定结果。根据WB确证条带,及时进行HIV病毒核酸的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症状,可以缩短不确定者的随访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沂市2018—2021年HIV检测筛查实验室的HIV抗体筛查及确证试验结果,为制订高效的艾滋病防控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艾滋病防控工作信息系统的实验信息数据,分析徐州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52份初筛阳性标本确证结果,对不确定结果者进行随访。结果 2018—2021年,新沂市的HIV抗体检测量逐年上升,初筛阳性样本中复核阳性率为68.42%(104/152)。经确证试验HIV-1抗体阳性94份,确证阳性率为90.38%。免疫印迹带型分布中,全条带和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占比最高,均为20.21%。不确定者随访中,gp160+p24条带均转阳。结论 gp160是HIV阳性的确证必要条带,不确定带型中含有gp160条带最多,阳转率也最高,特别是gp160+p24带型,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给HIV抗体检测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检测样品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结果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645例筛查阳性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550例,阳性率为85.3%;阴性56例,阴性率为8.7%;不确定结果 39例,占筛查阳性的6%。反应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最高,分别为100%、99.5%;p17和p55出现率较低,为63.5%和40.5%。不确定者中,p24出现单一带型最多占56.4%,7例转为确定者带型分别为gp160/p24、gp160/p24/p66、gp160/p66。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带型,各带型出现的几率有所差别,HIV抗体不确定者,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应谨慎处理,加强随访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09-2013年宿州市454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待确证样本进行免疫印迹(WB)条带分析,增强对WB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方法采用WB试验对454份宿州市辖区HIV抗体待确证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454例HIV抗体待确证样本中,WB试验阳性235份,占51.76%;95份为不确定,占20.93%;124份为阴性,占27.31%。WB带型分布:7条带及以上222份,占94.47%;抗env基因编码蛋白的条带较多,gp160、gp120分别为98.72%和98.32%;除p24外的抗gag基因编码蛋白的条带最少;在95份HIV确证不确定样品和124份HIV确证阴性样品中,采供血机构送检的样本比例均最高,分别是66.32%、79.84%。结论两种试剂复检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WB确证试验存在不确定结果,应引入病毒载量或核酸检测技术缩短HIV抗体检测中的不确定样本的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