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总结63例椎管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1993年3月至2001年6月63例手术病人,其中颈段13例,胸段30例,腰骶段20例,叙述了其临床表现,MR55例,椎管造影8例,CT12例,62例经后正中椎板全切除入路,显微手术3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57例,次全切除6例,随访3个月至5年,优良率89.6%。结论 (1)MRI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首选影象检查方法。(2)积极应用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保全脊髓功能,特别是在颈段和大型肿瘤时。(3)该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如属于神经纤维瘤病,呈颅内和椎管内多发肿瘤则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4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肿瘤中,畸胎类肿瘤48例(32.7%),神经源肿瘤41例(27.9%),胸腺肿瘤26例(17.7%),此三种肿瘤最为多见,纵隔肿瘤的手术切除率为91.8%(135/147),手术探查率为8.2%(12/147),手术死亡率2.7%(4/147)。结论:纵隔肿瘤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椎管肿瘤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根据68例椎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1)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2)病情反复缓解而被忽视;(3)椎管解剖结构上的特殊性。早期无脊髓压迫症状。早期诊断的依据(1)反复发作的固定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2)典型根性神经痛渐加重;(3)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4)凝有椎管肿瘤者早做MRI检查。结果:本组48例不全截瘫早期手术都有恢复,40例恢复原工作,8例生活自理,20例全瘫术后神经功能,15例无改善,5例部分改善。但无实际意义。结论:椎管肿瘤若能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可避免患者终生致残。  相似文献   

4.
139例壶腹周围癌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以及影响手术切除率的因素。方法:对139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109例,壶腹部癌30例。B超、CT、CT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和内窥镜逆行胆总管胰腺造影术(ERCP)检查分别为136、76、73、19、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3例,胆囊空肠吻合术20例,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3例,胃空肠吻合术19例,胆囊造瘘术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21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8例,剖腹探查术7例。结果:壶腹周围癌患者行B超、CT/CTA、MRI/MRCP、PTC和ERCP检查,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6%(111/136)、89.3%(68/76)、93.2%(68/73)、68.4%(13/19)、83.2%(15/17),术前评价肿瘤切除准确性分别为71.9%(41/57)、84.8%(38/46)、94.3%(32/35)、63.6%(7/11)、66.7%(8/12)。总手术切除率为30.9%(43/139),胰头癌与壶腹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9%(26/109)与56.7%(17/30),根治性手术死亡率为9.3%(4/43),手术并发症率37.2%(17/43)。结论: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率;术前准确评估手术可切除性,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以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方法、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6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切除程度、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室管膜瘤的全切除率为87.5%,近全切除及大部切除率12.5%;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33.3%.近全切除及大部切除率33.3%,部分切除及椎管减压者33.3%;海绵状血管瘤的全切除率为100%;表皮样囊肿的全切除率为60%,近全切除及大部切除率40%;其他肿瘤的全切除率为100%。33例(91.7%)病人获得2个月~11年随访,其中25例存活,8例死亡。结论:决定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病理特点.早期手术预后较好.应力争在脊髓功能未出现严重损害前手术.以取得较好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椎管神经鞘瘤临床资料,其中颈段9例,胸段19例,腰骶段7例。结果:35例均得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32例获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平均随访5年8个月优良率90.6%,结论:(1)椎管神经鞘瘤并不少邮,肿瘤形态多样,临床表现为与肿瘤发病部位密切相关,(2)临床检查可大致确定损害部位,结合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能明确诊断。(3)肿瘤完全切除后很少复发,关键在于彻底,尽管手术有相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4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均行后颈正中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14例患,11例肿瘤全部切除,3例大部切除。10例得到随访,术后症状改善率100%。1例星型细胞瘤术后1年复发,后行放射治疗。本组病例术后无1例死亡。结论MRI是确诊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最有效检查方法。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具有全切率高、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的病因及并发症。方法:分析199例全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199例全肺切除术中,支气管残端均采用纵隔胸膜包埋;其中因肺肿瘤而实施全肺切除的189例,占95%(189/199);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者27例,占13.6%(27/199);术后30d内发生各类并发症35例,占17.6%(35/199);其中心率失常20例,占10.1%(20/199),支气管胸膜瘘2例,占1%(2/199),死亡2例,死亡率1%(2/199)。结论:全肺切除的主要病因为肺部肿瘤;心包内全肺切除可提高病肺的手术切除率;史气管残端纵隔胸膜化能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术后严格限制晶体补液量,滴注白蛋白等胶体液,利尿,减轻肺水肿,是防止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占位病变的高场强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场强MR对椎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占位病变的MRI资料.肿瘤位于颈椎管18例,胸椎管23例,腰椎管12例。病理上属神经鞘瘤17例,脊膜瘤8例,神经纤维瘤4例,转移瘤9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蛛网膜囊肿3例,淋巴瘤1例,脊索瘤2例,海绵血管瘤2例,血肿1例,畸胎瘤1例。结果 MRI检查结果:①肿瘤部位:脊髓内肿瘤5例,脊髓外硬膜内肿瘤20例,硬膜外腔肿瘤24例,4例硬膜外与硬膜下均受累且通过椎间孔到达椎旁;MRI诊断符合率92.45%;②不同肿瘤在发病部位、肿瘤MRI信号、强化特征、硬膜信号与形态、脊髓形态与蛛网膜下腔改变以及脊椎骨质等都有各自特点。结论 高场强MRI在椎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中窝底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利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T)、破共振成像(MRI)、脑血管造影(cAG)及X线平片等以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供血,明确其与周邻结构关系;选择恰当手术入路,采用直视下、显徽下2种手术方法行肿瘤切除术。结果:直视手术组11例.其中肿瘤全切除9例,全切除率81.8%;显徽手术组15组。肿瘤全切除14例,全切除率93.3%,2组无手术死亡。15例经6个月-6年随访,平均3.8年,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显徽手术能正确辨认肿瘤与周邻结构的关系.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脂肪瘤(附8例报告)[梁玉敏,等。解放军医学杂志,1993;18(4):281]本文报告8例椎管内脂肪瘤,占同期椎管内肿瘤的4.7%。颈段3例,胸段4例,腰骶段1例。肿瘤位于硬脊膜外2例,另6例位于髓内,其中3例肿瘤凸至髓外。磁共振成像是术前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癌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肾癌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并进行病理分型。结果100例肾癌患者,单纯肾切除10例,部分肾切除5例,肾癌根治术85例;肿瘤直径3-10cm者78例(78.0%),3cm以下者11例(11.0%),10cm以上者11例(11.0%);Ⅰ期肾癌23例(23.0%),Ⅱ期40例(40.0%),Ⅲ期30例(30.0%),Ⅳ期7例(7.0%);10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其中透明细胞癌71.0%(71/100),颗粒细胞癌18.0%(18/100),混合性腺癌5.0%(5/100),乳头状腺癌3.0%(3/100),集合管癌2.0%(2/100),肉瘤样肾癌1.0%(1/100);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混合性腺癌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6.2%、77.9%和73.4%、72.7%、72.2%,三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100例B超检查,正确率达93.3%;60例CT检查,诊断正确率100.0%;12例肾动脉造影,诊断正确率100.0%。结论85例肾癌行根治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肾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分级、病理类型和治疗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3.
侯昭才  赵永利  梁有禄 《广西医学》2009,31(8):1117-1118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的MR/表现。检查方法为SE序列:T1WI、T2WI和增强扫描,部分病例行T2WI矢状脂肪抑制扫描。结果髓内肿瘤9例,占18.7%;髓外硬膜内肿瘤29例,占60.4%;硬膜外肿瘤10例20.8%。结论MRI对椎管内肿瘤定位准确,增强扫描和脂肪抑制序列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了解各种肿瘤的低场强MRI表现特点,提高以病变信号特点的认识水平。结果 神经鞘瘤25例,占椎管内髓外肿瘤的59.5%,是最常见肿瘤,MRI呈长T1和长T2信号,44%(11/25例)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外延伸呈指状或哑铃状形态。脊膜瘤3例,呈等T1和等T2或稍长T2信号,均位于椎管内。畸胎瘤和椎管内囊肿类病变信号特异,较易诊断。结论 低场强MRI检查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图像清晰,组织分辨率较高,定位准确,定性较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2001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病例数、手术切除率不同,分为前15年第一阶段及后15年的第二阶段。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闷痛、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及进行性黄疸。B超、CT、MRI和MRCP是无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疽,则应行PTC(27例)、MRCP(15例)或ERCP(78例)。本组手术切除73例,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非根治性切除35例。第一阶段切除15例,切除率27.3%;第二阶段切除58例,切除率52.7%。本组54例得到随访,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39.5%,非根治性切除术为14.3%;未切除的62例得到随访,均于1—1.5年死亡。结论 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就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切除时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肿瘤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立勉 《华夏医学》2003,16(6):813-814
目的:总结椎管内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对72例椎管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均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改善64例,好转率88.89%;加重或无效8例,其中1例高位颈髓肿瘤术后因突发痰液堵塞呼吸道而缺氧昏迷,经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处理后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无死亡病例。结论:椎管内肿瘤绝大多数属于良性肿瘤,及时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MRI是目前明确诊断椎管内肿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显微手术治疗颈段椎管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患者共计20例(对照组),同时选择经显微术治疗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28例(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部切除率为89.2%,对照组为75.0%,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痊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82.2%和10.8%,对照组分别为70%和10%,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全部切除率,且痊愈率和好转率也有明显提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62例的临床资料。均行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结果半椎板切除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MRI是椎管内肿瘤最佳的诊断方法;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凸面胶质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1980年5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91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常规开颅手术50例:肿瘤全手术切除率60%,术后死亡率8%,致残率8%,症状改善率60%,复发率46.4%,平均输血量800mL;显微外科手术41例:肿瘤全手术切除率75.6%,术后死亡率2.4%,致残率4.8%,症状改善率73.1%,复发率31.2%,平均输血量300mL,与常规手术组比较,3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明显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减少死亡率及复发率,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MR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年来我科对 1 4 5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颈段 2 1例 ,胸段 76例 ,腰骶段 42例 ,多发性 6例。髓内 2 7例 ,髓外脊膜下 92例 ,脊膜外 2 6例 ;MR 93例 ,椎管造影 42例 ,CT 椎管造影 1 0例。除 2例胸段腹侧肿瘤经后外侧入路外 ,其余均通过后正中椎板全切除入路。显微手术 65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 1 2 5例 ,次全切除 2 0例。随访 1 1 5例 ,从 3个月~ 6年 ,计 75例优 ,2 6例良 ,优良率为 91 .3 %。结论 :MRI对椎管内肿瘤手术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手术时保护脊髓供血动脉和保护脊髓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