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Cage椎间融合器和SOCON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方法我院对38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和SOCON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X线检查按Meyerding分度,一度滑脱32例、二度滑脱6例,L4/5滑脱29例、L5S1滑脱9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个月(14-2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38例患者中,31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1.6%。32例一度滑脱完全复位,4例二度滑脱完全复位,2例二度滑脱复位达90%,解剖率达94.7%。结论应用SOCON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进行治疗。结果46例随访10~34个月,优3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3.2%。结论腰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早期牢固固定和植骨部位骨性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及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腰椎滑脱手术复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对23例Ⅱ度以上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加Cage手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19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为82.6%,15例完全解剖复位,复位率达80%~90%。结论:重度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效果好,但要求有相当的临床经验和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RF内固定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的24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RF内固定和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14例;L4~5滑脱16例,L5~S1滑脱8例;12例为峡部裂性,12例为退行性。结果:随访7~38个月。通过对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比较,24例中20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3.3%;10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4例Ⅱ度滑脱10例完全复位,横突间融合优良率87.5%。结论:后路减压、RF内固定和小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度腰椎滑脱手术复位的临床经验。方法 从1999年12月~2006年12月对24例Ⅱ度以上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加Cage手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21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为87.5%,21例完全解剖复位,2例复位达90%以上。结论 重度腰椎滑脱后路复住内固定手术效果好,但要求有相当的临床经验和技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方法:对腰椎滑脱31例采用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和Tenor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术前X线Megerding分度,I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19例;L4/5滑脱26例,L5S1滑脱5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6-24个月),比较手术前后X线片滑脱的程度及临床症状,31例患者中27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7.1%,12例I度滑脱病人及16例Ⅱ度滑脱完全复位,Ⅱ度滑脱复位率为84.2%。结论:Tenor内固定系统加横突间植骨,椎管减压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3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2月-2007年6月对33例Ⅱ~Ⅲ度的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加Cage手术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25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症状基本消失,优良率为90.91%,29例解剖复位,解剖复位率达87.88%。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GSS-Ⅱ复位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GSS-Ⅱ复位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Ⅰ~Ⅱ°腰椎滑脱症患者,经过严格保守治疗失效后,行腰椎管减压、GSS-Ⅱ复位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后通过X线片或MRI检查了解复位和融合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Ⅰ°滑脱12例完全复位;Ⅱ°滑脱的16例14例完全复位,2例改善为Ⅰ°;融合率达到100%.结论 GSS-Ⅱ复位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早期效果良好,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中滑脱椎体完全复位34例,部分复位3例,滑脱完全复位率为91.89%。按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标准:优3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59%;所有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1.6±0.7个月,36例椎间植骨融合良好,1例未融合,融合率97.30%。结论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良好,固定牢固,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轻、中度腰椎滑脱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路椎管减压复位应用自体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Ⅱ°滑脱疗效。方法:33例Ⅱ°腰椎滑脱患者后路椎管减压复位应用自体骨打压椎间融合,随访24~39个月,平均28个月,评价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及融合率。结果:优良率达93.9%,骨性融合率96.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椎管减压复位自体骨打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Ⅱ°腰椎滑脱方法确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using a new imtnunentafion SOCON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Methods.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d roentgenograph review of 21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with spinal stenosis treated by decompression, posterolateral intertransverse arthrodesis, and with transpedicle instrumentation of SOCON system. Results. Nineteen of 21 patients were completely recovery from their preoperative symptoms, 17 of 18 cases with grade one slippage reduced to normal spine alignment, 2 cases of grade two slippage fully reduced, and one case of grade two spondylolisthesis got 70% reduction. Post-operative satisfactory rate was 90.5%. Pain relief was 90.5%.Neither infection nor neurologic complication occurred in this series. Conclusion. Our short time follow-up and limited cases showed satisfactory preliminary resul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ondylolisthesis with SOCON instrumentation.  相似文献   

12.
RF椎弓根系统加后路减压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RF椎弓根系统加后路减压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3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2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7例,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9例。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6个月。退变性腰椎滑脱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1.8%和82.3%;脊柱活动改善率分别为86.4%和88.2%;腰背痛改善率分别为86.4%和88.2%;下肢疼痛改善率分别为90.9%和94.1%;椎体复位满意率分别为90.9%和88.2%。出现并发症共6例,其中术中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7.7%;术后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7.7%。结论RF椎弓根螺钉系统能使腰椎滑脱得到较为确实的复位和固定,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CD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和cage椎体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方法:对40例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椎管减压,应用CD椎弓根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椎体间融合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8个月,临床优良率为87.2%,8-14个月复查X片其中有37例椎体间骨性融合,融合率92.5%,2例发生融合器下沉(5%),1例融合器移位(2.5%)。结论:CD椎弓根螺钉系统能有效地撑开、提拉滑脱椎体,复位满意,固定力强,并为彻底行椎管减压提供有效空间,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有效地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3岁。病程11个月~22年。L4滑脱12例,L5滑脱21例。观察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和疼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4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均达骨性愈合,所有病例下肢疼痛症状均消失。有18例达解剖复位,10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5例Ⅲ度滑脱复位达80%。结论GSS内固定对腰椎滑脱复位后提供了早期稳定性,为椎体间的植骨融合提供了力学支持,从而达到更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短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腰椎滑脱的脊椎应用新型内固定器进行复位、固定,恢复脊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并自髂嵴后部取骨行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滑脱复位率达90%,4 ̄5月后达到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拨出,断裂及脊住骨滑脱现象。结论:新型短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率高,固定螺钉松动,拨出,断裂及再滑脱等并发症少,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人院的3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Ⅱ、Ⅲ度腰椎滑脱。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滑脱恢复情况、术后复位、疗效评价、材料生物相容性、术后椎间隙高度及BFS评分。结果30例患者术前均为Ⅱ、Ⅲ度腰椎滑脱,其中,19例行椎管、神经根管减压、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1例只行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获得随访30例,均超过12个月。30例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融合率为100%。BFS评分优良率达90.0%。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松  蒙美运 《海南医学》2005,16(7):54-55
目的 报道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临床应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经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应用胸腰骨折、滑脱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治疗36例。其中腰4椎体滑脱10例。腰5椎体滑脱2例,胸腰椎骨折24例。AF系统内固定 植骨6例。RF系统内固定植骨12例,钉棒组合内固定系统 植骨18例。结果 椎体复位及内固定效果好,本组36例中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现象。结论 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是一项用途广、安全有效的脊柱内固定技术。植骨能确保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与掌握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