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切口缝合改良、预防切口污染、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等各种因素对切口感染的预防。方法回顾和总结3年多来96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切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延期愈合。结论通过采取切口缝合改良、预防切口污染、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等方法,可明显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可拆线式阑尾切口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5-05-2009-05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万年矿医院行79例右下腹切口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可拆线式阑尾切口缝合或传统麦式(或横)切口分层缝合方法 ,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可拆线式阑尾切口缝合法(可拆式缝合组)行阑尾切除者,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明显低于传统分层缝合法者(传统缝合组),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可拆线式缝合法具有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应作为阑尾切口缝合的首选方法 ,其中腹膜外单线双层间断缝合法适用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连续分层可拆式缝合法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3.
张国典  钟进营 《临床荟萃》1997,12(19):894-895
在阑尾炎术后刀口感染合并症上,近几年来我们通过采取:①严格的皮肤准备与消毒;②正确的切口选择与操作;③腹膜切开后切口的严密保护;④病灶区操作器械和缝合器械分开;⑤切口的干净冲洗、引流、缝合等手段,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有了明显降低。但我们基层医院接受就诊的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多,仍有15%的感染率。为此我们从1996年元月开始对阑尾炎手术常规地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抗菌素,9个月共做90例,收到良好效果,切口感染率降至8%以下,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袁建红  陆云  王艳  刘霞  仲正香 《天津护理》2012,20(6):423-424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切口感染率为10%~30%,坏疽穿孔者>70%。主要因为手术时污染切口、存留血肿或异物、引流不畅等因素,感染部位可在皮下,也可在腹膜外。不同的阑尾临床病理类型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较大,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82%和21.57%。切口感染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进腹壁横切口缝合方法为褥式三针缝合法。方法:取耻骨上约3CM,取横切口,切开皮肤后,各层采用撕拉法。关腹时缝合腹膜及前鞘后,皮肤皮下组织三针缝合。结果: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省时省力省材料,拆线后无异物,切口美观。结论:褥式三针缝合法适用于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  相似文献   

6.
全层缝合在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层缝合在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全层褥式缝合(腹膜不予缝合)。结果:56例患者无一例感染,也未发现近期并发症。结论:此方法对预防切口感染有较好疗效,且能缩短手术时间,操作简单,建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闭合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切口,术后有较高的切口感染率。常规间断分层缝合法对于需行拆线引流患者带来许多不便,引流亦欠充分,异物(缝线)残留,切口不愈合或形成窦道,有的需第二次手术搔刮或切除窦道清除异物后,切口方可愈合,往往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近16年来,我院采用一种新的腹部切口闭合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如图:(1)第三针,从A点进针,缝线穿透腹壁从腹膜内出针,连续缝合腹膜和腹横筋膜后从切口另一端另一侧A1出针。(2)第2针:由B点进针穿入皮肤,皮下组织、肌层及其筋膜,改变针的方向,从腹膜及…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阑尾手术后切口的感染率或一旦感染能早期愈合,作者采用了手术切口的“无异物缝合法”(以下简称无异物法)。自1985年起至今用于临床共13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缝合腹部手术切口总是要在切口内遗留无数的线头。1989年笔者根据组织愈合及腹壁受力原理,设计了一种腹部手术切口不遗留缝线异物的缝合方法,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于后。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0例,男156例,女124例,年龄12~47岁。右下腹麦氏切口242例,经腹直肌切口8例,上腹正中切口6例,腹直肌外缘切口2例,剖宫取胎切口22例。274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6例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切口感染,经引流、换药术后15天切口愈合。随访2年治愈率100%,无1例形成窦道。1.2缝合方法:以阑尾切除术为例:(1)关腹时用三角针…  相似文献   

10.
阑尾切除术不缝合腹膜预防切口感染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对 15 5例急性阑尾炎在行阑尾切除后 ,采用不缝合腹膜的方法 ,预防切口感染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性 12 1例 ,女性 34例 ,年龄 7~ 6 8岁。除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外的急性阑尾炎以及慢性阑尾炎的手术病例。1 2 手术方法 麦氏切口进腹 ,将腹膜外翻保护切口 ,常规切除阑尾 ,根据腹腔内污染情况进行清拭或局部冲洗 ,不缝合腹膜 ,任其敞开 ,用 4#丝线 ,间断缝合腹内斜肌筋膜 2针 ,再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肥胖者缝合 2~ 3针皮下 ,缝合皮肤。1 3 结果 切口感…  相似文献   

11.
微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的微创手术方式。方法:随机对150例各型阑尾炎以左下腹1.5-2.5cm斜或横皮纹微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结果:以微小切口完成手术126例,成功率84%。126例中切口感染仅1例,占0.79%,无其他重要并发症。全组均治愈,以微小切口手术平均住院2天。结论:本式具有切口小,损伤轻,手术疤痕小且美观,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已有阑尾手术基础的普外医师来说,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2.
预防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预防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 :对 18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A组 )采用切口敞开延期缝合 ,同时应用灭滴灵和丁胺卡那霉素抗感染 ;同期另 2 9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B组 )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 ,比较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疝发生率、慢性窦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结果 :A、B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 0 /2 4 .1% (P<0 .0 0 5 ) ;切口愈合时间 10 .3d/2 2 .7d(P <0 .0 0 5 ) ;切口疝发生率 0 /6 .9% (P <0 .0 0 5 ) ;慢性窦道发生率 0 /10 .3% (P <0 .0 0 5 ) ;住院费用 2 14 8.5 2元 /40 2 1.2 5元 (P <0 .0 0 5 )。结论 :切口敞开延期缝合结合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明显节约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可降解医用胶能否降低坏疽穿孔性阑尾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率.方法 将103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膜切口应用医用胶封闭的治疗组52例,常规手术缝合切口的对照组51例.术后分别记录患者血常规、腹腔脓液细菌培养、住院天数、切口情况、住院费用等.结果 治疗组手术切口无感染,平均住院(6.2±1.8) d,伤口甲级愈合拆线出院;对照组7例(13.7%)有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经换药、二次手术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5.8±7.2) d;两组住院天数及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组住院综合费用[(4 218.5±418.5)元]较对照组[(5 368.0±890.0)元]明显减少(P<0.05).结论 医用胶封闭腹膜切口可有效降低坏疽穿孔性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腹膜外横切口单层缝合与常规分层缝合在开腹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602例行右下腹切口阑尾切除术。随机数字表法选择采用腹膜外横切口单层缝合(观察组)或常规麦氏(或横)切口分层缝合(对照组),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行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切除者的手术时间〔(39.0±3.2)min〕、术后住院时间〔(6.0±1.2)d〕、切口感染(3例)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9.7±10.3)min、(8.5±0.5)d、41例〕(P<0.01);2组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患者中,观察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程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右下腹腹膜外横切口单层缝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应作为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标准方法。右下腹切口的分层缝合法应做为单纯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爱必肤牯合剂与传统方法对腹股沟疝手术切口的作用。方法:将腹股沟疝手术120例。切口131个,用爱必肤胶牯合;同期对腹股沟疝85例,切口94个,用传统方法缝合,观察其愈合时间。并发症、感染率、切口疼痛程度及美观效果。结果:爱必肤组切口愈合时间短、切口疼痛轻,疤痕淡或无,感染率、并发症两者无差异。结论:爱必肤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切口疼痛,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正中切口两层缝合法的临床效果及与传统切口四层缝合法的区别。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4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4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采用两层缝合法,对照组63例,采用四层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切口相关指标及术后全身/切口恢复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术后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经肛门排气时间上,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构成比上,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术后切口愈合级别以甲级愈合为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切口并发症角度看,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切口异物肉芽肿形成和窦道形成,但对照组分别有切口活动性出血3例和切口裂开2例,试验组均为0例;此外,试验组出现切口液化的构成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就腹部正中切口而言,两层缝合法较传统四层缝合法可能会为患者带来更小的切口创伤,更少的切口异物刺激以及合理的解剖结构复位,从而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但两层缝合法是否还适用于其它类型伤口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的问题,目前仍然不容忽视。现就我院1988年1月至1999年12月施行阑尾切除术92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找出与切口感染有关之因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阑尾切除术928例,男682例,女246例,年龄4~85岁。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4.96%。经统计学处理,性别与年龄在感染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二、阑尾切除术后影响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1、阑尾的病理改变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的切口感染率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而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时会阴切口改进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6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会阴切口分层连续缝合法,观察组(缝合改进组)采用会阴切口皮肤、皮下组织、肌层间断全层缝合法。比较两组产妇切口Ⅰ、Ⅱ期愈合,切口硬结,切口感染及术后性生活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Ⅰ期愈合率高,无切口硬结及感染发生,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全层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切口无硬结反应,拆线后产妇舒适无痛,感染率低,切口愈合好且外观平整无瘢痕,并且提高了产妇术后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率仍高达10%。为了降低切口感染率,我院子1986年1月~1987年12月对所有130例阑尾炎患者作了不缝合腹膜与缝合腹膜预防切口感染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86例,女44例。年龄4~72岁,其中15岁以下7例,16~39岁90例,40岁以上3例。不缝合腹膜组34例,其中坏死性阑尾炎11例,化脓性阑尾炎8例,穿孔性阑尾炎4例,单纯性阑尾炎6例,慢性阑尾炎5例。缝合腹膜组96例,其中坏死性阑尾炎27例,化脓性阑尾炎26例,穿孔性阑尾炎7例,单纯性阑尾炎14例,慢性阑尾炎22例。二、结果:切口感染的标准是术后切口内有脓液产生,观察时间追踪到术后一个月。不缝合腹膜组感染2例,其中坏死性、穿孔性各1例,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聚维酮碘冲洗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采用奥硝唑局部冲洗,观察组43例采用聚维酮碘冲洗,对比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27.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11.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维酮碘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效果较好,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