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肝包虫囊肿术中过敏性休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肿术中过敏性休克的预防、诊断、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643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17例。结果 术前未给予抗过敏药者476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14例发生率2.94%,死亡率0.63%;术前给予抗过敏药者158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3例,发生率1.90%,无死亡。结论 肝包虫囊肿单纯内囊摘除术病人,术前使用抗过敏药物可时明显降低术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肿术中过敏性休克的预防、诊断、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包虫囊肿内囊摘除643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17例。结果 术前未给予抗过敏药者476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14例发生率2.94%,死亡率0.63%;术前给予抗过敏药者158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3例,发生率1.90%,无死亡。结论 肝包虫囊肿单纯内囊摘术病人,术前使用抗过敏药可时明显降低术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994年至2008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215篇有关肝包虫的13194手术病例进行整理分类并分析。结果手术中发生大出血有15例,大出血的发生率是0.11%。出血的部位为下腔静脉6例,肝右静脉3例,肝中静脉1例,门静脉2例,部位不详的3例。发生在肝包虫内囊切除术组的大出血有6例,仅有1例行血管修补后存活,5例死亡。死亡率83.3%。结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手术预防重在操作仔细,止血严谨。  相似文献   

4.
目前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和囊腔外引流仍是治疗肝包虫病所采用最多的术式。该术式自1895年阿根廷外科医生Posados创用以来运用至今。我院1986年1月-2005年6月共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481例,其中发生肝包虫残腔胆瘘者62列,发生率为12.8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及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可行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囊液溢出及过敏性休克、无手术死亡等并发症。4例术后复发(非原发部位),11例术后胆漏,9例残腔积液,3例术后出血,均获治愈。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是治疗肝包虫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20例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囊液溢出、过敏性休克,无手术死亡,4例术后复发(非原发部位),8例术后胆漏,8例残腔积液,1例术后出血,均获治愈。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是治疗肝包虫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临床经验与体会(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20例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囊液溢出、过敏性休克,无手术死亡,4例术后复发(非原发部位),8例术后胆漏,8例残腔积液,1例术后出血,均获治愈。结论 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是治疗肝包虫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包虫病是由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肝或其它脏器所引起的囊肿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术中易发生包虫液过敏,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85年以来做包虫病内囊摘除术1000例,其中20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术中抢救脱离危险,现报告4例如下。病 例 介 绍例1,男,30岁。因肝左叶包虫囊破裂,并右肝包虫囊术后积液入院,经B超CT检查确诊,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叶包虫内囊摘除术,在穿刺右肝包虫囊抽吸积液时,突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改换气管插管麻醉,进行心外按压、人工呼吸、静点抗休克…  相似文献   

9.
王毅  王晓梅  李文琳 《吉林医学》2011,(35):7642-7643
<正>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我院近2年来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40余例,发生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2例。经抢救1例存活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囊液溢出及过敏性休克.无手术死亡,均获治愈.结论 肝包虫病采用腹腔镜内囊摘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肝包虫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7月至2006年12月157例肝包虫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19例,其中后残腔感染6例,残腔积液3例,胆汁漏5例,残腔出血2例,残腔原位复发3例;死亡1例;行单纯内囊摘除术、残腔外引流术60例,发生并发症14例,说明传统的内囊摘除外引流术,残腔并发症高,部分残腔并发症需再次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肝包虫囊肿完整切除和肝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李强  张军  崔刚  李前跃 《农垦医学》2003,25(4):253-253
肝包虫囊肿术后常见复发 ,传统手术采用单纯内囊摘除术、抽吸术、肝叶切除术等[1] ,术后复发率12 %。我院 1998~ 2 0 0 2年对无严重感染肝包虫囊肿者 ,行肝包虫囊肿外囊摘除术 ,取得良好疗效。现讨论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35例 ,男 2 3例 ,女 12例。年龄 17~ 5 5岁 ,平均 39 7岁。囊肿以肝右叶为主2 7例 ,左叶为主 18例 ,单发 2 9例 ,多发 6例。直径 5~ 16cm。1 2 手术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 ,右肝区后垫高 ,开腹后仔细探察肝及周围脏器 ,尤其复发者。充分明确囊肿位置、大小、数目、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 ,充分显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包虫囊肿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在手术治疗肺包虫囊肿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肺包虫囊肿24例的临床资料及其术式的可行性.结果 24例全部治愈,行内囊穿刺摘除术者29.17%,行完整内囊摘除术者25.00%,行外囊切除者4.16%,行楔形切除术者16.68%,行肺叶切除术者4.16%,行外膜内外囊切除术者20.83%. 结论肺包虫囊肿外膜内外囊切除术符合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肺组织的原则,且解决了残腔及术中种植复发的问题,其术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肝包虫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附17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60年1月至2004年1月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外囊残腔并发症173例,占同期肝包虫手术的17.49%(173/989)。其中残腔感染104例(60.12%),残腔出血2例(1.16%),残腔胆汁漏51例(29.48%),钙化残腔不闭合13例(7.51%),残腔消化道瘘3例(1.73%)。87例(50.29%)经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腹腔感染7例(8.05%),伤口感染11例(12.64%),肺部感染4例(4.6%),死亡3例(1.73%)。本组治愈率为98.27%。结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残腔感染及胆汁漏最为常见,部分病例治疗甚为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包虫囊肿完整切除可有效地预防术后残腔并发症。近来有人提出包虫外囊与肝组织之间有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称为“外科膜”,该膜有利于包虫囊肿完整切除。作者认为包虫囊肿完整切除应根据病人的全身及局部情况和术者的经验而定,不可盲目从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肝包虫病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手术治疗的167例囊性肝包虫病例,其中术后出现胆漏者46例,观察内囊摘除术(A组)、内囊摘除联合大网膜填塞术(B组)、包虫囊肿完整切除术(C组)、肝部分切除术(D组),比较术后胆漏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外引流置管时间的情况。结果 C、D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体外置管引流时间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胆漏发生率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包虫囊肿完整切除术术后胆漏发生率低,带管引流时间段、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肝包虫手术治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包虫囊肿约有5~10%合并有胆疾['j。近年来手术方法虽不断改进,但在内囊摘除术后并发严重胆疾的仍有发生,处理棘手。我院急诊外科自1984~1994年收治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并发严重胆疾(每日胆汁引流量ler200ml)5例,占同期肝包虫手术的2.5%;经再次手术均治愈。现将这组资料并结合文献就胆疾的预防及手术治疗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其中男3冽,女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2岁,平均年龄30岁。3例在外院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术中发现有胆痰,在内囊摘除后置胶管外引流,外迁缝合。术后因胆疾持续不断而转来我院。2例在本科行内…  相似文献   

17.
肝棘蚴球病(hepatic echinOcoccosis)又称肝包虫病(hepatic hydatido-sis),是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目的 讨论肝包虫病诊疗体会.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手术摘除是包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成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手术方法有: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包虫囊肿穿刺内囊摘除术、包虫囊肿内囊完整摘除术和肝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内囊完整摘除术占同期手术的24.98%,术中不慎造成包虫囊肿内囊破裂13例,术后复发4例(1.37%),292例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好转出院。结论:内囊完整摘除术是肺包虫病最理想的术式,手术技术条件要求高,但只要掌握得当,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科治疗在紧邻肝内大血管肝包虫囊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例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于该院治疗紧邻肝内大血管肝包虫囊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选择的外科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给予治疗组行内囊摘除和外模内外囊完整摘除术,给予对照组行外囊大部分摘除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而且无并发症产生,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紧邻肝内大血管肝包虫囊肿患者而言,实施外囊大部分摘除术、内囊摘除和外模内外囊完整摘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有效,且安全性较高,以上手术均值得推广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发性肝包虫的原因、手术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复发性肝包虫、腹腔包虫术中处理方法.结果 全组患者恢复良好,有2例患者带管时间较长,1例行胆肠吻合,1例术中损伤输尿管.结论 防治肝包虫复发在于首次手术,而外囊切除是有效方法,对于复杂、多次肝包虫手术者,应采取内囊摘除术,术中遵守"包虫手术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