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陈志珊  谷卫芬 《嘉兴医学》2002,18(4):235-236
目的:通过200例患儿静脉留置,探讨患儿年龄及穿刺部位对静脉留置的影响。方法:统一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2G-24G型静脉留置针,肝素冒,3M敷贴,常规穿刺。结果:年龄在0.5小时到7天患儿大隐静脉留置成功率较高,大于7天而小于3岁患儿头皮静脉留置成功率较高,大于3岁而小于14岁患儿手背静脉留置成功率较高。结论: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是静脉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头皮针贴固定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以便于为今后儿科的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用透气胶带固定,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头皮针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种方法对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及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头皮针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后,只有2例小儿患者因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采用常规的医用透气胶带固定,则有20例胶布滑脱、有9例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结论:对于小儿患者,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加头皮针贴固定留置针法有保护留置针导管,不但可以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重新穿刺次数,而且还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的分析及如何护理. 方法 对98例住院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观察留置针管不同部位,不同原因的发生率. 结果 头皮静脉留置时间最长,与手背静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头皮静脉与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手背静脉与大隐静脉、足背静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隐静脉与足背静脉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而留置针的置管部位与静脉炎、堵管、针体滑出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婴幼儿穿刺以头皮静脉为首选,其次是手背静脉,还应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及固定好套管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病人中的应用。方法150例患儿随机分为头皮针组和留置针组,对两组的穿刺次数和静脉渗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留置针组的穿刺次数和渗漏率明显低于头皮针组。结论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静脉外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婴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对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探讨婴儿静脉留置针置入部位的最佳选择。方法:将急诊留观的1个月~1岁婴儿4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4例,A组采取大隐静脉留置,B组采取头皮静脉留置,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时间及出现液体渗出、堵管、脱管等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静脉留置针选择大隐静脉优于头皮静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留置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有关因素。方法对在儿科住院使用留置针留置输液的538例患儿中发生接触性皮炎37例的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触性皮炎的发生以留置头皮静脉高于下肢大隐静脉;留置针留置4~5天者比3天以内者高;使用医用橡皮膏比3M易撕胶布者高(P<0.01或0.05)。结论留置时间3天以内、选用内踝大隐静脉,使用3M透气胶布,可降低周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留置针使用效果与传统头皮静脉穿刺以及改良后头皮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与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患儿分成传统组、对照组及先进组按入院前3天不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3天常规更换及使用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再更换。结果对照组与先进组优于传统组,先进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儿科留置针使用效果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先进组穿刺方法、保留时间及固定方法都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输注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0例患儿中,183例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注,6例局部渗漏,3例脱管,3例导管堵塞,2例针眼出血,2例皮肤炎症,1例静脉炎,穿刺成功率为91.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儿痛苦,还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弹力帽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使用头皮静脉留针输液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全部选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选用常规固定法,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选用常规固定法后再加用弹力帽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发现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果: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加用弹力帽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法。既减少了患儿重新穿刺的机率,又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静脉留置针已替代头皮针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为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护血管并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对需连续输液3 d以上的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10例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输液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统计分析患儿使用大隐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文中160例经大隐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的有154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6例患者经二次穿刺全部成功。在留置期间发生脱管2例,脱管的发生率为1.3%,患儿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瘙痒(局部过敏)的1例,占0.6%,其余患儿无一例出现过静脉炎、导管阻塞、渗漏等不良事件。结论:大隐静脉位于人体下肢,且局部皮肤汗腺不发达,有效避免了患儿因多动和出汗过多出现的脱管和皮肤过敏、发炎事件,同时大隐静脉具有血管粗、弹性好的优点,患儿穿刺的成功率更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作用,值得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小儿头皮静脉纤细,不同的疾病造成静脉充盈度的不同,加上患儿极度不配合,因而造成置管成功率低.为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两年来笔者将其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三组,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采用三种不同的送管方法,现将三种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小儿头皮静脉留针的穿刺技巧,增加穿刺精准度与留针时间.方法:将该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需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并观察96例患儿的留针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96例实施头皮静脉留针治疗的患儿,成功穿刺93例;穿刺成功率为96.87%,96例患儿家长满意91例,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94.79%.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难度较大,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为小儿头皮穿刺的技巧,能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二次穿刺的痛苦,同时也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入院200例0~50d患儿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为患儿减少了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方便了临床用药,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张荣梅  陈志飞 《吉林医学》2013,34(5):978-979
目的:儿科部分急危重症、肥胖、重度脱水、输液时间较长的患儿,因四肢及头皮静脉穿刺困难,给抢救和治疗带来影响,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时间,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方法:总结分析26例小儿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和效果。结果:26例小儿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留置时间最短2 d,最长8 d,1例因患儿烦躁、约束带松解导致留置针脱出,其余无一例发生堵管、静脉炎和全身感染。结论:小儿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为抢救儿科四肢及头皮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患儿赢得了时间,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减轻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维持血管通路,便于随时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解决了以往新生儿及婴幼儿采血选用后囟股静脉、颈静脉等部位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的难题.我院儿科自2006年3月~2008年3月对3岁以下需要采血及输液的住院婴幼儿及新生儿1860例,试用静脉留置针"一针两用"法成功率高,做到采血输液一步到位. 方法 对1860例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静脉留置针先采血,再接上肝素帽用于输液. 结果 1860例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短2天,最长7天,平均5天.其中54例患儿局部皮肤发红,经处理无感染,94例采血不成功,失败率为5 %,成功率为95%,未发现并发症,家长满意率为100%. 结论 头皮静脉留置针"一针两用"即先采血后输液,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针对儿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的200例儿科患者有关资料,将患儿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儿,分别对两组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及常规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研究,比较临床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的研究组患儿在临床护理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不具有较多的穿刺次数,相对于对照组患儿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意义。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使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痛苦程度,提高患儿及其家人的护理满意度。结论因静脉留置针使静脉穿刺明显减少,尤其是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可使患儿显著降低对穿刺的恐惧感,护理效率明显提高,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但要特别注意患儿可能产生的各类感染,使患者降低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儿科对200创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现对进针方法、封管时间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 2001—01—2002—06收治新生儿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最小生后2小时,最大生后8天。于住院当日或次日行静脉留置针。采用穿刺部位:头皮静脉120例,四肢静脉80例。2 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难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留置针行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 ,我们根据留置针的特殊结构及功能 ,自 1996年开始 ,经过 12 0 0例次的临床实践 ,探讨其穿刺技术 ,现将该技术的应用及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12 0 0例均系住院婴幼儿 ,其中男 5 80例 ,女6 2 0例 ;入院年龄 2天~ 3岁 ,平均 1岁。新生儿黄疸 780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 15例 ,吸入综合征 13例 ,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2例 ,小儿肺炎 372例 ,病毒性心肌炎 10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例。以上 12 0 0例均为需长期输液、静脉穿刺难度大、病情危重的患儿。静脉留置针 采用美国 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对肥胖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较头皮和四肢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在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输液并发症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肥胖患儿按首次来院输液日期单双号分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32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用静脉留置针在头皮及四肢部位静脉穿刺输液,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提高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