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躯体症状、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症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症状,并分析躯体化症状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500例冠心病患者存在躯体化症状80例(16.00%),躯体化症状越严重,抑郁症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越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有躯体化症状冠心病患者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抑郁症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躯体化症状冠心病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焦虑以及抑郁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焦虑、抑郁与冠心病躯体化症状相关联(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躯体症状以非特异性全身不适症状为主,且与抑郁、焦虑存在明显相关性。冠心病躯体症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焦虑以及抑郁等,应对其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改善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综合性医院中有无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半定式检查方法 ,对连续就诊并且符合CCMD 3 R和ICD 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HAMD、HAMA、SCL 90及自制的躯体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 伴躯体化症状组中HAMD总分以及焦虑 /躯体化阻滞和绝望感因子分、HAMA总分以及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因子分、SCL 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无躯体化症状组。结论 综合性医院中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 ,不仅受抑郁障碍影响 ,同时与焦虑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BM)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治疗的85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IBM 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躯体化症状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躯体化症状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减轻其抑郁焦虑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与躯体症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与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对3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抑郁程度患者躯体症状的差异,分析抑郁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结果慢性病患者抑郁自评量表总分为(65.91±8.26)分,抑郁患者占54.67%;慢性病患者躯体化症状呈自评量表总分为(67.79±3.52)分。相关分析显示,抑郁与躯体化症状呈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情绪是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躯体症状的因素,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重视心理因素在躯体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瑜伽放松训练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情绪和躯体化症状的效果.方法 将6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治疗加瑜伽放松训练)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HAMD量表总分、各因子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2、4周末,观察组、对照组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因子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瑜伽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和躯体化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与治疗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情绪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治疗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情绪的效果。方法:将126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支持治疗。实验组63例患者除给予支持治疗以减轻躯体症状外,还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与治疗,包括一般心理治疗方法、暗示和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躯体化症状明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经支持治疗及心理护理与治疗后,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患者经支持治疗后,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与治疗有助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女性抑郁症患者对抑郁严重程度的自我评估和临床评估的差异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68例女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及一般资料调查。抑郁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估依据HAMD总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自我评估依据SDS抑郁严重程度指数分为无抑郁、轻度、中度和重度四级,然后根据自我评估和临床评估的分布一致性将自我识别分为一致、低估和高估三级,分析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和SCL-90因子分的差异。结果自我评估和临床评估不一致(K=-0.056,P=0.518),一致、低估和高估比例分别为23.5%、35.3%和41.2%;高估组SCL-90躯体化、强迫、敌对、焦虑、偏执等因子均分高于一致组(P〈0.05);工作状态(r=-0.420,P=0.002)、精神疾病家族史(r=-0.310,P=0.026)及病程(r=0.276,P=0.042)和轻中度抑郁患者的自我识别相关。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自我识别的抑郁严重程度和临床评估的一致性差,全职工作、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倾向于低估,而病程长,伴发躯体、强迫、焦虑等症状更明显者倾向于高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为100例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作抑郁症筛选严重程度评价.结果 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为37%,且与年龄、病程、伴随疾病关系密切.结论 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心理障碍,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焦虑性与非焦虑性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为临床识别和有效治疗焦虑性抑郁提供依据.方法 对195例在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分≥7分定义为焦虑性抑郁)筛选出焦虑性抑郁患者,统计焦虑性与非焦虑性抑郁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其临床特征;采用"两步"治疗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3周、6周、9周、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副反应量表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95例抑郁症患者中,焦虑性抑郁92例,发生率为47.18%.与非焦虑组患者相比,焦虑性抑郁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无职业者多、年龄偏大、总病期较长、本次抑郁发作时间较长、抑郁发作次数较多、抑郁症状更严重、药物治疗痊愈率较低、达痊愈的治疗时间较长,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焦虑性抑郁在抑郁症中常见,常规治疗方案疗效不理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焦虑性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地防止疾病的慢性化. 顿抑郁量表、副反应量表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95例抑郁症患者中,焦虑性抑郁92例,发生率为47.18%.与非焦虑组患者相比,焦虑性抑郁患者 化程度较低、无职业者多、年龄偏大、总病期较长、本次抑郁发作时间较长、抑郁发作次数较多、抑郁症状更严重、药物治疗痊愈率较低、达痊愈的治疗时间较长,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焦虑性抑郁在抑郁症中常见,常规治疗方案疗效不理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焦虑性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地防止疾病的慢性化. 顿抑郁量表、副反应量表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95例抑郁症患者中,焦虑性抑郁92例,发生率为47.18%.与非焦虑组患者相比,焦虑性抑郁患者 化程度较低、无职业者多、年龄偏大、总病期较长、本次抑郁发作时间较长、抑郁发作次数较多、抑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老年组)和70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以焦虑、激越、自杀意念及行为、躯体化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伴发躯体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及绝望感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阻滞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以新型抗抑郁剂治疗为主,但老年组联合情绪稳定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多伴有躯体疾病,以焦虑、激越、自杀意念及行为、躯体化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治疗以单用新型抗抑郁剂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老年组)和70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以焦虑、激越、自杀意念及行为、躯体化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伴发躯体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及绝望感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阻滞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以新型抗抑郁剂治疗为主,但老年组联合情绪稳定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多伴有躯体疾病,以焦虑、激越、自杀意念及行为、躯体化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治疗以单用新型抗抑郁剂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抑郁与躯体症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82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抑郁程度患者躯体症状的差异及抑郁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结果:老年脑血管疾病抑郁患者占54.9%,SDS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本组患者SSS得分为(50.39±3.75)分;相关分析显示,抑郁与躯体化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情绪是影响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躯体症状的因素,因此,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重视心理因素在老年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腹膜透析患者的抑郁发生及腹膜透析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关系.方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程度评估;根据CCMD-3标准进行抑郁症诊断,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社会学资料、躯体症状、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7.14%;抑郁组SDS中位数为58.75分,非抑郁组SDS中位数为42.5 分,P<0.0001;抑郁组腹膜透析龄、自费者比率、腹腔感染率、躯体症状发生率、治疗不依从比率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透析充分性指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P<0.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抑郁直接影响腹膜透析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海琴  周文益 《现代护理》2006,12(16):1482-1484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观察123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前后抑郁症改变情况。结果男女抑郁症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男性脑卒中患者HAMD抑郁总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迟缓、睡眠障碍经治疗后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女性脑卒中患者HAMD抑郁总评分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减轻、睡眠障碍较重经治疗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脑卒中男女性抑郁症患者症状有不同特点,康复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男性患者要注重焦虑躯体化、饮食护理、迟缓、睡眠障碍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女性患者应加强睡眠障碍、饮食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重点是睡眠和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创作面具工娱治疗对抑郁症躯体症状的疗效。方法将58例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做治疗前后对比,应用台湾抑郁与身体症状自评量表来评定。结果58例患者创作面具治疗前后总分值和各囚子分值进行同体比较(自身对照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作面具工娱治疗能即时减轻或缓解抑郁症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比较,分析癌症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安定医院诊断符合ICD-10抑郁发作的肺癌患者29例和抑郁症患者28例,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为抑郁症状的评估工具,辅以生活事件量表(LES)和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肺癌组与抑郁症组HAMD总平均分分数分别为21.51±2.02和26.32±6.37,差异有显著性(t=4.468,P<0.01);两组的罪恶感、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迟缓、全身症状和体质量减轻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基本相当,而抑郁情绪、自杀观念、工作和兴趣、激越、精神焦虑、躯体焦虑、胃肠症状、性症状、疑病等症状抑郁症组明显重于肺癌组;肺癌组患者自知力明显缺乏。结论:肺癌患者的抑郁症为轻度或中度的抑郁发作,存在自责、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工作与兴趣下降、迟缓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综合心理干预对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心理干预对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均进行常规抗抑郁治疗.干预组配合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治疗4周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下降,2组间比较,干预组下降更显著(P<0.01);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抑郁症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其复发率、自杀率均较高.抑郁症的表现涉及躯体和心理两方面,前者包括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疲劳感,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后者包括丧失自尊或有负罪感,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有自杀意念或想法等[1].部分患者表现明显的焦虑、睡眠障碍或其他躯体症状[2].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是抑郁症发病早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抑郁症状群重要的组成部分[3].睡眠障碍可加重抑郁症患者焦虑情绪,会严重影响抑郁症患者康复.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与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下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03-06/2004-08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门诊首次就诊的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27例、抑郁症24例和焦虑症患者29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问卷共90项,每个项目按5级评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测评,记录总分和9个因子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比较各组间评分的差异。结果:有24例抑郁症患者、29例焦虑症患者和27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测评结果纳入分析。①3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评定结果比较: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明显高于单纯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2.60±0.52,1.86±0.41和1.16±0.35;t=5.76,7.91,P<0.01)。②3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评定结果比较: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焦虑组(P<0.01);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除敌对外,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组(P<0.01)。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单纯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下降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诊断期(手术前)心理应激状态,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因子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6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SCL-90自评量表3个因子中躯体化(1.89±0.31)分,抑郁(2.28±0.56)分,焦虑(1.99±0.63)分。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抑郁、焦虑比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明显(P〈0.05)。未婚、丧偶、离异的患者较已婚患者存在较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并伴有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P〈0.05)。收入低的较收入高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高(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创伤性障碍,需要人性化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