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正>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也存在比阴道分娩更多的手术风险。本文通过分析我院近7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以期帮助和指导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探讨合理应用剖宫产术,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65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年—2011年5年间剖宫产率逐年下降;剖宫产影响因素发生变化。结论:胎儿因素、母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决定剖宫产手术。正确应用剖宫产术,减少社会因素影响是降低剖宫产术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近5年我院剖宫产的构成比变化,探讨科学掌握、合理应用剖宫产指征,寻求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及其变化情况,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成立高危妊娠评估专家组,每例剖宫产者均需由专家组审批、核查;坚持每周一次例会制度,回顾性分析每周的剖宫产指征;正确对待经济利益,增加分娩镇痛项目及其他服务。结果:4年间不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及顺位有所改变,其中社会因素从2009年的第2位降至2012年的第9位;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从68.0%降至46.5%。结论:剖宫产率过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采取科学、综合、集体管理和行政干预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指征,可有效降低高危孕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5.
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目的 :总结近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 ,1992年为 2 1.1% ,2 0 0 1年上升至 5 7%。② 1992~ 1999年 ,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 1位 ,而近 2年 ,社会因素占第 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03~2004年末我院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709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47.3%。脐带绕颈、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羊水少为前六位主要指征。结论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使之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应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率增高的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在哪些方面增加,应用是否合理。方法:对1994~1997年剖宫产564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臀位、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绕颈、相对头盆不称、高龄初产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监护,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对剖宫产率升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以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两院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剖宫产指征原因分析,总结剖宫产率上升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59例剖宫产手术指征情况。结果 了解到“过度诊断”,头盆不称诊断尺度较松,试产不够,社会因素等是手术指征上升的原因。结论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150例剖宫产产妇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产妇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我院剖宫产前四位手术指征分别为头盆因素、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结论:全面了解剖宫产手术指征,对于降低剖宫产率、加强新生儿体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动态变化及增长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剖宫产术使用恰当是抢救或避免母婴危险的最有效手段,但无节制地扩大使用,则无助于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合理使用剖宫产术,是产科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现对199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剖宫产的相关问题做一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原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1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1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2年为12.1%,2006年上升至38.6%,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1992—2003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2004年以后,社会因素跃为首位。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足月经产妇剖宫产终止妊娠的高危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前次阴道分娩单胎足月经产妇793例,其中剖宫产分娩115例(剖宫产组),经阴道分娩678例(阴道分娩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经产妇剖宫产的高危因素。结果:经产妇剖宫产率为14.5%,剖宫产第一指征顺位分别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巨大胎儿、臀位、社会因素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臀位、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是经产妇剖宫产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年龄40岁、巨大儿、臀位是经产妇剖宫产终止妊娠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年龄40岁、巨大儿、臀位是经产妇剖宫产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孕期产时个性化管理,以进一步降低经产妇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1989年至2001年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③2000年以前居于前四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胎膜早破;1999年起珍贵儿指征已出现,2000年及2001年已跃居第二位;④2000年与2001年脐带绕颈作为剖宫产指征居于第五位和第六位;⑤因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因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现今,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我院8年来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间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1999年为20.2%,2002~2003年上升至38.30%,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1996~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近2年来,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要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城乡剖宫产指征的异同及其原因。方法对城乡两所医院剖宫产指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城市医院前六位的剖宫产指征是:社会因素、羊水过少、臀位、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和胎头位置异常;农村医院前六位的剖宫产指征是:瘢痕子宫、臀位、社会因素、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城乡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指征构成基本相同,排位不同,与孕妇对剖宫产的理解程度、受传统观念影响程度、经济情况、围产保健工作和医生是否坚持剖宫产指征有关。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648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最近1年剖宫产原因,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对2003年10月~2004年9月64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臀位、羊水过少、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成为剖宫产主要指征,尤以社会因素为著。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孕期宣教,提高孕妇对分娩的认识,提高产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2195例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因为剖宫产术必竟存在着多种并发症和对将来再生育的影响,所以妇产科医师们一直在为如何降低剖宫产率而努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分娩的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剖宫产指征也在相应的变化。本文就我院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142,自引:2,他引:14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4年间剖宫产病例82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20.
10年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87,自引:0,他引:8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迁对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2-1996年剖宫产率为36.50%,显著低于1997-2001年的47.78%,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合并)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难产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围生儿死亡率1992-1996年为17.88‰,1997-2001年为22.2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