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溶栓时间窗外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纤溶酶治疗,观察组采用纤溶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前后观测大脑中动脉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流变、微循环状态、NIHSS评分变化和用药安全性指标。结果:同组血流变、微循环状态、Vp、Vm、NIH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变、微循环状态、Vp、Vm、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纤溶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微循环状态、相关血液观察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儿微循环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8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载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24 h尿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分析微循环及炎性状态变化。结果治疗后1、3 d,观察组24 h尿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循环血流指数、灌注血管密度、灌注血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总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NF-α、PC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抑制感染性休克患儿的炎性反应,改善患儿微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7~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收治的91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6例和血必净组45例,两组均按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指导意见进行治疗,血必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100 ml,每日2次静脉滴注,共5天。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等,并利用旁流暗视野(SDF)观察舌下微循环的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和微血管流动指数(MFI)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血必净组ICU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28天病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微循环指标(PVD、PPV和MFI)在6~24 h内均明显改善(P0.05),血必净组PVD、PPV和MFI较常规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微循环障碍,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来保护肾功能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12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8例.测定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观察患者28d生存率.结果 根据凝血功能进行分层分析,治疗组改善肾功能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凝血功能异常亚组对肾功能改善优于治疗组凝血功能正常亚组,治疗组改善28d生存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凝血功能异常亚组和治疗组凝血功能正常亚组对改善28d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来保护肾功能,从而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率. 测定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rr),并观察患者28d生存率.结果 根据凝血功能进行分层分析,治疗组改善肾功能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凝血功能异常亚组对肾功能改善优于治疗组凝血功能正常亚组,治疗组改善28d生存率优于对照组, 疗组凝血功能异常亚组和治疗组凝血功能正常亚组对改善28d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来保护肾功能,从而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率. 测定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小板计数(PLT)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监测舌下微循环、经皮氧代谢对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至12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36)和脓毒性休克组(n=34)。所有患者均监测舌下微循环、经皮氧代谢;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舌下微循环指标小血管总密度(TVDs)、灌注小血管密度(PVDs)、小血管灌注比例(PPVs)、微血管流动指数(MFIs)及经皮氧分压(TcP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的关系;观察脓毒症患者随访28 d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舌下微循环指标联合经皮氧代谢指标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效能。结果 脓毒症组TVDs、PVDs、PPVs、MFIs、TcPO2分别为(16.85±3.78) mm/mm2、(10.98±2.46) mm/mm2、(6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及替加环素治疗对炎性介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用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炎性介质、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周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降低,且两组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周后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升高,且两组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4/38),略高于对照组[5.26%(2/38)],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及替加环素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由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一种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不断深入, 其评分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2,3,4]。Sepsis-3.0将脓毒性休克定义为脓毒症患者尽管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仍需要用血管升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且血乳酸≥2 mmol/L[5]。液体复苏是脓毒性休克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临床上目前常用宏观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去指导液体复苏。然而, 部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宏观血液动力学参数恢复后, 仍然存在持续的微循环障碍, 最终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如何早期快速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灌注状况是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的关键。基于此, 本文总结了临床无创微循环监测指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脓毒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ICU 20 l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实行应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行集束化护理,如早期液体复苏目标检测、早期床旁CRRT及其监测护理、胸部物理治疗护理及开展院感目标性监测预防感染等.对比两组患者集束化护理前后的CVP、MAP、乳酸、尿量、液体平衡、APARCHⅡ评分、SCr、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及28 d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缩短、血流动力学稳定、肾功能恢复显著、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缩短、院内感染发生率下降、28 d生存率提升(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式,减少了护理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危重症护理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体循环阻力下降,心输出量保持正常或增加(高排低阻型),但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由于缺氧、炎症因子大量产生与释放等因素可能会引起心肌损伤,也可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出现低排低阻[1]。虽然有液体复苏等集束化治疗,但脓毒症休克病死率仍高达40%~60%[2]。有报道联合应用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3]。本次研究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狗14只,内毒素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治疗组(n=7).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液复苏.治疗组另外给予首剂乌司他丁1万U/kg,然后持续泵入0.1 7万U/(kg·h).直至12 h后实验结束.脓毒症休克模型稳定后记为0 h,此后每4小时收集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结果:(1)血流动力学指标:休克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压、右室每搏功指数、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逐渐回落,8 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压在第8小时有明显回升(P<0.05),对照组血压无此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苏后两组的心指数均有上升(P<0.05),治疗组表现尤为明显,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搏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休克后明显下降,但两组均迅速回复到基线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休克后体循环血管指数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逐渐上升,8 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Jp<0.05).(2)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犬脓毒症休克模型建立后,氧输送、氧消耗、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尿量明显下降(P<0.05),血乳酸、胃黏膜PHi、胃-动脉-PCO2 差上升(P<0.05).治疗组氧输送、SVO2、尿量、胃黏膜PHi逐渐回升,第8小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氧消耗也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乳酸水平、胃-动脉PCO2差逐渐下降,8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明显改善脓毒症休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集束化治疗对综合ICU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住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配入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d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28d病死率。结果:集束化治疗组入选后3d和7d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集束化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8d病死率绝对值下降20%,其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舌下微循环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脓毒性休克的患者15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入科当天及第7天的初始血乳酸、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凝血功能及舌下微循环参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90 d生存状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凝血功能和舌下微循环改善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较前有所好转,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舌下微循环参数实验组中改善的更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90 d生存率较高(78.7%vs. 70.7%),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舌下微循环状态,对改善预后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介质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炎症介质及微循环指标。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炎症介质水平、总血管密度、灌注血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灌注血管比例、微血管流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显著,利于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患者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经皮氧分压(TcPO2)/吸入氧浓度(FiO2)及危重评分等对脓毒症患者短期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及其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脓毒症患者,患者入院时均未休克。记录入院当天首次测定的TcPO2/FiO2、细胞因子、炎症标志物、肾功能、血乳酸等炎症及灌注相关指标;记录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入院后7 d内是否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分为休克组(n=14)和非休克组(n=82)。根据入院后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n=63)和死亡组(n=3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脓毒症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和28 d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脓毒症患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及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白介素(IL)-6、IL-8、IL-10、乳酸、血肌酐、TcP...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ICU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液体治疗是治疗脓毒性休克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进行液体治疗仍然存在很大争议,目前普遍以容量反应性来指导液体治疗。但也有学者发现,即使宏观血流动力学恢复,微循环仍可能存在障碍。休克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如何监测微循环状况及利用微循环监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指导液体治疗可能是今后研究的方向。经皮氧分压(TcPO2)监测技术是通过无创方法将皮肤表面电极加热来估测组织氧分压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TcPO2在监测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局部组织灌注不足、预测患者预后、指导液体治疗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本文对TcPO2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进行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改善与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63例)与观察组(常规治疗+心脉隆注射液,63例),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与炎症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结果治疗后10 d,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LVD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观察组hs-CRP、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利于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14-2515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MODS患者,根据发病原因划分为脓毒症组29例和非脓毒症组31例,均给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h测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身指标与脑部指标)、氧和指标、代谢指标。结果脓毒症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标及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脓毒症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未发生显著改善(P>0.05)。CRRT在脓毒症引起的MODS患者治疗中能改善其临床指标和生存率,但在非脓毒症引起的MODS患者中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脓毒症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脓毒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72 h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必净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均连续治疗14d后观察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LVEd值均优于治疗前,研究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LVDd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s-CRP、IL-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同时改善患者微循环和心功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筛选本院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收治的脓毒症成年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参照2004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制定的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早期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5 d为1个疗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每日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入ICU 24 h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ICU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PT、APTT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两组间PLT变化则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3.28±68.87) h比(249.21±269.86) h,(3.58±1.16) d比(14.54±3.63) d,均P<0.05];且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比37.50%,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ICU治愈率(87.50%比68.75%)、28 d生存率(81.25%比6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指标,降低患者MODS发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而对ICU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的改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