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处方前置审核的实施对门诊处方合格率的影响,为临床合理、有效和安全用药提供循证药学参考。方法:利用合理用药分析软件,收集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的门诊处方合格率,并利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处方前置审核实施后第一个月(2021年10月),门诊处方合格率显著上升6.352%(P<0.01,95%CI:4.432~8.272);与实施前趋势相比,门诊处方合格率增加了0.348%(P=0.024,95%CI:0.055~0.641);参数线性组合结果显示,处方前置审核实施后,每月门诊处方合格率以0.472%(P=0.008,95%CI:0.147~0.798)趋势上升。结论:实施处方前置审核,提高了门诊处方的合格率,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我院2019年实施处方前置审核后其模式应用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促进用药的合理与安全。方法 通过前置处方审核系统,制定审方规则,利用点评功能、门诊HIS系统、PASS系统、EXCEL,对2019~2021三年处方进行统计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9年1月审方系统上线后,处方合理率由2019年的97.33%增长为2021年的98.21%;警示亮灯次数:黑灯基本无变化,红灯降低了14.55%,橙灯提高了29.05%;其中给药剂量、超多日用量、儿童用药不合理率下降,儿童用药不合理率降幅最明显;适应证、规范性审查、重复用药的不合理率连续上升为前三位。结论 门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有效提高了门诊处方质量,提高药师审方能力,促进合理用药与我院用药体系建设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提高我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介绍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审方规则和我院工作建立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处方审核中的应用。收集我院使用该系统后,2017年6-8月门诊处方审核及干预等情况,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我院2017年6-8月系统预审核处方667 118张/次,系统预审有问题处方占11.03%,医生主动返回修改处方占比7.57%,药师审核处方占比3.46%,药师复审合格处方占比呈上升趋势,而药师审核处方、药师干预处方及干预后医生返回修改处方占比呈现下降趋势,门诊处方合格率均在97.58%以上。其中消化科门诊和肝脏外科门诊的处方合格率变化明显,分别提高了7.95%和9.96%,8月处方合格率均在95.65%以上。结论处方前置审核能有效规范医生的开方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处方质量,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某院系统审核+药师复核模式下处方前置审核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临床用药须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18版)》及药品说明书、相关临床指南等构建个性化的审核规则库,对门诊用药医嘱进行精准审核和有效拦截不合理医嘱。分别收集某院经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审核(实施前,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与系统审核+药师复核(实施后,2022年2月至5月)的门(急)诊处方47 787张和45 277张,进行处方点评,并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后,医师修改后处方合理率从96.34%升至99.00%(P <0.05),系统审核后医师修改率从0.74%升至62.74%(P <0.05)。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为超适应证、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恰当、特殊人群用药禁忌、给药剂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结论 系统审核+药师复核模式下处方前置审核能促进审方药师与医师的沟通,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完成中药饮片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搭建与实施,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介绍该院中药饮片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工作部署、搭建流程、功能实现与管理;对2019年1—6月(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前)、2022年1—6月(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后)的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各类不合理处方变化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处方前置审核实施的效果。结果:该院中药饮片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搭建成功,运行良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后,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大幅提升,不合理处方类别中的中药饮片剂量不合理、特殊煎服法标注不规范及重复用药情况有显著改善,与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张处方大金额、大药味及贵细中药饮片处方开具限制等情况,与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前差别不大。结论:中药饮片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搭建和实施可提高处方合理性,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处方用药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分析,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干预,提高处方合理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2400张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病历共1163份进行点评,将点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21年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总数94份,占抽取处方和病历总数比例5.55%;2022年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总数67份,占抽取的处方和病历总数比例3.58%。2022年与2021比较,处方及病历医嘱不合理率下降2.03%,处方医嘱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我院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经过前置审核、药师人工干预和行政管理多重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需继续加强干预管理,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医院门诊药房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后的实施和运行情况,分析系统和人工审核拦截的处方类型,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后,系统和人工审核拦截的问题处方类型,评价处方合理性和系统运行效果。结果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后,共覆盖审核门急诊处方471 484张,处方审核率100%,处方干预率11.3%,其中药师审核3 750张,不合理处方336张,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包括药品重复使用(56.85%)、麻醉药品监控(22.32%)、特殊人群用药(4.46%)等。2021年1—12月门急诊处方经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拦截禁止下达处方1 746张,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刚性拦截模块为用药疗程、给药途径、溶媒选择,共占比86.08%。结论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急诊能实现全覆盖,可及时干预问题处方,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维护患者合理用药权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前置审方系统的建立及运行实践,探讨和分析前置审方系统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并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为医疗机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完善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苏州市独墅湖医院信息系统和审方系统分别调取2021年4~9月的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审方系统使用前)以及2022年4~9月的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审方系统使用后),比较系统运行前后的处方/医嘱合格率、主要不合理问题类型占比、处方干预成功率;分析评价前置审方系统在规范医生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效果,并对审方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前置审方运行后,显著提高处方合理率,门诊处方合理率由86.92%上升至93.08%;(2)显著降低用法用量问题占比,由46.96%降为15.63%,而适应症、选择不适宜和重复用药问题占比显著增加;(3)显著升高住院病历医嘱合理率,由77.42%上升至83.79%;(4)显著提高处方干预成功率,由20.02%提高至80.48%。结论 前置审方系统可显著提高处方和医嘱合理率,提高干预成功率,实...  相似文献   

9.
叶景乔 《北方药学》2021,18(4):101-103
目的:探讨处方前置审核对促进门诊合理用药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未行处方前置审核的87,652张门诊处方纳入实施前,另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行处方前置审核的88,241张门诊处方纳入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处方审核情况、实施前后不合理处方问题构成比变化.结果:实施后不合理处方率为1.43%,低于实施前的5.73%,处方干预率为100%,高于实施前的2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适应证不适宜、配伍禁忌发生率为8.56%、0.79%,低于实施前的13.06%、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前置审核可提高门诊处方干预率,减少不合理用药发生,利于促进院内门诊合理用药,但仍需审方药师不断学习,进一步完善系统规则,以更好地降低用药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品管圈对提高处方门诊前置审核工作效率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0—1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系统审核处方及药师审核处方进行统计,从中随机抽取500张系统审核不合格提交药师人工审核处方,分析系统审核不通过原因。运用品管圈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后,调取2021年10—12月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施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前,系统审核不合格提交药师人工审核处方率为10.97%,从系统拦截不合格处方至药师与医师沟通后处方合理通过,平均需要103.2 s;实施品管圈后,系统审核门诊处方不合格率为7.55%,平均每张处方通过时间为68.4 s。结论 运用品管圈手法有效提升了医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及处方前置审核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促进门急诊麻醉、精神药品的合理应用以及前置审方工作的开展。方法:对门急诊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审核规则进行细化。调取前置审方精细化规则实施前(2020年11月 ~ 2021年7月)和实施后(2021年8月 ~ 2022年4月)的处方,评价该规则在门急诊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前置审核中的实践效果。结果:精细化门急诊麻醉、精神药品审方规则实施后,合格处方的比例由92.5%上升至97.8%,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干预率为89.85%,干预成功率为94.4%;预审拦截后有相应问题的处方数下降。结论:精细化规则在门急诊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前置审核中的实践初见成效,可提高门急诊麻精处方质量和审方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我院儿童合理用药数据库,为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搭建知识库基本架构、制定儿童用药证据质量等级参考标准,提炼儿童用药循证证据,完成儿童合理用药知识库的构建与填充。从患者信息初步判定规则、药品基本信息规则、处方适宜性审核规则、结果标记及后处理规则四方面设计和构建儿童合理用药规则库。将数据库嵌入我院处方审核系统并上线应用,检验其效果。结果 构建了1套包含672个儿科常用药品、15 000多条儿童合理用药规则的数据库。数据库应用后(2021年12月-2022年5月)的住院儿童不合理医嘱拦截率平均值为2.03%,高于数据库应用前(2021年6月-2021年11月)的0.80%(χ2=5 784.389,P<0.001);经事后抽样和处方点评,数据库应用后的儿童出院病历用药医嘱平均合格率为99.10%,高于数据库应用前的94.58%(χ2=301.237,P<0.001)。结论 基于循证证据自主构建的儿童合理用药数据库,贴近医疗机构儿科临床实际需求,能有效减少儿科临床不合理用药行为,提高处方合格率,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处方审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11月开始使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分析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医院信息系统内建立的主要实施方法,并对(2017年11月-2018年2月)系统实施前和(2018年11月-2019年2月)系统实施后的处方质量进行分析并评价应用后的审核效果。结果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实施前的处方不合理0.54%(1 393/259 497)下降至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实施后的0.25%(672/265 433)。结论在门诊处方审核中应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临床价值非常显著,可有效提高处方合理性,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药房中的实践经验,为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总结北京某三甲医院门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门诊处方合格率变化,并对医师的使用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该院依靠合理用药知识库及医嘱审核规则建立合理用药前置审核软件,采用信息系统、人工审核、处方点评、循证药学查询、临床沟通、及时更新规则相结合的方式,对处方实施"三次审查"的闭环式管理模式,门诊处方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3.34%上升至98.31%(P<0.05)。门诊医师对该系统总体满意度达到了76.2%,对参与药师的满意度达到了81.6%。结论:该院门诊药房通过实施基于循证药学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显著提升了门诊处方合格率,并且得到医师的认可,值得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适用于儿科的处方/医嘱前置审核系统,提升处方和医嘱的合格率.方法:(1)建立儿科用药信息库,按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规范对儿童超说明书用药进行评价;(2)结合儿科用药特点设定处方前置审核规则;(3)对处方/医嘱进行人工及系统点评,比较人工及系统审核一致性,计算合理处方报错率(假阳性)及不合理处方通过率(假阴性);(4)比较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前后处方/医嘱合格率,比较系统上线前后门诊退药率;(5)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医师使用满意度.结果:(1)前置审核系统与人工审核一致率为94.40%,假阳性率为2.51%,假阴性率为3.09%;(2)系统上线前后处方合格率分剐为82.13%、87.91%,合格率提升5.78% (P<0.01);(3)门诊退药率由21.94/10000降至13.35/10000(P<0.01);(4)医师满意率为93.75%.结论:我院设计的处方/医嘱前置审核系统适用于儿科用药特点,可提高处方的合格率,降低退药率,得到医师认可,值得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医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性管理与效果评价,为促进重点监控药品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干预前(2021年1—3月)与干预后(2022年1—3月)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人均费用、合理率及不合理类型。结果 经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干预,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均下降,大部分重点监控药品的人均费用均下降,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率由干预前的78.80%升至94.84%(P<0.05),其中适应证不适宜、溶媒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明显减少(P<0.05),但用法用量不适宜与疗程不适宜改善不明显(P>0.05),需进一步维护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规则库。结论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及时干预重点监控药品的不合理应用,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应用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泰市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师审方干预系统(PASS)对门诊不合理处方的监测情况及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7月—2022年3月采用PASS系统进行前置审核的门诊处方,分析其不合理处方数、不合理处方类型、不合理处方所在科室及不合理用药情况,探讨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医院最主要不合理处方类型为超适应证用药(占33.40%);慢性病门诊是不合理处方出现次数最多的科室(占17.37%);中成药不合理问题较为显著,出现问题次数排名前4位的药物中有3种是中成药。结论 PASS系统极大提高了药师工作效率,便于统计分析处方/医嘱相关数据,可迅速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对提高处方质量、保证用药合理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处方审核系统干预儿科门诊处方用药质量情况,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河南省人民医院HIS系统增加用药提醒,通过PASS系统规范儿科用药并干预不合理用药,对比干预前后儿科门诊处方不合理问题类型及占比.结果 处方审核干预后儿科门诊处方的超多日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等问题占比得到显著改善,并有统计学差异,处方合格率从68%提高到90%以上.结论 处方审核能较好干预处方不合理问题,减少用药差错,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社区健康中心处方前置审核中应用云审方平台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对2017~2018年度某医院下属社区健康中心审核的11570张处方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其中2017年度的5525张实施常规前置审核,2018年度的6045份采用基于云审方系统进行前置审核,对比分析两年度医生主动返修处方、药师审核处方及药师复审合格处方的量,并比较处方合格率、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结果2018年度医生主动返修处方、药师审核处方、药师复审合格处方及药师干预处方的数量均显著低于2017年度(P<0.05);2018年处方合格率达到98.80%,高于2017年度的93.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018年度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0.15%,2017年度为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云计算审方平台在社区健康中心处方前置审核中的应用,可对医生开具处方行为进行更完善的规范,提升处方合格率,减少不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前置审核系统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2021年5月—2022年4月开具的抗高血压药物处方39 242张,利用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V2.1中的前置审核系统进行处方点评。处方点评时参考《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2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及2018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药品说明书等资料进行点评,统计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不合理处方的类型。结果 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开具的39 242张抗高血压药物处方中,合理处方38 339张,不合理处方903张,处方不合理率为2.30%,其中无适应证用药占比较高,达37.76%,其次为遴选药品不适宜(占24.14%)、超剂量用药(占19.82%)、用法不适宜(占12.40%)、药物相互作用(占4.87%)、重复给药(占1.00%)。结论 医院门诊心内科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无适应证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