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健  辛克锋  李劲松  吴兆进  李铭 《安徽医药》2020,24(8):1613-1616
目的探讨脾脏硬度值(SSM)、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 FIB?4指数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 105例肝硬化病人,均行胃镜检查、测量 SSM、检测肝功能及血常规等生化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 SSM、APRI、FIB?4预测肝硬化病人 EV程度的能力。结果 SSM、APRI及 FIB?4值均随 EV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在不同程度 EV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SM、 APRI、FIB?4预测肝硬化 EV的 AUC值分别为 0.859、0.753、0.795,预测重度 EV的 AUC值分别为 0.833、0.788、0.801。结论 SSM、APRI及 FIB?4在预测肝硬化病人 EV是否存在及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引导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EV)消失后的黏膜层加固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富士能450型电子胃镜及SP-701型超声小探头引导下对215例经EVL治疗EV消失的患者行加固治疗。215例随机分成:小探头超声引导下加固组(简称超声加固组)126例;普通电子胃镜下直接加固治疗(简称非超声加固)对照组89例,并随访6~72个月,最后1次随访两组均行超声胃镜检查、并详细记录。观察两组消失EV再出现、再出血及食管旁侧枝静脉增粗变化。结果超声加固组经1~3次超声下加固治疗,随访期间有3例(2.6%)EV未完全闭塞,6例(5.2%)食管旁静脉存在,但无1例EV再出现。而非超声加固组有16例(17.1%)消失的EV再出现,5例发生再出血;有18例(20.2%)消失的EV未完全闭塞,有19例(21.2%)食管旁侧枝静脉增粗。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结论单纯EVL治疗消失的EV复发率高,而小探头超声内镜引导下行黏膜层加固治疗操作方便、定位准确、能提高加固治疗效果、降低消失的EV复发率,优于非超声内镜下加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无食管静脉曲张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及11例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临床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的患者(病例组)接受超声造影检查,采集食管胃底部位动态造影数据,应用QLAB图像分析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得到以下定量参数: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绝对值(DPI)及曲线上升支斜率(A).结果 造影后病例组食管胃底管壁厚度达(0.87±0.08)cm,远大于正常组(0.38±0.03)cm(P<0.05).病例组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分别为(16.76±1.23)s、(32.77±0.06)s,较正常组(15.04±1.48)s、(28.99±1.87)s明显延长(P<0.05).病例组的达峰强度绝对值(DPI)、曲线上升支斜率(A)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其无创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5,(9):715-716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静脉曲张的危险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9例患者经临床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无食管静脉曲张30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89例;轻度32例,中度41例,重度16例。分析彩超检查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情况。结果: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与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静脉曲张的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轻度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便捷、准确提供血流信号参数,结合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其他临床资料,能够评价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预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72-275
目的探讨肝脾硬度无创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及肝、脾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根据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将观察组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曲张组。分析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出的肝、脾弹性值对慢性乙肝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肝硬度值与脾硬度值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经Pearson相关分析,P <0.05;随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加重,患者肝、脾硬度值呈现增加趋势,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显示,肝、脾硬度值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有较好效能,且脾脏硬度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肝脏硬度值。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脾硬度可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及预后预测提供可靠参考,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及硬化等联合治疗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内镜下套扎(EVL)后追加硬化剂注射(EV S)即EVL EV S联合序贯治疗与单纯EVL及EV 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为46例、38例、36例分别接受EVL、EV S、EVL EV S治疗。对三组治疗后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发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均在90%以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再发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三组比较,EVL组明显高于EV S及EVL EV 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三组中EV S组明显高于EVL及EVL EV S组(P<0.05)。结论EVL EV S疗效优于单纯EV S、EVL,是目前治疗EVB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与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方向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86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电子胃镜及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等常规检验/检查。以研究对象在24个月随访期内有出血史且经内镜检查确定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出血风险的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的胃左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胃左静脉内径呈逐渐增宽的趋势,其中食管静脉中度曲张组与无曲张组、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组与轻度曲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门静脉内径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渐增宽,其中食管静脉中度曲张组与无曲张组、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组与轻度曲张组、食管静脉中度曲张组与轻度曲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左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2.049,P=0.00),这种显著性差异在Child分级的三级肝功能状态下均存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门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胃左静脉内径6mm、门静脉内径16mm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分层指标,出血患者中门静脉内径≥16mm与非出血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21,P=0.04)。结论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血流方向、门静脉内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具有应用价值,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上胃左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与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以评价FibroScan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231例行胃镜检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FibroScan检测肝硬度值(LSM)得出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分别为119、31、81例,分别作为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LSM平均值分别是(17.04±11.73)kPa、(22.63±18.70)kPa、(29.20±19.14)kPa。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2, P<0.01);组间两两比较,轻、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ibroScan检测可以用来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并发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研究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方法与评估。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我院的肝硬化31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20例(64.5%),无静脉曲张者11例(35.5%),入院时行胃镜直视和腹部超声检查,并除外已行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或皮圈结扎治疗者。记录外周血小板计数、B超下脾脏长径及门静脉宽度、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检查结果,并按Child-Pugh分级法对患者进行评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周血血小板数值和脾脏长径与食管重度静脉曲张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分别为0.042和0.024),血清总胆红素值、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问、Child-Pugh值及超声下门脉宽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141、0.952、0.095、0.088和0.124);与无静脉曲张患者相比较,血小板计数〈60000个/mm^3判断食管重度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为80%,脾脏长径〉150mm判断重度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和92.9%。结论 血小板计数和脾脏长径作为非侵入性方法可用于预测肝硬化患者有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内源性一氧化氮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的一氧化氮(NO)、内毒素(LPS)水平,分析研究轻、中、重度EV时NO、LPS的水平与临床意义。并对NO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LPS的相关性以及LPS血症的发生率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NO、LPS显著升高,并与EV的轻重有显著相关性;高NO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NO与LPS呈明显相关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率随EV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NO的升高与食管静脉曲张互为因果,降低NO、LPS治疗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及超声造影(CEUS)技术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65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进行VTQ、CEUS技术检查及肝穿刺活检,获取剪切波速度(SWV)及造影参数:门静脉到达时间(PVAT)、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肝实质达峰时间(TTP)、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HV-HAAT)、肝动脉-门静脉渡越时间(PV-HAAT)。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轻度组12例、中度组23例和重度组30例,比较各组SWV和CEUS参数差异,分析SWV、CEUS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SWV、CEUS参数诊断重度肝纤维化的截断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WV、CEUS参数对重度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法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AUC差异。结果 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SWV增大,重度组HVAT、HV-HAAT减小(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SWV增大,HVAT、HV-HAAT减小(P<0.05)。SWV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713,P<0.05),HVAT、HV-HAAT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分别为 -0.437、-0.620,P<0.05);SWV、HVAT、HV-HAAT诊断重度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AUC(95%CI)分别为0.925(0.832~0.976)、0.734(0.610~0.836)、0.804(0.687~0.892),截断值分别为1.92 m/s、21.02 s、8.23 s;SWV的诊断效能优于HVAT、HV-HAAT(Z分别为2.817和1.987,均P<0.05)。结论 与CEUS相比,VTQ技术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CDUS)与超声造影(CEUS)对不同类型肝癌及门静脉癌栓(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DUS及CEUS对经临床证实的369例437个不同类型肝癌病灶及合并的PVTT进行血供灌注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分析。结果①肝癌血供灌注呈多样性:肝动脉血供为主型占72.8%(318/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型占16.7%(73/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兼动静脉瘘型占8.2%(36/437),门静脉血供为主型占2.3%(10/437)。②PVTT血供灌注也呈多样性,即肝动脉血供型或双重血供型。③肝癌血供的CEUS初始强化形态与肿瘤血管分布状态密切相关。结论 CEUS可明确判定肝癌及合并的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对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肝血管瘤超声造影(CEUS)的表现,总结肝血管瘤超声造影检查的表现特征。方法通过运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PS)技术对17例肝血管瘤(共21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从而观察其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表现。结果超声造影肝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早期周边环状、结节状增强,门脉期缓慢向心性充填,延迟期为最大增强。结论肝血管瘤在肝脏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中具有特异性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应用超声造影定量评价早期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试验分组:健康对照组20名,肝硬化组30例。超声造影观察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肝实质的显影动态过程,应用造影分析软件(QLAB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得到定量参数,包括有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肝实质开始显影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并计算出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结果肝静脉开始显影时间肝硬化组较健康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HA-HVTT及PV-HVTT肝硬化组较健康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肝实质达峰值时间肝硬化组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肝静脉开始显影时间、肝脏渡越时间及肝实质达峰值时间等参数可作为无创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准备的效用。方法 将 46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术前高压氧治疗组 2 6例和对照组 2 0例 ,监测其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肝脾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术前的肝功能为 :TBiL =(5 7± 5 0 ) μmol/L ,ALT =(39± 36 )U/L ;5 4%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3秒 ;B超门静脉内径缩小的有效率为 73 .1% ;脾脏径线回缩有效率为 6 1.5 %。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治疗是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准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血管活性物质在调节门脉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量方面及门脉高压症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了肝硬化患者部分血管活性物质ET及CGRP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旨在探讨血管活性物质与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测定肝硬化组及实验组患者血浆ET及CGRP;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测定PVD及SVD。结果:肝硬化组血浆ET及CG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VD及S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活性物质ET及CGRP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有关,可望成为门脉高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造影增强时相特征.方法 对47例恶性肿瘤患者肝脏行常规超声检查及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内转移性病灶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其造影增强各时相的特征.结果 47例患者常规超声共检出病灶148个,超声造影共检出357个.肝转移癌病灶增强模式可分为3型:Ⅰ型,病灶动脉期周边环状快速增强,病灶内部呈低或无增强,之后周边增强部分迅速减退;Ⅱ型,病灶于动脉期呈快速整体增强(均匀型或不均匀型)并迅速减退;Ⅲ型,病灶于动脉期呈"面包圈"样增强,门脉期增强减退呈低增强或无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对肝脏转移病灶检出率;其造影增强特点因其原发灶不同、血供丰富与否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肝内孤立性坏死性结节(SNN)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进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为SNN的患者73例,对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超声造影从时间强度曲线中得到始增时间、始增强度、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强度差值、上降支斜率、渡越时间,并与相应正常肝组织区域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SNN的准确率。结果 62例病灶在肝动脉相、门静脉相及延迟相中均无明显造影剂灌注;另有8例病灶边缘在动脉相有环状强化;余下3例病灶在动脉相及门静脉相有少许显影。SNN患者在峰值强度、强度差值及渡越时间3个参数上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SNN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发现SNN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规律,对提高SNN的诊断准确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haemodynamic effect of propranolol on portal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is highly variable and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propranolol racemate plasma concentration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stereoselective metabolism of the propranolol enantiomers and its impact on portal ha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since only S-propranolol is haemodynamically active.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received 40 mg propranolol orally. Portal blood velocity (PBV) and propranolol stereoisomer plasma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During the 4 h examination period 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BV (18.3 +/- 2.2%, P < 0.0001) vs. baseline.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the two isomers (S-propranolol 1217.0 +/- 118.5 nmol.h/L; R-propranolol 728.8 +/- 103.8 nmol.h/L, P < 0.0001). Seven patients (35%) were portal haemodynamic non-responders to propranolol. Propranolol stereoisomer AUC values were no different between responders (S-propranolol 1133. 3 +/- 132.0 nmol.h/L; R-propranolol 718.0 +/- 129.7 nmol.h/L) and non-responders (S-propranolol 1371.8 +/- 250.5 nmol.h/L; R-propranolol 746.9 +/- 200.3 nmol.h/L); neither was there a correlation between propranolol enantiomer plasma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ortal haemodynamic effect. CONCLUSIONS: Our data demonstrate a stereoselective metabolism of propranolol enantiomers in liver cirrhosis. However, following oral propranolol administration, stereoisomer plasma concentrations do not predict the portal haemodynamic effect.  相似文献   

20.
冉琪  胡亚飞  游玉峰 《安徽医药》2021,25(4):681-68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表现与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HCC)组织病理、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74例肝硬化背景下HCC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微血管浸润(MVI)、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等病理资料.记录肝CEUS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等增强特征.分析CEUS特征与MVI、MVD、Ki-67、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Ki-67阳性组HCC病人肿瘤低/中分化的发生率90.1%(91/101)较Ki-67阴性组74.0%(54/73)显著升高(P<0.05).动脉期不均匀增强、门脉期低增强、延迟期低增强的HCC病人Ki-67阳性发生率[69.7%(76/109)比38.5%(25/65)、67.5%(79/117)比38.6%(22/57)、69.7%(53/76)比49.0%(48/98)]及肿瘤低/中分化发生率[90.2%(101/112)比71.0%(44/62)、89.1%(98/110)比73.4%(47/64)、88.7%(102/115)比72.9%(43/59)]显著升高(P<0.05).延迟期低增强的HCC病人MVI阳性发生率[80.2%(65/81)比65.6%(61/93)]显著升高(P<0.05).不同MVD的HCC病人间CEUS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不均匀增强的HCC病人早期复发的发生率[37.7%(40/106)比27.9%(19/68)]显著升高(P<0.05).结论 CEUS特征与肝硬化背景下HCC病人组织病理、分化程度等显著相关,并可能有助于预测病人术后的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